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史射勿墓葬壁画修复研究》一书是对宁夏固原博物馆所藏隋代史射勿墓葬壁画科学保护修复工作的总结。 《隋代史射勿墓葬壁画修复研究》通过深入挖掘史射勿墓壁画内涵特征和文物价值,在对史射勿墓葬壁画揭取方法和修复技术路线、保存现状以及馆藏环境与壁画病害之间关联性问题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从数字化信息提取、壁画制作材料分析、制作工艺及病害机理研究、壁画表面加固材料溶解度测定和环氧树脂支撑体数值仿真计算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拓展了壁画表面加固材料清洗和支撑体稳定性评估的研究方法,形成了馆藏壁画保护、研究的关键技术,为同类型馆藏壁画科学保护提供了可借鉴的依据。
程希主编的《烟画背后的爱国史(金正琥先生捐涉侨烟画图鉴)》是一本由海外侨胞无偿捐赠烟画实物,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与江苏泰州单声珍藏文物馆联合撰写、编辑,主要反映近代 民族工业企业——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烟画作品的图集。 全书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主线,以烟画实物为载体,赞美了中国民族烟草工业在外国列强的压迫下发愤图强、实业救国的爱国抗争历史,赞美了中华 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 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
永乐宫壁画《朝元图》绘于永乐宫三清殿内壁上。壁画创作完成距今已有近七百年,其结构宏伟,气势磅礴,笔法生动传神,设色富丽堂皇,是永乐宫壁画的精华,堪称元代壁画的 ,在中国绘画史特别是壁画 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朝元图》总长101米,本书选取其位于三清殿西壁的部分,利用中国传统宣纸印刷, 地展现了壁画的风貌, 艺术价值与研究价值。
《广州传统建筑壁画》收录清末至民国广州传统建筑墙壁上的壁画,不包括木雕、砖雕、石雕、灰塑和门板画等。 本书所收录的壁画及其所在建筑以广州历次文物普查成果为主,兼及2016年年底之前调查、拍摄过程中的新发现。 本书所选传统建筑及其壁画须具有一定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为显示壁画所附建筑种类(祠堂、庙宇、民居、门楼等)丰富或顾及广州各区都有壁画,有些虽然保存状况或质量不佳,也在此次收录范围。 本书分上下两册。上册以壁画、位置示意图及所在建筑为主要内容,按辖区分区介绍;下册以图录为主,精选广州所辖11个区壁画,按人物、山水、花鸟、诗词书法各类给予展示,同时,选取祠堂、庙宇各一个代表性建筑及其壁画,全面展示。
。。。
本书作为敦煌学和图像学的交叉研究,拟将“壁画”和“乐舞”二者在榆林窟这一空间中加以并置,主要包括榆林窟壁画乐舞图像的调查与研究两个部分。相对而言,对乐舞图像全面调查、统计和分类是课题进行的基础,对榆林窟现存42个石窟乐舞内容逐一排查,并对乐舞进行识别、分类、统计,并对乐舞图像进行描述和断代、对每件乐器图像予以描述及对每身乐伎、舞伎图像予以定名。乐舞图像的专题研究则是本课题的重点,在调查统计和研究的基础上,将榆林窟壁画乐舞图像纳入敦煌乐舞研究之中,以此作为敦煌石窟乐舞史研究的分支和中国古代乐舞史研究的补充;同时,又与莫高窟、西千佛洞等敦煌石窟壁圆乐舞图像和丝绸之路乐舞 成果间的对比与补充。应敦煌研究院要求,将此书纳入”敦煌石窟图像专题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作为丛书之一。
程希主编的《烟画背后的爱国史(金正琥先生捐涉侨烟画图鉴)》是一本由海外侨胞无偿捐赠烟画实物,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与江苏泰州单声珍藏文物馆联合撰写、编辑,主要反映近代 民族工业企业——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烟画作品的图集。 全书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主线,以烟画实物为载体,赞美了中国民族烟草工业在外国列强的压迫下发愤图强、实业救国的爱国抗争历史,赞美了中华 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 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圆觉洞四川省安岳县城东南1公里处的云居山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窟龛103个,造像1933躯,唐、五代、宋时期作品居多,以释迦、净瓶观音、莲花手观音三尊6米多高的大像 为壮观。圆觉洞以造有十二圆觉像而得名。安岳石窟在我国石窟艺术中享有上承敦煌、云冈、龙门石窟,下启大足石刻的重要地位。其中圆觉洞五代的“地藏菩萨”年代为我国南方出现 早;五代时期的“地狱变”龛在 当属 早。本书为2013-2017年圆觉洞石窟考古调查成果。
《心手相追--金石传拓艺术研究》作者郭玉海工作于故宫博物院,长期从事拓片制作,身体力行,对传拓艺术的思考、文献资料的分析、拓片工艺的评判等方面的研究视角与以往金石学家、碑帖鉴定家都有着很大的差异,将许多前人所谓“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容诉诸笔端。本书不单单只着眼于金石的传拓研究,还专门探讨了故宫藏甲骨传拓的规范和方法,从多方面对传拓的历史定位、工艺标准、渊源传承、发展方向进行剖析阐述,是系统的金石传拓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
本书是罗二虎先生关于美术考古方面研究的论文集。论文主要集中在汉代美术方面,涉及画像石墓、画像砖墓、画像崖墓、画像石棺、画像石阙、钱树、早期佛像等。对于画像墓的墓葬年代、类型、发展演变、墓葬制度、墓主身份,图像的内容、分类、主题、艺术风格、雕刻技法、丧葬观念与升仙信仰等都进行了探讨。此外,还涉及世界旧石器时代美术考古新发现、古代龙形象的演变、宋代装饰石室墓方面的问题。 本书适合考古学、美术学、历史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及相关爱好者参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