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夫妇于1919年到访日本与中国,两年多以后才返回美国。此书为杜威夫妇在日本与中国期间给美国家中的女儿写的家书,执笔人主要是杜威本人。杜威在信中详细描绘了自己每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在今天看来均是格外宝贵的手史料。本书这些手生活史料对于了解杜威的学术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全书依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代、宋元、清代六个时期,阐述历代重要史学名著包括“四史”“三通”及史评等等,除记叙编著者生平、成书经过、内容体例、史学评价外,并旁及多种相关的典籍,或作为补充,或加以比较,务求能把中国古代史学的概略面貌,有条不紊地展示出来。 本书论述内容力求繁简得当,同时尽量参考新近的研究成果。重要项目用图表加以说明,每章均有注释,另附史籍中经典文本作为阅读材料;书末附参考文献,可作为读者进一步阅读的线索。
本书在当代学者反思 《家语》王肃伪作 说的基础上,立足于古典文献学史与学科理论,对这一《家语》伪书说的演进历程、概念内涵,以及前人论证此说的方法逻辑、心理意图与研究实质等问题再做检讨。结论认为 《家语》王肃伪作 说于清乾隆年间论定,强调王肃从诸多古书中选取素材,有目的地对其中的内容进行了全面改动以伪造《家语》,从而使得此书在整体上反映王肃个人的观点意见,带有其自身的风格色彩,应当被视为其个人的创作。以范家相、孙志祖为代表的清代《家语》辨伪者在阎若璩所开创的疏证辨伪范式的影响下,以比勘疏证的方法尝试对《家语》中王肃作伪的痕迹进行清理,以此证明 《家语》王肃伪作 这一命题。然而他们在辨伪中存在着预设立场以循环论证和过度推衍以强行将王肃与伪迹相绑定的情况,其实未能证明自己的观点。联系
《澳门历史文献辑译》第四辑为 澳门港华工出洋 资料专辑的专题报告部分,收录1861年澳门华工出洋监理官佩雷拉提交给澳门总督的《澳门港华工出洋报告》、1871年委员会向澳门总督提交的《关于保证实现移民的条件和自由所应采取措施的报告》、1872年澳门华政理事官巴士度提交给澳门总督的《澳门港未成年人出洋报告》、1874年葡萄牙海事海外部部长科尔沃向葡萄牙议会提交的《关于废除澳门口岸契约华工出洋的报告与文件》等。这批文献有利于对华工出洋的全面研究。
一梦红楼两百秋,大观园址费寻求。大观园是《红楼梦》中贾府的一处重要活动场所。因此,自《红楼梦》问世后,两百多年,探求其遗址在何处者甚多。沈科、严曙编著的这本《随园与大观园》为我们提供了一部难得的有关《红楼梦》中“大观园”与南京随园关系的史料汇集,从另一个角度向人们展示了南京与《红楼梦》的关系。
本书选择从文化世家角度研究翁氏,基于以下考虑。 一是查阅现有成果,避免研究重复。据翁同龢纪念馆编《二十世纪翁同铄研究》统计,100年间翁同龢研究情况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学术界对于翁氏并没有多少研究,除他的门生故旧在报刊上发表一些悼念文章(包括祭诗、祭文),整理出版部分翁氏生前的诗文外,学术界没有人对翁氏作专门研究。新中国成立后,虽然有的学者开始研究翁氏,但因为受到左的思想影响,翁氏是作为封建官僚而基本上被否定的。直至八十年代以后,学术界才开始重视翁氏的研究。据不完全统计,至2003年,各种报刊杂志发表的有关翁氏的论文l95篇,有关翁氏的学术专著有11种。其中,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谢俊美教授研究翁氏20多年,先后推出《翁同龢》、《翁同毹传》、《翁同龢评传》、《常熟翁氏》和整理出版《翁同龢集》
《福建华侨华人捐资办学史》下册,主要记述福建华侨华人捐资办学杰出人物、著名侨办学校(含侨建助)和奖教学基金会三个部分。 在《福建华侨华人捐资办学史》一书中,要把这众多的杰出人物都载入史册,显然有困难,也不现实。所以我们对人物入史提出了几点基本要求,符合要求的,所送的资料比较丰富的,特别是捐资办学事迹感人的,我们都将他们收录入史。我们原则上以因捐资办学而获得省政府立碑(累计捐资1000万元以上,其中捐资办学达600万元以上)表彰的福建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同为主,和虽捐资未达1000万元但事迹特别感人、影响大的海外乡亲。《福建华侨华人捐资办学史》下册,共记载80人,有的海外乡亲,虽然事迹符合入史要求,但没有报送材料,只能深表遗憾。
《福建华侨华人捐资办学史》是部全面、系统反映福建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爱国爱乡,为发展福建教育事业,慷慨解囊,捐资办学的历史面貌与现状的史书。编写工作得到海外乡亲及侨乡教育行政领导、广大侨办(含捐助)学校的大力支持。为了不辜负海外乡亲的殷切期望,为了使史书能真正达到存史、资政、教化的功能,注重科学性是确保史书质量的关键。一是丰富翔实的史料。福建华侨、华人捐资办学近200年,有档案详细记载的资料很少,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资料,只有一些刊物、报纸的零星记载,大量的史料是由有关侨办学校提供,因年代久远,对所提供资料只有通过整理、甄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多方印证,才能入史;二是史书结构科学合理,突出特色。福建华侨、华人捐资办学历经清朝、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历史时期,各个历
本书旨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入挖掘中华 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把 传统文化融入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中。全书围绕“忠”“仁”“志”“强”“善”“诚”“礼”“孝”“勤”等核心词语进行解析,再现 人物故事,展示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从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三方面诠释了中华 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展现了中华 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从而深植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根,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之魂,铸造校园文化之体,引导学生积极提升人文素养,增强道德修养和思想政治素质。因此,本书既可作为修身养性、涵养品行之作, 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之篇。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传记体史书,由南朝刘宋时的范哗所著,全书共分一百二十卷,包括纪十卷、列传八十卷和志三十卷,记载了从王莽末年起至汉献帝之间约二百年的历史。书中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有一定的典型性。如:舍生取义的李膺、范滂等,富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正如章太炎所言:“《史》、《汉》之后,首推《后汉书》。”陈寅恪也说:“蔚宗(范晔字)之为《后汉书》,体大思精,信称良史。” 道纪居士解译的《后汉书全鉴(典藏版)》节选了《后汉书》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章节,参考了大师 历史资料,以 版本为原文底本,参照 译本,将内容分为原文、注释、译文三个版块。
秦汉简帛是战国后期秦至东汉时期的竹木简牍帛书,是秦汉时期的实用文字资料。随着各地秦汉简帛文献的出土、整理和出版,对简帛文字的考释、对词义文义的疏通,整理小组的学者们已做出大量辛勤且出色的工作。然而,秦汉简帛数量巨大,且历经沧桑,部分竹简残断错乱,部分文字残泐模糊,都给整理、释读带来困难。故虽数经研讨,仍存在值得商榷和可以补正的地方。刘玉环著的《秦汉简帛字词札记》主要在于补释漏释字、补释未释字、纠正错释字、疏通词义文义等;另外,提出“追溯笔程”等考释简帛文字的新方法,利用出土简帛校正传世典籍,揭示出土文献在语法学、文字学、文书学、医学等方面的价值。本书收录相关论文26篇,包含对200多个简帛字形的考释。希望本书的出版有助于各学科的学者从不同角度 好地利用这一批批简帛资料。
刘萍主编的《近代史资料》根据国家图书馆藏《五知堂家藏函牍》整理的《李用清家书二十四通》,李用清历官广东惠州知府、贵州贵西道、贵州布政使、陕西布政使等职,晚年主讲晋阳书院,家书内容反映了李用清处事为人的思想。《英国与国民政府战后处置——英国外交档案选译》,反映了英国对中国战后有关领土等处置问题上的态度和政策。《赛珍珠致美国战略情报局长的备忘录》,系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赛珍珠上书美国战略情报局局长威廉·多诺万上校,为美国的亚洲政策及援助中国的抗战建言献策。《清华大学留学史料选编》,是根据清华大学档案整理的有关1909-1949年间清华大学为留学生选拔、派遣、资助、管理等方面的资料。此外还将刊载孙中山佚文、钱穆佚文各一篇,并继续刊载《锡良函稿(五)》、《六二回忆(三)》。
由张毅著的《地方志文献特性与数据抽取研究》是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组织的古籍整理方面的专著。内容如书名所示,是探究地方志的数字化问题——地方志特性与数据抽取问题的专著。作者是国图的专家张毅。
全书依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代、宋元、清代六个时期,阐述历代重要史学名著包括“四史”“三通”及史评等等,除记叙编著者生平、成书经过、内容体例、史学评价外,并旁及多种相关的典籍,或作为补充,或加以比较,务求能把中国古代史学的概略面貌,有条不紊地展示出来。本书论述内容力求繁简得当,同时尽量参考新近的研究成果。重要项目用图表加以说明,每章均有注释,另附史籍中经典文本作为阅读材料;书末附参考文献,可作为读者进一步阅读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