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微信公众号 外宣微记 优质文章40篇,围绕戏说翻译、细读外媒、戏说中外三大主线,以案例解析的方式探讨国际传播中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中国特色时政话语的英译、网络热词的英译、外媒英译中国特色话语等。行文 以小见大 ,从翻译中用词的考量,延伸到对国际传播实践和中西文化差异的思考。对于国际传播工作者、高校翻译专业师生和CATTI考生,本书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翻译思维和实践方案。对于一般读者,书中锱铢必较、惊心动魄的翻译案例不仅读之有味,还会打开认识之门,看到每一个词汇背后的深厚内涵。
本书从 语言 叙事 文化 三个维度分享国际传播实践的心得体会,思考对外表达面临的困境以及如何跨越差异走好国际传播的 最后一公里 。第一章以媒体视角,从句法、用词、节奏、细节、修辞、标题等六个方面介绍国际主流英文媒体的话语风格;第二章概括中国时政话语的重要特点,从 外媒视角 汉学家视角 观察中国时政话语英译的难点;第三章聚焦中西 政府观 差异视域下的国际传播身份困境与突破之道;第四章浅谈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对翻译、新闻写作、社交媒体运营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本书延续作者一贯的视角与风格,细读外媒,详说翻译,希望能启迪更多的年轻读者投身翻译与国际传播事业。
《外语教学方法与流派》在简要介绍每一种方法流派及其相关理论的同时,通过案例解析和对话交流等手段,引导教师多维度深层次地思考与每一种外语教学流派和方法相关的问题。每章着重介绍一种方法或流派,其编写结构基本上作如下安排:方法概述;典型课堂;案例解析;理论链接;对话交流。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中职英语学业水平测试》适用于全国中职院校学生参加英语学业水平测试复习使用。本书根据中职英语新课标要求,结合最新的全国学业测试命题思路编写,以课程标准的学业质量要求为命题依据、以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为测试目标、以突出职业教育特点为创新特色,以先进理念指导测试流程开发为编写理念特色。《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中职英语学业水平测试》包括四大部分:一是专项训练。按照学科能力开发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的职业任务。根据任务对语言能力的要求,有侧重的训练学生在职业情境中运用听力技能、语言知识运用技能、阅读技能和写作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训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二是综合训练。将听力、语言知识运用、阅读与写作四个维度开发的职场任务进行组合形成全面训练和考查学生学
《 中 与 中庸 :不同凡响的生存智慧》是北京师范大学李春青教授写的 小书 ,主要围绕 中 和 中庸 两个概念展开。在中国古代,从西汉(前206 25)武帝时代(前140 前87)直至清代(1644 1911)的两千多年之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系统是儒家学说;在儒家的思想系统中, 中 和 中庸 属于核心范畴,与 仁 义 礼 智 信 心 性 诚 敬 等为数不多的概念属于同一层级,而且与这些核心概念存在着十分紧密的内在联系。因此通过对 中 与 中庸 这两个概念的基本含义及其历史演变的分析考察,我们就可以从一个侧面切入儒家思想体系的内核之中,从而对其丰富意涵有比较准确的把握和阐发。 在这本小书中,我们将按照时代的历史顺序展开对这两个概念含义生成与演变的考察,并在此基础上阐明它们所体现出的诸种文化意义以及它们在儒学概念网络中的核心位置。
教材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英语学术论文写作所需的基本理论和技巧,让学习者对英 语学术论文写作从选题到提纲编写到资料收集及相关资料的有效使用以及论文写作规 范有个全面了解,培养学习者形成初步的科研能力,提高其学术论文写作质量和学术 素养。教材由三章构成,简要介绍学术(研究)论文的基本特征、研究类型及 学术论文的类型;第二章详尽介绍学术论文写作过程和论文的主要要素,有效融人包 括英美文学、英语语言学等在内的多个英语类研究方向所涉及的相关理论、知识及研究话题,提供一些学术论文题目供学习者参阅;第三章介绍三种通用的论文格式 在文献著录方面的规范。
本书综合介绍了语法化学说,即借以使词汇项和结构进入某种语言环境以表示语法功能的演变,一旦这些词汇项和结构发生了语法化,它们继续发展出新的语法功能。因此,名词和动词可以历时演变为语法成分,如格标记、句子连接词和助动词等。两位作者综合了语言学多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包括历史语言学、话语分析和语用学等。资料取自多种语言,包括埃维语、芬兰语、法语、印地语、赫梯语、日语、马来语等,其中尤以英语为主。 本书自版以来的十年间,涌现了大量*的理论上和方法论上的问题,第二版据此对版进行了全面的修订,这次修订还大大扩充了参考书目。第二版对近年来争论的热点问题,即演变的单向性和在克里奥耳化中语法化的作用尤为关注。 对所有关注语法形式发展的语言学家来说,《语法化学说》将是一本富有价值而引人入胜
《英诗的境界》收录31篇翻译家王佐良谈论英国诗人、作品的散文,以轻松、亲切的语言呈现出这些作品所展示的情感和精神世界。这些文章zui早在20世纪80年代的《读书》杂志上连载,国内曾出版多次,受到了较高评价。作者围绕英语诗歌的境界,谈论范围很广,包括中古民谣、弥尔顿、蒲柏、布莱克、华兹华斯、司各特、拜伦、雪莱、济慈、哈代、叶芝、艾略特、奥登等,包含诗歌翻译和个人心得两部分。诗歌翻译是王译经典英诗的完整版或片段,英、中双语,便于读者对照学习。个人心得方面,作者希望能以写意和点睛的笔法来传达诗意,有话即长,无话即短,尽量避免学院或文学家圈子里的名词、术语;他也不怕暴露自己的偏爱、激情,把读者当作一个知心朋友,希望读者能有耐心倾听他常年浸泡在英语诗歌世界中所获得的心得,并因此进一步阅读原著 果
《文化语言学教程》是为高等学校学生开设文化语言学一科而编写的入门性教程。本教程全面介绍了文化语言学在我国缘起、发展的历史,系统阐述了文化语言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基础理论以及在各方面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文化语言学教程》同时也是一部研究性的学术专著,在注重架构文化语言学学科体系的同时,力图对若干基础理论作进一步的探索和思考,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并试图将理论的思考尽可能同具体文化现象的阐释有机地结合起来。
本书的英文部分以1989年版为底本,包括1931年初版导言、《庄子》(内七篇)英文译文(其中穿插有郭象注的部分内容及少量译者注)和以"郭象哲学"为题的附录一,还特别收录了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英文版)第十章《道家第三阶段:庄子》作为附录二。冯友兰译本的独到之处,不仅在于收录了晋人郭象的《庄子》(内七篇)注,更在于译者在此基础上对郭象哲学思想的评论和对《庄子》的阐释与解读,其详尽的译注对外国读者了解庄子哲学大有助益。为方便读者阅读,本书特别增加《庄子》(内七篇)和郭象注的中文部分。
《翻译之艺术》为张其春先生所著,初版于1949年4月,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列入《开明青年丛书》。作者以民中外大家,如林语堂、梁实秋、吴经熊、威利、理雅各等的大量经典翻译为案例,讲述翻译之艺术,分三大章:音韵之美、辞藻之美、风格之美。作者张其春中英文造诣俱深,故能将翻译提升至艺术的高度,点评各大家名译,文采风流,格调高妙。不仅适宜翻译专业人员精研提高,对一般读者而言,也可作为赏鉴品评英文作品的读本。历史学家汪荣祖先生倾力推荐。
《第十二夜》又名《随心所欲》,是莎翁有两个剧名的剧本。“欲”指的是愿望、欲望或激情。“第十二夜”指的则是圣诞假期的后一夜,亦即1月6日的主显节。到了伊丽莎白时期,主显节已经演变成狂欢节日,第十二夜尤其更是高潮。连教会也难以制止。 顾名思义,本剧宛若一个脱离现实的嘉年华世界。故事内容主要描述一对孪生兄妹因长相酷似所造成的误会与混乱,故事发生的地点则在伊利亚。而一般认为伊利亚人本身就有些疯癫。在这种世界里。任何离奇的事情都不需要合理的解释,所有不合常理的结果也都可以成立。
通过重新对英语入门加以定义,采用认知语言学作为理论指导,以隐喻认知为主要原则,用简单熟悉的事物类比阐释复杂陌生的现象,化复杂为简单,化陌生为熟悉,将英语学习的拦路虎逐一消除,从而愉悦地达到精确、高效学习英语的效果,缓解英语学习 费时低效 现象, 让学生学习英语事半功倍并爱上英语。主要包括以下章节:导言:让恼人的英语学习变成快乐之旅;*章:英语学习从 无 法入门到 吴 法入门;第二章:英语字母、字母组合及词汇生成隐喻解读;第三章:英语语音与朗读解读;第四章:英语语义;第五章:英语语法;第六章:英语语篇与英语应用;第七章:入门后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途径;参考文献及附录。
《语言测试与评价第一辑(2022)》为《语言测试与评价》创刊号,本辑共收录8篇论文,含中文6篇,英文2篇。本书汇集了国内外语言测试与评价、二语习得、心理测量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理论创新方面,稿件关注课堂语言评价的创新方法,测试对外语水平考试的积极反拨效应,以及当前语言测试中的构念和构念效度;实践指导层面,稿件涵盖对《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创新性应用,对大学生英语写作特征与写作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以及在大汉语视域下的构建汉语能力标准体系的研究思路。
本书在生成语法框架下考察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不及物动词的习得,旨在发现英语非宾格动词与非作格动词在二语习得者心理语法中的知识表征,二语习得者有关英语非宾格性与非作格性知识的发展模式,以及普遍语法在论元结构习得中的作用。本书对论元结构习得的研究是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语言学专业的研究生、教师和二语习得研究者阅读参考。
《语言测试与评价2023第一辑(总第二辑)》共收录8篇论文,含中文6篇,英文2篇。本书汇集了国内外语言测评和二语习得等领域知名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本辑主要内容包括:读后续写测试学研究、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育质量监测的现状与展望、基于评价推论的大学英语演讲测试评分标准效度验证、学术英语阅读素材的难度调控范式与智能应用探索等。
依据论文内容,本论文集共分为三个部分:英美文学研究、社会与文化研究、英语语言研究。部分为英美文学研究,该部分收集了11篇论文,主要包括美国华裔文学、。黑人文学、英语诗歌赏析等,其内容主要涉、及文学作品中文化意向、文化意识、自然意识、种族歧视的分析以及文学评论、文学批评等。第二部分为枓全与文化研究,该部分收集了4篇论文,主要涉及罗宾汉形象的文化内涵、美国和以色列的外交关系、美国妇女运动、美国西部印第安人的衰落等。第三部分为英语语言研究,该部分收集了12篇论文,主要涉及翻译中的跨文化成分、翻译中幽默的再现、商务翻译中招商文件的文体特点、英语教育、音义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衔接手段与语篇质量、语言学习策略、二语习得等。 本论文集是云南大学外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在“云南省高校特色
《译家之言:翻译乃大道》是《译家之言》系列之一,选收余光中先生译论二十余篇,既谈翻译,也谈现代中文,以散文形式写译论,熔知性和感性于一炉,见解精辟独到,文笔优美清丽,各篇论文本身就是好文章,足以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