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大华纱厂从建成到停产改制的仅80年中,经历和见证了众多历史时刻,纱厂及其蕴含的工业象征也逐渐成为西安人一个重要的城市记忆。对于大华纱厂的改造就是旨在以延续工业记忆为前提,使这一重要的近代工业遗产能够成为让市民分享城市街区和活力空间,并进一步丰富大明宫遗址保护区的城市功能和文化体验。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主编的《重生(西安大华纱厂改造)》记录了西安大华纱厂改造的建筑方案,以及项目参与人员的访谈。
几十年来,安藤忠雄从默默无名、只能躺在事务所地板上发呆、打滚、到处找空地发想建筑样式的非科班出身建筑师,成为世界各大名校争相聘请、在世界各地留下一个个杰出作品的建筑大师。他这一生几乎都是站在黑暗中,朝着眼前的光明,不断抓住机会拼命向前。 安藤忠雄说:“我的人生经历中找不到可以称为 的艺术资质,只有与生俱来面对严酷的现实,从不放弃,坚强活下去的韧性。”在本书中,安藤忠雄坦诚细述人生履历与建筑思考。书中收录上百张珍贵私人照片、建筑照片和手稿。
本书精选了作者与其中30位建筑师的对话。这30位都是当今 有影响力的建筑师,其中有建筑理论大家,有 的建筑事务所的 , 不乏普利兹克奖的获得者。这些对话充分展示了这些建筑师的思想发展脉络, 有利于读者理解他们及他们的建筑、抓住他们思想的精髓。
建筑界丛书旨在介绍中国青年建筑师的建筑实践,讨论中国当代建筑问题,从学术角度剖析中国 活力的建筑师的代表作。 辑丛书已于2002年出版,共计5册,分别为张永和的《平常建筑》、崔恺的《工程报告》、刘家琨的《此时此地》、汤桦的《营造乌托邦》和王澍的《设计的开始》。该丛书是中国实验建筑的 次集体呈现。 此次“建筑界丛书第二辑”推介了6组 代表性的中国新一代建筑师,分别为马岩松、李兴钢、李虎+黄文菁、华黎、张轲和董豫赣。在丛书中,建筑师们充分展现了他们 建筑之外的文字功底和文化理念。在这里,建筑已不仅仅止于某种具体的“盖房子”过程, 是建筑家漫长的艺术领悟路径与心灵体验历程的直接折射。 欣赏6种关于建筑的不同阅读方式,解读6种不同的建筑文化模式,这是读者在本辑丛书中能体验到的别样精彩。
《梁井宇(精)》由场域建筑工作室编著,收入了设计师梁井宇的部分设计作品,包括: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民生现代美术馆、场域建筑三间房工作室、场域建筑阜外大街8号工作室、郊区小教堂、ArrtcoCollection旗舰店、上海金融学院厂区改造等。
\\\"《路易斯·康传》生动描绘了建筑大师路易斯·康的传奇人生。他超过半个世纪的职业生涯,串起美国20世纪的整个建筑史和文化史。 1906年随家人从爱沙尼亚移民美国费城时,康是一个脸上带着严重伤疤的6岁男孩,从小就需要打好几份工补贴家用。面对这样的人生困境,他交出了漂亮的人生答卷。他不断 发挥画画的天赋,在高中立下成为建筑师的志向。此后50年,他一步步跻身于建筑大师的行列。在生命的 15年,他完成了10余件杰作,成为美国建筑界的尺度和标准,深刻影响美国建筑的发展。 康被同事、同行、学生评价为一个温暖、迷人的人,但他同时也是一个隐藏在一系列面具之下,周旋于3个家庭之间,过着多重生活的男人。通过和康的家人、客户、同事、同行、朋友的深入访谈,作者还原了康复杂的一面。 在康的生平故事之间,作者穿插介绍了
孟建民,在体制上,从原本学术型设计院转到政府企业设计院;在职务上,从高校的建筑师转到设计单位的职业建筑师;在实践上,21世纪是他真正建筑创作的开始。
本书依托国家智库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定期举办的一个学术研讨会——银湖沙龙的部分发言稿成书,以 有的叙事方式,从各个维度考量了当今社会的种种现象。全书对美国、日本的城市化进程,对德国、瑞士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对德国、美国老工业区的全面复兴,对物联网时代未来城市的走向等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以期对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有所启示和借鉴。
崔彤建筑工作室编著的《崔彤(精)》是崔彤建筑设计作品集,内容分为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艺美术馆、北京林业大学学研中心、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化学工业出版社等建筑。
和风禅境——打造纯正日式庭院(庭要素) 定价 69.90 出版社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0年10月 开本 大16开 作者 川口洋子 页数 ISBN编码 9787517089735 内容介绍 日式庭院有让人着迷的神奇特质。它环境清幽,让人犹如置身大自然;它克制、和谐,让人心绪变得平和、沉静。它是热爱生命万物的表现,是对大自然四季转换的接受,也是对永恒不朽的感悟。 无论是几平方米的迷你庭院,还是宏伟的大型公园,日式庭院都能给你带来 的感触,其背后凝结的文化更是赋予了日式庭院深厚的历史气息。 本书适合对日式庭院的建造及其历史文化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作者简介 川口洋子(Yoko Ka
......
范悦、四方裕主编的《大型建筑与生态设计(日本新建筑中文版)》的主题是“大型建筑与生态设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许多城市也纷纷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规划。在城市建设中,注重“生态环境”的建筑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当今,建筑材料和能源技术的发展不断 新,“生态建筑”作为一个理念体现在建筑的每一个细节当中。本期收录的18个项目向读者详细介绍了日本注重生态设计的大型建筑。 主要项目有:由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等共同设计的“丰岛‘生态博物城’办公大厦”,大厦的低层部分为区政府的办公区,11层以上为住宅区。其中,低层部分外部被6种平板所覆盖(光伏电池板、绿色植被平板、再生木质百叶窗、玻璃板等)。这些平板在节能环保方面作用显著,因此被称为“生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