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欧洲文学史(插图珍藏本)》周作人名下有《近代欧洲文学史》,而他已面世的作品中并无此种。估计是未出版的遗稿,遂请作者家属代为查看。系线装一册,目录三叶,正文七十九叶。正文栏外有“近代欧洲文学史国文门二年级周作人编”字样。原是当年在北京大学的讲义。 一九一七年九月,周作人受聘为北京大学文科教授。据他介绍:“课程上规定,我所担任的欧洲文学史是三单位,希腊罗马文学史三单位,计一星期只要上六小时的课,可是事先却须得预备六小时用的讲义,这大约需要写稿纸至少二十张,再加上看参考书的时间,实在是够忙的了。于是在白天里把萆稿起好,到晚上等鲁迅修正字句之后,第二天再来誊正并起草,如是继续下去,在六天里总可以完成所需要的稿件,交到学校里油印备用。”
本书反映了当代新的教学理念。为此,编委会也做出了大量努力。一方面,编写工作中强调协同性:在编写策划层面,出版社与编委会之间、编委会与编写者之间反复协商,制订计划,讨论样章;在使用者层面,充分考虑到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协作。另一方面,教材致力于构建良好的英语学习平台,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创造条件,同时向作为教学各个环节的咨询者、组织者、监督者的教师提供指导。
《敦煌莫高窟第220窟说法图(初唐)》是敦煌莫高窟第220窟西壁龛顶北侧说法图的一部分。此窟龛顶壁画已经残缺,现存部分因多年在宋画覆盖之下,至今保持着明亮的色调,朱色的线描清晰可见。所画菩萨群像和优美的供养菩萨,显示出初唐龛顶装饰华丽、细腻而宁静的艺术风格,不同与隋代活跃而热烈的气氛。 敦煌石窟第220窟是莫高窟 重要的初唐洞窟之一,壁画绘制精湛,保存完好,具有明显的中原地区艺术风格的影响。 《敦煌莫高窟第220窟说法图(初唐)》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
现在摆在你面前的这套“历史分类读本”,参照了大学出版的大量分类历史图书的体例,又借鉴了我们相关历史类图书的写作方式,按照中国人的阅读习惯,精心筛选,重新编写而成的。另外,每册图书又配以近200张彩色图片,力求用图说的形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更为生动形象地讲述历史。
《敦煌莫高窟第372窟阿弥陀经变(初唐)》是敦煌莫高窟第372窟南壁阿弥陀经变的西侧部分,画菩萨群像。立者为阿弥陀佛近侍大势至菩萨,坐者为文殊菩萨及其部众。人物面部与上肢的晕染有立体感,是融合隋代及唐初的多种晕染方法而形成的一种新染法。 第372窟是唐代早期的洞窟。 《敦煌莫高窟第372窟阿弥陀经变(初唐)》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
《敦煌文献避讳研究》通过对敦煌写经的研究概括出了敦煌文献中避讳字的使用方法和武周新字的特点、使用情况,进而论述了根据武周新字与避讳字来为敦煌文献断代的基本原则,并且做了具体的案例分析。无论从敦煌学还是文字学的角度看,该书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敦煌莫高窟第372窟阿弥陀经变(初唐)》是敦煌莫高窟第372窟南壁阿弥陀经变的西侧部分,画菩萨群像。立者为阿弥陀佛近侍大势至菩萨,坐者为文殊菩萨及其部众。人物面部与上肢的晕染有立体感,是融合隋代及唐初的多种晕染方法而形成的一种新染法。 第372窟是唐代早期的洞窟。 《敦煌莫高窟第372窟阿弥陀经变(初唐)》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
《敦煌莫高窟第220窟说法图(初唐)》是敦煌莫高窟第220窟西壁龛顶北侧说法图的一部分。此窟龛顶壁画已经残缺,现存部分因多年在宋画覆盖之下,至今保持着明亮的色调,朱色的线描清晰可见。所画菩萨群像和优美的供养菩萨,显示出初唐龛顶装饰华丽、细腻而宁静的艺术风格,不同与隋代活跃而热烈的气氛。 敦煌石窟第220窟是莫高窟 重要的初唐洞窟之一,壁画绘制精湛,保存完好,具有明显的中原地区艺术风格的影响。 《敦煌莫高窟第220窟说法图(初唐)》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