《斯文在兹》为民国时期《学衡》杂志的文章选编,收录了吴宓、梅光迪、胡先骕、柳诒徵、刘永济、汤用彤等诸多文化大师的华彩篇章,他们从各自的学科、视角出发,对中国文化的重建进行了富有先见性的探索。在传统文化危如累卵之际,他们按捺不住自己的关怀,大声呼喊出自己的信念,一心要 明其源流,著其旨要,以见吾国文化,有可与日月争光之价值 。透过他们独特的人文视角,我们不难感受到这些先驱的世界眼光和家国情怀。
龚延明编著的《宋代官制辞典(增补本)(精)》是一部综合性、多功能的官制辞典。它的内容极为广泛,不仅对两宋的官署、官吏名称,而且对职官术语、典故,都加以详明的释解,是一本考察宋代官制的很有实用价值的工具
《于胥斯原:乡族、 与地方记忆》本书继承了中国社会经济史学“傅衣凌学派”的理论和方法,以民俗乡例证史,以实物碑刻证史,以民间文献证史,并结合生活史、 史、家族史与思想史,尝试进行科际整合之史学范式的写作。作者立足于“大历史”和“区域史”的双重视野,将 知识-实践视为南方乡土社会的文化系统和民众的生活方式,借此“再现”一般性的 知识、观念和信仰在长时段的社会结构变迁中所塑造的文化图像和生活场景。 近世以来,南方乡土社会的秩序构建和乡族共同体的持续发展,一直受到民俗化、仪式化的术数记忆的深刻影响。 术数作为一种竞争性的精神力量,反复刺激了地域各阶层在社会流动方面的文化想象和可能机会。透过 术数这一面镜像,我们可以从中反思中国“连续性文明”何以可能、何以生长。“术数中国”(冷传统)与“礼
鍑是欧亚大陆,特别是草原地区长期流行的一种大型金属容器,具有明确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鍑一经发明,很快就风靡于北方草原民族,并广为流传,是欧亚大陆草原地带游牧民族特有的大型容器。从公元前 9 世纪至公元8世纪,受中原周代青铜礼器文化的影响,鍑滥觞于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带,渐渐流行于东到朝鲜半岛、西到欧洲腹地的广大地域,是欧亚草原文化的代表性器物,是欧亚草原社会冶金、日常生活、礼仪活动、古代东西文化交流和北方草原民族迁徙的物证,其分布地点有助于了解欧亚草原不同人群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迁徙的轨迹。本书运用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对欧亚草原发现的鍑进行了细致研究。鍑不仅是一种大型炊器,还在草原社会结盟、祭祀等社交仪式、 活动中扮演着 重要的角色,是草原社会生活中的重器。通过分析考古发现的鍑的金属成
随着很好传统文化的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场馆的建立和物品的展示成为文化热点。本书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交互媒体研究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的设计案例为基础,从基本理念和技术手段双向入手,探索了不同部门类非遗适用的展示方式,并由实体空间衍生到数字媒体和衍生品的开发,提供了系统前沿的非遗展示图景,同时也吸收借鉴了靠前外很好的经验和做法,为读者提供很新的展示理念和实践案例参考
“元传国玺”疑案怎样引出皇太极肇立大清背后的秘密,乾隆因何大费周章推行官印改铸工程,两枚闲章小印如何成为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关键……
【新华书店总店自营】 冯沅君陆侃如年谱长编,山东大学出版社 作者 张可礼 原价 ¥196.00 出版社 山东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4-05-01
该书通过讲述中国大运河故事,传播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和中国声音, 让更多的人认识中国大运河,领会中国大运河的价值所在,让大家更好地 了解、更加珍惜这份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进而使广大民众更加了解和尊 重自
龚延明编著的《宋代官制辞典(增补本)(精)》是一部综合性、多功能的官制辞典。它的内容极为广泛,不仅对两宋的官署、官吏名称,而且对职官术语、典故,都加以详明的释解,是一本考察宋代官制的很有实用价值的工具
书稿是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立项课题(项目批准号:15FZS016),以等人译编的《%26lt;支那分割之运命%26gt;驳议》为研究对象,以其中的人名、事件、团体、思潮、报刊以
本书作者是从事中国古代织物和绣品收藏的行家,具有丰富的藏品积累和收藏心得。作为《明清绣品》的姊妹篇,本书同样是作者多年收藏经历的总结,内容主要涉及明清织物的织造工艺、纹样种类、织物品种和名称来源等,并
唐代是中国家具史上由低座家具体系向高座家具体系转型过渡的特殊历史时期。本书利用历史文献、考古出土及传世实物、传世绘画及石窟壁画、墓室壁画等资料对唐代家具进行了综合性的复证研究。作为目前国内外首次对唐代
《中国传统村落实证研究:勾蓝瑶寨/中国村落文化研究系列》从瑶族的迁徙历史为研究起点,深入勾蓝瑶寨田野,考察发掘了勾蓝瑶寨的建筑营造、生产与商贸、风俗习惯、乡规民约、村落治理、精神信仰、教育德化等诸多文化现象,查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调查了众多文化遗产遗存,对各个历史时期的勾蓝瑶诸文化要素的类型、特征和发展进行了系统而又深入的解析,旨在从政治、经济、自然、文化的角度立体地、多维地还原与呈现勾蓝瑶寨的历史原貌与文化底蕴,并结合当前现代化语境对勾蓝瑶寨的有效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打造智慧村落的建议,并通过实地拍摄取景,基于VR全景和H5等新兴技术,制作了勾蓝瑶寨VR全景,读者足不出户,通过手机客户端、电脑PC端就可以体验勾蓝瑶的秀美风光和神秘文化。
《泰国文化教育研究》系 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项目“新时代提升中国参与 教育治理的能力及策略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双 ”建设标志性项目“‘ ’ 文化教育研究”的课题研究成果之一。内容包括泰国的国情概览、文化传统、教育历史、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教师教育、教育政策、教育行政,以及中泰教育交流等。本书从不同方面、不同维度论述泰国教育的发展历史、现行体系、教育政策、发展战略、相关法规、治理模式与师资队伍等,为读者了解泰国的文化教育概貌提供窗口和视角,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和可读性,有助于广大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比较教育研究者、区域国别教育研究者和对相关内容感兴趣的读者了解泰国的教育特色,并对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与建议、思考与启迪。
本书涉及丝绸之路与中外关系史的诸多方面,所覆盖的时段,从史前到明清;其所涉及的地域,从河西陇右的秦州、敦煌到中亚的鄯善、贵霜,再到西亚的波斯、大食,以至明朝与越南的关系问题;其所讨论的内容,从物质文化交流、民族迁徙与 关系,到三夷教的流传、丝绸之路上的商业贸易。该书所涉问题有很多此前学术界都鲜有研究,对于深入研究敦煌多元文化的共生与交融具有重要意义。
内容简介: 文化资本是城市的灵魂,为城市注入不竭动力。本书深入剖析文化资本和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提出文化资本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机制,并分别从文化资本与城市规模、文化资本与城市品牌、文化资本与城市创意阶层、文化资本与城市产业结构四个维度,进行实证检验与案例分析,进而提出文化资本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旨在实现城市更高水平的发展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