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茶道山西段晋商文化产业开发研究》共有七部分,绪论主要介绍了万里茶道文化线路的研究状况,首章为万里茶道产业的开发依据及意义,第二章为万里茶道山西段晋商文化产业开发基础,第三章为其可行性研究成果,第四章为其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路径选择,第五章为其开发的重点,第六章为其开发的个案设计。
《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报告2014》由总报告和实体唱片、音乐演出、音乐版权经纪与管理、数字音乐、音乐图书、乐器、音乐教育与培训、音响、广播电视音乐、卡拉OK、音乐评奖和排行榜、国家音乐产业基地以及音乐对外交流等13个分报告组成。报告既从微观层面,对音乐产业的创作、表演、生产、出版、发行、营销等产业链的各环节进行数据调查统计和定量剖析;也从宏观层面系统、全面地分析和研究当代中国音乐产业的发展状况、发展态势及其政策建议。它是我国首份在政府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指导和支持下,由高等科研院校专业项目组完成的音乐产业年度发展报告。既填补我国音乐产业无年度报告的空白,也为音乐产业相关的学术机构、企事业单位提供权威研究资料和市场信息,为政府部门相关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的制订提供重要的参考。
本书以事实为依据,以数据为支撑,对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的发展脉络、发展环境、发展特点和发展趋势等进行了系统梳理,探索了推动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书中全景式扫描了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的发展概况,系统梳理了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的经济社会贡献、行业发展态势和管理发展现状等深层次问题,并就热点问题和重点领域发展提出了前瞻性和建设性意见。
本书围绕“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这一主题,概括了2014年度武汉市文化创意产业及其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概况,以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文化与科技融合、文化与金融融合等领域为切入点,分析了武汉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及取得的成果,同时也指出了现阶段武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对未来武汉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本书从文化贸易竞争力角度入手,全面整理了现有相关数据与资料,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我国文化贸易奠定了坚实基础。书中利用现有数据介绍了我国文化贸易的竞争力情况;分析了我国文化贸易的区域差异;介绍了主要国家文化贸易的竞争力情况以及文化贸易特色;系统分析了我国影视版权贸易的现状、特点、问题;系统介绍了我国文化贸易分类标准,全面梳理了我国文化贸易政策,归纳了国家促进文化贸易发展五个方面的政策,并系统描绘了这五个方面政策的演变趋势。
本书以“全球文明城市:未来上海城市发展的文化愿景”为主题,聚焦2016年乃至更长时段上海文化发展的重要问题,在准确把握2015年上海文化发展**态势的基础上,系统梳理当前上海文化建设面临的新背景,预测展望上海文化发展的新趋势,进而指出未来上海加快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进一步提升上海文化软实力的主要路径和具体举措。
本书运用“全国文化消费景气评价体系”,对全国主要城市及省份(港澳台除外)的文化产业供需情况进行了评估。书中基于1991~2012年增长,以扩大人民群众文化消费需求和促进城乡、区域共享为目标,检测2012年全国城乡文化消费需求总量“应有空间”,认为,正是文化消费需求增长不力导致了文化生产供给增长不足,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必须从增强“内生动力”中拓展出来。
王亚南、高书生主编的《中国文化产业供需协调增长测评报告》内容简介:基于1991~2011年增长,以扩大人民群众文化消费需求和促进城乡、区域共享为目标,检测2011年全国城乡文化消费需求总量“应有空间”:支柱性产业测算17765.24亿元,消除负相关测算26420.07亿元,*比例值测算31577.58亿元,小城乡比测算41044.72亿元,弥合城乡比测算46179.92亿元,城乡无差距测算70956.19亿元,地区无差距测算96385.18亿元,而实际总量仅为10126.19亿元。正是文化消费需求增长不力导致了文化生产供给增长不足,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必须从增强“内生动力”中拓展出来。 《中国文化产业供需协调增长测评报告》基于2000~2011年增长,测算至2020年各省域增长目标的距离排行:历年均增值测评前5位是江苏、辽宁、内蒙古、青海、安徽;消除负相关测评前5位是江苏、
影视蓝皮书《中国影视产业发展报告(2018)》以CC-Smart新传智库为学术平台,联合海内外学界、业界、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的众多专家共同编写而成。本书立足于中国影视全产业链,探索中国影视产业的整体结构,全方位、广视角地对中国影视行业各领域的市场问题、产业问题、舆情问题和市场风险防控展开研究和分析,并对未来中国影视行业的发展规律和趋势进行科学分析与研判。全书在结构上分为总报告、专题报告、年度热点、案例报告、排行榜五个部分,对中国影视行业全年的总体及细分板块、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而透彻的分析。
本书总报告结合 一带一路 倡议和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分析了2018年中国国际文化贸易的现状和特点。分报告涉及广播影视、图书、演艺、游戏、动漫、文化旅游和艺术品七个国际文化贸易核心领域。专题篇选取2018年中国国际文化贸易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进行研究,国际借鉴篇则涉及德国游戏对外贸易发展分析等问题。
本书为第5本文化建设蓝皮书,由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文化建设研究院组织编撰。本书着眼于2016~2017年以来我国文化的新发展,从文化建设、文化生产、文化成果、文化水平、文化传播和文化影响六个方面,对2016~2017年我国文化*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总体上的描述和分析,对我国文化新近发展达到的水平和竞争力作出定性和定量的评估,发布了2017中国文化发展与评价指数,对2018年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前中国文化建设发展进行科学预测,希望藉此为中国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顶层设计以及社会文化管理提供宏观上的理论参考和数据支撑,以增加中国文化建设和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和预见性。 全书共分为总报告、指数报告、分类报告、专题报告、中国文化发展状况调查数据五部分。指数报告以文化投入、文
为了推动北京市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建成世界文化名城创造条件,本书从不同方面进行了探讨,包括搞好文化建设与明确文化发展战略,推动城市文化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经济发展以及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文化的有效传播等。书中对上述问题分别进行讨论,描述了相关过程,取得的成绩、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本书基于实证,探索了文化、创意、城市发展与城市更新之间的内在互动机制与实践推进举措,涵盖的案例遍及北美、欧、亚三洲,从而将研究视野的广度和深度提升到跨地域的全球层面之上。每个案例都由熟知其始末的本土学者或规划师撰写,以确保探索的深度和准确性。案例整合在统一的结构框架之中,用以对比和呈现不同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之下的城市文化创意发展途径及其经验启示。著作旨在分享和传播文化、创意与城市发展的互动关系及关联的城市建设理念与实践策略,以推进我国城市规划的文化思考和创新实践。? 对于城市规划师、政策决策者和城市开发管理者以及创意人士而言,它是一本糅合各方前沿视角的深度读本;对于有意一睹欧美亚创意都市风尚的旅行者来说,它又是一本有趣的解码书。
《中国乡村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报告(2013版)》内容介绍:2011年,中国乡村文化消费需求总量增 长3.68%,仅为城镇总量年增幅的18.33%;人均值增长8.08%,仅为城镇人均年 增幅的57.66%。以人均值 衡量,乡村文化消费年度增长极显著地低于产值增长、乡村居民收人增长和总 消费增长,显著低于积蓄增长。文化消费城乡差距比 上年扩增5.49%,乡村文化消费地区差距比上年缩减2.52%。 有14个省域乡村文化消费总量增长超过10%,其 中10个省域增长超过15%,7个省域增长超过20%;有16个省域乡村文化 消费人均值增长超过 10%,其中13个省域增长超过15%,8个省域增长超过20%。约半数省域增 长良好与全国总体增长欠佳形成反差,省域之间乡村 文化消费需求增长呈现两极分化一一浙江、吉林近乎零增长,贵州、上海、黑 龙江、西藏、海南负增 长,
本书聚焦新型城镇化重塑四川文化产业版图,分析了新型城镇化与文化产业的相关性,城市与农村文化产业的新机遇,四川四大城市群:成都平原城市群、川南城市群、攀西城市群和川东北城市群文化产业的新格局;追踪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沿,分析了四川的全媒体建设、大网络产业、区域广播电视、民营文化产业、老年文化产业、文化主题餐饮、乡村旅游、城市工业遗产开发等。
本书是无锡本进入蓝皮书系列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由“总报告”“专题篇”“区域篇”“园区篇”“企业篇”和附录六个部分组成,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无锡“十一五”以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本面貌、运营情况、取得成果和缺憾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