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包含四部分内容:学习目标、重点与难点内容、习题与参考答案。题型方面侧重选择题的编制,使学生提前熟悉和掌握执业医师考试的题型与难易度。 新增学习指导内容,习题基本延续上一版风格,根据第九轮教材修订内容进行更新。
微生物组学正在迅速发展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新兴学科,以肠道微生物为代表的人体微生物组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已经成为国际学术前沿的重大科学问题。本书共 7 章,第 1 章对人体微生物组,包括肠道、口腔、胃、呼吸道、皮肤、生殖系统等部位微生物组的研究进行了介绍;第 2 章介绍了人类微生物组研究计划的主要进展,以及开展中国微生物组计划实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第 3、4 章分别介绍了肠道微生物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及其与慢性疾病之间的关系;第 5、6 章分别介绍了影响健康人肠道微生物的因素和肠道微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第 7 章介绍了肠道微生物在粪菌移植、益生菌和益生元干预及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医学笔记系列丛书是魏保生医学复习考试独创方法--"两点三步法"的集中体现。本着"青春不能没有梦想,生活不能没有乐趣;学习不能没有方法,考试不能没有智慧"的宗旨,从枯燥中寻找趣味,在琐碎中提炼精华,到考
拟层孔菌科及相关类群是大型真菌的重要类群,该类真菌均能降解木材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引起木材褐色腐朽,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部分种类是重要的食药用真菌,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还有一些种类能够引起林木腐朽病害,为害林木。《中国真菌志 第七十四卷 拟层孔菌科及相关类群》包括绪论和专论两部分。绪论阐述了拟层孔菌科及相关类群的分类地位、生物学特性、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并简要介绍了它们的生态习性。专论论述了我国拟层孔菌科及相关类群12科51属166种,对每个种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包括宏观形态、显微结构、生境、分布、研究标本,以及一些必要的讨论,同时提供了每一个种的显微结构图。《中国真菌志 第七十四卷 拟层孔菌科及相关类群》提供了我国拟层孔菌科及相关类群中各个科的分属及分种检索表,书末附有
红菇属是种类众多的伞状类真菌,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多数种是著名的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食用菌,有些种在我国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可单方或复方入药,少数种误食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所有种均为外生菌根菌,在苗木培育和植树造林中是林木生长的重要因子。本卷概述了红菇属真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研究的历史,记载了我国红菇属真菌 159个分类单位,其中含152种3亚种4变种。每个分类单位有形态描述、生境、分布、讨论和特征插图,并注明可食、可入药、毒性;有些种附有彩色照片和担孢子扫描电镜照片。《中国真菌志 第七十一卷 红菇属》提供了我国红菇属的分亚属、分组和分种检索表,并附有参考文献、真菌汉名索引和真菌学名索引。
《阻断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研究》部分为绪论,简要介绍了书的内容、特点及科研课题进行的过程。第二部分是2007-2011年作者在国内医学核心期刊上发表的关于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垂直传播及水平传播的16篇论文(为了全书统一对个别字有修改),这些文章提供了阻断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科学依据。第三部分是在论文基础上归纳编写的相应讲座。为了帮助理解讲座内容,第四部分根据讲座提出了100个是非问答题,单数题是错误的,双数题是正确的,并尽可能用相应的观察数据来解释。第五部分,简明扼要地提出了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生育健康宝宝的10条建议。研究角度之广、阻断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率之高及用药针对性之强使《阻断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研究》有必要采用中英文双语的形式,使其先进理论和方法得以在国际上交流。为了便于理解在书末附有英文缩略词的
本书是对《微生物生理学》(李季伦编,1993)的修订再版,由中国农业大学、山西大学和沈阳农业大学的教师共同协作编写完成。全书尽可能地参考了国内外科学研究的**进展,汲取国内外教材的精华,结合编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力求全面系统地阐述微生物生命活动的规律及其研究方法。全书共分为13章,内容主要包括:微生物细胞结构的特点,微生物的营养需求、吸收营养的机制和细胞分泌特征,微生物细胞的合成代谢、分解代谢、次生代谢及其代谢调控机制,微生物的生长、分化及其对环境胁迫的应激反应,寄主与寄生微生物的关系等。
本书版为科学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基础医学类),在使用过程中得到使用单位好评,本版教材组织我国西部地区20所高等院校的29位教师参与编写。全书分为医学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三篇,共35章。本书主要介绍了细菌学基本知识及常见的病原性细菌、病毒学基本知识及常见的致病性病毒、真菌学基本知识及常见的致病性真菌。本书密切联系医学类专业和临床实际,突出西部地区特色,合理安排教材编写内容,并注重启发读者的创新性科研思维。
《微生物学涂色绘本书(中文翻译版)》是由Alcamo和Elson两位教授编写,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及首都医科大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等多院校教授联合翻译的一本图文并茂的教学参考书。《微生物学涂色绘《微生物学涂色绘本书(中文翻译版)》(中文翻译版)》共包括105个单元(章)。每一单元包括2页,文字部分在左页,插图部分在右页,一组图文对照单元解释一个独立的主题,易于读者理解性阅读。阅读时,读者可通过对插图涂色将微生物学理论知识以形象思维的方式牢记,而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同时,图文设计亦可激发读者的联想思维,以便于对微生物学相关领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插图的设计上突显了阅读的趣味性。
本书根据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安排,由16所中医药院校中长期从事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和医学寄生虫学教学工作,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在*版基础上修订而成。本书共分五部分:上编为医学免疫学,中编为医学微生物学,下编为医学寄生虫学。本书在保持各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突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基)的内容,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基础与临床结合、中西医结合的原则,适当地引入各学科的新进展以及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成果。在内容编排上,注意由浅入深,难点之处辅以示意图,病原生物的特征配有彩色照片,以增强直观感,同时针对每一章节的重点内容配备案例和思考题,以便深入理解、记忆,提高分析归纳能力。本书文字简明流畅,教师易"教",学生易"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
由第二军医大学戚中田教授主编的《医学微生物学》(第二版)入选“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为进一步落实“十二五”规划教材建设的任务和基本要求,满足教学实践需要,故着手编写《医学微生物学》(第三版)。 第三版增补了细菌分泌系统、细菌免疫系统、细菌群体密度感应调控、细菌自噬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04∶H4的相关内容;增加了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气单胞菌、窄食单胞菌、不动杆菌、莫拉菌属、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以及近年新鉴定的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西尼罗病毒、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等;删去了无临床意义的庚型肝炎病毒和TT病毒的内容。同时,新增加第23章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使《医学微生物学(第三版)》由原先的38章增加到39章,从而使“三菌”、“四体”、“一病毒”的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体系更趋
全书分为4篇,共14章,包括微生物学概论、微生物学与药学的关系、免疫学基础及实验技能内容。本书详细介绍了各类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同时强化了微生物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如与微生物有关的药物制剂、药品生产中微生物的控制及药物的微生物学检验等;在免疫学基础中,突出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知识、技能与药学专业的联系。本书根据药学类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编写,增加了实验内容,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实用性强。为了便于教学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书中配有大量图表,并备有PowerPoint课件。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