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将时代的问题上升为哲学问题,通过回答哲学问题来回应时代的问题,而二十世纪德国哲学尤其优秀地体现了这一传统。从德国现代哲学的诞生开始,它就与二十世纪的动荡历史缠绕在一起。无论是德意志帝制的倾覆还是希特勒的上台,无论是一战的硝烟还是二战后的废墟,德国哲学家们始终以清醒的自觉面对现代性带来的各种现象。他们对时代的紧迫问题和涉及人类生存的根本问题都有清晰的认知,并将这种自觉作为哲学工作的主要动力。 在本书中,张汝伦教授以扎实的学术功底和深入的研究为基础,详细介绍了狄尔泰、胡塞尔、舍勒、海德格尔等九位德国哲学家,他们代表了不同的思想流派,但每一位又以其独特的思想贡献和对时代问题的深刻洞察著称。通过这本书,读者将了解到德国哲学是如何在二十世纪的思潮中迈进的。每位哲学
《中国哲学原论》总共六卷,包括“导论篇““原性篇““原道篇“(三卷)和“原教篇“,不以个别哲学家为对象,而是以若干名辞与问题为研究中心,贯论中国哲学。重在探寻中国哲学问题之原始与哲学名辞义训之原始,进而引绎其涵义,观其涵义演变,并以此彰显思想义理次第孳生之原。全
本书系法国当代哲学家贝尔纳·斯蒂格勒的论著《技术与时间》前三卷之合集。作者在书中从人类固有的“缺陷存在”和“代具性”这两个品质出发,通过阐释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和爱比米修斯兄弟的故事,对技术与时间在人类本性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行重新讨论,从而建立技术与时间二者和人的本性之间新的关系;并从现代技术发展的角度,对人类之本提出了新的见解;对人类原有的特定记忆、种族记忆及个体记忆逐渐为新牛的机器记忆所取代的社会现状,进行了深刻反思;也描述了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视听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的广义上的“存在”所造成的影响。《技术与时间》系列作品开创了当代技术和时间哲学的一个新方向。
本书作者是在哲学史和哲学理论两方面有深厚造诣,并以跨越大西洋两岸哲学传统而著称的当代北欧哲学家。本书通过对诸多哲学传统的比较来显现西方哲学的特点,通过对哲学历史的叙述来揭示哲学思维的特点,结合社会政治和科学人文背景来展开各个哲学学派的发展脉络,尤其是结合人类的现代处境来讨论一些重大的哲学问题。全书内容覆盖像罗尔斯、罗蒂和哈贝马斯这样的当代哲学大师的哲学讨论,其风格既具有可读性又具有学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