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程面向大多数GIS专业及其相关专业读者群体,突出“开源”和“应用分析”特色,以具体案例形式,介绍QGIS软件的基本数据操作和空间分析功能,包括QGIS数据加载、浏览、专题地图制作、打印输出;QGIS空间配准、栅格矢量化、实体生成、GPS连接等数据采集和编辑操作;QGIS空间缓冲区和泰森多边形分析;QGIS热力图表达和核密度分析;“PostGIS+QGIS”关系数据库建库及空间SQL分析;PostGIS空间网络拓扑处理与可达性分析;PostGIS综合空间分析应用。
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在国际上已成为继互联网、移动通信之后发展快的新兴信息产业之一,为人们提供及时、丰富、便捷的地理信息是近年来地理信息科学的热点研究领域,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应用方向,并逐渐形成一门多技术集成的交叉学科。本书全面介绍了地理信息服务的概念、模式、技术体系、研究内容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介绍了实时动态空间定位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等地理信息服务的基础,重点讨论了地理信息服务模式、地理空间数据更新与管理、多源地理数据集成与融合,以及多尺度地理空间数据编译,探讨了地理信息网络服务平台的体系架构、功能,论述了基于位置的地理信息服务平台结构框架、移动位置监控平台和移动终端的硬件及其功能特点,后介绍了地理信息服务的应用。
本书论述国民经济动员时空信息生态链协同的发展现状、相关理论基础、协同方法和协同机制等问题,重点介绍国民经济动员时空信息生态链模型、协同方法和协同机制。同时,以“8.8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为例,分别针对国民经济动员时空信息生态链模型、协同方法及协同机制,用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中实际存在的信息生态要素及时空信息应急服务保障过程中实际应用的协同机制进行验证,对部分未在实际中应用的协同机制进行仿真。
本书介绍开源WebGIS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方法,选择了重要且技术成熟的开源GIS工具,包括MapServer、MapProxy、Leaflet等,并在第13章以自主开发的GISLite作为应用案例。作为应用方面的著作,本书对WebGIS技术体系进行了相对全面的介绍。书中内容侧重WebGIS地图发布与服务,从服务器的配置、发布到应用进行系统说明。并将技术与标准、规范进行融会贯通,在介绍技术的过程中与OGC、OSGeo等开放标准体系进行对应。原理与实例结合是本书特点,书中会用到一些数据与代码,这些资源都可以从配套网站中下载,并且网站上的内容也会有相应更新。
本书主要以ArcGIS10.7版本为讲解依托,90%左右的内容适合ArcGIS10.0以上的用户。内容共分16章,包括ArcGIS入门、数据库管理、坐标系统、数据转换、数据处理、数据建模、地图打印到DEM制作、三维制作和分析等。书中提供了大量的实际应用案例,并把很多案例做成了模型。书中附带了作者自己开发的接幅表生成和标准分幅打印工具软件,以及配套的数据资源和视频。 本书注重实用性,深入浅出,既适合ArcGIS初学者,也适合具有一定基础的ArcGIS专业人员,同时还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的地理信息系统、测绘等相关专业的教材,并对ArcGIS二次开发的用户也有一定帮助。
地理信息科学是集地理、信息、测绘和遥感等科学于一体的交叉学科,在应用过程中形成了理论、技术、系统、工程、应用和服务等方面的知识体系。全书首先介绍了地理信息科学的形成、体系、发展趋势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其次研讨了地理认知与传播、地理信息表达和地理信息基本特征等理论问题;然后详细论述了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管理、地理信息可视化和地理空间分析的技术体系;后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和地理信息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