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飞鹏,现任上海海派生活美学促进中心副理事长、上海依众文化传媒中心秘书长之职。赉安(1890-1946,法国人)为被誉为建筑装饰派大师,上海近代建筑先驱(与邬达克齐名),为上海留下了一百多幢近代建筑(目前已知76处122件作品),留下了一个时代的烙印和逝去的故事。本书是赉安的生平传记(他1920年来到上海直到去世),再现了一名外国友人上海传奇,见证近代城市建筑发展变迁,与 建筑可阅读 一脉相承,是海派文化的好阐释。
本系列图书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组织建筑领域 人士策划、打造,致力于呈现日本知名学者、建筑师、设计师的思想理念、职业历程、人生趣事。希望这些文字如和风细雨般沁入心灵,富于启迪、并化作生命的力量,成为前行的动力。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发生在日本的“学生运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日本各地的建筑少年也相继聚集,建立了属于他们的“梁山泊”。在这些“梁山泊”中,涌现了许多举世闻名的现代建筑师。 本书是笔者在“梁山泊”遇到这些建筑师并持续追踪他们的活动而编写完成的。 可以说,本书正是“日本现代建筑的水浒传”。
中国有六百多座城市,如何突出重围,实现城市振兴?承载厚重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古城,是城市发展的动力之源?平遥古城、丽江古城真的不能复制?避免“千城一面”“古城变死城”,该如何做?物质与社会、历史与现实、发展与保护等,古城 新该如何抉择?《古城 新:空间生产视角下的城市振兴》以山东省济南明府城、即墨古城、台儿庄古城、周村古城、青州古城等为例,通过实地调研,以生动的故事讲述这些古城 新的成功和失败经验,分析古城 新的内涵实质、推动力量、空间主体的行为特征与互动机制,进而从空间政治的角度揭示古城 新的逻辑和实现路径。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主编的《中国绿色建筑(2018中国城市科学研究系列报告)》是中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组织编撰的第十一本绿色建筑年度发展报告,旨在全面系统总结我国绿色建筑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指导我国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建设、评价、使用及维护,在 大范围内推动绿色建筑发展与实践。本书包括综合篇、标准篇、科研篇、交流篇、实践篇和附录篇,力求全面系统地展现我国绿色建筑在2017年度的发展全景。 本书可供从事绿色建筑领域技术研究、开发和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专业人员、政府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参考使用。
梁思成是20世纪享誉世界的建筑学大师,被誉为“中国现代建筑之父”,他的夫人林徽因是民国一代才女,建筑学家、诗人。 1937年夏,他们刚刚结束对山西五台山佛光寺的勘访,回归途中,震惊世界的“卢沟桥事变”爆发了。之后他们和一大批文化名人,如梅贻琦、李济、梁思永、金岳霖、傅斯年、陶孟和……从北平、南京等地流亡到长沙、昆明,在 火硝烟中颠沛流离,后辗转到达四川李庄。在长年的贫病、匪患甚至死亡威胁之中,他们不离故国,守望相助,穷且弥坚,在各自的学术和教育领域取得了卓 成就。梁思成、林徽因的学术巨著《中国建筑史》,就是在李庄艰苦的环境中完成的。 作品时间跨度从民国初年到20世纪80年代止,以翔实的史料,生动的文笔,再现了梁思成、林徽因以及身边朋友的生命历程,深入刻画了他们的鲜明个性和精神风骨。比如苦心孤
本系列图书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组织建筑领域 人士策划、打造,致力于呈现日本知名学者、建筑师、设计师的思想理念、职业历程、人生趣事。希望这些文字如和风细雨般沁入心灵,富于启迪、并化作生命的力量,成为前行的动力。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发生在日本的“学生运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日本各地的建筑少年也相继聚集,建立了属于他们的“梁山泊”。在这些“梁山泊”中,涌现了许多举世闻名的现代建筑师。 本书是笔者在“梁山泊”遇到这些建筑师并持续追踪他们的活动而编写完成的。 可以说,本书正是“日本现代建筑的水浒传”。
中国有六百多座城市,如何突出重围,实现城市振兴?承载厚重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古城,是城市发展的动力之源?平遥古城、丽江古城真的不能复制?避免“千城一面”“古城变死城”,该如何做?物质与社会、历史与现实、发展与保护等,古城 新该如何抉择?《古城 新:空间生产视角下的城市振兴》以山东省济南明府城、即墨古城、台儿庄古城、周村古城、青州古城等为例,通过实地调研,以生动的故事讲述这些古城 新的成功和失败经验,分析古城 新的内涵实质、推动力量、空间主体的行为特征与互动机制,进而从空间政治的角度揭示古城 新的逻辑和实现路径。
赖世刚、韩昊英编写的《行为规划理论(城市规划的新逻辑)》集结了笔者们在过去二十多年来持续对行为规划理论进行研究的部分成果,内容散见于台湾及大陆的学术期刊之中。为了让读者方便阅读,特将这些论文整理成册。本书所收集的文章并没有构成一贯的思路,但总是围绕着规划与决策这两个主题进行阐述。
★这本自传基于多西一生的日记,记录了他在孟买的童年经历、在伦敦的学习经历、职业生涯、他在巴黎工作室Atelier Le Corbusier的设计作品、他 的建筑项目成果、以及他家庭的故事。 ★多西从出生在印度浦那的一个小家庭开始,他的奋斗和坚韧、从建筑领域中脱颖而出的经历,构成了一个迷人而鼓舞人心的故事。《未知之路》这本书以个人的视角讲述了这段跨越80多年、跨越洲际的非凡旅程。 ★书中拥有大量多西的建筑设计草图和手绘,真实地还原了多西在建筑领域的天赋异禀和心路历程,具有非凡的启示意义。 书中还讲述了他与自己所在领域和同盟领域 杰出人物的会面,以及与他同样杰出的赞助人的会面,这些人包括维克拉姆·萨拉拜博士(Vikram Sarabhai)、谢斯·卡斯图尔(Sheth Kasturlal Lalbhai)等人。 多西博士被选为2018年普利兹克建筑奖(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得主
梁思成是20世纪享誉世界的建筑学大师,被誉为“中国现代建筑之父”,他的夫人林徽因是民国一代才女,建筑学家、诗人。 1937年夏,他们刚刚结束对山西五台山佛光寺的勘访,回归途中,震惊世界的“卢沟桥事变”爆发了。之后他们和一大批文化名人,如梅贻琦、李济、梁思永、金岳霖、傅斯年、陶孟和……从北平、南京等地流亡到长沙、昆明,在 火硝烟中颠沛流离,后辗转到达四川李庄。在长年的贫病、匪患甚至死亡威胁之中,他们不离故国,守望相助,穷且弥坚,在各自的学术和教育领域取得了卓 成就。梁思成、林徽因的学术巨著《中国建筑史》,就是在李庄艰苦的环境中完成的。 作品时间跨度从民国初年到20世纪80年代止,以翔实的史料,生动的文笔,再现了梁思成、林徽因以及身边朋友的生命历程,深入刻画了他们的鲜明个性和精神风骨。比如苦心孤
梁思成是20世纪享誉世界的建筑学大师,被誉为“中国现代建筑之父”,他的夫人林徽因是民国一代才女,建筑学家、诗人。 1937年夏,他们刚刚结束对山西五台山佛光寺的勘访,回归途中,震惊世界的“卢沟桥事变”爆发了。之后他们和一大批文化名人,如梅贻琦、李济、梁思永、金岳霖、傅斯年、陶孟和……从北平、南京等地流亡到长沙、昆明,在 火硝烟中颠沛流离,后辗转到达四川李庄。在长年的贫病、匪患甚至死亡威胁之中,他们不离故国,守望相助,穷且弥坚,在各自的学术和教育领域取得了卓 成就。梁思成、林徽因的学术巨著《中国建筑史》,就是在李庄艰苦的环境中完成的。 作品时间跨度从民国初年到20世纪80年代止,以翔实的史料,生动的文笔,再现了梁思成、林徽因以及身边朋友的生命历程,深入刻画了他们的鲜明个性和精神风骨。比如苦心孤
中国有六百多座城市,如何突出重围,实现城市振兴?承载厚重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古城,是城市发展的动力之源?平遥古城、丽江古城真的不能复制?避免“千城一面”“古城变死城”,该如何做?物质与社会、历史与现实、发展与保护等,古城 新该如何抉择?《古城 新:空间生产视角下的城市振兴》以山东省济南明府城、即墨古城、台儿庄古城、周村古城、青州古城等为例,通过实地调研,以生动的故事讲述这些古城 新的成功和失败经验,分析古城 新的内涵实质、推动力量、空间主体的行为特征与互动机制,进而从空间政治的角度揭示古城 新的逻辑和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