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兼具科普性与实践意义的佳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疟疾的基础知识与中国抗疟的实践经验,中英对照,打破语言屏障。从疟疾的症状、传播途径到社区动员、基层防控策略,书中内容覆盖全面,适合各年龄段读者轻松理解。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高清特写蚊子、防控示意图等直观展现抗疟知识与历史事件,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抗疟的艰辛与辉煌。 无论普通读者还是公共卫生专家,都能从本书获得疟疾防控的启迪与力量。它不仅是致敬中国抗疟史的佳作,也是推动全球健康未来的倡议。让我们共探疟疾防控之秘,携手共创一个无疟疾的美好世界。
根据国内外传染病流行情况及我国传染病的发病情况,本书从我国法定报告的39 种传染病中选择出21 种重点传染病,加上近年来对人们健康构成威胁的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征等新发传染病,对其病原学特点、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与预防控制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简明扼要的阐述,重点突出其识别与防制技能。
互联网融入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空间作为人们物理空间的补充,网络空间事件发生有其独立性和特殊性,但网络空间的用户都是物理空间真实个体的映射,网络空间发布的信息时刻影响着现实里的人群。而如何系统性认识和掌握网络空间事件特征,规范网络空间用户行为,制定网络空间健康信息发布传播规则,确定信息冗余度,避免信息疫情产生,降低网络空间活动对公众身心健康的危害,是公共卫生防控和社会治理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因而催生了一门崭新的交叉学科--"网络流行病学"。本书作为该学科第一部系统性学科介绍和理论方法书籍,从网络流行病学概述及研究领域、应用于网络流行病学的技术方法(社会网络分析,文本、图像和语音处理,区块链技术等)以及网络流行病学应用案例(毒品防控、高危性行为与艾滋病、全球传染病监测)三部分
为进一步构建和完善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各级防控机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和水平,本书围绕我国公共卫生长期需求,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疾病传播过程建模和仿真、应急方案有效性评估、疫情监测时空统计分析展开研究,探索适应我国国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本书通过讲述发生于人类历史上不同时空中的50个瘟疫故事,向读者展示了疫病流行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以及人类在疫病应对中的智慧积累。大规模传染性疾病的暴发,中国古人谓之为 天行 ,意指其非人之祸,乃天意所为,人当遵天道而生。然纵观历史,面对疫病,人类并非全然逆来顺受,而是敬天慎行,自强不息。
从H7N9禽流感病毒被发现的历程开始说起,系统介绍H7N9禽流感病毒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病理,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相关诊断方法,救治手段,疫苗的发展,救治伦理及救治平台建设等内容,边述边评,将H7N9禽流感病毒与既往的SARS,H1N1,H5N1等病毒进行比较,着重对这些不同之处进行点评并揭示其启发意义。本专著有选择地展示若干有争议性问题,通过提出问题并尽可能地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模式来写作。
新型国家预防医学体系建立 课题自2014年8月启动,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为目标,覆盖了普遍关注的重大疾病如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重点人群如妇幼、老年人的健康问题,重点场所如学校、职业场所的卫生问题,以及预防医学教育和卫牛政策等12个重要领域。《新型国家预防医学体系建立:问题、挑战与对策》利用定性和定量方法相结合,文献回顾、专题调研、专家咨询和讨论等多种子段和方法,历时一年,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新型国家预防医学体系建立:问题、挑战与对策》包括总报告和专题报告两个部分,基本描述了我国预防医学休系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对策、建议。《新型国家预防医学体系建立:问题、挑战与对策》既是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一次比较全面的回顾和总结,也对实现健康中国、预防为主的战略目标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随着人们对动物性食品和其他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养宠物也逐渐增多,人畜共患病的传播机会也有所增加。鉴于我国于2009年新颁布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名录》,针对26种在我国分布较广、危害较大的人畜共患病毒病、细菌病、立克次体病和寄生虫病等,从简史、病原、流行病学、症状、诊断、防治等方面进行了较多详细的叙述,比较全面系统而又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上述26种人畜共患病的防治。
本书基于国内外新型冠状病毒医院感染防控标准、指南,结合北京市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疗机构之一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实际防控工作制度、流程及相关要求编写,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及实践参考。本书共分八个章节,分别从新冠肺炎概述、常规预防控制措施、隔离要求、消毒要求、防护要求、筛查及防控工作要求、防控工作流程以及风险管理措施,通过文字、表格、流程图等形式,介绍了新冠肺炎流行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院感防控工作经验,可用于其他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组织所在医疗机构开展新冠肺炎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参考。
当今世界,传染病暴发、危险化学品泄漏、放射性物质泄漏、自然灾害、冲突等性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时间赶赴现场的是各类应急救援队伍,涉及医疗卫生、消防、公安、工程、民政等人员,他们会面临各种安全与健康风险。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协调有关权威机构和专家,共同编写了本指南。本指南分类介绍了应急救援者在各类情况下面临的职业安全与健康风险,指导建立职业安全与健康体系,提供良好的操作指南和管理程序,有效减少应急救援人员的职业接触、伤害、疾病和死亡,减少应急救援人员的压力和恐惧,促进应急救援人员的健康和福祉。
《免疫流行病学》聚焦于新兴领域——免疫流行病学,即探讨个体间免疫反应的差异如何影响传染病、癌症、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的流行病学。 《免疫流行病学》的构思源自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一门课程,名为“流行病学家的免疫学”,这是微生物疾病流行病学系的公共卫生硕士(MPH)专业的必修课。虽然已有许多 的教科书阐述了个体对病原体的免疫反应,但这些教科书很少提供关于群体间免疫学差异如何影响疾病流行病学的信息。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已经认识到人群中存在巨大的免疫学多样性,这对疾病的流行病学有着深远的影响。仔细审阅免疫学和流行病学的文献后,我们发现关于免疫流行病学的出版物相对较少,且尚无相关的教科书。 《免疫流行病学》包括了免疫学基本原理的章节,然后将这些原理应用于人群中疾病的具体实例。
作为世界卫生伙伴的创始人,法默在海地与艾滋病,在秘鲁贫民区与抗药性结核病做斗争。在与传染性疾病斗争的现实工作中,法默通过一个个令人痛心、感伤的真实事例,向人们展示为何当代传染病感染目标是穷人。这种独特的现代不平等,在现在世界性传染病,如:艾滋病、结核病、疟疾、伤寒或者新型传染病(埃博拉病毒、霍乱病毒等的感染以及治疗效果, 贫困、污秽和营养不良有着深刻关系。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不仅有力地塑造了传染病的分布,而且也塑造了受灾人群的健康进程。不平等的致病力量是如此之大。
预防医学是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以人群为研究对象,以预防为主要思想指导,运用现代医学知识和方法研究环境对健康影响的规律,制定预防人类疾病发生的措施,实现促进健康,预防伤残和疾病为目的的一门科学。预防医学的特点包括: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工作重点是健康和无症状患者,对策与措施 具积极预防作用, 具人群健康效益,研究方法上 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研究重点是环境与人群健康之间的关系。
本文主要讲解在当下医保以DRG、DIP为主要支付方式下,医院如何 好地理解DRG、DIP,以达到降低运营成本、增加节余的目的,主要价值导向为提倡价值医疗理念,以患者为中心。DRG\\DIP病种(组)成本核算与绩效分析实操图解本书共十章, 章介绍医改相关政策对医院的影响和挑战,赋能医院精益管理运营。第二章重点是DRGDIP优缺点对比,分析相似点和不同点,提出融合发展的思路,以及对医院管理的挑战和冲击及应对策略。第三章介绍了病案首页与医保结算清单。第四章依据《关于印发公立医院成本核算规范的通知》(国卫财务发〔2021〕4号)《关于印发 成本核算具体指引——公立医院的通知》财会〔2021〕26号部分重要内容,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对医院科室成本核算进行概述。第五章对病种成本核算进行介绍,重点介绍病种成本核算“五四模式”。第六章介绍DIP成本核
免疫被许多人视为现代文明*伟大的进步之一。疫苗的广泛使用使得预期寿命延长,儿童疾病发病率下降,通常情况下,疫苗每年可挽救数百万人的生命。但自从两个世纪以前被发现以来,疫苗也一直饱受争议,被一些人质疑。这些持续不断的质疑声,导致过去几十年来,一些人比对疫苗的态度游移不定,在旁观望,致使一些疫苗在一些区域被推迟接种,而且这种情况与影响一直在持续扩大。 本书从科学的角度为读者提供了关于美国和 上疫苗研究与相关事件的背后所蕴含的科学原理、疫苗生产制备、疫苗安全性、疫苗前景的概述。本书由传染病和疫苗教育领域的 专家撰写,为家长或任何对疫苗使用、安全性、有效性和争议感兴趣的人士提供了清晰的解答。 本书的内容详实有趣,关于疫苗的方方面面都有涉及,客观且全面,能启发读者思考。
临床流行病学是一门以临床医学为基础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临床基础学科,它围绕临床疾病,从群体的层面科学地设计研究方案,釆用量化科学的方法准确测量指标,并对研究结果的真实性、重要性和适用性展开严格评价,以期创造临床 硏究成果,为临床循证个体化实践保驾护航。本书共设上下两篇26章,系统科学阐述如何根据疾病负担,以及创新、可行等原则选题立题、确定研究的重点、抉择佳与可行的研究设计方案、合理选择研究对象、确立佳的试验与对照性干预措施、选定敏感特异的终点指标,制定防止偏倚因素干扰的系列方法及控制混杂的统计分析方法等,以确保研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再进一步结合临床病因、诊断、治疗、预后、生存质量、临床经济,以及临床决策等研究实际,就如何进行具体科学设计与评价方面,予以深入地阐述,有利于读者联系
王仲元主编的《结核病临床教程(精)》分为基础篇、诊疗篇、防控篇和护理篇四部分。基础篇首先介绍了病原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及常规临床检验规范等内容。诊疗篇分别对原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气道内结核病、肺结核相关并发症、结核性胸膜炎、肺外结核、结核病与相关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以及结核病相关诊疗操作规程等进行了系统介绍,涵盖了 的研究成果及进展。防控篇重点对结核病流行现状、结核病流行要素、结核病疫情、结核病防控规范、肺结核督导化疗等进行了讲解。护理篇系统介绍了结核病内科护理、结核病围术期护理、结核病职业防护、结核病的营养治疗等内容。 本书可供结核病相关医疗机构培训、教学使用,也可供呼吸内科、胸外科、骨科等相关科室医护人员参考使用。
传染病是21世纪 头号威胁,因长期存在且难以察觉,成为全人类的致命敌人。大流行病的暴发,一夜之间改变 的贸易、工业、旅行和日常生活,我们所关切的不仅是感染率和死亡率的数字,还有疾病对世界经济、政治、人类福祉的次生灾害。但如今我们对现代大流行病的类型、传播途径、治疗手段和预防方法了解得太少,对于公共卫生事业给予的关注和投资太少。每当人类战胜一次重大疫情,常将疾病的伤痛和损失抛诸脑后。只有少数科学家在积极准备应对下一次流行病。作者以美国流行病专家、传染病研究与政策负责人的视野,讲述他在艾滋病、结核病、疟疾、SARS和MERS直至新冠暴发期间40余年的工作经验与个人回忆,让大流行病的全貌走出公卫教科书,走进21世纪的真实社会环境。他不仅解答什么是流行病、如何为致病微生物分类、疾病的传播方式与防治等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