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悟空游山西》是一本专为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历史文化感兴趣的读者精心打造的文化旅游指南。本书不仅结合了国产3A游戏巨作《黑神话:悟空》中的古建筑场景,带领读者深入探索山西的国宝级古建筑群,体验一场沉浸式的历史文化之旅。 本书以高质量图片展示、通俗易懂的解说、文化与游戏的巧妙结合,为古典艺术赋予新的生命力,吸引年轻一代的强烈关注。 本书真诚邀请对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有浓厚兴趣的历史文化爱好者,希望亲身体验游戏中的古建筑的游戏玩家,计划前往山西旅游,想要深入了解当地丰富文化遗产的旅游爱好者,以及打算收集用于教学或学习中国古建筑和历史文化资料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和青少年,在完美通关游戏的同时,带着这本《跟着悟空游山西》,不忘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的初心,迎接一次视觉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触
内容简介 : 本书是 十三五 国家重点图书规划项目,是一部图文并茂的丝绸之路简史,是近年来整体研究解读丝绸之路的扛鼎之作,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北京大学史学家荣新江权威作品。全书综合运用中外稀见历史文献、考古资料和权威科研成果,通过对丝绸之路的走向、城镇、战事、物质交流、人口流动、政权与聚落、考古发掘与文化遗存等18个问题的深度分析,阐述了丝绸之路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中的辉煌历史,呈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挖掘了丝绸之路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博雅而厚重,对我们理解 一带一路 倡议的世界意义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全书思想精深、内容精湛、学术性、前沿性、权威性兼具,是一部可读性很好的丝绸之路通俗历史读物。
崔永红、张得祖、杜常顺主编的《青海通史》上 起远古,下迄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全书分古 代与近代两卷,内容涉及青海地区各个历史时期的政 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等方方面面,尤其 突出青海各民族递嬗演变的历史进程,青海地方与中 央延续不断的交往和政治、经济等的联系,以及近代 青海社会开始向近代化迈步的缓慢历程。该书体例严 整,条贯清晰,资料详实,有断有识,既可以纵览青 海历史演进之脉络,也可横观一时一地之历史内涵, 是一部可窥全貌的通史性专*。
博格达峰是天山山脉东段的zui高峰,是天山丝绸之路的历史地标。博格达山一直是我国商旅、部族、使节朝拜的圣山,代表和蕴含着中国传统的 天崇拜 天命观 天下观 等思想。在中华文化传统中,博格达崇拜作为人文精神演变为国家意志的表达,体现于清代的博格达官方祭祀。本书综合zui xin研究成果,以图文并茂的方式,通俗易懂地叙述这些鲜为人知的重要历史文化内容,同时将博格达山奇景、地理地质奇观、古道、岩画、文物和遗址遗迹等一一呈现。
《温州历史文献集刊》立足于温州地方相关的历史文献的抢救挖掘、搜集整理,地方学者的古籍整理和学术研究成果的发表。书稿按照所收录文献资料的题材分为专题、日记、书札、年谱、考述、文集、专著、拾遗、目录等九项,如专题,以玉海楼三代主人孙衣言、孙诒让、孙孟晋的著述或生平资料为主线,集中发表五组文章,即《永嘉学案》《孙衣言致陆心源书四通》《我所认识的孙仲容先生》《孙孟晋遗作七篇》《孙孟晋档案一组》,尤饶有深意的是,晚清学者孙衣言所撰《永嘉学案》,可窥见宋明以来的永嘉思想在晚清经世致用呼声中的余响。总之,该书内容丰富,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为文史研究人员提供了有新意的温州地方文献基本资料。
本书按照先秦、秦汉至南朝、隋唐与南汉、宋元、明代和清代的时间顺序分为六章,将古代深圳迈向文明时代、融入华夏家族、打造军事重镇、扼守经贸咽喉、筑就海防要塞和屹立抗英前线这一鲜明的发展脉络和深圳地区 7000 年的文明史展示出来。每章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宗教 、民俗等方面,全方位剖析了深圳古代历史,堪称深圳古代历史的百科全书。本书解决了深圳古代史上数百个“未解之谜”,既是历代成果的大归纳,又是深圳历史的新诠释。
《深圳传》是一部优秀的深圳通史性文学作品,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山海岁月》,下篇为《大鹏在天》,图文共计约40万字。本书采用报告文学的形式,以两条主线贯穿全书:一条是政治、经济的主线,另一条是民生、文化的主线。在历史上,深圳地区曾是南中国的经济中心之一,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改革开放后,深圳成为试验田、排头兵,按照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各方面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深圳也是岭南文化和中原文化融合的典型代表。本书透过深圳人的农耕生活、时令节俗、民间艺术等,全面介绍了深圳的地理概况、历史文化、城市精神、人文风貌等,力图再现岭南文化千百年来与中原文化的融合嬗变过程。本书纵横古今,从七千年前深圳地区咸头岭文化写起,通过大量的考古发现、丰富的史书记
本书是国内外学术界*次将清代常州学术文化做系统研究和论述的专著,全面系统地展现清代常州学术文化发展的来龙去脉,尤其是对晚清近代现代中国学术文化的影响。这些成就对后世影响巨大,不仅对近代的龚自珍、魏源、谭献、况周颐、康有为以及现代学术史上以顾颉刚为首的 古史辨派 学者影响深刻,对今天的学术思想亦有启迪。
本书注译自日本大正十一年(1922)刊行的《驻汕头帝国领事馆管辖区域内事情》一书,记录了该区域的历史、经济、地理、气候、人口、交通、通信、风俗、特产、行政机关及各行业情况,细致到该地每年进出口商品数量、主要商店店名,每年气温变化等。记述详备、研究细致,丰富了对汕头社会乃至中国近代史的研究。
在泰顺,二十余卒美丽的古廊桥依然存在,几乎每个飘落都可以看到成片保存的古民居,古代的驿道和山村道路大多可以,反映深厚的家族文化的家谱、宗祠、古墓、寺庙,特别是种类繁多的地方信仰的小庙各村都能看到,婚丧喜庆活动的民俗活动和地方文化艺术丰富多彩,而多达七八种的方言和别具特色的地方食品同样令人印象深刻。泰顺又是一个生态环境极佳的山区,别具特色,丰富多彩的地方历史文化,在蓝天白云的覆盖下,竹海林涛的掩映下,山溪流水的伴奏下,呈现出至今已不易看到的一幅中国传统农村的风貌。正由于这样的原因,近些年来泰不仅吸引了来自喧闹城市的游客,也吸引了走出书斋的研究者。
本书以今清远市行政区域为限,以明清两代行政管辖范围为界,辑录官修史书《明实录》《清实录》中涉清远范围相关史料,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自然等方面,涉及区划沿革、机构设置、职官任免、赋役赈济、剿办贼匪、地方治安、自然灾异、奖惩荫恤等内容。 本书的出版,可为全面深入研究清远地方史提供有价值的史料,弥补地方史料之不足,促进清远区域历史文化研究,从而更好地践行传统文化典籍当代化工作。
《暨南史学》第7辑共收录论文36篇,内容包括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外交通史研究、宗教文化研究、历史人物研究、海洋文化研究、中国思想史研究以及宋代救荒仓储制度研究、军队拣选制度研究、桥梁史研究,等等。作者均为各研究领域内的专家,例如《广州伊斯兰教史三题》的作者马明达,《神灵的庇佑:郑和下西洋中的祭祀神灵研究》的作者王元林,《马礼逊汉语教学活动述论》的作者谭树林,《南宋桥梁数量、类型与造桥技术述略》的作者葛金芳,《宋代救荒仓储制度的发展与变化》的作者李华瑞,等等。研究范畴涉及史学、宗教学、语言学,研究领域广阔,内容丰富,学术视野开阔,观点新颖独到,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
章学诚系引导中国近现代史志学术史的集大成者。一方面,他从 六经皆史 的史学论、广泛深邃的史义说和卓然不群的史德观等方面对史学研究作了精辟阐述,另一方面,他又以矢 志 不渝的方志编纂事业和独到精辟的方志学术理论为中国方志发展史作出了开创性的重大贡献。 本书旨在介绍章学诚研究的整体概况,着重突出章学诚方志研究的主要成就,以期对今后的相关研究起到启示门径、指导方向的作用。全书包括章学诚方志学研究综述、章学诚研究著作论文目录选编(1801 2018)及章学诚方志学研究领域有重大影响的学术成果等内容。
本书为 滇西抗战史料汇编丛书 之一,内容为《新华日报》滇缅战区1939 1945年的报道汇编。书稿按时间顺序对报纸原文进行了摘录汇编,主要记录了中国远征军在同古战役、仁安羌战役、密支那会战、滇西大反攻等重大战役中的不懈奋战,滇西民众开展的敌后游击战,以及外国友人的大力相助、中外名将的英雄事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