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期间,迁入四川乐山的教科文机构有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中央技艺专科学校、中央工业试验所木材试验室、故宫博物院乐山办事处以及复性书院、江苏蚕专、黄海化学社等,乐山由此成为一个战时文化中心。本书发掘出了这些机构迁入乐山前后的各项史实,令这一段近乎被遗忘的文化抗战史重光于世。
这是一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出版纪实文学著作。作者自2000年起,沿红军长征的各条路线,逐步进行实地考察,从实地考察中获得了很多不同于书本上的材料,发掘了许多与红军长征相关的令人感动的人与事。作者将采访和实地考察而得来的史料做了扎实的考辨,将它们与该领域的传统史料进行相互对照和补充,并进行了严格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和通俗化加工。作品以红军长征的时间为序,以长征的各条路线为线索,通过一些重要的事件与人物,再现了那段血与火的历史,以及长征精神对沿途人民乃至全国人民的深远影响。作品夹叙夹议,有叙述,有考证,有分析研究,还有重要的点评,充分展示了其思想魅力。书稿将学术性和通俗性有机结合,既有科学理性的学术底蕴,又有文采斐然的阅读快感。叙述的部分生动鲜活,有些地方令人动情;议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的全部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概括,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它继承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的优良传统,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本书在综合历任领导人对延安精神的论述的基础上,将延安精神科学的归纳为四个方面并分为四章加以描述,文笔生动、史料详实,充分体现了对延安精神的继承与弘扬。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本书通过真实的史料和生动的描述,带领我们回顾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等动人的史实,将井冈山精神令人信服的呈现在读者眼前。同时,作者依托自己深厚学术功底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对井冈山精神做了具有时代意义的点评,让本书既具有史料价值,又具有当代价值。
《绝密档案背后的传奇(8)》编著者北京电视台卫视节目中心档案栏目组。 《绝密档案背后的传奇(8)》根据《档案》2012 年播出的22个节目改编,揭示了档案中没有记载的真实故事,情节曲折、惊险,在反映真实历史的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本书根据《档案》2012年播出的22个节目改编,揭示了档案中没有记载的真实故事,情节曲折、惊险,在反映真实历史的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乃至一个人,都要有一种信念支撑。这信念能让其拥有不竭的动力,让其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争取胜利。坚定的信仰让红军完成了两万五千里红军壮举,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本书用40个故事雄辩的证明了,历史不会终结,信仰不会变色,伟大的长征精神将代代永传!
以独立的判断和诗一般低徊的笔触,唤醒一段正在消逝的历史,让已经模糊的身影清晰可感。 曾经有那样一个时代,曾经有那样一批人物。他们那相样地想着,那样地活着。他们离我们今天并不遥远,但他们守护、在意、体现的精神、传统、风骨,已与我们相去甚远。读着他们,我们感觉到恍若隔世;抚摸历史,我们常常浩汉不已。民国时期的那批学人,有着与今天的学人迥然不同的风度、气质、胸襟、学识和情趣。他们的个性或迂或狷或痴或狂,但内里全不失风骨、风趣或风雅,底子上都有一个“士”字守着。总而言之,是一批不失“硬朗”,而又“好玩”、“有趣”的人。 本书为《中国青年报? 冰点周刊》很好专栏——“钩沉”结集,其专栏主笔徐百柯从故纸堆里或人们的记忆中,钩起79个人物。这些人物有些是我们些许熟识的,还有一些人物,徐百柯
丛书简介:《两个女人 一个清朝》系列丛书为清史通俗读物,全书夹叙夹议,以详实而准确的资料,细腻的笔法向读者展示了清朝近30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再现了清朝历史上两位特殊的女性孝庄与慈禧曲折纷繁的一生,以及两位女性对清朝历史发展的深刻影响。全书视角独特,给人新奇的读史体验,是近年来少有的优秀清史题材作品。著名清史专家、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成员李治亭先生将该书与台湾著名作家高阳的清史作品相提并论,可见作者功力之深厚。
本书是台湾文化名人蔡登山对张爱玲和其小说《色戒》的历史背景的考证和评价。作者通过对张爱玲小说《色戒》的史料钩沉,层层剥离出小说虚构的原型,认为张爱玲写易先生和王佳芝,其实是了断自己与胡兰成之间一段失败的情缘。作者掘隐发微,如侦探断案,探究了张爱玲的隐秘心曲,有助于更好了解张爱玲和她笔下的作品《色 戒》。
本书由知名口述史作家周海滨面对面采访了中共六位领导人——陈独秀、瞿秋白、李立三、博古、张闻天、胡耀邦的亲人,通过亲人的口述展现出家庭生活里质朴与真实的领袖人物,让读者体会到历史洪流中抗争与妥协的壮烈人生以及亲人口述下喧嚣与缄默的历史细节,更是中共领袖不为人知历史细节*披露。其中包括陈独秀的修墓始末、瞿秋白的平反始末、李立三的异国情缘、秦宪邦(博古)的坠机细节、张闻天的后岁月以及胡耀邦的改革情怀。
本书是描写近代福州优秀女性的随笔集。记述中国现代史上福州一批女性,从一个侧面反映福州作为近代中国启蒙思想一个策源地的文化积淀,反映福州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贡献。这些名媛在政、学、艺术界的家事国事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她们的内心挣扎、自我觉醒、社会参与、情感困局乃至沉浮命运,多少可以折射出一个时代的诡谲变迁。
晚清民国,神州陆沉。国人意识中的“天下”,已经从九州、五湖、四海,变成张之洞的“亚欧”、袁世凯的“东西两洋,欧亚两洲”、梁启超的“环球”乃至胡适的“绕太阳的地球”。按照传统逻辑,当人们在现世找不到出路,往往会从上古的案例中寻求启迪。晚清以降,这一逻辑却被无情颠覆——从向过去寻找答案,到向外界寻找答案;从反求诸己,到问道于人——从中心滑向边缘的过程,终摧毁了帝国,却造就了城市。 变局来临之际,城市首当其冲。由长安、洛阳、汴梁、杭州、金陵、北京历经千年构架起来的城市参照系统,终究土崩瓦解;由班固、张衡、左思和张择瑞、仇英、徐扬们用歌赋与笔画为中国的传奇都会编织起来的绵密意象,同样不堪一击。与此同时,国人以城市想象为支点,从市政、民主、金融、失业、军事、文化、宗教等角度所
《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的作者实地采访多位大屠杀幸存者,并佐以大量历史档案、第三方当事人的日记和书信,多视角回溯了南京大屠杀这一被遗忘的历史事件。书中讲述屠杀发生时“中国人个体的故事:失败、绝望、背叛和幸存的经历”以及那些冒着生命危险帮助中国平民的西方人士的故事。并在书的后部分探讨了某些势力意图将南京大屠杀从公共意识中抹去的行为。 作者希望读者在阅读本书中关于大屠杀历史部分时,“将所有的回忆拼凑在一起,鉴别每一个人描述的真伪,通过这一进程,在主观和自私的认知迷雾中,去伪存真,对所发生之事得出一个更为客观的结论”。本书并非单纯地对屠杀暴行进行罗列,而是在历史的基础上对人性进行探讨。正如作者所言,本书旨在“了解该事件的真相,以便汲取教训,警示后人。”
本书主要内容是伦敦《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莫理循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报道。全书共分四部分:部分,是关于莫理循与辛亥革命的研究性论文,以期使读者更加清楚地理解莫理循的报道和当时的活动。第二部分,选译了莫理循在《泰晤士报》刊发的有关辛亥革命的报道。第三部分,选摘了莫理循与辛亥革命有关的部分书信。第四部分,是“莫理循小传”,让读者能较全面地理解莫理循与近代中国的关系。 莫理循关于百年前中国巨变的通讯报道是研究辛亥革命史和中国近代史较有价值的历史资料,有助于读者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百年前中国的革命。
民国是一个武夫称王称霸的时代。霸道和不讲理 儿,是这个强权社会的病。《民国就是这么霸道》选取在民国舞台上掀起 过惊涛骇浪且性格迥异的五名强人的 人生及其个性特点,记述他们游戏政治,纵横捭阖,蛮横、不讲理的强人政 治特征。 东北王张作霖是精明型强人:赌过钱,骗过人, 当过土匪扛过枪,当过东北王,称霸一方,从不服输,喜欢玩弄小聪明。 山东王张宗昌是流氓型强人:跑过江湖,抢过洋 行,杀过人,杀过狗,赠妻打仗为所欲为,祸害山东。 西南王吴佩孚是书生型强人:卖过字,砸过场, 歪秀才逐鹿中原,用智慧钻营和打仗,当过西南五年山大王。 东南王孙传芳是沉鸷型强人:留过学,出过洋, 勇猛沉鸷,敢作敢为,掀起过天下巨浪。 广西王陆荣廷是绿林型强人:死过爹,嫁过娘, 当过绿林,统率两广,靠的
严安生著的这本《灵台无计逃神矢(近代中国人留日精神史)》所论的大众层面的赴日留学,是与中日不幸时代揭开序幕的同时而兴起的。因此,对精神史的考察也必须要以此为原点和基点来把它抓住、看准。 贯穿这个基点的有纵横两条轴线。甲午战争之后,列强在中国掀起了瓜分“势力范围”的狂潮,受此震惊,在 ,有国人呼吁民族救亡和维新变法;在外 面,日本乘机灌输、拉拢的战法奏效,启发了国人“东洋对西洋”的意识,“黄白竞争”“黄种崛起”“东亚连带论”甚嚣尘上。这样一种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叶的中国以及东亚的时空条件,成了发挥正面作用的横的轴线。因此志士们大举到“同文同种”的邻国去寻求维新的范本。然而从留学生活的维度看,等待着他们的还有一条经常发挥负面作用的轴线。 这就是,汉唐以来的文化宗主国对附属国,鸦片战
严安生著的这本《灵台无计逃神矢(近代中国人留日精神史)》所论的大众层面的赴日留学,是与中日不幸时代揭开序幕的同时而兴起的。因此,对精神史的考察也必须要以此为原点和基点来把它抓住、看准。 贯穿这个基点的有纵横两条轴线。甲午战争之后,列强在中国掀起了瓜分“势力范围”的狂潮,受此震惊,在 ,有国人呼吁民族救亡和维新变法;在外 面,日本乘机灌输、拉拢的战法奏效,启发了国人“东洋对西洋”的意识,“黄白竞争”“黄种崛起”“东亚连带论”甚嚣尘上。这样一种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叶的中国以及东亚的时空条件,成了发挥正面作用的横的轴线。因此志士们大举到“同文同种”的邻国去寻求维新的范本。然而从留学生活的维度看,等待着他们的还有一条经常发挥负面作用的轴线。 这就是,汉唐以来的文化宗主国对附属国,鸦片
称其为大国、强国,不仅仅是国家面积大,有殷实的经济实力,而重要的是她的国民越来越富裕,生活有保障并幸福。新中国的60年正是进步的60年,国民生活逐步美好的60年。 本书作者通过自己的相机和笔,记录了中国国民生活变化的60年,表现了不同时代人们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情趣,如50年代剐刚当家作主的喜悦和建设的热情、80年代改革的激情和探索……图文并茂,有妙趣,有历史的震撼。 透过那些鲜见于报端的图片,找回那个年代的记忆,贴近真实,感怀沧桑;穿过那些照片,能聆听到感人的催人奋进的故事,记住60年不断进步的历史。
*,是一段充满诱惑和话题的历史。本书作者陈治平基于民国正史的基础上,客观地叙述了那段风云突变的历史,又在正史的基础上,加入了海外的历史材料和观点,以及自己作为一个民国生人的独特视角。 透过这本记述,读者们也许借着作者曾经有过的感觉,得以比较真实地感受到那个时空还不算远的*时代。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神秘莫测、功过鲜明的人物,当属林彪;惊心动魄、错综复杂的事件,当属“九一三”事件。“九一三”事件之前,*在党内遇到挑战,他需要林彪的鼎力支持;林彪在党内受到抵制,他更需要*做他的强大后盾。林彪关于“政变”的讲话令*感到某种程度的担心和忧虑,随着运动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和林彪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分歧和尖锐对立,五一节天安门上的5分钟对峙,预示着毛林分道扬镳的日子已经为时不远……本书将带你走入历史,深入探讨围绕“九一三”事件的种种猜测、传闻和争论,并考据史实,纠正误传,还原林彪出逃事件的真实历史,解开林彪坠机疑团,拨去林彪出逃迷雾,澄清当事人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