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进、魏明德著的《舞在桥上(跨文化相遇与对话)》由两位旅人,也是两位杰出的学者共同写成。她,从中国腹地四川小城出发,走进了法国文化的瑰丽殿堂;他,从法国出发,周游世界,然后在中国古老文明中觅得归处。他们相遇,对话,意外发现,虽作相逆之旅,却在精神的星空里遥遥相契。虽然地球日渐变得小而平,但是,从一种语言走进另一种语言,从一种文明切入另一种文明,从来都不是易事。他们是用中、英、法三种语言著述的学者,是永远走在桥上的智识舞者,是探路觅途的奥德赛,但他们并不孤独,因为他们脚下的路,与徐光启和利玛窦的道路相交会。 书中充满新意的插图都是作者之一魏明德教授所绘。
当下,中国正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2014年,上海启动教育综合改革的国家试点,每年都在改革创新中形成新的制度性成果。 澎湃新闻推出《名校长访谈》系列报道,与校长们面对面,听他们讲述*生动的师生故事,传播*前沿的教育理念。 本书是《名校长访谈》报道内容的结集汇总,所收录的20篇访谈汇聚了复旦附中、交大附中等上海19所开设国际课程的知名公办、民办高中的22位校长的教育思考,涉及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师培养、学生成长等中学教育改革的各个方面的理念阐述和实践总结。
文化产业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中举足轻重的一环,演艺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面临着qian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产业生态理论作为一个新工具,对分析当前山东省演艺产业的复杂性,特别是其对外部各种环境的适应性、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动态流动性等关键问题有重要作用。 本书所选文章是在演艺产业生态理论框架下研究的一些问题,通过对剧场院线、演艺票务、演艺经纪、美国非盈利演艺组织、香港演艺生态等的理论研究,以及组建山东演艺联盟的具体实践,逐步得出演艺产业生态学这一理论概念,不仅具有理论创新,并且对破解演艺产业发展困局,提升演艺产业价值链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书是扎根于本土的翻转教学实践之作,阐述了作者的“学思达”创新教学心法,为每位老师搭建五项教学增能之梯,帮助老师启发学生“自学、思考、讨论、表达、统合”五大能力的挖掘,并提出五大课堂心法——讲义制作力、问题设计力、主持引导力、对话统合力、班级经营力,具备实用性、兼顾性、前瞻性特色,能有效协助老师在有限时间内快速跨越教学障碍。
张智荣、柴国君主编的《中蒙文化交流与文化产业合作研究》以 “ ”和“中蒙俄经济走廊”战略实施为背景,全面阐述了中蒙文化交流与文化产业合作的现实基础与合作效应,运用 价值链理论,分析了中蒙两国在文化产业合作中的各自优势,提出了中蒙文化交流与文化产业合作的战略构想和实施路径,特别是对中蒙文化旅游产业合作进行了 加深入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促进中蒙两国文化交流与文化产业合作的政策提出了建议。
纳维是一名印度工程师,加入商船历经30年海上生涯,得以广泛游历世界。2009年起他在中国辗转多个城市,秀山岛——定海——上海——普陀山——武汉——泰州,这是纳维在中国走过的城市和工作过的地方,中国的崛起和百姓的生活令纳维吃惊和羡慕,纳维用自己的笔记录了这一切。无论是饮食起居、精神信仰,还是道路建设、城市风光,纳维在写作中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的祖国印度,从而让读者也会真切地感受到中国和印度不同的文化。
本书通过27篇丰富、知性的随笔和大量精美的图片,生动地记录了作者与朋友远行俄罗斯的一次文化之旅。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作者参观了与各位作家、诗人、作曲家、音乐家、舞蹈家相关的场所,引发了自己对俄罗斯文化的深远回忆。上篇中,作者与普希金、屠格涅夫、高尔基、托尔斯泰等人对话,动情讲述与俄罗斯文学的遇见;下篇中,作者聆听柴可夫斯基、普加乔娃、梁赞诺夫等人的琴声、曲声、歌声,优美再现与俄罗斯艺术的遇见。作者用极其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全方位的文化视角,诠释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的结合。
孔子学院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形式,自2004年始至今,我国已在 140个 或地区设立了500多个孔子学院、1000多个孔子课堂。孔子学院不只是汉语教学、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非营利性机构, 是我国公共外交的得力助手,为提升 形象、扩大国际影响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文化传播使者(孔子学院院长故事)/孔子学院故事系列》由安然、刘程主编。
本书用中英双语的形式反映了一个老外在中国的10年生活,内容生动有趣,文字轻松活泼。作者通过这本散文集将幽默的社会评论和在中国居住的生活图景,以及在中国遇到的趣闻乐事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起到了民间大使的作用。书中诙谐的表述,充分体现了一位美国公民的幽默感,他向中国读者介绍了一个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和观点。阅读此书,也能够让外国读者了解到中国的国情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本书主要针对有关现代文化、现代诗学、知识论、现代学术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展开了讨论。在现代文化方面,首先讨论的是有关文化哲学的相关理论,然后提出了个人、家庭以及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主要是在现代文化理念的观照之下,讨论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型期的各方面问题。其次讨论的是现代诗学领域的相关问题,主要从情感、语言、赏析视角,讨论了现代诗学与传统诗学的差异,以及现代诗学的一些基本特征。然后讨论的是只是论方面的问题,之所以突出知识论,乃是因为中国学界并无知识论的传统。在知识论领域,讨论的是一些基本哲学问题、思维问题以及语言问题,质疑了学界的有关论点,并对中国知识论的构建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后,本书就学术本身的一些规律提出了一些看法,一方面探讨了学术的一些基本规律,另一方面讨论了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