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案例与分析》适用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外语专业的学生,外派教师,汉语教师志愿者,以及报考《国际汉语教师证书》和需要提升跨文化能力的人士等。 《跨文化交际案例与分析》来源于在海外27个国家任教的64位教师的跨文化日志,大小案例共102个。这些珍贵的跨文化交际*手资料,问题意识突出,可读性强,涵盖了文化模式和价值观、跨文化交际的心理与态度、跨文化的语言交际、跨文化的非语言交际、跨文化适应、跨文化人际交往、跨文化的国际汉语教学和跨文化的国际汉语教学管理八大方面。 《跨文化交际案例与分析》为每个案例配有理论讲解、案例分析与延伸阅读书目,为读者提供相应的建议、启示与资源。
本书覆盖了澳大利亚被殖民前的三百年到今天,中国文化遗产对澳大利亚本土的多方面影响。 本书内容分为四个部分: 早期来澳的华人在淘金热下的艰辛生活状态; 影响澳大利亚发展的华裔澳大利亚人,以及一些有趣的人物,如1865年被送上绞刑架的新南威尔士丛林游侠波山姆;梅光达,1850年出生于广东,他去世时,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和西方人哀悼他; 对当今来自各行各业和不同社会阶层的澳大利亚华人华裔的采访与透视; 全书包含数百个有趣的中澳文化小知识,涉及历史、经济、植物、动物、饮食、教育、体育、风俗文化等多方面内容,带领读者走进中澳文化的前世今生,了解华夏文明对大洋彼岸的澳大利亚带来了哪些不可磨灭的深远影响。
本书收录了江苏47所高校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优秀案例,为读者呈现了近年来江苏高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阅读推广工作的生动实践。既包括主题性项目式案例,又吸纳综合性系列化案例;既有主创团队提供的案例背景、主要做法、创新之处、主要成效、案例启示,又有专家分享的精准评析和推广建议。内容涉及红色经典、通识教育、职业素养、信息素养、推广创意、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对拟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高校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为营造书香校园、推进书香社会建设提供了江苏经验。
随着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信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群体、组织或国家之间所进行的文化交流活动日渐广泛并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在跨文化交流中,中国文化倡导世
本书聚焦民国时期汉藏佛教界文化交流活动的历史过往,阐释汉藏佛教界的内在动力与行动思考,感悟汉藏佛教界寻求推进文化交流的不懈与不舍,洞悉汉藏佛教界文化相惜、身份相依的凝视与守望,解读民国时期文化交流政策
本书意在揭示公共外交在围绕大型靠前体育赛事这一“低政治”平台上发挥作用的行为轨迹和内在逻辑。研究采取综观视角,从公共外交的界定以及靠前关系三大研究传统出发,形成了由政治动机、靠前传播、外交沟通以及“低
本书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非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论述为依据,在回顾不同历史时期中非文明交往的基础之上,系统梳理了中非在考古、旅游、文化、新闻媒体、学者与智库、地方与民间、青年与妇女等重点领域的交往实践,进
吴应辉主编的《汉语 传播研究新动态(汉语 传播文献选编)》选编收录了2013年-2016年间汉语 传播研究的重要成果,共分三部分:综合研究、“三教”问题研究和典型案例研究。综合研究部分15篇,涉及汉语 传播远景目标、汉语 教育学科建设及其专业定位、汉语典籍对外传播、语言 传播机构比较等方面。“三教”问题研究10篇,涉及 汉语师资问题、教学法理论以及教材的“本土化”与“普适性”等理论探讨。典型案例研究2篇,分别为汉语快速传播的 案例-泰国,以及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典型案例一美国肯尼索州立大学孔子学院。本书 列出了2013年-2014年汉语 传播相关论文题录。
本书聚焦民国时期汉藏佛教界文化交流活动的历史过往,阐释汉藏佛教界的内在动力与行动思考,感悟汉藏佛教界寻求推进文化交流的不懈与不舍,洞悉汉藏佛教界文化相惜、身份相依的凝视与守望,解读民国时期文化交流政策
本书是杰里·H.本特利教授优选史研究的扛鼎力作。在书中,作者提出了“跨文化交流”的研究范式,从文化改宗、融合和抵制等不同角度,详细分析了近代以前四个历史时期的宗教文化传播。
宫玉选主编的《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研究》集中了我国学界近几年在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方面的代表性学术成果。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编主要研究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的总体理念、总体路径和策略等问题;第二编主要研究影视产业“走出去”的动因、路径、策略、效果等问题;第三编主要研究中国动漫、游戏、设计、广告产业“走出去”的战略、路径等问题;第四编主要研究中国文化旅游产业“走出去”的路径、战略和策略等问题,并对未来进行了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