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共四章,教材按照介入放射学的应用范畴分类进行编写,即介入治疗放射学和介入诊断放射学。力求简洁、实用并适当增加插图数量,调整各章节字数比例,以利于提高教学效果。章介绍国内外介入放射学的发展简史、常用的医学影像导向设备、常用器材等。第二章重点介绍常用的操作技术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步骤、并发症等。第三章介绍介入治疗学在临床学科中的应用,以常见疾病的临床症状特征分类进行阐述,其后又分别介绍其在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肿瘤样病变、椎体及椎间盘病变中的应用。第四章介绍介入诊断学,包括经皮穿刺活检术和血管造影诊断。在内容编排上,学习目标设在每章的开始,不仅有助于学生将学习内容归纳掌握重点,也便于教师讲授时参考。各章后设有思考题,留给学生思考空间去分析和判断,以培养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
刘芳主编的这本《放射治疗技术实训与学习指导》分为两部分内容,部分为实训指导,介绍模室技术及各系统常见肿瘤的放射治疗技术并且配置了相应的实训步骤、注意事项等;第二部分整合了《放射治疗技术》、“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肿瘤放射治疗技术考试大纲”和“全国医用加速器技术人员上岗证考试大纲”内容,对重要知识点进行解析,并进行针对性练习,题型全面,题量丰富,涵盖考试大纲的所有知识点,重点突出,帮助考生随学随测,检测学习成果,强化记忆。
本教材的特点是从辐射发生的*基础、*经典的原子物理学和核物理的理论出发,阐述放射线的产生原理;放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机制;放射线在人体中产生的生物效应;国际辐射测量委员会ICRU和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规范制定的辐射量和单位及测定方法等;一直延伸到目前仍在不断更新、不断应对时代需求的放射防护法律法规范畴,是集基础理论、实验技术和监督机制于一体,贯穿知识纵向和应用横向范围较广的一个体系。这种基础与前沿同时并重的专业特征要求我们尽可能拓宽知识广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完成培养相应专业合格的应用技术人才的目标。主要内容:1.放射线是怎样产生的,介绍原子核内与核外产生射线的种类、特征和衰变规律;2.射线如何与物质作用并产生怎样的生物(损伤)效应;3.描述电离辐射的特征量和单位,以及电离辐射的
全国高等学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第一轮规划教材,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根据2012年教育.部专业目录新增四年制本科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需要,在对全国70余家相关院校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介绍了介入诊疗学的基本概念,呼吸系统临床解剖,支气管镜、胸腔镜、微波治疗机等常用呼吸系统介入诊疗设备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产品性能和消毒方法,重点讲解了支气管镜检查术、胸腔镜检查术、支气管镜代胸腔镜检查术等26项介入诊疗技术的适应证、禁忌证、术前准备、操作方法、术后处理等;下篇则对支气管肺癌、肺结核等19种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介入诊断治疗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汇集了近年来介入诊疗技术在呼吸领域的最新应用与发展情况。本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可作为内科、放射介入科,特别是呼吸专业医师及研究生、医学生参考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