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病理学》一书是继老一辈细胞病理学家和同龄细胞学者已经出版多部专著之后诞生的。 1957年杨大望教授出版《阴道细胞学》和1977年的《彩色临床细胞学图谱》可以说是临床细胞学发展的里程碑。沈琼教授食管细胞学在国内外出版,引起广大细胞病理学者关注。彭孝敬教授穿刺细胞学的专著促进了针吸细胞学的迅速发展。继之,舒仪经教授的细胞病理学在国内广泛流传。2000年,马正中、阚秀、刘树范教授的《诊断细胞病理学》和舒仪经、阚秀教授的《针吸细胞病理学》两书深受读者欢迎。同时也有不少有关细胞学的书籍面世,均为细胞学医师和技术人员有价值的参考资料,为细胞学专业人员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 本人主编的《临床细胞学》于1990年出版,不少初学细胞学的医师和技术人员认为实用,还希望得到此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该书已不适
布萨姆所著的《皮肤病理学(精)》共分为4篇, 正文共19章,第I篇讲述皮肤组织学,第II篇为非肿 瘤性疾病,第III篇为肿瘤,第IV 篇为Mohs手术切片的病理学评估,涵盖皮肤肿瘤和非 肿瘤性疾病的临床表现、组织学特征、辅助检查、 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等知识要点。书中共有1100多 幅高质量彩色显微照片,总结了很多实用表格,帮 助读者掌握皮肤疾病的临床特点、病理诊断和鉴别诊 断等方面的关键特征。 本书是一本优秀的皮肤病理专著,经过精心设计 ,结构紧凑,切合临床实际。希望本书能为广 大的医务工作者学习皮肤病理和临床工作提供有益的 帮助,其既可作为实用诊断工具书,也可作为病理 学诊断教材之一。本书适用于大外科病理医生、皮肤 专科病理医生、病理科进修医生、皮肤科医生以及 在校病理专业学生、研究生,可供参考、学习和深入
双语版《病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共14章,分别对病理状态下的细胞行为,如细胞凋亡、自噬、内吞,干细胞等;细胞调控,如黏附分子、细胞周期的调控、端粒与端粒酶、信号转导途径等;疾病伴随的分子现象,如上皮间质转化、肿瘤血管形成、表观遗传学改变、肿瘤微环境的组成、肿瘤浸润转移的机制;以及当下热门的为靶向治疗、精准医疗而开展的分子病理诊断进行综述。本书重点突出了病理学在医学教育、科学研究及临床医疗工作中的基础地位和桥梁作用。章节内容的编排上按引言、历史回顾、现状与进展、挑战与展望的顺序编写。每章内容既独立,又循序渐进、理论联系实际。每章后附有重要的概念和思考题,便于对学习效果进行检测;附有主要的参考文献,旨在为读者提供足量的信息资源。中英文双语编写模式有利于医学研究生医学专业英语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