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保护 为主题,收录了少数民族非遗保护和传承的相关研究成果;同时在《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报告(2020)》的基础上,继续对我国四批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和五批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进行了分民族、分地区的统计分析,并结合各类非遗保护和传承的基本现状,利用文献资料法、定性研究法、定量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指出未来少数民族非遗发展的多元化模式和可行路径。
本书是一本以潮州地方音乐为内容的研究性人文读本,包括潮州音乐文化概述、潮州弦诗乐、潮州细乐、潮阳笛套乐、潮州外江乐、潮州庙堂乐、潮州锣鼓乐、潮州筝乐及潮州音乐中的乐器,对潮州的地理区貌、历史源流、人文习俗、文化特征、音乐特点,以及各乐种的渊源流变、风格特点、传承脉序、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等进行了历史性的梳理和理论性的阐述,全方位呈现潮州音乐的整体面貌。集学术性与趣味性、史料性与知识性、理论性与普及性于一体,对了解、传播潮州地方文化及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一定的价值。
一条线,尽显古都壮美的空间秩序——北京中轴线蕴含着中国传统的宇宙观、时空观、价值观、审美观,是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无疑是中轴线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化名片:北京中轴线非遗之旅》 次系统梳理北京中轴线多个遗产点及其周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书秉承历史演进与文明传承的视角,书写北京中轴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交集,以物言人,以物言技,以古言今,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北京中轴线的历史内涵与时代精神之中,让读者漫步在北京中轴线之时,充分感受那跨越时空的历史文化名城之美。
一条线,尽显古都壮美的空间秩序——北京中轴线蕴含着中国传统的宇宙观、时空观、价值观、审美观,是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无疑是中轴线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化名片:北京中轴线非遗之旅》 次系统梳理北京中轴线多个遗产点及其周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书秉承历史演进与文明传承的视角,书写北京中轴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交集,以物言人,以物言技,以古言今,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北京中轴线的历史内涵与时代精神之中,让读者漫步在北京中轴线之时,充分感受那跨越时空的历史文化名城之美。
中国世界级非遗文化悦读系列 是江苏省 十四五 时期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共10册。丛书项目以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魏向清教授的术语与翻译跨学科研究团队为主创人员,由非遗专家提供专业咨询保障,以中国青年小龙与外国来华留学生大卫深度学习和体验中国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过程为线索,采用原创汉英对照的对话脚本形式,形象生动地讲述中国非遗故事,深入浅出地对外传播中国非遗文化知识。 丛书重点译介江苏领衔申报成功的10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了传统技艺、音乐、戏剧以及传统节日等多个非遗类型。每册读本包括非遗术语知识图谱、百字说明、故事提要等设计特色,并配以原创手绘,同时借助二维码加入音频短视频等融媒体元素,增加文本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深入浅出地对外阐释非遗核心术语所承载的重要知识及文化观念,帮
上海是中国现代制造业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工匠与艺术大师的诞生地之一。工匠精神是一种艺术境界与智慧的呈现,是高超技艺与艺术表现的内在力量。上海匠心崇尚师道、崇尚创新的精神,是面向社会的奉献之心,是上海的文化符号。 本书选取了 26 位上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分 传统美术名家 传统技艺名家 戏曲音乐名家 传统医药名家 四大板块,对这些传承人做了口述访谈并加以评述,精选了人物、实物和实景等照片,图文并茂。他们的真情独白是传承人毕生智慧与经验的结晶,他们见证了上海制造的辉煌,见证了上海文化的辉煌,他们所展现的上海匠心,是中国现代城市中传统文化发出的耀眼光芒,是永葆上海制造品牌活力的宝贵资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2000年开始对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奖的获奖作品结集出版,现已经出版三册,分别为 辑2000—2004、第二辑2005—2009、第三辑2010—2014,本书为第四辑,收录了2015—201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的几十奖项作品,力求如实、全面、细致、完整地呈现世界 水平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过程和成果。
一套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图书。这是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基金会的文化研究课题并由其历时三年精心编撰,书稿包括民间文学卷、传统音乐卷、传统舞蹈卷、传统戏剧卷、曲艺卷、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卷、传统美术卷、传统技艺卷、传统医药卷、民俗卷共10卷16册,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的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3068人,规范介绍了每个传承人的个人情况和代表性成就,图文并茂,准确生动,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文化价值。
本书分为五个部分,总报告分析了世界文化遗产事业国际发展趋势、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实践总体特点以及面临的若干挑战;分报告比较全面地分析了2021年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在申遗承诺履行、机构与能力建设、遗产保存、遗产影响因素、遗产工程项目与日常管理等方面的详细状况;专题篇分析了2021年国际、国内影响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重点或热点事件,以及本年度社会公众对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相关现象表达的各项态度;特色遗产篇阐述了2021年度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管理者对不同类型遗产的保护管理实践;附录反映2021年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主要保护管理工作数据。
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 的大范围开展,我们日渐清晰地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在“一带一路”沿线本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精粹”丛书中的一本。由北京师范大学杨利慧教授主编。各国的文化交流,以及中国近年来提出的乡村振兴,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该卷汇集了包括中国、韩国、日本、塞尔维亚、保加利亚、伊朗等十四个“ ”沿线 关于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的 研究成果,以理论探索、社区的主体性、遗产旅游的乡村影响、非遗名录与列入规则、乡村民间工艺、遗产化反思、口头传统的资源转化的实践与经验等9个专题,系统呈现“ ”沿线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的的经验、举措与学术成果。由多国民俗学家及文化学者共同完成。
本书概要论述城乡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主要技能等问题。主要内容由八章组成。 章介绍城乡文化遗产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特征;第二章介绍与分析文化遗产的价值表征及评估方法;第三章概述历史时期以来文化遗产保护的简要演进过程及其特征;第四章讨论和总结文化遗产法的调整对象、法律原则及 外主要的立法成绩;第五章介绍城市型保护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相关案例及问题;第六章介绍乡村型保护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相关案例及问题;第七章主要阐述文化遗产保护的硬性和软性技术或技术性因素;第八章介绍各类建设活动等给文化遗产保护带来的影响及其评估程序与方法。
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务院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十大类别之一。以手工生产方式为基础的中国传统技艺,是蕴含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和创造智慧,彰显中华文明独特品格和民族气质,凝聚中华造物艺术思想和实践经验,体现各族人民卓越创造力和雅致生活情趣的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南是非物质文化资源大省,截至 2020 年,有省级以上传统技艺类项目129 项,其中: 11 项,省级 118 项,涉及保护单位 129 个。省级以上代表性传承人 149 名,其中: 15 名,省级 134 名。但是,在科技不断发展、人类文明飞速前进的今天,很多传统技艺因为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逐渐减小,而被人们所忽视、遗忘,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由此,对这些珍贵的传统技艺进行记录、展示、宣传至关重要。 为大力弘扬中原优秀传统文化,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河南省传统
本套书是一部完整记录、深入剖析我省甘孜阿坝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籍,涵盖了甘孜阿坝地区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门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 目标是传承文化,将民族的情感、智慧、价值观、凝聚力、包容力延续下来。本套书的出版将增进读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与认识,为普及、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增进民族团结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书概要论述城乡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主要技能等问题。主要内容由八章组成。 章介绍城乡文化遗产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特征;第二章介绍与分析文化遗产的价值表征及评估方法;第三章概述历史时期以来文化遗产保护的简要演进过程及其特征;第四章讨论和总结文化遗产法的调整对象、法律原则及 外主要的立法成绩;第五章介绍城市型保护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相关案例及问题;第六章介绍乡村型保护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相关案例及问题;第七章主要阐述文化遗产保护的硬性和软性技术或技术性因素;第八章介绍各类建设活动等给文化遗产保护带来的影响及其评估程序与方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2000年开始对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奖的获奖作品结集出版,现已经出版三册,分别为 辑2000—2004、第二辑2005—2009、第三辑2010—2014,本书为第四辑,收录了2015—201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的几十奖项作品,力求如实、全面、细致、完整地呈现世界 水平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过程和成果。
田兆元、杨庆红主编的《上海匠心》首批将精选出上海26位重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作为传主,他们口述他们的从艺历程,他们对待工作、生活和人生的真挚与热忱。他们是大师,也是匠人。他们是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