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中国现当代画家亚明先生(1924 2002)的传记小说。亚明先生出生贫穷,少年从军,在新四军中锻炼成长,从事文艺工作,上过前线当记者,也从事过党组织的地下工作,为抗日和革命奉献智慧和热情;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因负责文物的收藏保管工作,他接触到了传统中国画并产生兴趣,从而逐渐走上画家之路。本书真切记述了亚明从一个穷苦孩子,到新四军战士、画家、江苏省美协主席,继承并推动中国画发展的活动家和组织家的人生经历,也描绘了艺术家交往间鲜为人知的故事,体现了其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真挚的家国情怀。
日本的现代漫画从手冢治虫开始。 漫画之神 自述充满荣光与挫折的前半生: 少年痴迷动画,却曾因画不好底稿被前辈鄙视;战争时期饿到皮包骨、躲避着头顶的炸弹也要画漫画;成为国民漫画家,却在学医和画漫画之间濒临精神崩溃;与沃尔特 迪士尼、斯坦利 库布里克、藤子不二雄交好,却对福井英一、白土三平的才能嫉妒不已 手冢治虫影响了后代无数漫画家,奠定了现代日本漫画的基础。而他终其一生始终将漫画与社会紧密连接,向读者传递生命的价值,并执着地探究 一个漫画家到底该做什么?这一切我们都可以在这本《我是漫画家》里找到答案。
卧农耽闲爱静,守素安贫,而冲襟粹质,不琐琐于世事,故艺事清高,如云山烟树,出壑清泉,而其画也不屑作惊世骇俗之想,有洒然独得淡远清华之妙。 美术史专家与名诗人 郑春霆 苏卧农的一生,在艺术上那种高度忠诚、专注与执着,几乎到了被世俗目为 痴 的程度。作为一个诚实的画家,数十年如一日地辛勤追求,虽老不懈,死而后已的卓绝精神,是非常可贵,令人感佩的。 他的画风既清雅润媚,淳朴浑厚而又沉雄老健,无论是尺幅小品或寻丈大轴,都处置自如,收放得所 他的画格调幽淡清雅,毫无脂粉妖艳的气味。 中国美术史家 陈少丰
《印象派与后印象派时期艺术大师》系列丛书编选了梵高各个时期的一百余幅创作,分别收录在《不朽的大师 梵高的向日葵》和《不朽的大师 梵高的星空》两本书中。在历史的长河中,绘画大师和他们的作品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他们的生平、思想、艺术观念和作品内容,是他们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艺术财富,值得我们认真发觉、研究和学习。梵高绘画作品的色彩特征,与印象派画家完全不同,他将学习到的印象派技法运用到自己的绘画创作中,再加上自己强烈的感受能力,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作为荷兰后印象派画家,表现主义的先驱,他的作品含有深刻的悲剧意识。他的大胆探索,自由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主观情感,追求强烈的个性和独特的创作方式,远远走在了时代的前沿,并深深地影响了20世纪的艺术。
浮世绘是日本的标志性艺术之一,成长、繁荣于江户时代。然而,现今艺术评价颇高的浮世绘当初仅是平民的娱乐,现今备受瞩目的浮世绘画家们当初只是地位低下的 画工 。华丽绚烂的浮世绘背后,是画师们拼命追赶或创造潮流、谋求销路的残酷生存竞争。本书选取菱川师宣、奥村政信、西川祐信、铃木春信、北尾重政、胜川春章、鸟居清长、喜多川歌麿、鸟文斋荣之、东洲斋写乐、歌川丰国、葛饰北斋、溪斋英泉、歌川广重、歌川国芳等15位代表性的江户时代浮世绘画师,生动地讲评了他们波澜万丈的人生经历和创作历程,真实地再现了画师们孜孜以求、争奇斗艳的时代图景,配有67幅浮世绘代表作,从江户时代整体的艺术史中勾勒出浮世绘之前世今生。
《徐悲鸿传》作者徐悲鸿夫人的廖静文以回忆录的形式介绍了中国近代伟大的画家徐悲鸿的一生和他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书中介绍了徐悲鸿在艺术上融合古今中外的技法并继承了中国民族色彩,使他在世界画坛上占有一煊赫地
本书从基础知识到工具、用笔技巧的讲解,到单色的画法,再到单个静物的画法,逐步深入,循序渐进。 单体静物主要有各种果蔬、器皿等。另外有供临摹的作品欣赏。
本书为 丰派传人 、丰子恺研究专家吴浩然所编图文集,约十万字,配彩插近百幅。丰子恺和梅兰芳都是文艺界的大师,在文艺界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更为可喜的是,两人惺惺相惜,交往不仅有珍贵照片存世,丰子恺也有专文记录。受梅先生的影响,丰子恺与戏曲很是有缘,开始听戏画戏,并逐渐悟出了门道。本书的内容首次结集,前言介绍两人的交往与丰子恺画戏。正文分三部分:部分主要选取丰子恺的五篇撰文,畅谈访梅兰芳的感受与怀悼梅兰芳之文;第二部分重点选取丰子恺的相关影像、梅兰芳的旧时影像与戏曲照片。第三部分是柯灵、黄裳、陈巨来、丰一吟等人对丰子恺访梅的述评。丰子恺的黑白影像资料和梅兰芳的彩色戏装照片,双美至极,精彩呈现,有较强的可读性和丰富的史料价值。
萨尔瓦多·达利,20世纪超现实主义艺术的代表人物。他的艺术作品以探索潜意识和怪异梦境出名,他通过画作来捕捉人类心灵深处的疯狂,正如他所言:“我不是超现实主义者,我就是超现实主义本身。”与此同时,达利作
《河的对岸:画坛怪杰钱培琛的人生逆旅》主人公钱培琛,自幼对色彩、线条和形象等十分敏感又无比痴迷,是一个信奉为艺术而艺术的 野生画家 。1979年因上海 十二人画展 而初露峥嵘。就在钱培琛被鲜花和掌声包围时,他却出人意料地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他因偶然的机会而赴美深造,这一去,杳无黄鹤。谁料,约三十年后,平地响惊雷,钱培琛因卷入一场世所罕见的 天价仿画案 而重回公众视野!据报道,被仿的画家包括波洛克、罗斯柯、德 库宁、纽曼、马瑟韦尔等一众名垂青史的艺术大师!消息传出后,一时举世哗然,聚讼纷纭。 《河的对岸:画坛怪杰钱培琛的人生逆旅》作者以 天价仿画案 为引子,勾勒了这位狂热追求至高艺术理想的 绘画疯子 的成长和生活经历,聆听这个梵高式人物内心深处的困惑、思考、激情与痛苦。又由主人公的生平交游,进
我喜欢艺术家的口语陈述,不接近因为我经常与各种各样的艺术家聊天。在这几年里,我陆陆续续整理修订了数十位艺术家与我的谈话录音,每当完成一个口述记录文本,那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异常美妙——我眼前开始出现了幻觉
《孤独的 唱(八大山人传)(精)》是当代文坛唯一一本书写八大山人的传记作品。作者陈世旭在现存不多的关于八大山人的史料记载中,用自己的文学想象和大量相关历史资料,为读者还原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八大山人形象,并结合八大山人的性格特征和人生经历对其画作、诗词、书法进行了艺术的鉴赏。 《孤独的 唱(八大山人传)(精)》语言文字具有比较高的文学水平,在传记文学作品中有自己独特的文学品位。
......
本书从基础知识到工具、用笔技巧的讲解,到单色的画法,再到单个静物的画法,逐步深入,循序渐进。 单体静物主要有各种果蔬、器皿等。另外有供临摹的作品欣赏。
《谁在观看米开朗琪罗》(Michelangelo and the viewers in his time)是英国瑞安可信出版社“文艺复兴巨匠”系列中的重磅之作。作者伯纳丁?巴恩斯(Bernadine Barnes)是常春藤名校、“南哈佛”维克森林大学文艺复兴艺术史教授,她基于数十年的研究,贡献出一本基于艺术史视角的深入浅出的小传。本书视角细腻精巧,以米开朗琪罗的艺术生涯为主线,讲述了他的恩师——基尔兰达约、他的赞助者——教皇尤里乌斯二世、教皇保罗三世、美第奇家族以及他的“情人”等与他同时期的“观众”对他创作历程的影响,将读者带回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罗马。
《达·芬奇/达里奥·福聊绘画大师》脱胎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达里奥·福在意大利电视台所做的以达·芬奇为主题的讲座。达·芬奇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其非凡的艺术成就令他成为欧洲艺术 的 座高峰,堪称天师中的大师。达里奥·福以其擅长的讲故事的方式将达·芬奇的生平和创作娓娓道来,并对大师的经典作品进行了视角独特的解析,深入浅出,引人入胜。 达里奥·福是一位全才型的艺术家,集编剧、导演和表演干一身,又接长歌唱、器乐、舞蹈、服装设计甚至绘画,其剧作《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享誉世界。他毕业于米兰布雷拉美术学院,该学院是意大利 的高等艺术院校,代表着意大利艺术教育领域的 水平。本书体现了达里奥,福深厚的西方美术史造诣,传达了他对绘画的热爱之情。 除了文字叙述,书中还收录了达里奥·福
本书从基础知识到工具、用笔技巧的讲解,到单色的画法,再到单个静物的画法,逐步深入,循序渐进。 单体静物主要有各种果蔬、器皿等。另外有供临摹的作品欣赏。
“与大师谈艺”是一个口述系列。本丛书为再版书,记录了唐云、谢稚柳、陈佩秋、程十发等人的艺术实践的体验和感受,作者郑重先生为书画界、收藏界作家。曾著有反映近代收藏的《海上收藏世家》《收藏大家》,画家及收藏家传记等。本从书以对话体并夹以相当于“旁白”的著述者介绍,且有画家及前代名画多幅,是弘扬中华文化的好读物。作者不仅记录了“在今天被人们忽略”画家的体验,并有大量作者撰述的相关背景介绍和他对画家画艺、画风的评述,问与答俱佳,文与画皆美,记录了画家的艺术实践的体验和感受,侃侃而谈而真知灼见迭出,批评时弊平和而幽默感常现。虽是谈论书画专业,但内容生动可读,知识性比较强。
本书主人公钱培琛,自幼对色彩、线条和形象等十分敏感又无比痴迷,是一个信奉为艺术而艺术的“野生画家”。1979年因上海“十二人画展”而初露峥嵘。就在钱培琛被鲜花和掌声包围时,他却出人意料地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他因偶然的机会而赴美深造,这一去,杳无黄鹤。谁料,约三十年后,平地响惊雷,钱培琛因卷入一场世所罕见的“天价仿画案”而重回公众视野!据报道,被仿的画家包括波洛克、罗斯柯、德·库宁、纽曼、马瑟韦尔等一众名垂青史的艺术大师!一时举世哗然,聚讼纷纭。 本书作者以“天价仿画案”为引子,勾勒了这位狂热追求至高艺术理想的“绘画疯子”的成长和生活经历,聆听这个梵高式人物内心深处的困惑、思考、 与痛苦。又由主人公的生平交游,进一步展示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崭露头角的先锋画家的生存图景,以及改
本书主人公钱培琛,自幼对色彩、线条和形象等十分敏感又无比痴迷,是一个信奉为艺术而艺术的“野生画家”。1979年因上海“十二人画展”而初露峥嵘。就在钱培琛被鲜花和掌声包围时,他却出人意料地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他因偶然的机会而赴美深造,这一去,杳无黄鹤。谁料,约三十年后,平地响惊雷,钱培琛因卷入一场世所罕见的“天价仿画案”而重回公众视野!据报道,被仿的画家包括波洛克、罗斯柯、德·库宁、纽曼、马瑟韦尔等一众名垂青史的艺术大师!一时举世哗然,聚讼纷纭。 本书作者以“天价仿画案”为引子,勾勒了这位狂热追求至高艺术理想的“绘画疯子”的成长和生活经历,聆听这个梵高式人物内心深处的困惑、思考、 与痛苦。又由主人公的生平交游,进一步展示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崭露头角的先锋画家的生存图景,以及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