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世界史类作品时,我们常常会遇到如圣诞节、圣枝主日等节日,会看到君主因为某种传统或迷信而做出奇怪的决定,会发现某些特定的动物被赋予神性从而成为常用的图腾,这些现象背后其实都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 在日常生活中,即便不专门去过西方传统节日,我们也知道一些相关传统,如万圣节时孩子们要挨家挨户去要糖果,圣诞节时会准备圣诞树。我们会讨论诞生石,会说情侣或夫妻之间有 七年之痒 ,会在结婚时穿上洁白的婚纱,会觉得蓝色更适合男孩。还有一些不太容易意识到的现象,如薪水(salary)这个单词的词根其实与 盐 (salt)有关,表示右侧(right)的单词刚刚好也是表示 正确 的单词(相对来说在各种文化中 左 的意义都不太好),但我们并不一定了解更深层次的原因,而这本书能够告诉我们一些奇异文化传统的历史渊源
《古代民间文书与契约精神》以近年 新发现 的闽东文书为基本史料,梳理了民间文书不同种类之间以及民间文书与契约文书、契约文书与契约精神的内在联系。认为民间文书的核心是契约,人们围绕着契约构建起的一套经济交往行为规则,不仅在经济领域里形成了 经济契约秩序 ,而且对治理乡村社会小偷小摸式的偷盗行为、民众的日常生活,甚至于婚姻的忠诚、为人之诚信等道德层面产生影响,从而成为古代乡村社会人们行为的 契约秩序 准则,而被奉为古代社会人们思维、行为方式渊薮。 本书从百姓的微言出发,从经济社会史的角度,对乡村社会民间生活细微进行观察,探索中国古代契约实施过程中承诺的可行性、契约的公开性、执行的严肃性等问题,力图勾勒出民间微言成为民族大义的演变路径。从而揭示中国古代契约精神依附于契约文书的发展,经过民
电影有何潜力, 能以一种有意义的、精确的方式来诉说过去? 在《电影中的奴隶》一书中,戴维斯进行了电影和史学的交叉研究。她认为, 电影是 一个有价值,甚至有原创性的历史洞察的方式 ,历史电影是制片人、演员和观众共同参与的关于过往的集体性 思想实验 。 书中以五部关于奴隶的历史电影为底本, 探讨了电影如何影响了现代西方社会对于历史上的奴隶制及其现代遗产的批判和反思 。
《 三十五年教育生活史 》记录了著名教育家、出版家、《辞海》首任主编、现代教育奠基人之一的舒新城先生在 1893 1925年间的教育生涯。 作者 站在传统与现代之交,以 学生生活 教师生活 教育著述生活 为线, 给后人了解清末民初新旧鼎革之际的教育改革留下一份珍贵档案 。 从做学生时亲历私塾、书院生活,到当教员时探索新式教育方法,再到教育著述时反思新旧教育利弊,舒先生用历史的记叙方法,兼带描写,用心力书写了一部深思学术与人生的精神自传。 作者在本书叙言中说: 我写此书,于表白自己关于教育的生活外,冀供给读者以三十五年间的一部分教育真实史料,故一切以率真为主:在自己生活方面,固然以写作时的 我 力求客观地记述被写作时的 我 的真实现象;对于父母、亲族、师长、朋友亦本此态度,不避冒犯与嫌怨,力
自2018年起,作者在清华大学开设 技术通史 本科生通识课,基于课程讲义,摘选出十五门关键技术作为主线,形成本书。本书篇幅虽短,但仍以 技术通史 为名,因为作者并不只是在古往今来无数技术发明中抽取零星碎片来展示,而是试图勾勒出某种整体的历史线索。 在国内外,关于某项或某类技术的历史讲述有很多,但是对 技术史 作通盘整体把握的 技术通史 却很罕见。在中国,本书试图作一次试探,不是把 技术 作为科学的附庸,也不是把一些孤立的技术简单地列举出来,而是试图勾勒出一条以 技术 为主角的历史脉络。*终指向一个问题:今日的这个 技术时代 是从哪里来的? 因此,撰写技术通史不只是为了歌颂技术及其发明者,而是为了追究技术之主宰地位的来龙去脉。在适当讲述发明者的功绩之外,更重要的是探求技术的发明和演化与人类文
在近代中国大学教育史上,以梅光迪、吴宓、胡先骕等为代表的 学衡派 力主 昌明国粹,融化新知 ,其教育主张独树一帜。 学衡派 主要成员多执教于国内著名学府,教学与学术研究亦卓有建树。本书以 学衡派 的人文教育思想和实践为研究中心,充分利用哈佛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正大学等高校的档案等新史料,对这一学派在近代中国大学教育史上的地位与贡献做了较为全面而细致的探讨。
《中国美学史大纲》是北京大学教授叶朗先生的名作,出版十多年来受到广泛好评,被许多大学选为教材。全书分为四篇:中国古典美学的发端、中国古典美学的展开、中国古典美学的总结、中国近代美学。论述的时间跨度为先秦至近代,内容涉及哲学、文学理论、诗歌、小说、戏剧、书画、园林等等。作者采用“略小而存大,举重以明轻”的方法,抓住每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美学思想和美学著作,注重把握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的演变和发展,因此《中国美学史大纲》又可看作一部中国美学思想史或中国美学范畴史。
作者访问了上百位美国四星上将、千余位准将以上的将领,与一万多位曾与这些将领共事过的人士进行了面谈或书信访谈,同时参考大量书信、日记与回忆录,归纳出许多将领所具备的特质:公正无私、勇于挑战、努力学习、关怀下属等。而这些特质彼此融合,进而塑造出将领的 风格 。 本书虽然以美国军事将领的统御风格为主要研究对象,但同时也适用于所有政府组织与企业管理组织,因为一个好的领导者除了要带领组织成长,更要展现无私的领导风格、增加组织内部的向心力,本书可说是所有领导者的之书。
该书包括作者多年积累的五十余篇学术论文,是著者对宋代两浙路及浙江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部分研究成果,重点是对宋代两浙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论述。同时,该书又兼及春秋战国、秦汉、隋唐五代时期浙江经济文化的研究。
《战争史》是“我们时代很好的战争历史学家”约翰·基根写给文明世界每个普通人的经典之作,它以战争的起源和变迁为主线,跨越4000年的历史时空,讲述战争如何影响文明,以及战争如何改变人类社会的命运。 从人类诞生之初,到人类进入现代世界,战争从未远离。战争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也是文明演变的主要动力。它不仅引发政治、经济、科技与文化的一系列变革,而且促进农耕文明、游牧文明、海洋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从复活节岛的巨人石像,到墨西哥的阿兹特克文明遗迹; 从古代中国的万里长城,到罗马帝国的重兵方阵; 从公元前1469年美吉多的战车对决,到“二战”太平洋战场的原子弹爆炸,基根为我们描绘了不同文明形态下的战争,这些战争犹如一幅幅绚丽的挂毯,勾勒出文明背后的冲突与对抗。 全书谋篇布局独具巧思,不是以编年形式单线
《贡茶之路:唐代的茶与政治》主要探讨围绕茶叶这一微观的贡品所产生诸多宏观的政治史内容。本书旨在探讨持续一百年的茶贡史(尤其是其中近20次有详细记载的修贡历史)上所涉及的官民交往、茶贡监督、州际互动等历史现象背后的政治关系,揭示茶作为一种微观的象征性符号,成为维系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与地方之间的纽带。
全书以40余万字、近百张资料照片,讲述前辈音乐人的艺坛往事、揭秘知名音乐机构的前世今生、追忆乐坛往事种种。内容包括萧友梅、黎锦晖、冼星海、聂耳、贺绿汀、麦新、孟波、刘雪庵、韩中杰、王洛宾、沈湘、张权、郑德仁、温可铮、朱逢博、刘炽、马可、任桂珍等乐坛名家的生平成就与艺术生涯往事,上海交响乐团、上海声乐研究所、上海三大口琴会、上海管乐团的创立与发展过程, 上海老歌 的盛衰、 上海之春 的诞生、 全国音乐周 的始末、《东方红》《长征组歌》《梁祝》等名作诞生的台前幕后。
当艾滋病在撒哈拉以南非洲肆虐了四分之一个世纪后,当地居民的平均寿命下降了整整20 年。直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研制出艾滋病的相关疫苗……在这个时代,疫苗常常成为公众舆论挞伐的箭靶,上面的例子也许能提醒大家,在20 世纪人类平均寿命的巨大增长中,疫苗起到了多么重大的作用。疫苗的研制与改进是一部人类的史诗,也是科学与工业的传奇。人类一步步攻克了狂犬病、脊髓灰质炎、乙肝、黄热病……作者娓娓道来的笔法不仅引人入胜,还回答了关于疫苗制造、疫苗成分与艾滋病疫苗研制等相关问题。当然,书里也没有回避疫苗引起的争议,例如乙肝与麻疹疫苗被认为可能导致多发性硬化症与自闭症。然而事实当真如此吗?
历史学家是如何工作的?历史是如何编写的?民众是如何想象历史的? 的历史编撰与个体的历史记忆为何总是不同?本书围绕这些很少被关注却又极为重要的问题展开论述,并采用 “历史知识生产”这样的知识社会学方法分析问题。 作者以独到眼光、尖锐笔锋,对历史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行个案诊断、文本剖析,指出历史从来没有过的这种重要性乃是民族 的产物,是一种典型的现代性规划,是现代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作者揭示了“意底牢结”的编织技法、消费模式与精神兴奋模式,披露了作为历史知识生产者的史家隐身其后的目光、意图与手段,展现了知识生产从 垄断向民众自产后所引发的阅读焦虑与公共危机,并尝试提出突破双重困境的可能路径以及公众应有的心智准备与理性担当。
商务印书馆,中国专享的一家跨越三个世纪,历经120多年的出版机构。它的创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出版的开始,它的经历折射着中国近代文化历史的命运,它的屹立象征着中国出版事业的生生不息。商务印书馆曾编纂过《辞源》等大型工具书,译介《天演论》《国富论》等西方学术名著,整理《四部丛刊》等重要古籍,编辑“万有文库”“大学丛书”等大型系列图书,出版《东方杂志》《小说月报》等各科杂志十数种,创办东方图书馆、尚公小学校等。本书分为8个部分:1897~1902起步、1902~1920开创、1920~1930发展、1930~1937苦斗、1937~1946维持、1946~1949过渡、1949~1958改组、1950~2017重启,系统、全面地描述了商务印书馆120年的奋斗历史。
该作以中国近代社会变迁和中西文化交流与碰撞为基本视角,对南京临时政府时期新闻管理体制的产生、形式、内容及其运行机制等进行深入考察。*章主要分析了南京临时政府新闻管理体制产生的时代背景,对晚清社会尤其是清末新闻管理举措进行梳理,对辛亥革命期间新闻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第二章对南京临时政府时期新闻管理体制的思想内涵进行分析。第三章具体分析南京临时政府时期新闻管理体制的运行机制。从这一时期新闻管理体制的建构及运行两个方面加以具体剖析,前一部分主要从新闻管理机构设置、新闻管理法律法规制定加以考察;后一部分则从刊发官报、与记者沟通及法律救济等角度进行分析。第四章从南京临时政府时期新闻管理体制对新闻事业发展的贡献及局限的角度进行了评价。结语部分是对南京临时政府时期新闻管理实践的思考。
阅读史是书籍史的一个分支,它能揭示书籍在历史上的实际作用。本书的初衷是讨论阅读史的研究方法,文献来源于英文专著或欧洲其他语种专著的英文译本,探寻的主要是大西洋两岸从中世纪到十九世纪的阅读史和书史,并试图从这些研究中寻求启发和建设性的思考。本书稿根据一个史学学科应有的要素和研究实践的逻辑设立章节,共分九章。*章讲阅读史家面临的理论困境;第二章讲读者反应批评的理论贡献和缺憾;第三章讲阅读史家如何改造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以适应史学规范;第四章至第八章分别讨论阅读史的学科界限、研究的问题、基本操作规范、可用史料和研究方法;第九章评述阅读史研究的重要贡献。赘语除了总结前九章内容,主要评述近年欧美学者对中国书史和阅读史的研究,重申阅读史研究的基本原则和学科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