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是众人皆知的大诗人,他的一生可谓历尽坎坷。尽管生活困苦,但无论走到哪里,身处何种境地,他都以一颗赤诚的心关切时政民瘼,发为感人肺腑的诗篇。他被人们尊称为 诗圣 。 冯至是当代著名的诗人,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以 携妻抱女流离日,始信少陵字字真 的切身感受,在杜诗中找到了知己般的共鸣。于是,他以杜诗为根据, 用一个现代人的虔诚的心与虔诚的手描绘出一个唐代的杜甫 , 绎杜甫的人生和诗心,表彰 诗圣 的人格精神与艺术魅力,同时也借以排遣自己家国之爱无处安放的苦闷。这是一部心与心交谈的诗人传记。
大江健三郎,日本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本书可以说这是他写的唯1一部自传,讲述了自己从河谷的森林里的少年时代到成为诺贝尔奖作家的今天。在这部书中,大江健三郎谈了自己的童年、森林中的故乡、亲人;谈到了流传在故乡人口中的历史故事和森林中的精灵;谈到民间文化对他文学创作的滋养。与此同时,他还讲述了自己学习外语的经历,谈到爱伦坡、艾略特等外国诗歌对自己小说创造技法和叙述手法的影响。此外,他还对但丁的《神曲》,《哈克贝利 费恩冒险记》以及米兰 昆德拉、加西亚?马尔克斯等人的作品进行了严谨的分析,介绍了他对上述作品的研究和学习。在本书中,大江健三郎详细记述了自己寻找小说创作的方法论的过程和成为小说家的体验,并解答了有志于从事小说创作的文学爱好者的一些疑问。
电影《黄金时代》独家授权原型人物传记!导演许鞍华郑重推荐! *激情*美的萧红传记!亲近萧红热烈而寂寞的灵魂! 我一生*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为我是一个女人。 萧红 这是关于天才中国女作家萧红的传记。 萧红一生追求爱与自由。为了反抗父亲指定的婚姻,她弃家出走,从此开始了漫长、曲折、艰苦备尝的流亡生涯。她先后坠入爱情的陷阱,在贫病中极力挣扎,*后客死于南方孤岛香港,年仅三十一岁。 唯有文学,忠实地陪伴着萧红。本书把萧红置于现代中国广阔的背景之上,重现了她的生活、写作和精神世界,多层面地见证了她的苦难和伟大。
本书是 当代作家为经典作家立传 系列丛书中的一册,该系列每一本都是由西班牙语世界的重要作家为他们热爱或熟悉的另一位重要作家写文学评传,用文字记录西班牙语文学史上一些丰盈的创作生命。 《科塔萨尔:我们共同的国度》记录了阿根廷作家、学者胡里奥 科塔萨尔的一生。科塔萨尔是阿根廷著名作家,拉丁美洲 文学爆炸 代表人物。1914年生于比利时,在阿根廷长大,1951年移居法国巴黎,1984年在巴黎病逝。著有长篇小说《跳房子》,短篇小说集《游戏的终结》《万火归一》《八面体》《我们如此热爱格伦达》等。
怎样了解文化大家?如何读懂文化经典? 文化名家浩若繁星,经典著作卷帙浩繁,读者面对这种情况,常常是花费了大量时间,却由于方法上不得当,总是达不到相对全面深入了解之目的。甚而概叹一声“高头文章,面目可憎”,掷之而去。 “巧读?快读”名家系列丛书,就是力图解决以上困惑的一种尝试。希望在为读者提供扎实内容的同时,通过融入读书方法的内容编排,让读者用尽量少的时间,就对文化名家有较全面也较深入的了解。
一部真正走进沈从文寂寞的精神世界的评传。 由中国社科院著名学者王保生教授创作的《寂寞寻梦人-----沈从文》,是沈从文研究中的重要作品。作者以谨慎的治传态度,花费极大精力搜集史料,秉笔直书,忠于作品本身;对于沈从文的个人生活,一切以史实为证,不猎奇亦不回避。全书行文严谨、观点深刻、内容翔实,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史价值。 离诺贝尔文学奖近的现代文学大家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苗族。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他一生创作的结集约有八十余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多的一位,主要代表作有中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散文《从文自传》《湘行散记》,学术专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在中国文坛上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
此书为澎湃新闻人物栏目调查报道记者袁璐对于自己的成长史、家庭史的记录,从父亲的突然离世开始,回溯父亲生前的经历,由此写到整个家庭的故事。写父母从农村进城打拼的生活,他们的故事是那个时代大多数农民在城市里生存的实录,是一个时代的缩影。继而叙述父亲参军、逃离家庭的尝试和一家人在乡村的早年生活。通过成熟细腻的文笔,生动展示中国城乡二元对立的状况以及乡村与城市完全不同的生存语境,从中映射出中国农村社会和城市的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人事,以及作者的成长心路,其中蕴含的对亲情、人生、生命等的描写和思考具有张力。
本书通过对赵芳芳、盛慧、彤子、洪永争、陈映霞、刘凤阳、刘荒田等十二位广东作家的访谈,呈现了作家各自的特点,清晰地展现了他们的成长轨迹与精神蜕变的历程,看到他们在写作道路上的奔突游走及由此获得的经验、造就的梦想与生出的困惑,也看到当下文学生态网络中一个个鲜活的 节点 。
家庭是一生的庇护所 《我们仨》杨绛以简洁而沉重的语言,回忆先她而去的女儿钱媛、丈夫钱钟书,回忆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这个三口之家的动人故事证明:家庭是一生的庇护所。 《我们仨》分为两部分。*部分中,杨绛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钱先生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他们的足迹跨过半个地球,穿越风云多变的半个世纪: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 不论暴风骤雨,他们相濡以沫,美好的家庭已经成为这一家人生*安全的庇护所。天上人间,阴阳殊途,却难断挚情。杨绛独伴青灯,用心灵向彼岸的亲人无声地倾诉着。作为老派知识分子
孙犁一生写了大量的写信。本书的编者在《芸斋书简》的基础上,通过收集、整理,又推出《芸斋书简续编》,共收入孙犁致友人陈乔、冉淮舟、万振环、季涤尘、李屏锦等人的书信310封,起讫时间为1949年至1995年。这些信件包含着孙犁丰富的创作经验和对文艺理论的阐述,体现着他的人品和文品。特别是许多信中有深刻的文艺理论的阐述和丰富的创作经验,以及表现了他对待文学一丝不苟的严谨精神,和对朋友、读者的真诚之心。学习孙犁,研究孙犁,继承孙犁的文学事业,不读他的书信,那是*不能真正、全面而深刻地解读他的作品,也不会了解他的人生的。 出版这些书信对于进一步完善孙犁的书信集,研究孙犁的生活、文艺作品及文学理论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萧红是一代文学洛神,也是一位拒绝平庸的女性,一生都在追求爱与自由,但心里永远有一片成全不了的碧海蓝天。 她是红尘中的孤独女子,没有甜密的爱情,更没有幸福的婚姻,到处流浪,四处漂泊,她的生命里充满了寒冷、饥饿和病痛。 她短暂的一生是流离的一生,情路坎坷,英年早逝。她的一生,便是为了苦难和孤寂而来,也正是苦难和孤寂,成就了她的灵魂。
二十世纪初的美国西部,18岁的贝蒂?麦克唐纳随年长自己13岁的“万人迷”丈夫鲍勃,婚后在西太平洋沿岸奥林匹克山下过起了田园牧歌般的村野四季。 左手开荒、砍山、抗灾、盖屋、猎狮;右手养鸡、农耕、园艺、烹饪、绣花……他们在挥汗如雨中涤荡浮躁,在山风明月中沉淀快乐,在一蔬一饭中体味幸福。 贝蒂以深情的笔触告诉我们:失去什么,也不能失去对生活的好奇与激情。 她始终充满了对丈夫鲍勃的无限激情,和对野味十足奥林匹克山下生活的好奇。这一对欢乐夫妇生活中鸡毛蒜皮琐事不断,却也历尽种种迷人的村野奇情,读来令人如沐春风,十分振奋。而西太平洋沿岸的壮阔风景和奇闻轶事,更是令人耳目一新,豁然开朗。
狄金森的人生和作品都是一部耐人寻味的传奇。自其作品在19世纪末首次出版以来,一百多年来一直以经久不衰的魅力吸引着各国读者和评家。本书是国际著名狄金森研究专家、美国克莱蒙研究大学美国文学系主任温迪·马丁教授继《艾米莉·狄金森》(剑桥文学指南)之后推出的一部面向初涉狄金森作品读者的入门书籍。 本书内涵丰富,观点新颖,语言简洁,条理明晰。马丁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贯通古今的大家气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力图揭开长期以来罩在诗人身上的神秘面纱,使这位一向以隐士著称的19世纪美国诗人以一种立体、鲜活、可信的常人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令人豁然开朗。全书分四章,分别介绍了诗人生平、社会背景、代表作品和后人评论。本书融合了当前国外学者有关狄金森评论的许多重要观点,代表了国际学界目前狄
陶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是东晋同时也是整个魏晋南北朝*杰出的文学家。受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不同志趣。
《我们仨(精)》是钱钟书夫人杨绛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1998年,钱钟书逝世,而他和杨绛 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杨绛在92岁高龄的时候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我们仨(精)》分为两部分。 部分中,作者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 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丈夫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
蔡铁鹰所著的《大道正果(吴承恩传)》以时间为脉络,以《西游记》的诞生为线索,从生活历程、思想发展、社会生活、人文活动诸多方面,着笔于有代表性的侧面,放在社会时代的大背景和人文环境中展示,书写了明代小说大家吴承恩的一生。 作品思路清晰,人物的生活及文学创作活动顺序展开,描写和论述兼及,事实考证力求有所本,也注重了既有的学术研究成果。文字表达清楚,有书卷味。
萧红,原名张迺莹,与庐隐、石评梅、张爱玲并称为民国四大才女作家,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代表作有《生死场》、《呼兰河传》、《回忆鲁迅先生》等。她的文字散发着自由灵动的生命气息和力透纸背的悲悯气质,是“另一种风格”的天才之作。 萧红仿佛一个中国的波西米亚人,终其一生都在为了自由而流浪。除了童年,她不曾有过世俗意义上的幸福。从哈尔滨、北京,到上海、武汉,再到重庆、香港,从异乡到异乡,从一个男人到另一个男人。每一次抉择,她的人生都有了新的局面和境遇,却终究是痛苦比欢乐多。邹经这部《萧红传》,对传主灵魂的高度深具同情的理解,将萧红一生的苦难娓娓道来,让我们重新发现“另一个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