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微信公众号 外宣微记 优质文章40篇,围绕戏说翻译、细读外媒、戏说中外三大主线,以案例解析的方式探讨国际传播中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中国特色时政话语的英译、网络热词的英译、外媒英译中国特色话语等。行文 以小见大 ,从翻译中用词的考量,延伸到对国际传播实践和中西文化差异的思考。对于国际传播工作者、高校翻译专业师生和CATTI考生,本书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翻译思维和实践方案。对于一般读者,书中锱铢必较、惊心动魄的翻译案例不仅读之有味,还会打开认识之门,看到每一个词汇背后的深厚内涵。
本书从 语言 叙事 文化 三个维度分享国际传播实践的心得体会,思考对外表达面临的困境以及如何跨越差异走好国际传播的 最后一公里 。第一章以媒体视角,从句法、用词、节奏、细节、修辞、标题等六个方面介绍国际主流英文媒体的话语风格;第二章概括中国时政话语的重要特点,从 外媒视角 汉学家视角 观察中国时政话语英译的难点;第三章聚焦中西 政府观 差异视域下的国际传播身份困境与突破之道;第四章浅谈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对翻译、新闻写作、社交媒体运营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本书延续作者一贯的视角与风格,细读外媒,详说翻译,希望能启迪更多的年轻读者投身翻译与国际传播事业。
《外语教学方法与流派》在简要介绍每一种方法流派及其相关理论的同时,通过案例解析和对话交流等手段,引导教师多维度深层次地思考与每一种外语教学流派和方法相关的问题。每章着重介绍一种方法或流派,其编写结构基本上作如下安排:方法概述;典型课堂;案例解析;理论链接;对话交流。
《从 翻译世界 到 翻译中国 》收录了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兼总编辑黄友义自2004年以来在国内外会议上的发言、学术讲座的精选内容,国内外刊发的部分论文和专访以及少量序言、书评和随笔,其中有不少文章为首次发表。文集以前瞻性、指导性、概览性文章为主,包含大量具体案例和相关统计数据,系统论述了对外翻译工作对国际传播的重要作用与影响,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际传播和翻译事业发展进步的见证与呈现。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中职英语学业水平测试》适用于全国中职院校学生参加英语学业水平测试复习使用。本书根据中职英语新课标要求,结合最新的全国学业测试命题思路编写,以课程标准的学业质量要求为命题依据、以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为测试目标、以突出职业教育特点为创新特色,以先进理念指导测试流程开发为编写理念特色。《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中职英语学业水平测试》包括四大部分:一是专项训练。按照学科能力开发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的职业任务。根据任务对语言能力的要求,有侧重的训练学生在职业情境中运用听力技能、语言知识运用技能、阅读技能和写作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训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二是综合训练。将听力、语言知识运用、阅读与写作四个维度开发的职场任务进行组合形成全面训练和考查学生学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历史 哲学 文艺)(套装共3卷)》以学生和教师等群体为读者对象,为其研读、理解和翻译中华思想文化相关内容提供准确权威、正本清源的参考。本套书共收录900条中华传统思想文化核心词,按学科分类辑为三卷本,各卷均按中文条目拼音排序以便于查找,并附有多种索引以满足不同需求。这些术语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和民族思维方式,体现了中国核心价值,编写者用易于口头表达、交流的简练语言客观准确地予以诠释,目的是在政府机构、社会组织、传播媒体等对外交往活动中,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多了解中国国情、历史和文化。 本套书是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 (以下简称 工程 )的成果之一。 工程 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建立了由*、国家语委作为召集单位,中央编译局、中国外文局、外交部、民政部、文
《 中 与 中庸 :不同凡响的生存智慧》是北京师范大学李春青教授写的 小书 ,主要围绕 中 和 中庸 两个概念展开。在中国古代,从西汉(前206 25)武帝时代(前140 前87)直至清代(1644 1911)的两千多年之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系统是儒家学说;在儒家的思想系统中, 中 和 中庸 属于核心范畴,与 仁 义 礼 智 信 心 性 诚 敬 等为数不多的概念属于同一层级,而且与这些核心概念存在着十分紧密的内在联系。因此通过对 中 与 中庸 这两个概念的基本含义及其历史演变的分析考察,我们就可以从一个侧面切入儒家思想体系的内核之中,从而对其丰富意涵有比较准确的把握和阐发。 在这本小书中,我们将按照时代的历史顺序展开对这两个概念含义生成与演变的考察,并在此基础上阐明它们所体现出的诸种文化意义以及它们在儒学概念网络中的核心位置。
《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方法:实践指导》是关于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方法的先锋专著,旨在通过借鉴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为语言规划研究设计一份实用的导图。本书的每一章都由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军专家所著,包括民族志、话语分析、Q方法、关联分析等内容,提供了关于如何进行课题规划、数据收集与数据分析等的详细指导,并为语言规划研究与公共政策相结合的范式提供了一系列有关公众参与的经验总结。本书既能作为研究新手的方法论入门手册,也可作为资深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者的案头参考文本。
《英语教学术语词典》是一本介绍英语教学(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ELT)相关术语和概念的著作,功能类似一部词典。所谓"英语教学"专指英语作为外语(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EFL)的教学,也可指英语作为第二语言(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ESL)的教学,或英语作为国际语言(English as aninternational language, EIL)的教学。
《牛津西方艺术史》系列共五册,涵盖了从古典时期到当代两千七百多年的视觉艺术演变历程,是理解西方艺术发展史的权威之作。该系列采用独特的模块化结构,结合了前沿的学术研究和创新的设计,为读者提供了一次引人入胜的 视觉之旅 。 《牛津西方艺术史:视觉艺术的初创(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是《牛津西方艺术史》系列中的一本。本册探索了从基督教艺术萌芽(罗马帝国东西分裂前的最后阶段)到罗马之劫(1527年)这一漫长时期的艺术发展历程。雕塑和绘画依然是此时艺术表达的主要形式,本册还重点论述了祭坛装饰、泥金装饰手抄本、彩色玻璃和神圣艺术。此外,还探讨了世俗艺术的逐渐崛起,以及强调了版画在艺术作品普及中的关键作用。
本书由作者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加上多年一线教学经验的积累精心编写而成。全书介绍了23种英语常用修辞格,将其分为三大类:音韵修辞格、语义修辞格和句法修辞格;并针对每种修辞格详细阐明其定义、作用、分类、用法,课后配有练习及小结便于学生掌握。本书例句丰富,来源于名著经典、名人演讲、谚语习语等;特色在于把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与拓展视野、陶冶情操有效地结合起来,将修辞学和翻译有效地结合,把目标语英语和母语汉语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旨在培养学生能用所学的语言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 。
《译名差错案例与解析》一书旨在呼吁加强使用规范译名的意识,减少出版物中的各类译名差错。本书作者是新华社译名室主任。作者将在新华社译名室多年工作期间收集到的数百个有关译名差错方面的案例汇集成书,并附上了较为详细的解析。书后还收录了作者在各类平台发布的多篇文章,对代表性的一些译名相关案例进行了深入论述。
1845年,《法昆多:文明与野蛮》于智利首版,作者借一位阿根廷高乔将领 胡安 法昆多 基罗加的生平事迹,抨击当政的阿根廷独裁者罗萨斯,探讨文明与野蛮的主题。 《法昆多:文明与野蛮》并不完全是一本传记,而更像是一部社科著作。开篇便以大量篇幅分析阿根廷的地理环境,以及潘帕斯草原上成长起来的人民的思想、性格、社会生活等。在作者看来,1810年的独立革命是以欧洲文明为根基的阿根廷城市对抗西班牙殖民者的战争,而革命后殖民者被赶跑了,野蛮的乡村军阀们洗劫了城市,法昆多便是其中之一。他出身于圣胡安的一个普通家庭,之后成了大军阀,与罗萨斯结为盟友,对抗一切进步势力。罗萨斯当政前夕,与其发生分歧的法昆多遭到暗杀 此后,阿根廷笼罩在罗萨斯的 野蛮 阴影之下,苦不堪言。而随着历史的发展,罗萨斯终将灭亡,阿根廷人民
本书综合介绍了语法化学说,即借以使词汇项和结构进入某种语言环境以表示语法功能的演变,一旦这些词汇项和结构发生了语法化,它们继续发展出新的语法功能。因此,名词和动词可以历时演变为语法成分,如格标记、句子连接词和助动词等。两位作者综合了语言学多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包括历史语言学、话语分析和语用学等。资料取自多种语言,包括埃维语、芬兰语、法语、印地语、赫梯语、日语、马来语等,其中尤以英语为主。 本书自版以来的十年间,涌现了大量*的理论上和方法论上的问题,第二版据此对版进行了全面的修订,这次修订还大大扩充了参考书目。第二版对近年来争论的热点问题,即演变的单向性和在克里奥耳化中语法化的作用尤为关注。 对所有关注语法形式发展的语言学家来说,《语法化学说》将是一本富有价值而引人入胜
《踏歌而行:一群教育人的跑步故事》精选了 教育创新跑团 成员关于跑步的四十篇心得文章。 教育创新跑团 由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于2018年发起成立。跑团成员逾百人,包括行业专家、大学教授、名校校长、教研员以及教育领域的创业者等等。跑团年均组织跑步活动近50场,每年千余人次参与,跑量逾4万公里。 本书展现了一群热爱跑步的教育人是如何跑起来,如何坚持下去,如何改善身心健康,如何在跑步中体认教育、人生与世界,又是如何自我组织、回馈社会的。 他们中,有知天命之年、耳顺之年才开始跑步的名师、校长、专家,因为跑步而摆脱 三高 、重获身心健康,让自己的职业生涯更饱满、更有贡献; 有老师带动学生跑,帮助遇到心理问题的学生重新找到动力,跨过人生的沟壑; 有教育管理者带动同事们跑,帮助大家动起来,健康工作,健康生
《英诗的境界》收录31篇翻译家王佐良谈论英国诗人、作品的散文,以轻松、亲切的语言呈现出这些作品所展示的情感和精神世界。这些文章zui早在20世纪80年代的《读书》杂志上连载,国内曾出版多次,受到了较高评价。作者围绕英语诗歌的境界,谈论范围很广,包括中古民谣、弥尔顿、蒲柏、布莱克、华兹华斯、司各特、拜伦、雪莱、济慈、哈代、叶芝、艾略特、奥登等,包含诗歌翻译和个人心得两部分。诗歌翻译是王译经典英诗的完整版或片段,英、中双语,便于读者对照学习。个人心得方面,作者希望能以写意和点睛的笔法来传达诗意,有话即长,无话即短,尽量避免学院或文学家圈子里的名词、术语;他也不怕暴露自己的偏爱、激情,把读者当作一个知心朋友,希望读者能有耐心倾听他常年浸泡在英语诗歌世界中所获得的心得,并因此进一步阅读原著 果
本书重点探讨大学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涉及论文的选题、提纲的写作、开题报告写作、摘要写作、引言写作、文献综述写作、研究方法的选择、正文写作、结语写作、学术论文语言的特点、参考文献的规范等,并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学生学术论文写作中的错误,指导学生写出符合学术英语规范的本科毕业论文,同时根据英语专业本科生的研究方向,提供优秀的范文作为参考,从而帮助他们提高英语学术论文写作水平,写出规范的英语学术论文,为今后工作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写作基础。
《英语世界的 金瓶梅 翻译与研究》对英语世界中国古典小说名著《金瓶梅》的翻译与研究进行文献整理与综合研究,揭示了《金瓶梅》的世界性意义,可为国内外《金瓶梅》研究提供最新最全的文献参考,为国内《金瓶梅》研究提供新视角、新方法,具有重要学术价值。本书属 英语世界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研究 丛书,获教育 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 英语世界的《金瓶梅》译介与研究 资助,可作为中国文学海外传播、海外汉学研究的范例,为 中国文化走出去 提供有益的历史经验,为今日中国文学文化经典的海外传播贡献启示性思考,为国家制定中国文化海外传播宏观战略提供学术支撑,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哲学卷(中英对照)》以学生和教师等群体为读者对象,为其研读、理解和翻译中华思想文化相关内容提供准确权威、正本清源的参考。全书收录322条哲学类中华传统思想文化核心词,按中文条目拼音排序以便于查找,并附有多种索引以满足不同需求。这些术语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和民族思维方式,体现了中国核心价值,编写者用易于口头表达、交流的简练语言客观准确地予以诠释,目的是在政府机构、社会组织、传播媒体等对外交往活动中,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多了解中国国情、历史和文化。《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哲学卷(中英对照)》一书是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 (以下简称 工程 )的成果之一。 工程 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建立了由*、国家语委作为召集单位,中央编译局、中国外文局、外交部、民政部、
《文化语言学教程》是为高等学校学生开设文化语言学一科而编写的入门性教程。本教程全面介绍了文化语言学在我国缘起、发展的历史,系统阐述了文化语言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基础理论以及在各方面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文化语言学教程》同时也是一部研究性的学术专著,在注重架构文化语言学学科体系的同时,力图对若干基础理论作进一步的探索和思考,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并试图将理论的思考尽可能同具体文化现象的阐释有机地结合起来。
《语料库辅助中学英语教学案例选编》是目前国内针对中学英语教师编写的语料库辅助课堂教学用书。《语料库辅助中学英语教学案例选编》选取来自教学一线的50个典型案例,每个案例解决一个在教学中发现的实际问题,配有详细、具体的操作步骤,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教学指导用书。
Chinese Literature 是中国文学对外译介史上具有开拓意义和里程碑价值的重要实践。尤其是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该杂志开启了文学对外译介的新时代,为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发挥了重大作用。由此,本书作者试图以这本中国文学对外宣传期刊在1978 1989的 新时期文学 对外译介实践为研究对象,从国家形象视域出发,通过考察其国际传播的生存环境、译介选材、文本构建和翻译策略等具体方面,来全面呈现这段时间Chinese Literature为我国的对外宣传事业和国家形象塑造所付出的努力,从而深入探究文学对外译介塑造国家形象的可能性和具体方法。 中华译学馆 中华翻译研究文库 丛书简介 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由浙大文科资深教授、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许钧担任馆长,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和勒克莱齐奥,以及国际翻译界奖项之一 北极光 翻译奖
《英美经典散文选套装》共6册,精选英美殿堂级作家培根、兰姆、吴尔夫、劳伦斯、斯威夫特、梭罗、爱默生等人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配以著名译者刘炳善、夏济安等人的经典译文,双语对照,呈现文字、思想之美。
本书的英文部分以1989年版为底本,包括1931年初版导言、《庄子》(内七篇)英文译文(其中穿插有郭象注的部分内容及少量译者注)和以"郭象哲学"为题的附录一,还特别收录了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英文版)第十章《道家第三阶段:庄子》作为附录二。冯友兰译本的独到之处,不仅在于收录了晋人郭象的《庄子》(内七篇)注,更在于译者在此基础上对郭象哲学思想的评论和对《庄子》的阐释与解读,其详尽的译注对外国读者了解庄子哲学大有助益。为方便读者阅读,本书特别增加《庄子》(内七篇)和郭象注的中文部分。
本书为 译中国 文库 经典品译 系列最新力作。《远望方知出处高 〈水浒传〉英译品读》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总编辑王晓辉继《换一种语言读金庸》《一时多少豪杰 〈三国演义〉英译品读》《敢问路在何方 〈西游记〉英译品读》《众里寻他千百度 〈红楼梦〉英译品读》之后,完成的又一部跨语言文化交流专著。本书延续作者轻松诙谐的写作风格,内容上见微知著,从人物形象、语言、故事情节、武术招式、诗词歌谣、文化背景等多处细节入手,对比多部《水浒传》英译本的不同翻译手法,并对该作品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外译表达方式提出独特见解,是一部品读中国古典文学英译的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