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吴德同志调北京工作。此后十年间,他担任北京市及党和国家的一些重要领导职务。本书根据吴德同志的口述整理,是了解和研究 文化大革命 的珍贵资料。
《我为什么上大学 30位院士高考回忆录》以时间线为轴,聚焦1947 1983年间参加高考的30名中国两院院士的个体经历,披露受访者的励志追梦人生。本书涉及人物有 七一勋章 获得者吴天一, 香料院士 孙宝国, 首届中国存储终身成就奖 获得者郑纬民,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获得者陈国强,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等,内容叙述采用 小传 讲述 手记 模式。当事人通过讲述自己的求学故事,对青春岁月的回顾,展现那一代青年迎难而上、奋勇拼搏的成长历程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对今天的青年特别是高考学子有一定的启迪和正向激励作用。
1942 年 5 月,中共中央在延安杨家岭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文艺座谈会。随后兴起的延安文艺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抗战事业的发展,丰富了解放区军民的文化生活,对新中国文艺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台前幕后》通过亲历者、知情者的口述实录与回忆文章,多角度、多层次地再现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前后解放区文艺界的面貌,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本套丛书是作者历经几十年田野踏查,从一个个匠人口中听来,以口述史的形式呈现给读者的。是从吉林省各个历史时期,抢救挖掘出来的诸多工匠的创业故事和敬业精神写实,包括铁匠、木匠、皮匠、粉匠、糖匠等,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这套丛书比较全面地记录了人们从前在饮食、医药、商业、手工业、制造业、加工业等方面的经济生活乃至精神生活,是不可缺少的 字号 ,这些 字号 的创业、诞生、发展,甚至到它们的倒闭或失败,都是历史的缩影。这里工匠的每一个 点 都是其家族的先人在历史上创业功绩的记叙,开始于 个案 ,发展成工匠,给人展示了充分和生动的文化力量。 本书主要记录了中国的传统手工业之一 铁匠。展现了铁匠们的匠心独运,展示了大量铁匠打造出来的工具,展现铁匠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全书分铁匠工具、铁匠作品、铁匠故事、
处于八达岭长城周边的延庆地区,多年来流传着众多的民间传说,*著名的当属《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民间传说属于口头文学,反映了劳动人民日常的生活劳作情景,寄托了人们的丰富情感和美好愿望。《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八达岭长城传说》记载了八达岭长城沿线群众的生产生活、岁时节令、风俗习惯和历史人物的传说,具有浓郁的神话色彩和传奇色彩,是中国长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在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入户采访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该项目的传承人,收集该项目相关内容的老照片,拍摄相关内容,将采访资料进行整理和编辑出版。
本套丛书是作者历经几十年田野踏查,从一个个匠人口中听来,以口述史的形式呈现给读者的。是从吉林省各个历史时期,抢救挖掘出来的诸多工匠的创业故事和敬业精神写实,包括铁匠、木匠、皮匠、粉匠、糖匠等,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这套丛书比较全面地记录了人们从前在饮食、医药、商业、手工业、制造业、加工业等方面的经济生活乃至精神生活,是不可缺少的 字号 ,这些 字号 的创业、诞生、发展,甚至到它们的倒闭或失败,都是历史的缩影。这里工匠的每一个 点 都是其家族的先人在历史上创业功绩的记叙,开始于 个案 ,发展成工匠,给人展示了充分和生动的文化力量。 本书立足中国传统手工业 制糖业。全书由东北糖匠、糖作坊生产过程、糖作坊的故事和传说、糖画作品展示等部分组成,故事性可读性强。糖匠这一行,古老而有趣,作者将这一
本书内容由 七一勋章 获得者、安阳军分区原副司令员王占山的口述史和其家人、战友、朋友的回忆讲述构成。王占山作为一名老兵,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上百场战斗。面对枪林弹雨,他冲锋在前、不怕牺牲,为我国革命事业立下赫赫战功;和平时期,面对功勋荣誉,他从不以功臣自居,不计较个人得失,退而不休、情系国防,为赓续传承红色基因积极贡献力量。2021年6月29日,中共中央授予王占山 七一勋章 。
品牌: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详情 价格
本套丛书是作者历经几十年田野踏查,从一个个匠人口中听来,以口述史的形式呈现给读者的。是从吉林省各个历史时期,抢救挖掘出来的诸多工匠的创业故事和敬业精神写实,包括铁匠、木匠、皮匠、粉匠、糖匠等,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这套丛书比较全面地记录了人们从前在饮食、医药、商业、手工业、制造业、加工业等方面的经济生活乃至精神生活,是不可缺少的 字号 ,这些 字号 的创业、诞生、发展,甚至到它们的倒闭或失败,都是历史的缩影。这里工匠的每一个 点 都是其家族的先人在历史上创业功绩的记叙,开始于 个案 ,发展成工匠,给人展示了充分和生动的文化力量。 本书立足中国传统皮毛行业。作者历经几十年田野踏查,从一个个匠人口中听来,以口述史的形式呈现给读者。全书由亲历皮匠人家、皮匠工具皮匠作业主要过程、皮匠与东北、
这部书稿是作者过去两年来从孟加拉文翻译的译稿,主要包括下列三部书:1.泰戈尔的长子罗廷德罗纳特(1888.11.27—1961.6.3)写的《回忆父亲》(1966年出版);2.泰戈尔的小女儿米拉(
2019年,我们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自1937年成立以来,中国人民大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将培养杰出人才作为己任,至今共计输送各行各业很好建设者27万人。为梳理学校历史,总结办学经验
李珂编著的《中国劳模口述史(第1辑)》精选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16级劳模班17位学员的故事汇集成册,这些学员都曾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突出成绩,受到各种表彰奖励。全书采用口述
本书作者1977—1980年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国务院研究室主任胡乔木同志的秘书,由于工作原因,近距离地接触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一些高层决策过程。在本书中,作者从独特的视角,对1978年中央
《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从周有光自己的家庭渊源开始谈起,细数从清末至今日的历史剧变,透过敏锐的眼光和超强的个人记忆,讲述曾经亲身经历或耳闻的大量有趣的情节和故事,集中表现了中国百年历史的各大关键
本书是在宦乡日记及笔记,宦乡子女、朋友及同事的口述及回忆文章,相关档案材料的基础上写就的,内容丰富翔实,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宦乡这位饱经民族忧患和在以救国图强为己任的人生经历中淬炼出来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生
云淡心远著的《彪悍南北朝之铁血后三国》讲述了南北朝末年,这是一个无比英雄的时代,北周、北齐、南梁(陈)三国争霸,风云际会,群雄逐鹿。 代美男兰陵王、壮志未酬宇文邕、雄才大略陈霸先、一代英主杨坚……官场的博弈之道,战争的铁血奇谋,奋斗的心路历程,上演一段别样的三国传奇。 这是一个无比奇葩的时代,混世魔王侯景、禽兽皇帝高洋、荒唐天子高湛、 屠龙刀宇文护、 宰相祖珽、昏君陈叔宝、祸国女官陆令萱……挑战人性和伦理的底限。 这是一个无比重要的时代,隋唐从此开始,盛世从此开启,中国历史的走向从此改变。
一个出生于红色家庭的“红二代”,其父为原中共中央调查部部长孔原,其母许明为周恩来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副秘书长。 一个“文革”前北京四中的高材生,北京市“优良奖章”的获得者,校团委副书记,北京市第一批入党的中学生党员。 一个首都红卫兵西城纠察队的主要发起人和负责人,连续发布十个“西纠通令”,曾对初期的“文革”运动有过很大影响的红卫兵。 一个因此两度入狱的青年,其父母也因此被江青点名为“西纠黑后台”,直接导致其父被关押多年、其母自杀的家庭惨剧。 一个曾被人称为“当年在陕北窑洞里读过黑格尔”的知青,1978年以同等学力考上吴敬琏开门弟子的硕士研究生。 一个曾任国家经委主任张劲夫的秘书,后任光大集团总经理和中信集团董事长的国企领导者。 他的六十年经历是怎样度过的,充满了什
本书详细记述了德国女汉学家罗梅君(Mechthild Leutner)四十多年投身汉学研究,作为北京大学的 校友,为柏林自由大学与北京大学的学术交流、并为搭建中德两国交往与合作之桥,奉献毕生经历的真实感人的故事。从孩童时期的梦想,到大学选择学习历史、中文和汉学专业,再到成为教授投身汉学教学与研究的事业,一路走来,罗梅君以 女性特色的视角讲述、解读了她所见证和亲历的中国 后期及改革开放的全过程。跟随她的讲述,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位德国女汉学家眼中的真实、精彩、又 特色的中国现代发展史; 可以感受到一位女汉学家坚强的性格和不畏艰辛的人生追求,以及为中德两国人民增进了解与友谊、为两国合作关系发展所做出的实实在在的努力。“我从不后悔我自己的选择”,罗梅君这样说,“我想引用法国当代 社会学家布迪厄(Bourdieu)的说法,来
1944年,贝罗贝出身在波尔多市的一个铁路工人家庭,在那里完成了小学、中学和大学教育,1972年入职法国社会科学院工作。1973年,贝罗贝教授作为法国**批交换生来华留学,先在北京语言学院学院,1974~1976年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并完成了博士论文的写作。回国之后,除了继续自己学术研究之外,贝罗贝教授还给包括总统在内的法国 作过翻译。但是,贝罗贝教授*喜欢的还是研究汉语的语法历史演变,在这方面做了突出的成就。贝罗贝教授的人生经历虽然不是充满坎坷,也没有大起大落,但丰富多彩并偶有曲折,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他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1944年,贝罗贝出身在波尔多市的一个铁路工人家庭,在那里完成了小学、中学和大学教育,1972年入职法国社会科学院工作。1973年,贝罗贝教授作为法国**批交换生来华留学,先在北京语言学院学院,1974~1976年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并完成了博士论文的写作。回国之后,除了继续自己学术研究之外,贝罗贝教授还给包括总统在内的法国 作过翻译。但是,贝罗贝教授*喜欢的还是研究汉语的语法历史演变,在这方面做了突出的成就。贝罗贝教授的人生经历虽然不是充满坎坷,也没有大起大落,但丰富多彩并偶有曲折,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他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金山农民画的开拓与造就者、金山农民画院首任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吴彤章先生对家世、经历与事业的综合性回顾。语言生动,内容精彩:有乡镇“小画家”从小接受泥塑木雕、壁画纸扎、绣鞋荷包等民间艺术启蒙的感受;有艺校学子擎笔从戎,在艰苦的部队生活中成长为军旅画家的经过;有亲历“金山农民画”从崛起田间到走向世界的全程回放,诸如学步户县的探索,采风田野的感悟,鸡窝飞出金凤凰的荜路蓝缕,农民画家的人生传奇,以及张汀三看农民画、阿达编导《画的歌》等掌故轶闻,乃至对诽谤诬告、剽窃造假的揭示与反思,由此构成一部脉络清晰、质朴生动、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金山农民画史话。
云淡心远著的《彪悍南北朝之铁血后三国》讲述了南北朝末年,这是一个无比英雄的时代,北周、北齐、南梁(陈)三国争霸,风云际会,群雄逐鹿。 代美男兰陵王、壮志未酬宇文邕、雄才大略陈霸先、一代英主杨坚……官场的博弈之道,战争的铁血奇谋,奋斗的心路历程,上演一段别样的三国传奇。 这是一个无比奇葩的时代,混世魔王侯景、禽兽皇帝高洋、荒唐天子高湛、 屠龙刀宇文护、 宰相祖珽、昏君陈叔宝、祸国女官陆令萱……挑战人性和伦理的底限。 这是一个无比重要的时代,隋唐从此开始,盛世从此开启,中国历史的走向从此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