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临床细胞形态学显微镜诊断技术专著,采用500余幅显微镜摄影高清彩图并配套简要的文字进行描述.其内容主要涵盖各系统的正常及异常细胞形态的识别特征、骨髓增生程度、细胞化学染色及血细胞识别训练;此外,还精选28种临床血液病典型病例的骨髓图片及临床恶性肿瘤典型病例的脱落细胞图片以供读者参考.
本书介绍了单细胞测序的操作方法,以及其在微生物学、系统免疫学、转录组学、生物信息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特别是呼吸内科,肿瘤科等学科中的具体应用,内容包括方法设计、重复性验证及应用经验。重点突出了单细胞技术在疾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潜力,指出探索单细胞生物学功能、表观遗传学、代谢学及其基因与蛋白网络系统等的基本路径。
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医学是科学,诊疗是艺术”,循证医学和叙事医学是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一。治疗中的语料,来源于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体现了我们对专业医学知识和技能的驾驭以及能够删繁就简、寓教于乐的幽默。从电影、书籍、观景中参透治疗的道理,能帮助我们将治疗核心回归到健康的叙事中。用故事讲述疾病,用生活治愈身心。本书的核心主旨就是要把诊疗中的热情与冷静用故事的方式穿插在一起,并融入历史的长河中,在人文的关怀中,加深读者对诊疗深度的理解。
作者的研究表明,个人出生时间与其体质之间存在着某种相关性。本书以新近收集到的案例为样本,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挖掘了出生时空结构特征与体质类型的对应关系,做出了先天体质的计算机程序预测。作者还进一步将先天体质与《黄帝内经》五运六气学说联系起来,探讨个人先天禀赋与变迁的自然大环境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全新的、动态的、个性化的保健策略,实践中医 治未病 的理想,为东方生命科学打开新的研究天地。 本书配有先天体质预测程序,只要输入自己的出生时间就可以了解到自己的先天体质状况。 读者使用 微信 扫描二维码,关注 至易健康 微信公众号, 即可进入预测程序,也可以留言寻求更多帮助。
基层医生是一个广泛的定义,包括基层的全科医生、乡村医生、自主创业的诊所医生,以及部分地区的区县级医院的门诊、急诊医生。这些医生的共同特点是接受培训的机会比较少,临床知识更新不足,这也是造成临床服务能力下降的重要因素。本书从基层医生能提升实际需求入手,从症状学和疾病学两个方向出发,完整系统地对临床分析和诊疗知识进行梳理,对20个常见症状和29个常见疾病进行阐述。其中,症状学培养基层医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疾病学普及更新临床常见疾病的诊疗知识。通过这样系统的培训学习,使基层医生能够达到满足或基本满足基层临床服务的水平。本书邀请的编委和作者来自三级综合医院的急诊科、全科、妇产科、儿科,以及基层常见病比较多的专科,同时也包括有经验的社区医疗的医生。所有编委及编者都有扎实的临床基础和丰富的临
在医学的历史长河中,名医(医学家)与重大发现永远是不衰的话题:在荣誉光环的背后,他们历经怎样的跋涉?成功,是偶然,还是卓绝努力的结果?在荣誉的*,是自甘淡泊、操守一生,还是奋进不辍、继续结出累累硕果?从原始医疗、巫术医疗、形而上学的医疗,到自然科学的医学,再到前沿的DNA、器官移植和克隆技术,由伟人与医学交织的历史画卷,展示跌宕起伏的人生,显现医学、科学发展的真谛,引发对生命、科学的终极思考……
本书基于清华大学团体献血和中南某市街头采血的实地调查,以礼物理论作为核心的分析框架,把采血者、献血者以及输血者的声音共同纳入到分析的范畴之中,探讨生命礼物流动的各个环节--捐赠者、采集者(血站)和使用者(医院和患者)之间的关系。全书共分十章。*章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问题,并通过对既有研究的回顾和检讨,提出全文的理论框架。同时,对研究方法做简单的介绍。第二章是对历史背景的梳理,这个背景既包括中国临床用血供给制度及血液文化模式的演变,也包括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第三章到第六章讨论的核心是自愿献血在中国何以可能的问题,重点讨论了自愿献血的礼物关系、制度设置和运作实践。第七章到第九章,是对两种*状态("血荒"和灾后献血热潮)的探讨。第十章总结了全书的基本观点,并就自愿献血的政策层面提出若
同源点经络刺激疗法是作者在系统研究《内经》等经典理论关于经络、腧穴及针灸治疗理论基础上,总结出的一套经络诊疗方法,根据多年临床验证,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便于掌握。本书是在作者给学生们授课稿件的基础上,由作者和学生们一起整理而成。
本书针对认知障碍,从不同种类和不同原因两个层面对认知障碍生理病理学机制、神经心理学表现、诊断筛查与评估、康复适宜技术、新型康复技术与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本书内容全面,呈现了认知障碍神经病学和神经康复学的*研究进展,体现了该领域的*成就。书中各章节均由神经病学和神经康复学领域的权威专家编写和审定,是一部集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指导性于一体的工具书。能为临床和科研工作者提供相应的前沿知识,开阔临床诊疗视野,拓展科学研究思路。需要说明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认知领域研究成果将会日新月异。同时,由于文献筛选和识别的经验及水平有限,缺点、遗漏,甚至错误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和同道见谅,并提出宝贵意见。日后再版,我们将竭尽所能,向大家呈现更为优质的科技工具书。
本书基于开展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系统地介绍了医学科研论文常见范式和论文发表流程。全书共8章。第1章,概述撰写科研论文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常见科研论文类型进行总结,为后续章节奠定理论基础。第2~5章,分别对不同类型医学科研论文的撰写要点进行深入剖析(包括系统文献综述和原创性论著,如临床研究论文、基础研究论文、质性研究论文),为读者提供基本思路。第6章,着重介绍撰写英文医学科研论文时常用的格式,提醒读者需要注意的细节性错误。第7章,详细介绍投稿和发表流程,指导读者选择合适的期刊并顺利完成投稿、修回和发表。第8章,总结撰写和发表科研论文过程中涉及的伦理和学术规范,进而培养读者严谨的科研态度。 本书可作为医学生论文写作课程的辅助教材,也可作为科研人员学术研究素养的参考读物。
这套丛书是北京协和医院内科每周大查房中的真实病例,大查房常常是各专科,甚至是全院各科医生现场一起集思广益,终提出对病人的诊疗方案。编者用文字、图片、影像学、实验室诊断、专家点评等内容精心进行编排,梳理出诊疗的思维过程,编撰成为系列丛书。北京协和医院内科的珍贵病历档案,用文字定格下来,使得读者能有临场参加协和大查房的阅读体验。《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大查房(二)》回顾过去两年大查房中37个精彩的病例。分为八个专科,细细读来,各专科医生都能够从中体会,收获和锻炼自己的临床思维。
本书主要内容为 瓣膜病房颤基础研究及临床实践 ,填补瓣膜病房颤研究及临床实践的著作空白,本书特别作者群体将自己*前沿的科研和临床集中呈现于册,这是瓣膜病房颤基础研究及临床实践的*次,对于探索相关领域研究的学者,实施相关临床治疗的医者,饱受相关疾病痛苦的患者都是有益的参考书。
本书是“新编中医临床学科丛书”之一,旨在突出中医血液病学特色,提高中医血液病学的临床、科研和教学水平。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中医血液病学基础,介绍中医血液病学发展史及现代研究的发展历程、中医血液病生理、病因病机,阐述血液病学的临床特点,就血液病学的辨证要点、原则、治疗原则及方法、治疗常用的方剂及药物进行了概述,并对于血液病患者的预防及保健进行了叙述。下篇为常见血液科疾病,对于目前临床常见的血液病病证,介绍了概念、病因病机、辨证思路、类证鉴别、中医论治方药及相关加减、特色诊疗包括针灸、推拿、外治等,同时书中总结了当代名医相关的诊疗经验,根据他们多年的临床实践,将常见的血液病病证的治疗归纳总结,为学习中医血液病学的临床医师提供了重要的临床参考。
协和医学堂是北京协和医学院之前身,于1906年由伦敦会创办,后随着其它五个教会的加入,成为中国*个由英美合办的医学堂。协和医学堂成立之初,得到了包括慈禧在内的清廷支持。后因经费等原因,*终于1915年被洛克菲勒集团收购,在此基础上重起炉灶,建立了北京协和医学院。虽然协和医学堂成立时间不长,在中国近代医学发展史上的影响力与北京协和医学院不可同日而语,但它毕竟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近代医学科学在中国传播的一个历程,其作出的积极贡献无疑不应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本书是协和医学堂自1906年至1916年间的年度总终汇编,提供了大量宝贵的*手文本与照片,可供医学史研究人员和爱好者共同鉴赏。
《精准医疗:从愿景到现实》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精准医疗对科技及人类的影响,《精准医疗:从愿景到现实》内容是基于Pothier在精准医疗领域数十年的经验,以及她对该领域的行业领导者、医生、护理人员和患者的100多次采访撰写的。《精准医疗:从愿景到现实》分上中下3篇,分别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角度阐述了精准医疗从愿景变为现实的过程中所取得的进展、在全球范围内获得的成功及面临的挑战。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病)的治疗手段主要依靠药物,其治疗是长期乃至终身的,安全和合理用药尤显重要。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循环、内分泌、精神与神经、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统慢性疾病的治疗和用药原则、用药监护、用药禁忌、生活监护、健康饮食,以及肿瘤的治疗与养护原则、慢性疾病患者适宜的运动疗法等。内容实用,对临床慢性疾病的用药监护和健康管理具有指导作用。
陆忠发著的《当代训诂学》系统介绍了训诂学相关知识,如什么是训诂,什么是训诂学,研究训诂学需要掌握的知识,训诂发疑的方法,训诂的类型,训诂学的创新与发展,当代训诂学者的使命和训诂学在今后的发展等等。本书与与其他训诂学教材 的不同有两点:一是从理论上认识了训诂之有直陈词义的训诂和考求词义的训诂之分,内容上与前面的三类教材兼容。同学们学习了《当代训诂学》,再去看任何一部训诂学著作,他们只会感到其中的内容不够全面,不会再有对训诂学结构体系的疑惑。二是详略有别于其他教材,介绍直陈词义的训诂比较简略,读来没有繁琐之感;介绍考求词义的训诂比较详细,详细介绍了训诂发疑的方法和考求词义的十七类二十二种方法,并且逐一分析了这些方法在使用时应该注意的问题。读者学习此书应该会有 多、 全面的收获。
本书分为5个部分:制度、指南、标准操作规程、附件表格以及附录。制度包括医疗卫生组织机构颁布的伦理委员会章程,研究利益冲突政策,以及伦理委员会的岗位职责,审查会议规则。指南包括伦理审查申请/报告指南,向研究者、申办者和课题负责人说明各类伦理审查申请/报告和送审文件要求,以及提交送审的流程;伦理审查指南涵盖了临床研究的主要伦理问题,指导伦理委员会委员进行审查。24个标准操作规程涵盖了SOP的制定、组织管理、审查方式、方案送审的管理、审查、传达决定、监督检查和办公室管理8个方面的内容。附件表格提供了各种操作记录的表格。附录介绍了伦理审查体系和临床研究体系的管理原则和要素。
心脏病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全世界1/3的人口死亡是因心脏病引起的,而我国,每年有十几万人死于心脏病。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老人对这一疾病并不了解,发生了类似的症状只是忍一忍就过去了,并不重视,是缺乏健康意识的一件事情。心脏病如果及早发现、及时治疗效果就会大不一样。俗话讲,无病早防,防患于未然;有病早治,亡羊补牢未为晚。心脏的防病与治疗关键是 早 。本书通过通俗的语言,讲述了心脏病的多种类型,首先患者应根据自身的情况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法,对病因已明确的患者,积极治疗病因可收到良好效果;对病变的患者,用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可纠正病理解剖改变,目前大多数先心病可用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根治;对目前尚无法或难于根治的心血管病,本书介绍了其病理变化;当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心脏病变、年龄等情况,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