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史学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它利用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方法进行历史学研究。作为一项全球性的事业,它邀请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共同参与,为探索、理解和展现过去提供一种令人兴奋的新方式。 《什么是数字史学》提供了对数字史学简明扼要的介绍。从讨论历史数字化研究的起源开始,作者探讨了历史如何以数字化形式存在的问题,随后介绍了数字史学的基本概念和思想,包括数据库和档案、跨学科和公众参与等。此外,作者概述了大数据研究方法及存在问题 无论是涉及文本资料的,还是涉及视觉资料的,并给予原生数字化时代以特别关注。
官制是指国家机构的设置和官吏的任用、考核制度,它关系到一个政权的盛哀、一个社会的稳定及人民的生活是否安宁。春秋战国的 黄金台 ,汉代的察举,魏晋南北朝的 九品中正制 ,隋唐的三省六部、科举选官、节度使,两宋的文官当政,明代宰相的终结和大学士、厂卫的设置,清代的军机处在我国历史上都发生了重大作用。中国古代的官制体系有着它独特的发展轨迹和历史渊源,在合理与不合理中或调整、或完善、或发展、或消亡,逐步适应不同时代的需要。王俊编著的《中国古代官制》依时代为序,勾勒了中国古代国家的中央决策机构、行政机构、监察机构和军事机构、地方机构及其职任,以及官员的选任和管理,重点指出了各个时代官制的特点和变化。
民国以降,外籍税务司海关制度依然尾大不掉。中国的国门不是中国人看守,而是外国人把持! 从晚清政府削弱海关权力,到孙中山南方革命政权与洋人叫板;从地方军阀动摇海关根基,到北洋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对海关权益逐步回收,外籍税务司制度日趋式微,直至在天安门广场开国大典的礼炮声中随风而逝。但是,那曾经激荡在历史天空中的一幕幕海关风云,却永远不会湮没…… 本书以六位民国风云人物参与的重大海关事件为切入口,在全景展现收回海关主权艰难历程的同时,折射出海关视野里斑斓多彩的民国历史镜像。
本书出版于1840年,是西方决斗这一习俗的全面而系统的记录。决斗源于欧洲中世纪的骑士制度,从15世纪末的西班牙开始,之后广泛盛行于西方上流社会。从此,决斗用的剑就成为整个欧洲贵族服饰的标准配饰。决斗之所以盛行,正如18世纪英国批评家塞缪尔 约翰逊所说: 在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中,一次侮辱会被认为是严重的伤害。因而必须受到憎恨,或者甚至必须为此进行一次决斗。因为人们公认忍受这种侮辱而不进行决斗的成员必须被逐出他们的社群。 在决斗者看来,荣誉的价值甚至超过生命。本书叙述了自决斗兴起到1840年间发生在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德国、北欧、美国等国的决斗事件 包括原因、参与者、所用武器、具体步骤、结果乃至法庭对事件的审判等等详细过程。由于作者生活决斗盛行的时期,而且有的事件还是亲历,因此写来栩栩如生
《中国古代民居》,系统地对我国古代民居进行了梳理和研究。全书分为六章,针对民居,从原始时期民居的萌芽到后期的发展变迁、从中原地区到少数民族地区、从南方到北方,从地方特色民居到民族融合带来的民居革变、从建造技艺到功能效用、从榫卯结构到细部装饰、从气候环境到人文环境等方面,图文并茂地进行了细致的介绍。其中有四合院、窑洞、土楼、碉楼、吊脚楼、干栏式建筑等,还又古镇古村、名人故居,它们负载人文价值,鉴证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兴衰,化为一种情结流淌在劳动人民的血液中,这种文化价值正是本书挖掘和展示的。
少年时代,科举不遂的郑观应怀着满腔热血来到上海,加入宝顺洋行,师从洋人,学习经商。十年间,他亲历了这片寸金之地的沧桑变幻。彼时,官场腐败横行、积重难返,商界醉生梦死、私利为重。目之所见,皆是繁华遮掩下的一片狼藉。郑观应难舍救国之志,白日经商,留心结交志同道合之人;夜晚于灯下奋笔疾书,找寻济世良方,力荐商战长策。 随着太古轮船公司成立,聘请郑观应掌舵,惊心动魄的竞争游戏愈演愈烈,风云暗积。商业之战,没有烽火硝烟,却同样残酷激烈:在太古、旗昌、怡和,以及由唐廷枢等中国人主持的轮船招商局之间,生死大战已悄无声息地拉开帷幕。各条航线之上,一场接一场的厮杀不间断地进行着,究竟谁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中国古代科技光彩夺目,在数学、天文、农学、医药等各个学科领域都有许多辉煌的发明和创造。本书以具体的科技问题与现象为切入点,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介绍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知识,包括数学、物理、天文、地理、矿冶、军事、交通、水利、建筑、农学、医药等。本书深入浅出,图文并茂,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科技的通俗百科全书。
本书共分为六章,主要探讨1905—1937年间平汉铁路的营运状况,及其对华北地区商业、农业和工矿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本书曾由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于1987年出版,列入该所专刊第55号。此次出版作者增撰《穿越界限——中国铁路史研究的现状及展望》一文。
每一个历史故事背后,都可能有你所不为了解的法治衬板。阅读沈志林著的《法字从水起沧浪——历史法治故事的现代镜鉴》,可以不期遇见婚姻传说在二千年里不断重构流变的朱买臣,撞上中国历 罕见的一场打了上百年的跨朝代官司,感受会审公廨成立与收回的上海滩风云……如同法治长河里的点点浪花,可观、可赏、可思、可得。
《世界戏剧的历史/历史分类读本》由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丁牧倾情讲述世界戏剧的历史。 世界戏剧的历史发韧于古希腊的酒神节,古希腊悲剧家确定了西方戏剧的崇高典范,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莎士比亚将英国戏剧推上世界之巅,之后出现了高乃依的悲剧、莫里哀的喜剧、歌德的诗剧,进入19世纪,一时涌现出雨果、大小仲马、果戈理、易卜生、萧伯纳等戏剧大师,20世纪至今的世界戏剧舞台,各个流派屈出不穷、争奇斗艳。
......
《什么是性别史》是一部简明而通俗易懂的性别史指南。20世纪70年代后,性别史的边界和内容大大扩展,作者通过剖析该领域的经典案例和新研究,考察了性别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讨论了性别史研究所使用的方法和路径,介绍了当前存在的冲突和争论。作者强调种族、阶级和族裔在性别对社会、文化和政治发挥影响时的重要作用,并关注性别研究如何帮助解释革命、战争和民族主义、工业化和劳动关系、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历史,向我们展示了性别作为一个透镜如何解构和重释历史知识,并为探索历史中那些从未被发掘的方面提供空间。
《中国韵文史(图文版)/名家小史》是迄今为止的关于中国韵文史的著作。作者作为二十世纪文坛的一代宗师,精要地勾勒出中国古典诗、词、曲的起源和发展,并对其进行了全面的探讨。简明扼要,史识丰富,极具可读性。
赵虹主编,洪铎、何雄鹰、李瑞星、魏辉、马东戈摄影,中华书局大众图书分社整理的《大迁徙(附光盘)》中分十三个部分讲述了两千多年来中国历 历次民族大迁徙及其产生的重要影响。着重告诉世人:自有人类以来,人们的迁徙活动从未停止,人类文明也跟随着一次次迁徙而蔓延远播。无论是战争、瘟疫、灾害造成的被动迁徙,还是趋利避害、寻找 适宜生存条件的主动性迁徙,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之一,迁徙孕育过坚韧的民族,也催生过伟大的 。《大迁徙(附光盘)》讲述黄河和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原亦即炎黄文化的母体。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华儿女一次次从这里出发,将华夏文明的火种远播到大江南北直至世界各地。
近代中西科技交流有哪些代表人物?什么事件促进了中国医学近代化转型?中国现代 的天文学机构有哪些?中华民族有着怎样的海洋伤痛?为什么说高铁是中国制造的名片?让世界惊叹的新四大发明是什么?本书主要介绍了从明末清初至今,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与封锁,中国发愤图强,实现了各学科的近代化转型。新中国成立以后,以“两弹一星”与青蒿素研制为代表,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入21世纪,我国在远洋航运、载人航天、深海探测、 计算领域的大国重器,标志着中国科技走向全面复兴。
《书信的历史(鹅毛笔的奇幻旅行)》是一部经典的历史类图书,作者西蒙·加菲尔德曾获毛姆奖。浪漫主义横行的文艺复兴时期也是鹅毛笔的时代,这个时代吸引着所有向往复古情怀的手书拥护者。为了向那个充满书写情怀的时代致敬,作者倾尽家财从一场场名人书信拍卖会上拍下了拿破仑、王尔德、伍尔夫、普拉斯、狄金森等人的珍稀手稿,并从中挖掘出一个个传奇而隐秘的故事:亨利八世的危险情人差点要了他的命、拿破仑不打战的话也许可以成为诗人、弗吉尼亚·伍尔夫 的心路历程、凯鲁亚克真的比《在路上》还要决 和疯狂……随后他又跑遍大大小小的城市,从一座座见证昔日繁华的历史遗迹和博物馆中寻找出被岁月遗忘的精彩片段。本书以书信的发展历史为背景,展现了世界各国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与文化,也打捞出许多沉寂在时光深处的琥珀之恋。
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中国农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有一系列重大发明创造,形成独特的生产结构、地区布局和技术体系,在农艺水平和单位面积产量等方面居于古代世界的前列,它的技术成就对东亚和西欧农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古代发达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农业,是中华文化得以持续发展的深厚的根基,也是中华文明火炬长明不灭的主要奥秘之一。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可以用 多元交汇、精耕细作 八个字来概括。它是中国古代农业强大生命力的源泉。柏芸编著的《中国古代农业》将以这八个字为中心,勾画我国传统农业的发展线索和传统农学的独特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