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耳穴的特性提出耳穴类型的六种分类法即相应部位穴位、五脏六腑的穴位、内分泌系统穴位、神经系统穴位、特定穴、耳背穴位和其他,并提出有点、区、沟、线、经等,这些穴位对耳穴定性诊断有特定意义,在治疗上有特异性。1999年在全美中医公会学术交流大会上发表了新耳背穴位图,其中有七个点、五个沟、四个区、上下两个三角区。 2.耳穴功能上的归类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穴位特异性验证,把具有同类功能的有协同作用的耳穴组合在一起,组成46组配方,并作记忆口诀,便于记忆及临床应用,提高耳穴治疗效果。 3.揭示耳廓与人体分布规律的关系学说应用这种关系学说对耳穴的定位诊断、鉴别诊断有独特作用,以此穴位分布对应关系,在治疗上有加强治疗效果的作用。 4.为耳穴诊断及治疗提出理论基础 5.在耳穴诊断上综合系列
本书汇集了10年来音乐治疗在精神科的抑郁症、精神创伤、精神分裂症,老年科的老年痴呆症、脑卒中,特殊教育儿童领域的儿童孤独症、脑瘫,综合医院中的癌症、烧伤、分娩、内窥镜手术,以及运动员临场紧张、中学生考试紧张等不同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成果共17篇,既有实验研究,也有个案报告。
黄丽春编著的《耳穴治疗学(第2版)》共分三篇,上篇为耳穴治疗基础理论,充分介绍了耳穴定位、耳穴分布规律、耳单穴、46组功能穴位、特定穴、耳背穴等内容;中篇为耳穴治疗总论,介绍了包括耳穴治疗的适应证、忌证、耳毫针法、贴压法、放血法、埋针法、电针法、药物注射法等内容;下篇为耳穴治疗各论,介绍了治疗效果显著的200余种疾病的耳穴治疗,包括普遍用于临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的穴位配伍和耳穴治疗体会。
本书介绍60种常见疾病的自我治疗和预防方法,包括艾灸、拔罐、按摩、单方验方、外敷、药浴、食疗等具有简、便、廉、验特点的中医疗法。本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简便实用、易学易会,是广大读者家庭自疗和保健的读物。
桑福德的这本《抗微生物治疗指南(第40版)》内容涵盖全面,适于临床各科医师和相关检验科室医师参阅。在编写上有如下特点:①内容全面:包括有各系统器官感染疾病的常见病原体、传播途径、诊断要点、*和备选治疗方案、药物不良反应和应用注意事项,及预防用药等。并辅以有关文献来体现循证医学的权威性;涉及的病原体有细菌、真菌、寄生虫和病毒等;②提供了抗感染药物的药效和药理学特性,使得临床用药更加安全、有效;③针对临床中的一些特殊用药情况,也给予了对应性治疗方案,如肝、肾功能损害患者的用药、妊娠期用药和儿童用药及预防性用药;④每年都有增补和修订;⑤表格和各种检索方式的编排便于杏阅和比对。
随着人口老龄化,帕金森病的发病率日渐攀升,而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在治疗帕金森病中有独特的优势。主编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帕金森病的研究,在本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及功能康复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本书包括帕金森病的中西医认识、病因病机、发病机制以及中西医临床诊断、筛查、中西医药物联用等。《帕金森病中西医结合诊疗与康复》详细介绍了帕金森病的流行病学、病因与发病机制、中西医的诊断与治疗, 具特色地阐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策略、预防、养生,以及康复护理等方面,囊括了众多 外学者们的重要研究成果及临床诊治的经验,并且通过这些内容,系统地阐述了帕金森病的疾病全周期,知识点全面,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创新性。
阎小萍教授从医近半个世纪,师承名家,博采众长,形成了 特色的学术思想,在中医风湿病领域内卓有建树。本书是阎小萍教授诸多弟子近6年从师的真实医案记录,全书共107例,病种以风湿病为主,既有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优势病种,又有罕见病和部分其他疑难病例。所收集的医案均足复诊3次以上,作者从阎小萍教授对于风湿病和其他疑难病病冈病机的认识、临床辨汪的思路、处方用药的特点等方面进行了细微深入的分析,并加入了作者的体会和感悟,将阎小萍教授辨治风湿病和其他疑难病的特色理论和独到方法毫无保留地展现给大家。本书可为内科、中医科、风湿免疫科医师提供临床诊疗参考,也可作为中医传承辅助读物。
由杨秀明主编的《软组织损害松解疗法》共6章,较详细地阐述了软组织损害的基础理论、临床诊断、12种软组织损害松解疗法及其临床应用的典型病案分析,有百余个典型病案可供参考,介绍了近200种治疗方法(含器械治疗)可供学习。本书理论新、病种全、方法多,反映了当前软组织损害诊疗的新方法、新技术,且取材丰富,图文并茂,实用性强,适合骨外科、软组织疼痛科、中医正骨科、针灸理疗科、推拿按摩科、康复疗养院(所)医师和大、中专医学院校学生学习参考,也可供按摩推拿爱好者、软组织损害患者及普通群众自查自治、互查互治时仿照学习。
历史传承篇:主要介绍“臣”字门的历史渊源、学术思想以及孙老的从医经历,总结了孙老以“和”为贵及运脾健脾的学术思想特点。 临床解惑篇:皆临证实用之题材,是孙老以问答的形式对儿科部分病症进行分析总结,解决临床辨证论治之疑难,以启迪后人。 临床心悟篇:是对孙老及门人总结撰写的临证经验撷精,内、外、妇、儿皆具,是师徒两代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是新生代名医诞生的起点。 临床医案篇:记录了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典型医案,如“失嗅案”“心脏神经官能症案”等,多寓新意,供中医同仁参考。 养生医话篇:亦医亦科普,文笔生动,短小精辟,通俗易懂,散见多种药食同源之方,与近岁中医养生之热潮颇为契合。
全书详细介绍了人体各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理论与研究现状,通过对大量临床实际病例的汇总、甄选和分析研究,归纳总结成典型案例,以配合各种疾病的理论阐述,帮助读者尤其是医学生和中初级临床医师掌握临床治疗学的基本理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书为老年疾病分册。
《治疗指南》丛书由澳大利亚治疗指南有限公司组织编写, 相关领域的学者、专家翻译。本丛书在 治疗指南领域中影响较大,主要提供了相关疾病诊断的定位指导,并阐述了简洁、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是一套简明实用的临床治疗指南。《治疗指南》中译本共14册,各分册内容在诊断、治疗方面各有呼应,可作为临床医师工作中的 参考读物。 《姑息治疗分册》(原著第3版)介绍了急症、并发症、疼痛、常见肿瘤、AIDS、儿科等特殊疾病情况的姑息治疗策略,并从消化、呼吸、神经和神经肌肉、精神、皮肤、血液、泌尿生殖等角度介绍了多种系统症状及姑息治疗的办法。本书还包括了姑息治疗的原则和伦理问题,如何与临终患者交流并给予支持,丧失、悲痛和居丧问题,姑息治疗工作人员的自我情感关怀,社区照护,常用药物,症状控制的原则等内容。本书可帮助专业
与昆虫、飞鸟、乌龟或者人以外的哺乳动物相比,人类 的不同是什么?许多动物都拥有这样或那样的超人能力,为什么偏偏是人类从进化的长河中脱颖而出?瑞典于默奥大学的神经科医师和神经病学家大卫·贝克斯特罗姆认为,人类与其他动物的重要差异在于人类是一个不受限于当下和现实的物种:我们能反思过去、前瞻未来,吸取过往的经验教训,并为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好规划和准备;我们善于站在他者的视角思考,从另一个角度看待周围的世界;我们还精于“脑补”,无论是填补缺位的感知信息,还是将自己置身于未曾经历的境地。换句话说,我们的大脑赋予了我们强大的想象力。 在本书中,基于神经科学、医学、心理学、考古学、语言学、美学、哲学等诸多领域的理论和发现,贝克斯特罗姆从进化的角度审视了其他哺乳动物、非人灵长类、远古人类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