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史射勿墓葬壁画修复研究》一书是对宁夏固原博物馆所藏隋代史射勿墓葬壁画科学保护修复工作的总结。 《隋代史射勿墓葬壁画修复研究》通过深入挖掘史射勿墓壁画内涵特征和文物价值,在对史射勿墓葬壁画揭取方法和修复技术路线、保存现状以及馆藏环境与壁画病害之间关联性问题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从数字化信息提取、壁画制作材料分析、制作工艺及病害机理研究、壁画表面加固材料溶解度测定和环氧树脂支撑体数值仿真计算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拓展了壁画表面加固材料清洗和支撑体稳定性评估的研究方法,形成了馆藏壁画保护、研究的关键技术,为同类型馆藏壁画科学保护提供了可借鉴的依据。
泾川百里石窟长廊位于甘肃泾川境内的泾河两岸,有600多个石窟,建于北魏,被誉为丝绸之路西出长安后的地上遗址。本书是外次全面介绍泾川百里石窟长廊的作品。书中资料翔实,共有1200余张图片,并均加以注释。
《汉画总录》是一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国家级文化抢救和文化建设项目,以照片、拓片、线描及墓葬位置复原图等方式记录汉画图像,对图像的出土地点、年代、尺寸、材质、考古环境、画面内容、图像关系等作全面著录。项目计划正编150册,补遗50册,将通过构建一部完整的汉代图像志,为今后汉画的保存、再现、使用等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为中国上古晚期的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徐州地区是汉代画像石主要土地之一,所出土的汉画像石多保存在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的南北两馆、徐州博物馆以及徐州下属的一些县级博物馆。该地区共保存有画像石2000余块,是画像石数量 为庞大的地区。《汉画总录》徐州卷延续之前《汉画总录》的整体体例,著录条目 加完整详细。花费很长时间对当地的画像石进行测量、拍照,同时利用文献
《汉画总录》是一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国家级文化抢救和文化建设项目,以照片、拓片、线描及墓葬位置复原图等方式记录汉画图像,对图像的出土地点、年代、尺寸、材质、考古环境、画面内容、图像关系等作全面著录。项目计划正编150册,补遗50册,将通过构建一部完整的汉代图像志,为今后汉画的保存、再现、使用等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为中国上古晚期的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徐州地区是汉代画像石主要土地之一,所出土的汉画像石多保存在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的南北两馆、徐州博物馆以及徐州下属的一些县级博物馆。 该地区共保存有画像石2000余块,是画像石数量 为庞大的地区。《汉画总录》徐州卷延续之前《汉画总录》的整体体例,著录条目 加完整详细。花费很长时间对当地的画像石进行测量、拍照,同时
《广州传统建筑壁画》收录清末至民国广州传统建筑墙壁上的壁画,不包括木雕、砖雕、石雕、灰塑和门板画等。 本书所收录的壁画及其所在建筑以广州历次文物普查成果为主,兼及2016年年底之前调查、拍摄过程中的新发现。 本书所选传统建筑及其壁画须具有一定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为显示壁画所附建筑种类(祠堂、庙宇、民居、门楼等)丰富或顾及广州各区都有壁画,有些虽然保存状况或质量不佳,也在此次收录范围。 本书分上下两册。上册以壁画、位置示意图及所在建筑为主要内容,按辖区分区介绍;下册以图录为主,精选广州所辖11个区壁画,按人物、山水、花鸟、诗词书法各类给予展示,同时,选取祠堂、庙宇各一个代表性建筑及其壁画,全面展示。
永乐宫壁画《朝元图》绘于永乐宫三清殿内壁上。壁画创作完成距今已有近七百年,其结构宏伟,气势磅礴,笔法生动传神,设色富丽堂皇,是永乐宫壁画的精华,堪称元代壁画的 ,在中国绘画史特别是壁画 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朝元图》总长101米,本书选取其位于三清殿东壁的部分,利用中国传统宣纸印刷, 地展现了壁画的风貌, 艺术价值与研究价值。
《广州传统建筑壁画》收录清末至民国广州传统建筑墙壁上的壁画,不包括木雕、砖雕、石雕、灰塑和门板画等。 本书所收录的壁画及其所在建筑以广州历次文物普查成果为主,兼及2016年年底之前调查、拍摄过程中的新发现。 本书所选传统建筑及其壁画须具有一定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为显示壁画所附建筑种类(祠堂、庙宇、民居、门楼等)丰富或顾及广州各区都有壁画,有些虽然保存状况或质量不佳,也在此次收录范围。 本书分上下两册。上册以壁画、位置示意图及所在建筑为主要内容,按辖区分区介绍;下册以图录为主,精选广州所辖11个区壁画,按人物、山水、花鸟、诗词书法各类给予展示,同时,选取祠堂、庙宇各一个代表性建筑及其壁画,全面展示。
永乐宫壁画《朝元图》绘于永乐宫三清殿内壁上。壁画创作完成距今已有近七百年,其结构宏伟,气势磅礴,笔法生动传神,设色富丽堂皇,是永乐宫壁画的精华,堪称元代壁画的 ,在中国绘画史特别是壁画 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朝元图》总长101米,本书选取其位于三清殿西壁的部分,利用中国传统宣纸印刷, 地展现了壁画的风貌, 艺术价值与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