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内外传染病流行情况及我国传染病的发病情况,本书从我国法定报告的39 种传染病中选择出21 种重点传染病,加上近年来对人们健康构成威胁的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征等新发传染病,对其病原学特点、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与预防控制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简明扼要的阐述,重点突出其识别与防制技能。
传染病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最大杀手之一,一直备受关注。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一些老的传染病时有卷土重来之势,生物战、生物恐怖导致传染病疫情暴发的可能性不可轻视。传染病监测、疫情预测与控制三者相互关联,如何基于实际监测结果快速、准确地进行疫情预测?如何基于传染病疫情监测与预测结果进行科学控制?又如何通过监测、预测与控制三者的相互反馈信息,提出最优控制方案使疫情发展引起的损失和控制代价最小?如何实现传染病一体化防控?以上都是传染病疫情防控领域的科学技术难题。本书从传染病监测、疫情预测和疫情优化控制三个方面较系统和深入地论述了传染病疫情防控中的若干关键科学问题,其中大部分属于原创性研究成果,在本书中首次公开。
从非洲丛林的黑猩猩,到婆罗洲雨林的猎人追踪,作者将自己研究的亲身体验写成文字,带领读者一起踏上科学探索之旅。途中充满生物学奥秘,又常常险象环生,不仅逐层揭开医学*致命的病毒之一艾滋病毒的起源面纱,而且从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角度探索了病毒在人类进化中所扮演的角色。 疾病社会史研究为我们揭开了医学史的另一个面目:疾病以超乎想像的方式影响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病原微生物以难以置信的方式干预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本书从物种进化的角度整体观测人与病毒的关系,尤其是病毒在动物和人之间的传播,包括艾滋病的灵长类动物起源;审视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的变迁对新发再发传染病流行的影响。作者适时地提出公众对加强公共卫生能够做出贡献,每个人都可以从小做起。书中作者还指出媒体报道对公
本书共4章,包括概论、后勤保障人员防护要求与方法、不同岗位人员感染控制要求、督导人员检查标准。书中介绍了适合医疗单位后勤保障人员的各种防护技术,重点介绍了标准预防、手卫生、职业防护、常用消毒方法等防护要求与方法,详细阐述了保洁、保安、陪护、餐饮、洗涤等后勤保障人员的各种防护要求和注意事项。本书的特点是配有大量图片,同时,书中还专门提供了呼吸卫生与咳嗽礼仪、卫生手消毒、口罩戴脱流程及隔离衣穿脱流程等14个实用操作视频,扫描二维码即可观看学习。
随着人们对动物性食品和其他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养宠物也逐渐增多,人畜共患病的传播机会也有所增加。鉴于我国于2009年新颁布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名录》,针对26种在我国分布较广、危害较大的人畜共患病毒病、细菌病、立克次体病和寄生虫病等,从简史、病原、流行病学、症状、诊断、防治等方面进行了较多详细的叙述,比较全面系统而又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上述26种人畜共患病的防治。
本书内容包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基本知识、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点;专业人员个人防护与洗消流程及注意事项;日常急救时的基本防护,现场问诊、体检、处置;院前转运的基本要求,隔离措施与转运要求,转运流程,重症患者评估与转运;医学防控措施包含疫情信息监测、隔离传染源、加快疑似病例的诊断、密切接触者管理、聚集性疫情防控、返程人员的疫情防控、院内感染防控、社区防控;心理健康与调适。
本教材是在2011年*版汲取了以往流行病学教材精华的基础上,适应案例式教学改革的要求,结合21世纪流行病学发展趋势和医学教育标准,尤其是教学改革的需要编写而成,共分22章,除了系统讲述传统流行病学和现代流行病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如流行病学常用研究方法和流行病学基本理论外,更加侧重临床流行病学相关知识的讲解,如医院感染、药物不良反应、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疗效的评价及预后研究等,同时,本次改版还参照了2015年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增加了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概论,并将公共卫生监测和疾病暴发调查、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独立成章;并且各个章节的内容有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多数知识点有了加深。本教材各章均从案例教学、PBL教学的需要出发,以案例为引导、以问题为导向展开讨论,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
《艾滋病疫苗研究与评价》分为上 、下两篇,上篇主要介绍艾滋病疫苗的基础研究问题 ,包括 艾滋病疫苗研究的发展历史及现状、B细胞疫苗和T细 胞疫苗免疫原的选 择和优化、黏膜疫苗和黏膜免疫应答的策略、疫苗载 体的特点、新型佐剂的 研发,以及各种类型疫苗的生产工艺等。下篇主要介 绍艾滋病疫苗的评价 原则和技术方法,包括疫苗评价实验室的GCLP要求及 实验室质量控制、模 式动物评价模型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临床前期和 临床期疫苗评价原则 及主要内容、临床期体液和细胞免疫评价方法及标准 化研究、临床研究受试 者适应人群和临床基地的选择标准及基本原则等。本 书作者都是从事艾滋 病疫苗研究和评价的一线青年科学家,具有丰富的实 际工作经验,所编写的 内容反映了本领域的*研究进展,具有较强的实用 性。 《艾滋病疫苗研究与
内容提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核能核技术应用发展迅猛,核能发电、核技术应用已广泛地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医学事业、科学研究和军事等各领域,极大地促进了社会进步与发展,给人类带来巨大福祉。然而,核和辐射是一把“双刃剑”,当人们受到一定剂量辐射照射时,可能引起急慢性放射病,甚至导致死亡。核能是清洁和安全能源,为保障我国核能核技术应用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做好核或辐射突发事件应急准备与响应工作,建立完善 核或辐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培养和造就一批掌握核或辐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的决策、指挥和处置专业技术人员和队伍,编辑和出版《核或辐射突发事件应急准备与响应》,为广大应急管理和处置人员提供一部科学、严谨、实用的培训教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本书
朱广瑾编著的《中国人生理常数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宁夏回族自治区数据集(2011)(精)》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现场调查结果,数据于2011年10月至12月采集自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三区一县的30多个调查点,涉及1.5万人,其中包括汉族和回族,内容丰富翔实。专著主要以数据表的形式公布调查结果,提供了重要调查检测指标的统计量,包括率、均数(标准差)、分布百分位数等。相信能满足广大专业人员及社会公众的不同需求,并对我国宁夏回族自治区人群的人体基础数据及健康状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读者也可根据需要,进行数据的再加工、组合和再分析。
《预防医学教程》分为三个部分:卫生学与卫生保健、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本实习教程的主要的目的是加强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的预防医学技能,强化预防医学观念,提高医学生的预防医学知识的应用技能,为将来的临床工作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编写过程中,编者通过典型案例加强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创设针对性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用理论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本实验教程包括十七个实习教程和习题集,每个实习教程包括目的要求、案例、内容。为了加强医学统计学应用能力,我们增加了SPSS软件上机的操作实习。
本书在总论中全面的讲述了发热的原因、发病机制、常见的伴发症状、相关的辅助检查以及发热的诊断程序。在各论中按感染、内、外、妇、儿等的顺序,以系统分章节详尽地描述发热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尤其对不明原因发热中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和风湿性疾病作了重点介绍,基本囊括了临床上常见的所有可引起发热的疾病,尽量做到内容的全、新、精与实用,为青年医师尤其是内科医师提供一本较为实用的工具书。
公共卫生是健康中国的重要保障,我国卫生事业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其发展还不充分。基层服务能力不足、人力资源缺乏是主要制约因素。本教材不但系统介绍了公共卫生与流行病学重要的经典理论知识,帮助读者树立大卫生、大健康观念,还详细讲解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对基层卫生工作者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具有切实可行的指导效果。
钱国英等编著的《免疫学与免疫制剂》是在研究性教学与合作性学习的相关理论指导下并结合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专业特点而编写,是一本面向普 通高校生物类专业进行研究性教学改革的指导书。本书共十二章,以抗原与免疫系统两方面为主线展开,着重点是免疫系统的构成。从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种类、功能及免疫细胞膜分子)、免疫分子(抗体、补体、细胞因子)为主线讲述。全书力求叙述简明、图文并茂,同时努力反映免疫学的*进展 。全书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培养,每一章节附录知识体系、课前思考、本章重点、教学目标、理解与思考、课外拓展、课程实验与研 究、课程研讨、课后思考、课外阅读等栏目,为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提供帮助。 《免疫学与免疫制剂》适合于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专业使用,也可供其 他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1990年第43届卫生大会通过了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本(WHA43.24)并且批准了1989年9月26日至10月2日在日内瓦举行的ICD第十次国际修订会议对在10年修订周期内对其进行更新的建议。 该建议在1996年于日本东京举行的WHO国际分类家族合作中心年度会议上被投入运作,随后建立了指导进行更新的一个正式机制。按照这样的更新机制,每年进行较小的更新,如果需要的话,每三年进行较大的更新。 有关进行更新的更多信息以及更新内容的累积列表请见。今后的更新也将在该网址列出。 ICD-10第二版包含了第一版第三卷中作为补遗对第一卷的勘误表以及在。1998至2003年间生效的更新内容。
2019 年12 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陆续 发现了多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以肺 部病变为主的新型传染病患者。随着疫情 的蔓延,我国其他地区及境外也相继发现 了此类病例。该病毒感染临床特征是发 热、干咳、气促、外周血白细胞一般不高 或降低、胸片有炎症性改变等。世界卫生 组织(WHO) 确认并将其病原体命名为 2019-nCoV, 属于 属的新型冠状病毒, 2020 年1 月31 日将其定为国际公共卫生紧 急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 national Concern,PHEIC)。 为了增进大众及有关行业人员对新型 冠状病毒肺炎这一新型疾病的认识和理解,指导个人预防,降低传播风险,科学防疫,我社紧急 组织有关专家编撰了《协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手 册》一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 辰院士在百忙之中,审读全稿,并给予许多具体的指 导。全书内容分为认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