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制是指国家机构的设置和官吏的任用、考核制度,它关系到一个政权的盛哀、一个社会的稳定及人民的生活是否安宁。春秋战国的 黄金台 ,汉代的察举,魏晋南北朝的 九品中正制 ,隋唐的三省六部、科举选官、节度使,两宋的文官当政,明代宰相的终结和大学士、厂卫的设置,清代的军机处在我国历史上都发生了重大作用。中国古代的官制体系有着它独特的发展轨迹和历史渊源,在合理与不合理中或调整、或完善、或发展、或消亡,逐步适应不同时代的需要。王俊编著的《中国古代官制》依时代为序,勾勒了中国古代国家的中央决策机构、行政机构、监察机构和军事机构、地方机构及其职任,以及官员的选任和管理,重点指出了各个时代官制的特点和变化。
罗伯特·P.克里斯著的《度量世界》是一本有趣的科普书籍,描述自古以来发明重量、长度的测量方法和应用工具的历史故事。这项发明比蒸气机的发明还要伟大,只有印刷机的发明能与它并驾齐驱。本书深入探究了 度量系统的发展历史,从中国古代的尺子和笛子讲到了西非的黄金砝码,从法国人发明的长度标准、英国人发明的英制单位讲到了公制计量的演进。作者描述了国王、革命家以及学者如何制定通用的度量标准,现代科学家对于精度的孜孜以求,这些都于支撑 的科学、技术和商贸都意义重大。
《山东近代救济史》分上下两篇,上篇以灾荒救济为主,涉及晚清时期由清政府主导的荒政,丁戊奇荒时期的官方与民间赈济,1920年旱灾的救济,1926年至1928年间的赈济,1933年及1935年黄河水灾的救济,抗战胜利后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鲁青分署对山东的救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权在根据地实施的救济等。这类救济以政府为主导,各方力量广泛参与,是近代山东救济的主体和重点。下篇以慈善救济机构为主,涉及仓储的兴建、重建与管理,传统慈善救济机构的延续,新型慈善救济机构的设立,以及济南、青岛两个城市的慈善救济机构及其救济活动。这类慈善救济机构既有官办,也有民办,以日常济贫为主,也参与灾荒救济,它们与灾荒年间设立的诸多临时赈济机构一道,共同构成山东近代救济的组织体系。
以图片记录历史,以文字诠释细节。 让读史像读图一样轻松! 天文地理、阴阳算术,了解中国古代科学的独特体系和熠熠光辉。 农桑水利、医药百工,欣赏中国古代技术的奇思巧做与辉煌成就。 五百余幅科技史图片,五千年科技与文明,流传千载的古籍善本、的考古发现,全方位展现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与得失。 如果你对科学感兴趣,如果你对历史感兴趣,请走进《看得见的中国科技史》 看蒙昧初开中华先民,他们对科技的精通,远远超出人们以往的认识;看百工匠户极尽巧思,创造出种种神奇的建筑和机械,那巧妙的机关和结构即使在今天也仍然令人惊叹。看沈括、王祯著书立说,使世人得以一窥他们惊人的发现和发明;看张骞、郑和拓路扬帆,将中国人所了解的世界扩展到西域、海外。看发明,载誉四海,如何从中国出发改
近代中西科技交流有哪些代表人物?什么事件促进了中国医学近代化转型?中国现代 的天文学机构有哪些?中华民族有着怎样的海洋伤痛?为什么说高铁是中国制造的名片?让世界惊叹的新四大发明是什么?本书主要介绍了从明末清初至今,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与封锁,中国发愤图强,实现了各学科的近代化转型。新中国成立以后,以“两弹一星”与青蒿素研制为代表,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入21世纪,我国在远洋航运、载人航天、深海探测、 计算领域的大国重器,标志着中国科技走向全面复兴。
本书对消化系统各类疾病的诊断、治疗作了全面系统的介绍。
近代中西科技交流有哪些代表人物?什么事件促进了中国医学近代化转型?中国现代 的天文学机构有哪些?中华民族有着怎样的海洋伤痛?为什么说高铁是中国制造的名片?让世界惊叹的新四大发明是什么?本书主要介绍了从明末清初至今,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与封锁,中国发愤图强,实现了各学科的近代化转型。新中国成立以后,以“两弹一星”与青蒿素研制为代表,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入21世纪,我国在远洋航运、载人航天、深海探测、 计算领域的大国重器,标志着中国科技走向全面复兴。
《中国古代民居》,系统地对我国古代民居进行了梳理和研究。全书分为六章,针对民居,从原始时期民居的萌芽到后期的发展变迁、从中原地区到少数民族地区、从南方到北方,从地方特色民居到民族融合带来的民居革变、从建造技艺到功能效用、从榫卯结构到细部装饰、从气候环境到人文环境等方面,图文并茂地进行了细致的介绍。其中有四合院、窑洞、土楼、碉楼、吊脚楼、干栏式建筑等,还又古镇古村、名人故居,它们负载人文价值,鉴证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兴衰,化为一种情结流淌在劳动人民的血液中,这种文化价值正是本书挖掘和展示的。
《什么是性别史》是一部简明而通俗易懂的性别史指南。20世纪70年代后,性别史的边界和内容大大扩展,作者通过剖析该领域的经典案例和新研究,考察了性别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讨论了性别史研究所使用的方法和路径,介绍了当前存在的冲突和争论。作者强调种族、阶级和族裔在性别对社会、文化和政治发挥影响时的重要作用,并关注性别研究如何帮助解释革命、战争和民族主义、工业化和劳动关系、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历史,向我们展示了性别作为一个透镜如何解构和重释历史知识,并为探索历史中那些从未被发掘的方面提供空间。
《世界戏剧的历史/历史分类读本》由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丁牧倾情讲述世界戏剧的历史。 世界戏剧的历史发韧于古希腊的酒神节,古希腊悲剧家确定了西方戏剧的崇高典范,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莎士比亚将英国戏剧推上世界之巅,之后出现了高乃依的悲剧、莫里哀的喜剧、歌德的诗剧,进入19世纪,一时涌现出雨果、大小仲马、果戈理、易卜生、萧伯纳等戏剧大师,20世纪至今的世界戏剧舞台,各个流派屈出不穷、争奇斗艳。
闽剧是以“逗腔”为核心唱腔,用福州方言演唱的地方剧种。王晓珊编著的这本《闽剧史话》沿闽剧产生、发展时序,将其条分缕析,分早期、近现代、当代三个部分述介。早期部分述介重点在于儒林、江湖、平讲三派之源流、形态、风格及其演变与交融,近现代部分侧重描述闽剧鼎盛时期的都市化追求和审美品格的嬗变,当代部分则再现其革新发展及至回归本体沉雄积健的追求与自觉。每部分之史、事、人多出自文献典籍实录,并辅以田野调查、口述历史。 本书花大量篇幅细述事件、剧目、人物,以之构成闽剧历史、形态之骨、肉、气韵,兼有班社、票房、戏园、机关布景之铺陈,既有学术性又有可读性。对于闽剧历史中一些模糊、争论之处,多有清晰阐述;对于剧种本体之属性、风格,也有精当概括。故虽为小书,却为信史。
赵虹主编,洪铎、何雄鹰、李瑞星、魏辉、马东戈摄影,中华书局大众图书分社整理的《大迁徙(附光盘)》中分十三个部分讲述了两千多年来中国历 历次民族大迁徙及其产生的重要影响。着重告诉世人:自有人类以来,人们的迁徙活动从未停止,人类文明也跟随着一次次迁徙而蔓延远播。无论是战争、瘟疫、灾害造成的被动迁徙,还是趋利避害、寻找 适宜生存条件的主动性迁徙,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之一,迁徙孕育过坚韧的民族,也催生过伟大的 。《大迁徙(附光盘)》讲述黄河和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原亦即炎黄文化的母体。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华儿女一次次从这里出发,将华夏文明的火种远播到大江南北直至世界各地。
当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和尼罗河三角洲地带的文明繁荣发展时,来自各地的商队开始向着巴比伦和埃及进发。沙漠中的阿拉伯人、伊朗山地的居民、一队队的骆驼,从伊朗带来货物;而满载商品的驴群,从叙利亚北部和小亚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并将其主要分为六大门类,包括:宫殿建筑、陵墓建筑、宗教建筑、坛庙建筑、园林建筑、民居建筑及建筑小品。图文并茂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之美,体现了代代相传的工匠精神,天地合一的古老智慧,以时间为轴,精炼讲解了各个时代的经典建筑极其功用。文字简要,叙事详明,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
闽剧是以“逗腔”为核心唱腔,用福州方言演唱的地方剧种。王晓珊编著的这本《闽剧史话》沿闽剧产生、发展时序,将其条分缕析,分早期、近现代、当代三个部分述介。早期部分述介重点在于儒林、江湖、平讲三派之源流、
科学为什么诞生在古代地中海沿岸?浑天说创立地与古希腊有何关联?浑天说与盖天说争论的焦点是什么?黄道十二宫是怎样传入中国的?七曜术是怎么演变成星期制的?《马可?波罗行纪》为什么被称为世界一大“奇书”?阿拉伯数字是怎样一步步在全世界应用的?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与其他文明古国——古希腊、古印度、古巴比伦,以及元明时期的阿拉伯地区的科技交流。伴随着汉代以来印度佛教的东传,以及对阿拉伯地区天文历法的借鉴,中外科学技术的交流由此展开。中国与世界文明古国在天文历算、数学、医学、造船、航海等方面的文明互鉴,推动了世界文明发展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