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的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第2版)》系统地介绍了肿瘤的基本概念和一般生物学特点,以及近年出现的一些新的概念和研究方向。其内容主要包括肿瘤的病因学、发病学、肿瘤防治及相关知识等方面。编写思路是先介绍正常细胞活动的机制,然后介绍肿瘤细胞的结构性改变及由此产生的功能改变。
本书共六章,具体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①抗核抗体检测相关背景介绍。该部分主要阐述抗核抗体的定义、检测方法以及检测结果的报告规范。②介绍不同ANA荧光模型。此部分为本书的核心内容,每一小节介绍一种ANA荧光模型。每节以固定的结构展开描述,涵盖“典型荧光模型判读要点”、“单一荧光模型图片展示”、“易混荧光模型鉴别”、“复合荧光模型图片展示”(此部分展示的图片均包含两种以上不同的ANA荧光模型)、“临床意义”、“临床病例”以及“拓展阅读”。该部分拟通过文字描述让读者了解不同ANA荧光模型的特征及临床意义,同时以大量临床图片丰富读者的感性认知。每一荧光模型章节都附2~3个典型病例,全面呈现不同ANA荧光模型相关疾病的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特征,有利于检验人员了解疾病背景,是出具ANA临床报告的必要知识补充。③临床
《合成生物学:从政策规划到产业发展》全面探索了合成生物学的前沿科学进展,包括从政策规划到产业发展的全链条。*先,介绍了合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涵盖了系统论思维、生物学层级和工程化理念。其次,探讨了各主要国家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规划与政策演变。再次,深入分析了该领域交叉融合的技术创新,包括生物学的工程化探索和人工生物系统的开发。同时,解析了合成生物学的产业发展逻辑、产业平台与应用、创新和创业,以及产业集聚与生态形成。*后,从协同治理的角度讨论了合成生物学发展中的重要议题,如工作流整合、标准体系构建、知识产权保护、伦理评估和生物安全管理等。
生物制药工艺与设计一书是关于制造工艺开发、设计和实施的综合教科书,涵盖了从细胞系开发到原料药的生物设计与加工。所描述的方法和策略对生物制药和疫苗行业的每一位科学家、工程师或管理人员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学习。生物过程的完整性最终决定了生物治疗领域产品的质量,本书涵盖了每个阶段,包括与下游净化和上游加工领域相关的所有技术。经济方面的考虑贯穿始终,并提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建议。设计为快速参考和易于访问的事实,计算和指导方针。
"银发浪潮"己席卷中国。201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达1.78亿,占总人口比例13% ,且以年均3% 的速度增长。衰老是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如何实现健康老龄化,已成为严峻挑战。作为整体衰老的重要组成部分,心血管衰老是一个复杂过程,涉及多种细胞和分子水平变化,并在临床上显示具有衰老的各种表型。《衰老与心脏后基因组学观点》一书不仅从基因组学、表观遗传学、方法学等多维角度系统阐述了心血管衰老机制研究的焦点问题和**进展,还结合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律失常、代谢综合征等临床常见的衰老相关疾病,从基础研究领域提供了很多成熟可靠的研究方法和思路,介绍了**观点和技术突破,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
本书共48章,从分子生物学角度阐述了细胞自噬的分子生物学调节机制、细胞自噬的生理学意义、细胞自噬与一系列疾病状态的相互关系、细胞自噬的调控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以及细胞自噬与临床疾病的相互关系等,此外,对现代生物学技术如何推动细胞自噬研究的发展也进行了阐述。
本书对生物样本库标准ISO 20387:2018《生物样本库质量和能力通用要求》进行了深入解读,涵盖通用准则、结构布局、资源配置、操作流程及管理要求等多个维度。书中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并提供了实用性强、易于操作的实施案例,旨在帮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并实施生物样本库的建设与样本保藏标准。通过这些内容,读者可以更有效地建立和运营生物样本库,确保其能够提供满足研究和开发需求的高质量生物样本与数据。
作为作者过往多年间从事生物气溶胶、颗粒与气态污染物在多种室内高人口密度环境内传播特性及暴露人员健康风险评估相关研究的结合与总结,本书通过独特的视角,从流体力学角度出发,遵循气溶胶类感染物的物理传播特性,辅以计算模拟预测,分析还原了传染性气溶胶从感染者体内释放,到 终被吸入后在他人呼吸道内传输沉积的完整过程。 本书的另一特色在于通过将传染性气溶胶的生物特性参数与计算流体力学相结合,提供了一套可量化的健康感染风险评估体系。其成果在科技部 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的资助下完成。 本书的研究内容属交叉学科,可供建筑环境、生物工程、生物化学、流行病学、公共卫生、病理学等专业的学生及研究人员参考。
作为作者过往多年间从事生物气溶胶、颗粒与气态污染物在多种室内高人口密度环境内传播特性及暴露人员健康风险评估相关研究的结合与总结,本书通过独特的视角,从流体力学角度出发,遵循气溶胶类感染物的物理传播特性,辅以计算模拟预测,分析还原了传染性气溶胶从感染者体内释放,到 终被吸入后在他人呼吸道内传输沉积的完整过程。 本书的另一特色在于通过将传染性气溶胶的生物特性参数与计算流体力学相结合,提供了一套可量化的健康感染风险评估体系。其成果在科技部 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的资助下完成。 本书的研究内容属交叉学科,可供建筑环境、生物工程、生物化学、流行病学、公共卫生、病理学等专业的学生及研究人员参考。
本书是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生物培育肉的发展战略研究”的成果。主要围绕生物培育肉发展,从产业发展态势、监管政策、技术特点、技术突破、风险分析、安全评价、标识体系等层面系统梳理了 生物培育肉的**进展和发展趋势,并结合当前我国生物技术发展基础,形成了我国生物培育肉发展的战略布局研判,提出了我国发展生物培育肉的整体思路。
这本关于太赫兹装置、测量技术和应用的 全面的 研究著作(专门针对生物和生物医学的用途)为那些希望调查和理解这一新兴技术领域且拥有日益增长的兴趣的人来说,提供了精彩的介绍和持久的参考.撰稿者包括许多 的研究团体和当今世界上 的专家。具体主题包括太赫兹源和探测器、脉冲和连续波电路、成像和层析技术、导波元件、溶剂化合物和生物分子的光谱研究、太赫兹电磁场与生物的相互作用及其 近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例如,药物吸收、癌症检测和纳米颗粒探测)。
这是一本好玩儿、有趣,能满足你好奇心的书。作者凭借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塑造出了一个活灵活现的外星世界。全书以 视角展开,主要描写了主人公M先生漂流到外太空KAKA星上所发生的趣事。本书先介绍了KAKA星上各种奇怪的生物及美丽的环境,然后介绍了星球上的怪味美食,接着讲解了主人公M先生与各种生物之间发生的故事。书中有多种奇特的设定,希望能给热爱艺术、热爱创作的读者带来一些灵感。 宇宙是一个大到无法想象的存在,浩瀚的星空足以承载我们无穷的想象力。翻开本书,让我们一起踏上KAKA星探险之旅。
本书是罗霄山脉动物多样性科学考察较完整的研究成果,类群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和六足动物。书中所列的种类都依据标本或考察过程中拍摄到的照片而鉴定。共记录脊椎动物35目132科660种,其中鱼类5目17科113种,两栖类2目8科56种,爬行类2目15科68种,鸟类19目70科332种,哺乳类7目22科91种:六足动物2纲22目276科3666种,其中有72个新种。给出了每一种在罗霄山脉的分布,其中六足动物给出了分布的经纬度。 本书可供动物学、生态学、生物地理学等领域的科研人员,高等院校师生,政府和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以及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旅游爱好者参考。
生物材料植入人体以后首先与细胞接触的是其表面。生物材料的表面改性是提升现有医用材料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也是研发新一代组织再生材料的重要学术基础。本书介绍生物材料表界面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特别结合作者多年的研究成果与特长介绍生物材料表面改性的关键技术以及材料表面与细胞相互作用的前沿科学问题。在介绍 学术前沿的同时,适当突出我国学者的相关基础研究。为响应 从上游基础研究至下游应用的全链条研究的号召,本书 还介绍了运用表面改性技术研发相关医疗器械的例子。
知识图谱已被广泛应用于智能信息搜索、自动问答、决策分析等领域。本书以构建领域多层次知识体系支撑智能应用为目标,系统地介绍实体关系图谱、事理图谱和业务主题图谱构建过程中涉及的关键技术,如知识抽取、知识融合、知识存储、事件和场景抽取、事件模式库构建、事理规则挖掘、层次主题挖掘、动态主题挖掘、对象属性挖掘、主题要素关联挖掘等。此外,本书还提供丰富的案例,展现如何利用知识图谱实现领域智能应用。 本书内容对于知识图谱研究和领域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既适合专业人士了解知识图谱和深度学习前沿热点,又适合在相关领域从事知识图谱应用开发的人员学习,还可以作为高等院校人工智能专业师生的参考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