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从传播角度反映我国非遗保护传承情况,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协调多方力量,委托第三方科研机构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研究院,联动抖音、快手、淘天、京东等互联网平台,按照客观性、真实性、规范性、科学性等原则,基于抓取的主流媒体报道数据和新媒体平台提供的互联网传播数据,整理汇总权威媒体报道,编撰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蓝皮书2024》。全书分为总论、工作篇、传播篇、平台篇、建议篇、案例篇六个篇章。全书基于各地区、各门类、各级非遗传承人、各项非遗活动的互联网传播数据,多方面总结归纳了2023 年度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概况,梳理提炼了2023 年度非遗传播工作特点,选取摘编了全国非遗传播典型案例,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做好非遗传播工作的相关建议,以供读者学习交流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以 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为主题,精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学习时报》等相关文章,内容包括:如何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非遗保护传承机制的创新、如何使非遗获得更好的权益保障,等等。除相关理论探讨外,本书还附拓展阅读,以具体事例,如中国茶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地方非遗的发展等,进一步论述了怎样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本书理实结合,具有较强可读性。
云南白族银饰作为白族文化的载体,以其独特的方式传承着白族的文化。本书在高校教师在白族银饰原产地云南的田野考察和艺人访谈基础上写成,是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项目的结题之作,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参考价值。本书共分为五个章节,分别介绍了白族鹤庆银器的历史概述、鹤庆银器中的民俗文化、鹤庆银器的工艺特点、鹤庆银器的传承与延续,以及鹤庆银器纹样的创新再设计,图文并茂,内容详实,系统全面地介绍了鹤庆银器,有助于研究者、爱好者参考阅读。
《神奇动物:起源与解读》是一本引进自意大利的图文集,展示了人类历 与动物有关的神话传说、民间习俗和不同文化,深度剖析了各种神奇动物的起源,及其所反映的人与动物间关系。 狼人、海怪、龙、半兽人……不论是真实存在的生灵,还是虚构的幻想产物,动物一直被人类赋予各种含义,神奇动物 成为人类文明的象征符号。为何人类文明如此热衷于构建神奇动物?背后又有着怎样的秘密?作者考据各种文化中有关动物的历史、传说、童话、民间习俗等,探索神奇动物文化诞生的源头,及其背后人类与动物间复杂而奇妙的关系。
非物质文化遗产或称无形文化遗产,是相对于物质文化遗产或有形文化遗产而言的。有形文化遗产通常是以文物的形态出现,主要指历 的物质文化遗产;而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常指现存的民族传统文化,是以活的形态出现的,非物质文化 注重技能和知识的传承。本书挑选了基于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有关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论文和调查报告,以期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术研究。
疆天山在柬埔寨举行的第 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表决通过,成为世界自然遗产,结束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没有世界遗产的历史,也消除了我国西北地区没有世界自然遗产的遗憾。本书对新疆天山的申遗之路进行了回顾,全书共分 5章,首先介绍了天山的申遗历程,接下来介绍了天山的遗产价值,后介绍了申遗大事传略、百科解读以及媒体对新疆天山申遗成功的报道。 本书不仅仅是对新疆天山申遗成功的记录,还可以作为全国各地申报世界遗产的一本工具书。
《梁山灯戏》,是“重庆 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研究丛书”中的一本。梁山灯戏是一种融“玩灯”和“秧歌戏”于一体的艺术形式,是诞育于重庆市梁平区的地方戏曲,又有梁山调、胖筒筒调、端公戏、包头戏之称。梁平旧名梁山,故称梁山灯戏。本书研究了梁平区当地的人文历史、地理环境、风土民俗及梁山灯戏的演变情况、发展传承等。梁山灯戏是梁平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形式,是梁平人民智慧与文明的结晶,对它的保护、传承与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