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讲述了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装置、路径规划、并发症的类型与处理、活检技术与技巧应用,重点选取临床中肺穿刺活检典型的并发症类型,并对特殊部位及其类型的活检、机器人辅助穿刺系统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讲解。为了便于读者阅读,书中配有丰富的示例图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准确地向读者介绍了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PTLB)技术及其临床应用。全书实用性和操作性兼具,适合呼吸内科、肿瘤科等临床医师阅读参考。
经过近20年的辛勤努力,我国呼吸内镜诊断和治疗技术得到快速发展。 2019年年初,世界内镜医师协会呼吸内镜协会(World Bronchoscopy Doctor Association,WBDA)应运而生,会员队伍不断扩大,大家对呼吸内镜技术的渴望也持续高涨, 传承、创新、开拓、发展 是我们的宗旨。 近年来我已出版了10余部关于支气管镜方面的专著,每年都有新书出版,也主持起草了多篇关于支气管镜诊治方面的专家共识,还在丁香园等国内知名网站开展了多个视频教学,广受欢迎。 为了更好地推广这些技术,规范操作,本书特邀请来自于全国各地41家医院的67位WBDA专家,大多数是擅长某些支气管镜技术的中青年专家,讲授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并对可视部分配以视频,可口读、可眼视、可跟学,力争达到手把手教学效果,提高同质化教学质量。今后我们将以本书为教材,进行规范化培训,并以
本书为世界级权威经典教科书《哈里森内科学》呼吸病学及危重症医学分册。全书分为5部分44章,分别介绍了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呼吸系统各类疾病的病因、检查、诊断、治疗以及危重症的治疗方法,临床常见危重症及其并发症的急救方法,最后一章为自测题目。
呼吸生理学是每位临床医师必须掌握的重要科目,对呼吸生理学一知半解,很难成为优秀的临床医师。但是,目前医师们在医学院所学到的呼吸生理学知识有限,为临床工作打下的基础十分薄弱,学得的大量内容也并没有很好地应用于临床,同时,大量与救治患者密切相关的生理学问题也没有恰当地融入课程。因此,为克服这种脱节,迫切希望能有本能将 呼吸生理学 与 应用 紧密结合的教材。 《Nunn和Lumb应用呼吸生理学(第9版)》就是这么一本将 呼吸生理学 与 应用 结合起来的、具有近60年历史的教材。它主要立足于两方面,第一是解释呼吸生理学与疾病和治疗最相关的内容;第二是介绍与临床呼吸生理最紧密相关的文献并加以评述。毫无疑问,原著作者将理论结合实践,深入浅出地论述了呼吸生理学的基础知识、呼吸生理学的应用、不同疾病的呼吸生理学变化
无
本书由国际著名的梅奥医院呼吸及危重病症医学科的专家主编,介绍了肺功能检查的基础知识及临床应用,回答了临床医师常遇见的问题,如患者的肺功能损伤程度如何,是否存在气道阻塞,气道阻塞的严重程度,对支气管舒张剂反应如何,气体交换是否受到损害,氧气从肺泡向肺毛细血管弥散的功能如何,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是否有改善,手术风险有多大等。还对各种疾病的患者肺功能表现做了清晰的描述,并采用丰富的典型病例进行分析。肺功能报告的解读也是本书的亮点。第5版继承第4版的优秀传统,增加了新的病例,对内容进行了更新和扩充,以使读者了解有关领域的**知识。
2018年上半年,在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的帮助下,我们已顺利出版《中国呼吸内镜介入治疗典型病例》*卷。当时汇集了2016年全国31家医院的100多个病例,有近百位一线临床医师参加编写,资料真实可靠,出版后深受欢迎。大家参阅病例,对照自己的患者,找到了很多共同处,对指导临床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许多医师表示,从书中学到了很多教科书中学不到的东西。 为了积极推广呼吸内镜介入诊治技术,加强同行间的交流与学习,许多医院的专家踊跃推荐病例,把自己宝贵的经验无私地奉献出来。因此,本系列丛书第二卷又收集了2017年全国100多位临床一线医师的近100个典型病例。经过专家组认真把关,从中挑选出有一定意义的病例,便于大家交流和学习。本书特别注重新技术的应用和疑难危重病例的救治,这其中,有许多支气管镜导航技术在肺部周围型小结节诊
1999 年, 两位美国学者 Beamis J F 和 Mathur P N 主编的Interventional pulmonology 一书在美国出版发行,2008 年北京协和医院徐作军教授 等首次将此书翻译成中文《肺脏介入医学》在国内出版, 我有幸参与 了部分章节的翻译。当时界定介入肺脏医学是肺脏医学的一个新的领 域, 着重强调是将先进的支气管镜和胸腔镜技术应用到从气管、支气 管狭窄至恶性肿瘤引起的胸腔积液等一系列胸部疾病的治疗。 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介入肺脏医学的范围越来越广泛。 2002 年,美国胸科学会定义肺脏介入医学为 针对呼吸系统疾病的 诊断和侵入性治疗操作的一门科学和艺术。掌握这一门科学, 除要掌 握常规的呼吸病学知识和训练外, 还需要更多专门的训练和更专业的 判断 。因此, 现代肺脏介入医学包括了两个方面:呼吸内镜技术和 影像引导下的经皮穿刺技术。
本书内容包括呼吸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急重病和部分少见病、综合征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并尽可能对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作出评价,以供读者选用时参考。对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和常见症状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及处理亦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与呼吸系统疾病有关的特殊检查和治疗方法分别从原理、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作了阐述。附录收入常用临床检验正常参考值、名词英文缩写及符号、常用计算公式等。
2016年于媛主编出版的《肺癌患者护理与家庭照顾》因内容全面、接地气广受患者好评。近年来,肺癌疾病谱在发生变化,以往男性为主体、鳞癌居多,如今女性患者大幅上升、腺癌居多;由于体检的普及和人民群众健康素养的提高,肺癌、肺结节检出率逐年上升;肺癌的治疗手段更加丰富,包括蓬勃发展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外科技术中的微创和机器人手术,术前各种定位方式的发展;基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带来的新药革新,各种药品临床试验也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困惑。以上种种原因,本书拟再版,以响应广大患者的需求。修订内容在原稿50%以上。
近年呼吸内科学领域进展迅速,尤其是在临床诊断技术、治疗药物和方法上正在发生重要的变化。前瞻性多中心研究不断提供的证据和国内外近年推荐的各种呼吸疾病的诊治指南、新的诊断思路和程序、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案等,都对呼吸内科医师提出了很高的更新知识的要求。为适应这一需要,不断总结和丰富临床诊治经验,提高呼吸内科医师解决常见和疑难问题的能力,特编写本书。 本书力求体现以下特点:内容陈述简明扼要、新颖实用。在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理论研究方面不讲或少讲,而把重点放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检查技术、操作技能、药物的剂量和用法等这些临床医师经常遇见的问题上,为呼吸内科医师提供一本查阅方便、临床实用、能反映呼吸内科领域诊断治疗*进展的专业参考书。
超声医学飞速发展,但众所周知,由于胃肠腔内气体及内容物干扰等因素影响,使超声在消化道领域中的应用一度受限。近年来,胃肠超声逐步突破瓶颈,诊断效能显著提升,与胃、肠镜及其他影像学检查并驾齐驱、各有千秋、优势互补,从而使临床对胃肠超声诊断的依赖性日渐凸显。 胃肠充盈超声检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超声检查消化道的短板,拓宽了超声在胃肠道疾病的诊断空间。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创新,胃肠充盈超声检查目前在国内备受关注,并逐渐成为超声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十几年来,卢漫主任、陆文明主任等一直致力于胃肠超声的研究和推广工作,积极推动胃肠充盈超声检查的普及,并取得了可喜可贺的佳绩,胃肠充盈超声检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超声医师,特别是基层超声医师的认可,并逐步开展应用。 本书凝聚了周艳芳团队十几年来
本书精选呼吸内科临床典型病例,深入剖析权威专家诊疗思维及诊治技巧,全面系统阐述常见病、疑难病及罕见病等诊疗方案,以不断提高临床医生诊疗技巧。本书通过展现作者从接诊病人到患者出院全过程的诊疗思维,启发和引导读者建立起科学缜密的临床思维。 临床工作中只有不断对诊治过的病例进行分析、归纳和追踪,总结经验教训,复习相关文献,才能不断提高临床医生的诊疗水平。 正确的诊断来源于详细地询问病史、细致地体格检查、合理必要的检验。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中,离不开胸部CT检查、支气管镜检查,同时细胞及组织的病理诊断对呼吸科许多疾病有诊断价值。 我们通过整理分析近几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呼吸内科临床工作中遇到的疑难病例,总结完善了临床工作,有益于实习教学。我们选取了30个临床实例,多数病例是经过
全书共分4章,第1章阐述呼吸指标评估概论,简要介绍编写的大致内容、目的及意义等。第2章阐述呼吸系统常用综合评估方法,如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痰液诱导检查、呼出气一氧化氮(NO)测定、肺清除指数及呼吸相关的生活质量评估。第3章阐述呼吸系统症状评估,针对近年开发应用*多的咳嗽与呼吸困难评估工具较多,包括咳嗽激发试验及咳嗽和呼吸困难评分、量表及问卷。第4章阐述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评估指标,包括常见病肺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血栓栓塞症、支气管扩张,以及弥漫性肺部疾病、胸腔积液及肺癌、睡眠障碍行疾病、呼吸危重症及烟草依赖等。为了方便读者查阅,后附索引。 本书适合呼吸内科、胸外科、危重症医学科、耳鼻喉科等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及研究生参考阅读。
呼吸系统与外界直接相通,具有通气、换气,调节酸碱平衡、内分泌等功能,系统性疾病也常常累及肺,因此呼吸系统疾病既常见又复杂。本书根据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等,大体划分为:肺部结节和占位、肺部空洞、以发热为主的疾病、间质性肺疾病、多浆膜腔积液、肺部结节伴皮损、季节性流行性疾病7个部分,包含了31种呼吸系统少见和疑难疾病。每一部分有数个病例,每个病例均详细记载真实的临床诊疗过程,从拟诊、鉴别诊断、确诊、治疗及预后随访,结合目前指南和文献,对每个疾病进行分析总结,有助于读者系统全面地认识该类疾病;通过常见疾病的不典型表现及对少见病、疑难疾病的分析,提高读者的临床思维及诊疗水平。
本书在《呼吸内科主治医生660问》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临床实际,科学解答呼吸疾病的常见问题和疑难问题,重点介绍呼吸内科领域近年来的新技术、新经验和新进展;力求内容新颖,临床实用,以期为广大呼吸内科医生答疑解惑。
对患者的正确处理基于对病症和病情的准确判断,比较简单的疾病如此,疑难、少见疾病更是如此。医学的发展十分快速,新的病种被不断发现和定义,环境和治疗措施改变着疾病的自然过程,对临床医师来说,知识需要不断更新,思考的范围需要不断拓宽。新的检查和检验方法的发明,仪器设备、技术方法的更新和改进,有助于临床诊断工作,但是,选择检查项目、解释检查和检验结果、观察病情变化和治疗的反应都需要通过认真的思考。只有拥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才有可能透过纷繁的现象发现疾病的本质,这些都有赖于不断对病例进行分析、归纳,不断汲取经验和教训并借鉴文献资料提供的帮助才能完成。 临床医师往往忽视随诊工作,这是非常遗憾的。我们经治的一些疑难、少见病症和病情往往经历了比较长时间的多方求治过程,不断更换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见慢性疾病。本书作者在2016版的基础上,补充并新增新的进展和看法,使内容更全面,观点更突出,是一本值得阅读的临床参考书。
随着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呼吸疾病的诊疗模式发生了质的变化,肺部影像在呼吸疾病的诊治中发挥关键作用,目前基本是围绕影像展开诊断,有些疾病通过典型的影像表现即可诊断,或者是缩小诊断范围,尤其是感染性疾病和肺肿瘤疾病。快速诊断可为患者早日实施精准治疗,造福百姓。本书可以提高呼吸科研究生、规培医师、住院医师的影像诊断水平,培养影像诊断思维。 作者李少峰是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
《神经内科主治医生1001问》(第6版)是现代主治医生提高丛书之一。全书分为30章,以问答方式诠释神经内科常见的临床问题,包括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等。本书的特点是条理清晰,重点
国内睡眠障碍病例集,填补了国内睡眠疾病相关病例集著作的空白。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教授主编,联合来自全国20余家医院的40余位睡眠医学领域专家共同撰写。精选32例临床典型病例,
在诊断性介入肺脏病学操作中,快速现场评价(rapid on site evaluation,ROSE)是一项伴随取材过程的实时快速细胞学判读技术。多数情 况下,ROSE是作为组学出现的。ROSE组学分析基于其完整性,而多个 细胞(即细胞群)之间的空间构成关系是细胞组学的重要部分。作为立 体组织的二维细胞学平铺,借助 定位细胞 ,ROSE能部分还原靶部位 活检标本或针吸标本的细胞群三维构成。ROSE判读所得的细胞形态、背 景及细胞群三维构象即ROSE的细胞组学。全书共四章:第一章简述了肺 部实体恶性肿瘤的ROSE细胞学特点;第二章介绍了肺部实体恶性肿瘤 的ROSE细胞组学分型要点;第三章介绍了其他一些可累及肺脏的恶性 肿瘤ROSE细胞组学特点;第四章为肺脏少见病的ROSE组学特征。各章 节所对应的彩色图片丰富且清晰,图片均来自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呼吸 与危重症医学科细胞学室的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