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方舆纪要》是我国古代极其重要的一部地理总志,尤侧重于军事地理。作者顾祖禹生于明末,有感于明统治者不明边防利病之处、兵戎措置之宜,而至亡国之恨,遂积二三十年之功成此书。 《读史方舆纪要》以明两京十三司为纲目,分历代州城形势九卷,各直省一百一十四卷,山川异同六卷,天文分野一卷,叙述各省、府、州、县建置沿革、疆域变迁。该书侧重于山川险易及古今战守成败之迹,对景物名胜所在皆略,且对旧舆地书名实错误,多据正史有所订正。 本书由贺次君、施和金先生整理,以宋氏纬萧堂写本为底本,校以敷文阁本、职思堂本、邹代过本,并以历代正史、《资治通鉴》及各种地理总志、方志参校,是一部校勘精良,便于读者利用的整理本。
《金史》为元朝脱脱等修纂的官修纪传体金代史,包括本纪19卷、志39卷、表4卷、列传71卷,全书135卷,另附《国语解》一卷。记述了从女真族的兴起到金朝建立和灭亡百余年的历史。 中华书局點校本《金史》,*初由傅乐焕先生承担,但到1966年傅先生去世时,仅做出少部分工作。其后大部分点校工作在1971年后由张政烺先生完成,崔文印先生负责编辑整理,于1975年出版。点校本采用百衲本为底本,与北监本、殿本参校,择善而从,又参考有关史料进行校勘,吸取了前人的考订成果,成为当代《金史》的一个通行本,面世后深受广大读者好评。 此次修订仍以百衲本为底本,通校元刻本、清武英殿本,參校明南監本、北监本、清江苏书局本,以及明《永乐大典》残本的相关部分。参考吸收施国祁《金史详校》、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及道光殿本的考证、张元济《金史
《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篇幅宏博,价值极高的一部编年史,宋代司马光等修撰。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终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录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之事迹,成书二百九十四卷,于盈积简牍之中,抉擿幽隐,校计毫厘。其中贤君昏主、忠臣奸佞、勇将懦夫、志士小人, 兴邦之远略,善俗之良规,匡君之格言,立朝之大节,叩函发帙,靡不具焉 ,堪称巨制。由于全部用当时的文言写成,今天的多数读者阅读起来会有困难,因此,由中国社科院、中华书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学术单位的60余名专家学者共同努力,对其进行翻译,以便使更多的读者了解这部历史巨著。翻译底本为中华书局1987年4月第七次印刷的《资涌通鉴》标点本,与已出的20册标点本相对应,译文较为准确、流利、生动,以对译为原则,间有个别语序调整和意译。并采
《吕本中全集》,吕本中撰,韩酉山辑校。吕本中是两宋之交的 道学家、诗人和诗论家,在思想史、文化史和诗歌 具有重要的地位。南宋学者称其为“亲受中原文献之传”,是两宋之交思想文化的重要传承者。然迄无全集整理问世,不少著作淹没不存,单行于世者亦往往误为他人。此次整理吕本中全集,举凡吕氏之著作,细大不捐,尽皆收录。含《吕本中诗集》、《吕本中佚文集》、《师友杂志》、《童蒙训》、《官箴》、《紫微杂说》、《紫微诗话》、《轩渠录》、《紫微杂记》、《痛定录》、《春秋集解》、《吕氏大学解》等凡十二种。
周一良全集 *编中国史
《读史方舆纪要》是我国古代极其重要的一部地理总志,尤侧重于军事地理。作者顾祖禹生于明末,有感于明统治者不明边防利病之处、兵戎措置之宜,而至亡国之恨,遂积二三十年之功成此书。《读史方舆纪要》以明两京十三司为纲目,分历代州城形势九卷,各直省一百一十四卷,山川异同六卷,天文分野一卷,叙述各省、府、州、县建置沿革、疆域变迁。该书侧重于山川险易及古今战守成败之迹,对景物名胜所在皆略,且对旧舆地书名实错误,多据正史有所订正。本书由贺次君、施和金先生整理,以宋氏纬萧堂写本为底本,校以敷文阁本、职思堂本、邹代过本,并以历代正史、《资治通鉴》及各种地理总志、方志参校,是一部校勘精良,便于读者利用的整理本。
周一良全集 第二编 世界史
......
......
《周一良全集?自传与杂记》编含四卷:《钻石婚杂忆》;《论学杂著和读书题记》;《毕竟是书生》《郊叟曝言》; 书信 色纸 等。20世纪八九十年代,周一良先生晚期撰写了几部回忆性著作,以及大量题记等。本编收录的书有:《毕竟是书生》,为自己曾经在50年代对胡适、陈寅恪的批判作了深刻的自我批判;具有回忆录性质的《钻石婚杂忆》和《郊叟曝言》,留下了他与亲人、师友之间真挚感情的宝贵资料。此外,收录了大量的书信、题记。特色之处还有一宗 色纸 ,上面留下了季羡林、饶宗颐、启功等大师的珍贵墨宝。
一、广校诸本全面而系统校勘了北宋至清有代表性的多种《史记》刻本,其中有“世间乙部第一善本” ——中国台湾藏北宋景祐监本《史记集解》、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南宋绍兴本《史记集解》、日本藏南宋建安黄善夫刊《史记》三家注合刻本、南宋淳熙刊本《史记集解索隐》合刻本、日本藏六朝钞本、日本藏唐钞本、法藏敦煌残卷等。选用善本之精,校勘规模之全,超过此前各家。二、新撰校勘记复核了点校本对底本所作的全部校改,包括方圆括号改补和暗改。已经厘正的从之,存疑的慎重斟酌,错误的予以纠正,统一撰写校勘记,涉及增删正乙的重要改动都出校说明。全书撰写校勘记三千余条。三、订补疏误,后出转精改正原点校本破读之处,纠正讹脱衍倒。全面检核三家注相关引文,确立引文的准确起讫和来源。充分利用清代至今前贤时彦及日本、海外学者的
司马迁的《史记》贯穿经传,整理诸子百家,纂述了三代而下以至其当代的史事,为中华民族保存了纪元前千余年的历史文化,这一巨著,是先秦所有典籍无可相比的。作为一个中国人,要了解自家的历史文化,《史记》。惟有透过《史记》的认识,才能真正找出中国人的“根”。但因其文字古质,没有相当学力的人是不易读懂的。尤以今时学术分科,除专门文史学研究者外,有能力读此书的更少了。 基于上述认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在台静农先生的倡议下,汇集了台湾十四所院校六十位学人,经过两年的努力,将《史记》全部语译,凡一百六十万字。由台静农先生题写书名并作序出版。 《白话史记(上中下白话全译本修订版)》译者皆为本领域内资深专家。译文忠实于原文,其文字流畅典雅,深得译事“信、达、雅”之要旨。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全书在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