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葛兆光讲义系列之一,是《中国经典十种》的修订本。本书凡十讲,涉及《 》、《论语》、《老子》、三《礼》、《淮南子》、《史记》、《说文解字》、《黄庭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坛经》十种中国经典作品,揭示中国思想、文化与历史的特征。新版增加了“文献选读”一目,又于“参考书目”中增加了新近出版的参阅作品。本书定位为面对大学生的通俗浅近讲义,探讨何以正确阅读传统中国经典、什么才是中国经典、如何正确理解传统经典意义等重要问题。作者以诠释“旧经典”的方式,尝试为 提供犹有裨益的“新经典”。
《养心殿造办处史料辑览(第1辑):雍正朝》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有大量内务府造办处的有关档册。读过之后才能真正认识到养心殿造办处的职能和规模。造办处在编制上属于内务府,这是载在《大清会典》的,但总管内务府大臣只是二品官,而造办处有特简管理造办处大臣,这个职务经常是派一两位亲王或内廷行走的一品大员来担任,等于皇帝直接指挥。
《河朔访古记》是元代学者廼贤(又作乃贤)撰写的一部记录、考察华北地区历史、古迹的著作。原书已佚,今本系乾隆时期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收入《四库全书》(现存有文溯阁、文津阁、文渊阁三种抄本)。此后刊本有
法国年鉴学派灵魂人物费尔南 ? 布罗代尔对历史学理论与方法的论述在法语世界曾先后两次结集出版,本书为其中 部,是布罗代尔关于历史学本性的思考的总结,集中体现了其历史思想。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涉及作者关心的三个核心问题:历史的时间、历史学和其他人文科学的对话、历史写作与现实的关系。 布罗代尔提出,历史学家应该穿透政治事件的历史表层,揭示那些隐蔽在下面的、影响集体存在的力量。他把历史的时间区分为地理时间、社会时间和个体时间,进而表述为长时段、中时段和短时段。长时段思想深刻改变了历史学的面貌。
......
孙立群创作的《中国古代的士人生活》从读书生活、住与行、衣与食、聚会结社等方面详细论证了中国古代士人的组成结构及其分化,阐述了古代士人与仕途密不可分的联系,分析了中国古代士人自身存在的弱点及为我国思想、文化、科技的发展做出的贡献。
《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该书仿照春秋体例,按照鲁国君主即位次序,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至鲁悼公十四年间春秋霸主逐步演变的历史,在史学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余长保解译《左传全鉴(典藏诵读版)》对其原典进行了精准的注释和翻译,力求将经典内容原汁原味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杨观、陈默、刘芳池编的《苏辙资料汇编》从近一千年的文献中,将与苏辙经史子集四部著作相关的资料悉数辑出。所利用文献既有诗文别集、总集,也有诗话、笔记、史传、地志及类书等。以期为后来的苏辙研究工作提供一部完整可靠的基础资料。全书共分五大部分:苏辙生平及家世资料汇编;《诗集传》和《春秋集解》等相关材料;《古史》为中心的资料汇编;《老子解》《龙川略志》《龙川别志》的相关材料;苏辙诗文集相关资料汇编。每个部分按时代辑录,其中具体文献依据作品产生时代先后,如作品时代无法准确定位,则以作者生卒年论定。每部 条以此书版本目录流传为开端,每篇文献都列明出处和所在卷帙。
......
民间有句俗话:“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衙门,作为封建皇权的政治机构,可以说是连通上层皇权与底层社会的桥梁,在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图景里占有重要位置。本书围绕“衙门”这一中心,由点及面,为读者梳理出一条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清晰脉络。
玉牒,在唐代是“奠世系,分宗谱”的皇族谱牒,而宋代的玉牒已从原本的皇族谱牒演变为一种以记载皇帝活动为主的史书。南宋末年,宋代的玉牒几乎都伴随着玉牒殿的焚毁而消亡,而刘克庄的个人文集中却收有两卷 “玉牒初草”,这是刘克庄在端平元年至二年之间担任玉牒所主簿时执笔撰写的玉牒初稿,是 可见宋代玉牒的 遗存。王瑞来先生鉴于《玉牒初草》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而尚无深入的研究和整理,以刘克庄集所收《玉牒初草》所载嘉定十一、十二年为纲,以月汇编,先校勘,次集证,终以汇编,为学界提供一个较为全面的《玉牒初草集证》,便于研究宋代玉牒的内容和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