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结合上,力争体现立足现实、多元开放、促进教师教学评价理念的转变。本书以 评价支持教学"为核心理念,从教师视角分析评价对教学的意义和价值,从 教 学 评 一体化设计、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等方面提供切实有效的、以评价支持教学的策略,并对教师评价素养提升进行详细阐述。书中包含大量来自一线的生动案例,有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相关理念或策略,从传统的学习结果评价,到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重的评价;从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到同时关注学生认知策略及情感态度的发展;从以纸笔测验为主,到真实情境中的评价。
随着 一带一路 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强 一带一路 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建设,凝聚更多合作共识,切实增进与共建国家的民心相通显得愈发重要和必要。本书尝试性从 一带一路 对外传播的话语内容、话语权、话语传播方式、话语传播媒介、话语影响力等方面理清 一带一路 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基本构成要素,研究提出话语体系的总体框架。通过大量案例梳理和实践总结,对五个构成要素的核心内容进行了细致阐述,探讨了话语要素结合应用的路径方法。同时,本书系统梳理了当前 一带一路 对外传播的实践工作,提出应用大数据优化 一带一路 话语对外传播的工作建议。本书对于开展 一带一路 对外传播、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研究学者、实践工作者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从歌德、尼采到里尔克时代,德国文学、哲学、文艺思潮对 20世纪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本书收录了国际知名汉学家马立安 高利克先生有关中德文化交流领域四十余年的15篇研究硕果,主要围绕歌德、尼采两位文学界与哲学界巨匠,涉及斯宾诺莎、里尔克及德国表现主义批评家等在中国学界的翻译、接受与传播,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与作家(如张君劢、胡适、张闻天、郭沫若、茅盾、冯至、顾城等)对德国文化与文学的译介、阐释与创造性误读。全书为中德文学、文化的跨文化沟通与理解,提供了一个来自中欧汉学家的 他者 视角。其研究方法灵活多样、资料详实厚重、考证细致入微,结论具有启发性,充满真知灼见。作为尼采在中国研究领域的*早汉学家,高利克先生的学术敏锐性与洞察力令人钦佩难忘。
《中国题材纪录片创作与国际传播案例库》(以下简称《案例库》)精选近年来中国题材纪录片在创作和国际传播特色鲜明的20多个典型案例,融入纪录片发展的“产业观”,树立纪录片生产传播的“全链条”思维,以全案研究的方式建立案例库。超越文本,将中国题材纪录片的创作和国际传播进行过程化还原,细分为创作背景、作品简介、制片方式与制片流程、创作特点、国际传播策略和传播效果等环节。借助主创深访、参与式观察、文本分析、大数据画像等方法,多维度、多层次观照和拆解案例,旨在通过“解剖一只麻雀”,解析一种模式,解决一类问题,为通过以纪录片为媒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供可以借鉴的案例、经验和创作传播路径参考。
本书扼要介绍了7~19世纪阿拉伯与中国交往的历史,不仅讲述了杜环的阿拉伯之行、郑和下西洋时与阿拉伯的交流,而且介绍了中国与阿拉伯的古代贸易情况、中国文化与阿拉伯文化交流的情况,书中尤其重点介绍了阿拉伯医学对中国医学的影响。可以说本书对读者了解中阿文化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的历史提供了基本的资料和知识。
本书收录了江苏47所高校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优秀案例,为读者呈现了近年来江苏高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阅读推广工作的生动实践。既包括主题性项目式案例,又吸纳综合性系列化案例;既有主创团队提供的案例背景、主要做法、创新之处、主要成效、案例启示,又有专家分享的精准评析和推广建议。内容涉及红色经典、通识教育、职业素养、信息素养、推广创意、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对拟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高校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为营造书香校园、推进书香社会建设提供了江苏经验。
中国的未来与 一带一路 建设紧密相连, 一带一路 建设构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国际文明新标准。为了研究共建 一带一路 伊斯兰国家的文化,探索世界多样文明的共生共存问题,本书两位作者深入罕有当代学者考察的风险较大的地区,融科研、教学、调查为一体,在语言、民族和宗教信仰完全不同的国家中找到深远的文化联系,深度探寻中华文明如何与伊斯兰文明和平相处,夯实"一带一路"的文化建设基础;帮助中国读者更深入了解一个真实的伊斯兰世界,了解伊斯兰文化和穆斯林的价值观,了解伊斯兰教及其教法和信民,了解伊斯兰世界不同的知识和生产活动,包括伊斯兰国家的智库和媒体。 本书在打破西方文明冲突的认知框架的基础上,站在跨文明视角探讨中华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互鉴,探讨伊斯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提出构建 一带一路 的话语体系,寻求
本书在学界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敦煌、新疆、西藏等地出土汉藏文献、金石碑铭、汉藏传世史籍等对唐前期吐蕃在河陇地区的进出与军政建制、吐蕃统治河陇西域时期的节度使、都督、部落、部落使等问题进行研究,并对其中反映的汉藏文化交流问题做一些考察辨析,以说明自己的见解,以期能够抛砖引玉,将吐蕃统治河陇西域历史和这一时期的汉藏文化交流史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
文化交流是一种信息交流的过程,这种信息交流存在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信息交流者之间。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有多种因素制约和影响着交流的过程以及结果,而意识形态便是这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本文主要通过对当代中西文化交流现状进行分析,从中梳理出意识形态对这一过程产生影响的一些线索,总结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西文化交流中意识形态传播的结果和新特点。 章是相关概念的界定和梳理,其中包括文化、文化交流、意识形态和传播的一些基础理论及其之间关系的论述。 第二章主要是关于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回顾及其当代启示,为后文的论述提供背景、依据及参照。 第三章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主要是对全球化条件下,中西文化交流现状的研究,主要从内容、方式、途径和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特别是从中梳理出意识形态在其
本书是D G 迈尔斯所著的一本创意写作史专著。D G 迈尔斯(D. G . Myers),先后任教于德克萨斯农工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创意写作史、英美犹太文学及当代文学。 本书围绕近百年来美国社会对 写作如何教 、 是否应该教 的论争,论述了美国创意写作的发生、发展史,融汇了一大批诗人、作家的观点,在论述创意写作学科如何成为一个能够生产更多创意写作项目的 机器 时,指出创意写作开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时代,它将创作与批评、学术合而为一,不仅生产创意写作项目本身,更是培育优秀作品、培养优秀作家的一种有效方式。它是英语世界重要的创意写作史专著,出版后成为从事写作、文学、文学史及文学理论的师生不可或缺的一本书。
文化外交是现代外交实践活动中一项重要内容, 世界各国特别是具有全球影响力 的美国早已把文化外交纳入到国家总体外交之中。探 究美国在中东伊斯兰国家的文化 外交,不仅有助于全面揭示美国的中东战略及其目标 ,而且对于认识中东国家对美国 文化外交的应对,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深化对文化外交 理论的研究,推动文化外交的学 科建设有重要意义。郭威编著的这本《美国在中东伊 斯兰国家的文化外交》从教育交流、艺术交流、倡议 互动和大众传播等四个方面进 行具体实践及案例分析,全方位论述了美国在中东伊 斯兰国家实施的文化外交活动。 揭示了美国文化外交未能改变其中东政策的本质,并 且,其在执行导向、交流方式、 管理因素、具体投入,以及文化外交工作人员等方面 都暴露出了局限性。
中国文学是中国文化的主要分支,也是中国文化在世界各地沿传播扬的载体,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历史上看,中国文学在远古时候就开始向域外传播,影响至深且巨。而中国文学的发展也是与中外文化和文学交流密切相关。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对中外文学交流史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面对中外文化与文学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根据历史发展的趋势来全面系统地考察中国与各国家、地区的文学关系、得鉴古知今之益,成为当前学术界的一件重要工程。丛书立足于世界文学与世界文化的宏观视野,展现中外文学与文化的双向多层次交流的历程,在跨文化对话、全球一体化与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中,把握中外文学相互碰撞与交融的精神实质:(1)外国作家如何接受中国文学,中国文学如何对外国作家产生冲击与影响?具体涉及到外国作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海外发展报告(2018)》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朱新梅担任主编,作者队伍主要集中在高校老师、总局直属机构以及一线行业领军企业等三大模块,同时也邀请了总局国际司闫成胜副司长把关(从提纲环节,到*后终稿审稿)。本卷报告主要分为四部分:*部分是总论,由朱新梅老师负责撰写;第二部分是中国广播影视发展报告,共包括八大模块,即中国广播影视走出去政策、中国电影海外发展情况、中国电视剧海外发展情况、中国纪录片海外发展情况 、中国动画海外发展情况、中国综艺节目海外发展情况、中国广电技术及服务海外发展情况、中国广播影视渠道平台建设情况;第三部分是案例,介绍了央视、国际台、中影集团、四达时代、华策、华人文化控股集团、芒果TV以及爱奇艺等在内的八家媒体的海外发展情况;第四部分是附
本书是以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为视角,通过群体描述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人物作专门研究的著作。研究对象主要是唐朝至清朝间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群体。我们在对这些人物群进行总体介绍的同时,选取其中的典型人物,对其事迹、著作、思想等进行研究,使读者在对古代中日人物交流的特点有整体把握的同时,形成对个体人物鲜活生动的印象,从而丰富大家对中日文化交流的理解与认识。
徐福东渡是中国历史上次大规模的海外移民和海外文化交流事件,虽说徐福东渡是否真的到了朝鲜半岛或日本至今仍是学术界争论的话题,但由此形成的徐福文化确曾给这些地区带来了重要影响已成为不争的共识。从可查的史料中,至晚在中国唐代,徐福文化就出现在朝鲜及日本文人的诗词和文章中。本书通过梳理高丽王朝和朝鲜王朝著名历史人物遗存涉及徐福及徐福东渡的文献记载,系统论述了这一时期徐福文化在朝鲜半岛和日本的传播与影响,分析了徐福文化在这些地区流行的原因以及对当今中日韩经济文化交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