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吉·斯德科原著的《筋膜手法治疗肌肉骨骼疼痛(精)》,书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组织学知识帮助读者在软组织功能失调的治疗中取得有效且持续的效果。筋膜手法从功能性的角度分析肌肉,而非仅仅从外在结构角度进行分析,同一方向运动的单元(单关节及双关节肌纤维)形成肌筋膜单位,书中描述了每个肌筋膜单元协调中心的准确位置,强调了每个协调中心及相应激发点与该处穴位的对应关系。筋膜的连续性控制和协调着在每一个肌筋膜单元中肌梭及高尔基腱器官的张力。一个方向的肌肉链或肌筋膜序列由肌间隔发出的隔膜环绕,肌筋膜序列通过筋膜控制着向某个方向的活动从而达到运动链各环节的同步进行。这些创新的理论由大量的解剖学研究实证支持,突显了筋膜系统的 妙结构及在治疗肌肉骨骼性疼痛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脑外伤属于严重神经系统致残性伤病,我国脑外伤发病率已超过100/10万人次,脑外伤患者可出现运动、言语、认知、吞咽、精神、心理、睡眠等多种障碍,与康复医疗的其他方面相比,脑外伤康复相对滞后。因此出版一本较高水平的脑外伤康复专著对医学生教育、康复专业人员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具有重要意义。本书将着眼于脑外伤康复基础理论、康复总论、康复评定及康复治疗等方面展开系统和全面论述,并偏重于实用性评估和治疗技术的介绍,使之成为理论水平高、临床实用性强的工具书。
本书由绪论和现代毒理学总论、毒作用机制、毒性的测试方法及其评价四大部分共36章组成,主要参考靠前外近年出版的近期新版毒理学专著,搜集毒理学相关的科技文献资料,并结合作者在毒理学教学科研中的实践和成果, 加以整理归纳。突出毒理学领域出现的热点问题和新的理论体系,如环境机体交互作用理论,环境基因组学和毒理学基因组学,表观基因组学,系统毒理学,转化毒理学等;重点介绍近年来生物科技进步所出现的新技术在毒理学的应用,如各种新的细胞与分子生物学技术、高通量的组学技术、毒理学中模式生物的应用、毒理学体外替代技术在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关注毒理学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如毒理学新理论对安全性评价,风险评估和政府管理决策的影响。
该套书在科学性、前沿性的前提下,突出内容的实用性,在内容的取舍方面强调基础理论的系统与简洁,诊疗实践方面的可操作性,比如注重诊疗流程的规范;注重康复评定、临床处理原则、康复治疗方案;注重作者临床实践中的经验与体会;注重康复医师与临床医师和康复治疗师的配合与协调。
康春松主编的《腹部超声疑难病例解析》共分10章,全书共收集病例209例,1035幅图。书写格式仍从临床疾病概述、超声特征、超声诊断、其他影像学特征及病理诊断等多角度深入分析、学习,并总结诊断思路、诊断体会,逐渐积累诊断经验。与浅表组织器官不同,个别腹部超声病例由于不需要手术或不适宜手术 终未获得病理诊断,但对无病理结果的病例均进行了随访观察或经其他影像学证实。写作过程中,力求文字表达严谨、准确、客观,斟酌用词,推敲字句,反复修改不当之处,望能真正起到指导作用。本书图文并茂、文字流畅、条理清晰,对各级超声诊断医师具有指导意义,对影像学专业师生及相关的临床医师亦有参考价值。
《现代环境卫生学》(第3版)不仅要传承 、2版的体系、内容及前辈专家著述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态度,还要结合当今环境卫生科学的发展和实际工作需要编写出具有时代特色、能够作为教学和专业技术工作的大型参考书。第3版拟保持第2版的基本框架,进行适当的删减、合并及补充,使第2版 加突出其实用性, 好地发挥其案头参考书的作用。
《介入放射学操作手册》一书主要介绍了各种影像诊断,导管造影,介入手术的操作步骤,介入放射用材料、方法、质量和安全性,介入手术的护理管理和常用药物等。每种疾病简单明了地介绍了适应证和禁忌证,治疗方案的选择,术前准备和辅助检查,介入手术的基本步骤、术中安全措施及技术要领,并使用图片描述重要的解剖结构及技术要点,使操作程序和步骤一目了然。书中还对特殊情况和术后处理进行了说明。图书内容简明扼要,体积不大,便于携带。
主要内容:全书共分3篇,42章,预计200万字。1. 基础与方法篇,共20章。介绍循证医学的基础知识和关键方法与工具;2. 实践篇,共12章。结合大临床医学各主要领域重大问题,介绍开展循证研究与实践所需的特殊设计、方法及资源、证据生产与转化的代表性实例;3. 探索篇,共10章。针对当前 挑战性的问题和未来的需求与发展,介绍开展跨学科探索性研究的创新理念、方法、模式和实例(详见全书目录初稿)。特色:①采用 的原理和方法,结合用户的实际需求,体现循证医学针对问题,立足于用、持续改进,止于至善的特点;②聚焦大数据、精准医学、转化医学和个体化医疗服务等热门话题,介绍复杂问题综合干预的核心方法学;③集结全国循证医学一线研究者和实践者组成编者队伍,全书内容具有 性、系统性和科学性;④源自国外,立足中国需求,体现中国特
本书继承于吴恩惠教授主编的《头部CT诊断学》,该书于1985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为 部CT专著,被 为头部CT诊断的基本教材,于1991年获 *科技进步一等奖(编号90-06501)。该书1995年再版,于1998年获 科技进步三等奖(编号33-3-004)。本书在前两版的基础上,增补除CT外其他影像技术(如MRI)在头部、脊椎多种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等资料及清晰电子图片,增加新技术、新方法、新观点,力争做到思维创新、内容丰富、资料充实、文字简洁、图像清晰。
由王质刚主编的《血液净化学(第4版)》全面地介绍了血液净化的基本理论和与时俱进的现代理念;概述了血液净化的基本设备和新的进展;全面地阐明了血液净化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重点描述了血液净化相关的临床问题,包括透析治疗引起的急、慢性并发症,以及引起这些并发症的新机制、新理论。 为了跟上该领域的快速发展,本版增添“体外循环疗法(extracolvporeal treatment,ECT)”,内容涵盖传统的体外循环,即心肺分流术(cardioptllmonary bypass,CPB),以及血液净化(blood purification)和体外循环器官支持(extracorporeal organ support,ECOS)的新技术,顺理成章地浮现出“体外循环生命支持系统(extracorporeal life support system,ECLS)”的新概念。如针对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和脓毒症开展的配对血浆滤过吸附(coupled plasma filtration adsorption,CPFA)、血浆滤过吸附透析(plasmafilt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