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儿童是指从满6岁到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这期间他们生长发育迅速,充足的营养是其智力和体格正常发育,乃至一生健康的物质基础。同时,这也是一个人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从小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将使他们受益终身。《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22)》是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的基础上,通过对学龄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的现状分析,对合理膳食、饮食行为与健康状况关系的循证,几经修改成书。在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的基础上,又增加了5条准则。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帮助学龄儿童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
本教材紧扣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突出“以儿童及其家庭为中心”的全方位整体护理专业特色,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在坚持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够用”为度的基础上,注入护理专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对接专业标准和岗位需求,并做到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知识点的全面覆盖。本教材共分17章,第1~4章内容主要是儿童生长发育、儿童营养与喂养、儿童保健等正常儿童的护理;第5~6章内容是住院患儿护理和儿科常用护理技术;第7~17章内容主要是对不同系统疾病患病儿童的护理。
《0-3岁婴儿护理与急救》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婴儿生活护理与意外急救相关技能培养,同时兼顾婴儿生理特点、婴儿发育规律等理论性知识。全书共分为七章,包括:0~3岁婴儿生理特点,0~3岁生长发育与评价,0~3岁婴儿生活护理,0~3岁婴儿喂养,0~3岁婴儿疾病预防与护理,0~3岁婴儿意外伤害与常用现场急救技术,0~3岁婴儿安全管理。 《0-3岁婴儿护理与急救》可供幼师中专、高职高专及普通本科学前教育、早期教育专业师范生使用,也可作为计生系统开展人口素质指导师资培训和家庭、专业早教机构开展婴幼儿教育的基础性教材。
关注儿童、青少年健康,传染病防控从孩子做起。本书以呼吸、消化常见传染病为主,其他传染病、防护知识为辅,内容涵盖个人及家庭防护、传染病管理、疾病认知等方面,系统的向广大儿童、青少年及家长普及准确的、权威的、专业的常见传染病相关知识,做到全民防控,提高人民群众医学知识水平,践行 健康中国 方针。
《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是根据0~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婴幼儿教育规律编写的。《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分为8章,分别介绍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的概念、特点及作用;与保育与教育相关的主要理论;0~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新生儿、乳儿期、幼儿前期儿童的保育与教育。同时,对0~3岁婴幼儿的亲子教育和社区婴幼儿教育的发展也进行了阐述。书中有理论,有案例,有知识拓展,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开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0-3岁婴幼儿保育与教育》实用性强,适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作为托幼儿机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教材,对家长的保育与教育工作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近年来,先心病已成为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因。大量现存的及每年新增的先心病患儿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减少先心病危害的**途径。
本书介绍了小儿推拿概述、疾病的诊断、小儿推拿的基本知识、穴位、治疗、小儿保健推拿等内容。
《儿科住院医师手册》内容包括小儿内科、外科、五官科、皮肤病学及儿童保健等多方面知识,更难得的是阐述了疾病诊疗的临床思维及分析过程和儿科危重急症抢救的程序。《儿科住院医师手册》内容简洁,形式新颖,实用性强,适合实习医师、进修医师以及基层工作的儿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随时查阅。
郑惠、黄主编的《儿科学实训及学习指导(供临床医学专业用)》以《儿科学》教材为基础,结合 2013年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将实训与学习指导内容融合并重新架构体系,主要编写了儿科常见症状和体征、儿科常用诊疗技术、儿科常用急救技术、儿科医患沟通特点与案例分析、儿科常见疾病案例分析和练习题等内容。其中,“儿科常见症状和体征” 、“儿科常用诊疗技术”、“儿科常用急救技术”部分是《儿科学》教材的延伸;“儿科医患沟通特点与案例分析”部分主要涉及以患儿为中心的沟通技巧和儿科疾病的专业沟通知识及方法,将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需求与临床医学知识有机结合,以培养和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促进和谐医患关系;“儿科常见疾病案例分析和练习题”部分注重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本书根据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从"未病先防、既病防范、瘥后防护"三个方面针对小儿常见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疗,由经典病例引入,病情摘要开始,以病史-检查-诊断-治疗-结果-预后为主线,逐层深入,详细地向广大读者介绍"治未病"理念在肺系疾病治疗中的运用,并对病例进行分析讲解,从疾病的预防、治疗、预后方面。全方位阐述"治未病"理念治疗疾病的特色和方法。*后以一对一问答的形式,针对小儿肺系疾病的发病高危因素、治疗方法、常见并发症、对儿童造成的危害、预后、家庭护理等方面,解答目前广大患者及读者普遍存在的相关困惑,提高"治未病"理念在疾病中的认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