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上大学 30位院士高考回忆录》以时间线为轴,聚焦1947 1983年间参加高考的30名中国两院院士的个体经历,披露受访者的励志追梦人生。本书涉及人物有 七一勋章 获得者吴天一, 香料院士 孙宝国, 首届中国存储终身成就奖 获得者郑纬民,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获得者陈国强,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等,内容叙述采用 小传 讲述 手记 模式。当事人通过讲述自己的求学故事,对青春岁月的回顾,展现那一代青年迎难而上、奋勇拼搏的成长历程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对今天的青年特别是高考学子有一定的启迪和正向激励作用。
1966年吴德同志调北京工作。此后十年间,他担任北京市及党和国家的一些重要领导职务。本书根据吴德同志的口述整理,是了解和研究 文化大革命 的珍贵资料。
这是一部围绕特殊群体开展的口述史。这个特殊群体是2008年汶川地震的幸存者,也是残疾人,还是社区志愿者、社会工作者,更是生活的强者、中华民族历尽磨难仍生生不息精神的代表者。 他们叫自己 青红人 。2008年汶川大地震,他们在灭顶之灾中遇见社工,2009年成立青红社工团队,然后带领社区居民发展生计,开展公益项目,获得了当地民众和政府的好评。十余年来,他们持续运行和发展壮大,用向上向善的生活方式回馈政府和社会的关爱,从受助者成长为助人者,让生命发光发热。 青红 十周年庆时,他们用口述史的方式回忆来路,总结经验,疗愈自己,展望未来,同时为我们展示一个本土社会工作机构的成长史,一群本土社会工作者的成长史。他们的故事是中国社工故事,也是中国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故事。出版这本书,讲述他们的故事,宣传他们的精神
红旗渠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典型代表。本书作者团队历时5年多,采访了120多位红旗渠修渠劳模、普通民工及红旗渠精神传承人,整理出近120万字的访谈内容,形成117篇人物口述录,入书72篇。本书以抢救性的口述史,还原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 一穷二白 的基础上建设美好家园的奋斗场景,弘扬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的红旗渠精神,展现新中国成立初期战天斗地的劳模风采。书中的人物故事展现的伟大精神,将激励新时代儿女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
红色延安口述 历史 是一套以口述实录、访 谈录、回忆录、老照片以及有关原始档案等为基本内 容的党史史料集成。我们试图以亲历者、当事人、知 情者的讲述与回忆来补充党史中的历史要点和历史细 节,还原历史事件,呈现 在延安十三年的辉 煌历程,再现一个本色、真实的延安。 《 友人在延安(红色延安口述历史)》以口 述、实录和学者的考证,还原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 到延安及陕甘宁边区访问或工作的十多个 的 友人的历史群像,再现了中国抗战和延安走上世界大 舞台前的 窑洞外交 活动的历史风貌。
古巴华侨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华侨群体,他们早年抵达古巴后大部分都没有回中国,加之中国渐渐没有人再前往古巴,因此古巴华侨群体没有更新迭代,随着年龄渐大,不断有人逝世,这一群体已成时代遗民。 本书介绍了三十位老华侨与五位土生华裔,并请他们口述自己的人生经历。通过古巴华侨的自述,反映了一代人的生活境况以及古巴政治、经济变迁。因为古巴华侨群体的特殊性与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的状况,口述采访保存了这一群体的历史,免于湮没;此外,本书还采用MPR技术,将采访音频嵌入书中,在阅读的同时还能听取原始采访音频,为了解和研究古巴华侨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这是一部历史普及读物,由《华西都市报》人文副刊《宽窄巷》关于百家姓的栏目文章结集而成,分为移民有谱、宗祠宅院、名门望族、蜀地名贤四编。*编 移民有谱 讲述明清时期不为人知的四川移民事迹;第二编 宗祠宅院 讲述七个大家族的宗祠文化;第三编 名门望族 讲述四川较有代表性的六个大家族的显赫历史;第四编 蜀地名贤 选取十三位四川历史上有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贡献的名人,讲述了他们独特的人生经历。
在辛亥革命110周年将要到来之际,为弘扬陕西人民的革命斗争传统,继承和发扬辛亥先贤与时俱进的珍贵精神遗产,发展扩大统一战线,激励人们共同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先贤后裔马正、陕西辛亥革命研究学者张应超历时2年,对数十位后裔进行采访,将他们所知道的真实生动的人和事裒辑成书,书中不仅凝结着辛亥革命先贤的奋斗精神,还聚集了先贤后裔和后生晚辈的怀念、仰慕之情。
《口述史研究》是由温州大学口述历史研究所组织编写的、关于口述史的连续性出版物,计划每年出版2期,此为第四辑。本辑共收入专题学术论文12篇,来自英国、澳大利亚、捷克与中国的14位学者围绕口述历史与环境研究,口述历史、记忆与认同,口述历史与女性研究,口述历史教学,以及口述历史经验总结与思考等专题展开跨学科与跨领域探讨。此外,还收入书评书介5篇,这些作品反映了近年来国内外口述史学理论、方法与实践研究的*成果。
......
一部北大荒的开发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部军垦史。军垦人的艰辛与拼搏,汇聚成 北大仓 的硕果,凝聚成 北大荒 的精神。本书收录了一百四十余位军垦老人的口述实录,既有重大事件的历史亲历,也有日常生活的鲜活细节,更有对自身生命历程的深切感悟,反映了军垦群体在北大荒开发进程中的真实状态。让我们能够更真切地体会军垦人的经历、精神和人生态度,更多元地观察和理解那段历史,进而对我们的时代和生活有更深入的审视和思考。
《口述史研究》第三辑将继续秉持 回顾性、前瞻性、多元性与跨学科性 原则,围绕口述历史的理论、方法与跨学科应用等问题展开讨论。本辑共收入专题学术论文13篇,来自英国、美国以及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的16位学者围绕口述历史、叙事与医学、口述历史与女性研究、口述历史与企业(商业)研究、口述历史、社区规划与历史建筑等专题展开跨学科和跨区域讨论。
......
本书主要通过村民口述的形式讲述广东省珠海市红星村的历史变迁和工业化进程,并以口述、编撰村史的方式探索实施农村社区文化行动的途径,有利于实现社区文化教育,传承社区文化,凝聚社区共识,营造更美好的社区生活。本书作为中共珠海市金湾区政法委社会治理创新专项资金农村社会工作试点项目——“红星村社区营造项目”的社区文化行动成果,是对农村社区工作服务和社区营造的有效探索,更是对农村社区口述史的积极探索。
王云五,著名的出版家、教育家,国民政府高级官员。 本书是王云五的儿媳口述,由王云五的孙女整理而成,里面涉及许多王云五家族不为人知的故事。 书中讲述的是王云五家族的真实故事,一切故事的源头都从口述者 王云五的儿媳妇李纯瑛女士开始,她成长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香港,虽然家境贫困,但凭着过人的胆识以及刻苦耐劳的坚持,成为早期少数进入崇高的学术殿堂──香港大学的女性之一。 这本回忆录描述那段混乱时期的失落、失望,及以决心和毅力克服万难建立安生立命的家的旅程。在多次迁移过程中,她及她的家人不畏惧生活所带来的种种困难,不被环境击败,下定决心要寻找安身立命之处,一块确保家庭能够生存和发展的应许之地。
本书为马来西亚籍华裔商人许廷炎回忆录。传主许廷炎先生原籍广东普宁,为马来西亚成功闻商,现为金锋公共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槟州华人大会堂主席,霹雳州拿督。本书以人称口吻回忆了许先生的家族史及创业史。许先生的生活经历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马来西亚第二代华裔商人,这对于了解和把握马来西亚华商二代三代的生活动态,维系他们和祖国之间的联系非常有意义。另外,本书文笔流畅、情感真挚,很具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