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由作家与学者合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著作。作者按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出版规范,通过对历史文献、考古成果与文物实物的三重证据进行综合分析,梳理出 木兰传说 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在上编《历史源流》里,系统地阐发了 木兰传说 所经历的原生期、次生期、定型期、衍进期、弘扬期、流变期等六个历史发展阶段。
田林这片美丽神奇的土地,孕育着丰富多彩的壮族文化。壮剧就是其中的代表。壮剧是壮族人民创造的戏曲艺术,用壮语方言演唱,因壮语方言、曲调风格等有所差异,因而分为北路壮剧和南路壮剧。田林县作为壮剧发源地,自古以来都是北路壮剧传布地区的中心。这套收集了10个壮剧经典剧目的《中国壮剧传统剧作集成·田林卷》分三册。《中国壮剧传统剧作集成(田林卷下)》包括:《蝶姹》、《宝葫芦》、《凤仙姑娘》、《海蚌姑娘》。剧本原文皆用壮族土俗字书写,我们用田林方言壮文、汉语直译和汉语意译来翻译,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要。本书由蓝宏主编。
这本《歌海捞珠(下)》是长期工作在民族文化线的专家学者李作应,经过近30年精心收集、整理汇编而成的广西经典山歌集。其内容涉及农事生产、日常生活、为人处世、谈情说爱等。此书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山歌形式,劝导人们勤劳生产,踏实做人,践行孝顺、善良、忠诚等伦理道德。全书内容分为三月歌、情歌、世事歌三大部分,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壮族山歌形式收集整理,尽量保留壮族山歌的音韵,及山歌的原汁原味,从生活、生产中的琐事、小事叹唱出为人处世的道理,从而达到劝诫世人行善守德的目的。本书将所有收录整理的山歌全部翻译成拼音壮文,用壮汉对译的形式编排,更利于壮族地区民间读者的阅读和文化的传承。
本书广泛涉及新世纪全球化背景下文化遗产保护的背景、国际原则、国家政策,文化遗产的物质与非物质分类、抢救理念、保护实践、学术追问、类型研究、历史分析、现象批评等。*思想亮点是:将文化遗产保护主体从文化人、文化单位扩大为社会各阶层;将国家文化安全具体化为价值观安全、文化体系安全、文化遗产安全、文化资源安全、文化基因安全、文化人才安全、文化技艺安全、文化市场安全;将国家主权扩及至文化领域,突显文化在全球化时代的特殊地位与作用;将文化遗产的价值细分为政治、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艺等多种……作者不遗余力地进行文化遗产、特别是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实践、理论研究,“出于一个单纯的目的:崇敬前人的文化创造,传承民族精神薪火,唤起人们的文化自尊、自觉、自信、自爱,推动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