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子内篇》《肘后备急方》为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医药学家、炼丹术家和道教理论家葛洪的代表著作,对我国医药、炼丹、道教的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但由于年代久远,文辞古奥,不便阅读,此次出版由葛洪研究会经深入细致的研究考证,并对此二书进行全面白话文翻译。全书分三大部分,一部分是《抱朴子内篇》的翻译:二部分是《肘后备急方》的翻译;三部分是有关葛洪的研究探讨文章。
本书系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晚年《伤寒论》讲课的“完全现场”,是在2008年出版的《胡希恕伤寒论讲座》基础上,加入日本弟子的录音,进行逐条增补,使冯世纶教授的录音能够完全还原,从而做到中日合璧,完整再现胡老的学术思想。全书稿按照《金匮要略》原文的顺序,将胡老对原文的讲解依次道来,理论联系实际,内容深入浅出。适合于中医临床工作者与研究者,中医院校师生,中医文化爱好者及经方爱好者阅读参考。本书市场潜力很强,深受读者欢迎。
本书系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晚年《金匮要略》讲课的“完全现场”,是在2008年出版的《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基础上,加入日本弟子的录音,进行逐条增补,使冯世纶教授的录音能够完全还原,从而做到中日合璧,完整再现胡老的学术思想。全书稿按照《金匮要略》原文的顺序,将胡老对原文的讲解依次道来,理论联系实际,内容深入浅出。适合于中医临床工作者与研究者,中医院校师生,中医文化爱好者及经方爱好者阅读参考。 本书发行以来,深受读者欢迎。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正篇,是根据先师李阳波在广西中医学院所作的五个晚上讲座整理而成;第二部分是附录,附录一是先师根据运气七篇的内容所作的运气提要,这个提要基本将运气七篇中带“常数”性的内容提摘出来,可以方便查找。提要中所列出的时相模式,先师在讲座中都有介绍。附录二是先师部分信件的摘录,从这些信任可以看到先师的平生志愿、治学态度、治学范围及思想深度。因此,我们认为这部《导论》不但是运气学的《导论》,也是整个中医学的《导论》,同时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传统文化的《导论》。
[日]冈西为人(1898 1973),医学博士,本草学权威,蜚声国际。17岁来华,在中国生活长达34年,从编辑、教授成长为著名中医药研究专家,为中国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一生撰写多部著作及论文,具有重要影响力,为东亚及欧洲传统医药研究界所瞩目。
自2017年在灵兰开设了专题语音课“一方一针解《伤寒》”,已有近3000人订阅,反响热烈,很多读者要求出版纸质书。由此产生的纸质版书籍可以方便中医人和爱好学习,具有较大的受众群体和较好的市场前景。 主要内容: ①初学《伤寒论》,不要纠缠在398个条文里,有些是后人演绎添加的。 ②临床时,别陷入那种中医对疾病分类辨证的固有思维模式中。 ③学经方要回到 “前经方时代”,不类经、要类方。 ④临床用经方,需要“默会知识”和“随证治之”,方能效如桴鼓。 ⑤《伤寒论》的疾病总论思维,可以提供一套高效的针灸取穴方法。
说到汉方医学与中医学,有人认为目前日本的汉方医学就是中国的中医学;但是也有与此截然不同的第二种观点,认为在今天的日本已经不存在中医学,不应该将汉方医学与中医学在概念上相互混淆、等同视之;还有第三种观点,认为二者是 同源异流、同根异枝 的关系,尽管各自的体系已经分立,但是彼此还存在相当多的相互包涵并且不断交融的部分。其实,所谓汉方医学,也常被表述为 源自中国传统医学体系而经过日本化的医学 ,主要是指运用生药(中药原料)的诊疗体系。 鉴于汉方医学与中医学 同源异流、同根异枝 的关系,本书主要借鉴发生学与比较医学手法,以汉方医学 证 的学术研究轨迹作为一条主线,着重就汉方医学体系形成以来各个主要流派的诊疗特点及其演变加以考察。本书首先对汉方医学体系形成前日本有关 证 的研究进行回顾。继而将理论上
中医学从1500多年前传入日本,在日本闭关锁国的江户时期(1603 1867)进入独自发展的阶段,产生出许多与中国中医学不同的学术观点和流派,也出现了活跃的学术争鸣与人才辈出的名医群体。可以说,与中国中医学有所不同的日本 汉方医学 就形成于这一时期,日本医学与中国中医学的分流也开始于这一时期。 近年来,在日本的医疗中,约90%的西医医师或多或少地依照不同的临床思维和方法论而应用中药(汉方药),有148种汉方成药制剂以及构成这些制剂组方的137种中药饮片可以纳入日本医保体系而被使用,这可以说是展现在中国域外的一幅独特的 中医学 景致。 要了解日本汉方医学的应用特点、现状以及成因,需要溯流从源地梳理和考察日本接受中医药的历史及其演进的流变过程。而从考察古今的名医医案入手,不失为最为便捷的一条路。 本书的主体内容,是由
经方大家胡希恕运用“六经一八纲一方证”的经方医学体系,让您真正读懂《伤寒论》,步入清代医家柯韵伯所说的境界:“仲景之道,至平至易;仲景之门,人人可入。”经方医学,大道至简胡希恕先生一生研究《伤寒论》的成就,以《伤寒论》的“六经来自八纲”为指导,摆脱《伤寒论》研究目前的某些误读,又紧密联系临床实践,解读《伤寒论》每条条文和方证,并进一步探讨每一方证的六经归属,使读者能够读懂《伤寒论》
经络和穴位的传说其来已久,其源已昧,是中医最基础、最深奥、最神奇的知识,占据《黄帝内经》近半篇幅,且文辞古奥,其中的原理至今云山雾罩,令人望而喟叹,但以此为基础的海量临床实践又证明了经穴之奇效,四海皆知,令人无限神往。宝山隐于云雾之中,而如何拨云见路,将各位读者引入其间,满载而归,正是本书之初衷。 中医江湖,医者如侠,对于初入江湖的少侠们,本书就是最简捷实用的秘籍,熟读精思,自能游刃江湖而有余。书分上下两卷,上卷着重应用技巧,旨在介绍常用治病穴位及技巧,犹如武功招式,专注临敌应急,故名《外治法剑诀27式》;下卷重在经穴原理,好似内功心法,培元固本,能助少侠早日变为大侠,故名《经络学心法18篇》。全书深入浅出,图文并茂,专业为骨,科普为肉,对广大中医药爱好者及针灸从业者来说,不啻入
王居易教授是有名经络医学专家,从事针灸临床、研究、教学工作50余载,多年来形成自己独特的经络医学诊疗思想,为经络医学理论发展做出很好贡献,特别在经络理论的临床实践与应用方面颇有建树,在靠前外经络医学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王居易针灸医案讲习录》由王居易教授亲自讲解其具有代表性的125例针灸医案,兼有其入室弟子的学习心得。每则医案按照不同诊次进行介绍,其中初诊以主诉、症候、经络诊察、辨经、选经、选穴的思路给予详细介绍,并在每个医案后加以解读。在具有共性特点的一类疾病医案后附有诊后絮语,内容涉及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某些特殊诊疗方法、某些穴位的特殊循摸方法、对主症症候结构的分析要点或诊疗过程中的趣闻轶事等。 《王居易针灸医案讲习录》医案记录翔实,解读精彩,内容丰富,适合针灸科医生、针灸专业
本书通过临床随诊以及病例的回顾性研究,整理、挖掘、传承国医大师李济仁教授治疗痹病(含痿病)的学术思想和经验方药。本书上篇简要回顾了《黄帝内经》、历代医家及新安医家对痹证的认识和临床经验;下篇从医案解析、自拟方解析、常用治痹药物解析和痹病证治经验谈等方面对李济仁教授的痹证理论研究及临床经验作了系统的整理和总结。本书可供中医临床医师和从事中医教学、科研工作者参考。
本套教材为首套经方培训系列教材,包括《经方概论》《经方方证》《经方药证》《各科经方》《各家经方》以及《基层经方推广手册》六本,由南京中医药大学 经方学院组织编写,黄煌教授担任主编。突出经方医学的独特性、规范性、系统性和实践性,以培养经方临证辨治思维能力为核心,系统、全面讲述经方医学“方-证-人”体系,旨在训练培养一大批基础理论全面,临证功底扎实,能熟练运用经方的临床实用型人才。 全套教材深入浅出,简明扼要,严谨规范,可供各种经方培训、教学使用,也可作为广大经方爱好者学习、运用经方的参考读物。
本书是将他多年来在公众号发表的关于针灸病案类的文章集结,再分类和深度解读,以医案的形式对针灸临证思维进行解析。全书以“我的针灸取穴思路”“我所说的手法与温针”“‘解穴’——针后不适感的应对”“用灸的感想”开篇,首先详细介绍了其临证选穴用穴的思路变化,其次介绍了其在临床应用针刺的手法与温针、如何处理针感后遗,及其用灸的感想。后分类介绍约70个病案,用平实的语言介绍病案的治疗经过,并将深奥的中医医理融入其中,文风轻松、文字简洁。适合广大中医院校师生、临床医生及中医爱好者等阅读。
本书为扶阳派第四代传人彭重善关于郑卢医学临床应用的讲稿。书中按照郑卢医学“先明理法,后言方药”,“明理得法,知病知源”的医学指导思想,将《易经》《内经》《伤寒论》的经典论述,结合五脏统帅全身来研究讨论,提出各类疾病的治疗指导思想和理法来源及依据,并通过具体应用郑卢医学之医学理法及病历病案,解密五脏各类疾病的治疗理论和系统方法。
基础知识部分:介绍砭石与刮痧的关系,刮痧保健与治疗原理等,以及刮法、边揉法、角揉法、角推法、按法等具体手法;介绍真空拔罐的作用原理、常用手法、注意事项等内容,将传统火罐的缺点都克服了,操作变得更加容易,但其原理、操作与传统拔罐是相通的。 治疗部分:介绍200种病证的知识与刮痧拔罐部位。当前市场上王敬的书将刮痧和拔罐分开,其实作者的临床诊治特点是刮痧与拔罐相结合,因此本书更切合临床实际,疗效更加显著。 取穴、刮痧、拔罐一步到位:每个治病良穴都能在当页找到取穴方法,免去一次次翻挂图的困扰,真正边看边刮。
首都过医名师冯世纶教授举办经方医学传承班十八期,六年间激烈的学术经验。经方大家胡希恕、冯世纶两代教授逐条注解《伤寒论》,运用“六经-八纲-方证”的经方医学体系,让您真正读懂《伤寒论》,步入清代医家柯韵伯所说的境界:“仲景之道,至平至易;仲景之门,人人可入。
何庆勇先生认为主证为方证的核心,是临床疾病的症结所在,辨主证是辨证的很好。本书作者从临床实践和对古籍考证的角度解析每一章的条文和方剂,广泛参阅《神农本草经》《伤寒论》《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书,系统讲解《伤寒论》《金匮要略》条文和方剂的临床应用,其中包括大量何庆勇先生自己的临床心得体会。
本书作者从《内经》《难经》《易经》《甲乙经》及《针灸大成》等中医古籍中,努力探求,深入研究,结合自己之针灸思路及四十余年临床经验,,不断累积研究而成。本书内容丰富,对完善董氏奇穴理论基础,扩大了董氏奇穴的使用范围,提高疗效,发挥重要作用。本书编次分为六大编:总论、易理思维、经络思维、俞穴思维、手法思维、治疗思维等。
本书是《李可临证要旨1》的续篇。李可一是2l世纪中医临床大家,医术精湛,经验丰富,擅长以中药重剂救治急危重症。作者在多年研读《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的基础上,把李老分散的临床经验总结升华为系统的学术体系。其内容涵盖基础理论、辨证、方剂、读书笔记等。本书可供中医临床医师阅读参考,也可作为中医教学参考资料。
《经方时方“六经辨证”应用案解:“ 方剂学 ”之六经解析与名医案解(第2版)》为全国经方论坛“中医临床课题组”推出的临床课题系列。广泛应用的“时方”,能否运用“六经辨证”来进行临床?源自《伤寒杂病论》的“六经辨证”,到底和“八纲辨证”、“六淫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经络辨证”是什么关系?“时方”之六经辨证(或者说“《方剂学》教材全部方剂之六经辨证”)这个课题,是当代中医临床界的重大课题,具有立竿见影的临床价值和影响深远的理论价值。本课题由全国经方论坛“中医临床课题组”规划开题,由该书作者鲍艳举、花宝金(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具体实施。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全国经方论坛”,致力于“把为期3天的学术会议,延展成为365天的学术交流平台”。论坛成立的“中医临床课题组”,动员和组
宋柏杉老师从医30余年来,治愈过大量的疑难病症,对临床常见病更有独到的法式套路。“灵兰中医”特邀其教授“宋柏杉专病20讲”课程,经2000余学员学习验证后,深感这些宝贵经验可复制、上手快,能明显提高疗效。故根据课程内容编辑成书,方便更多人学习运用。本书是以课程讲稿为基础,既保留了讲课的原汁原味,又突出了精要内容的独特风格。书中讲的十大类常见病的证型、效方和剂量均从作者的临床实践中来,又通过学员们更加广泛地用到临床实践中去。为了让读者容易理解,本书采纳了教科书式的体例和方法。从中医人体生理入手,剖析疾病的病因病机;再用诊法分出常见证型,指明辨证要点,给出方剂与剂量;将“中医思维”贯穿每一讲内容,穿插大量精彩医论,并付以系统完整的医案。本书对中医临床、教学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适用于从事
世传《四圣心源》版本较多,其中宛邻书屋本是业内公认的早流通的、为精善的版本,为清代阳湖张琦校刊,曾被误传已经失传。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版本多而杂乱,底本或据宛邻书屋本校刻,或距《四圣心源》成书年代久远,除此之外,多为传抄,底本不明。几年前,本书责任编辑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幸得宛邻书屋本,今分别影印和整理出版,以正本清源。 影印珍藏版,正文采用纯质纸印刷,精装,具有重要的收藏价值。 简体注释版,程度地保持了原书原貌,力求对字词的辨析与处理精细、得当,对疑难之处的注释全面、精准,纠正了原书《素问》《灵枢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引文的多处错误,尤其是《素问》《灵枢经》引文出处的错误,并指出了目前市场上广为流通的以其他版本为底本的《四圣心源》校注本的不当之处,适合广大中医院校学生、中医初学
《沈绍功中医方略论解读》是为继承和发扬沈氏女科绵延650余年之精粹及全国名老中医沈绍功学术思想而作,重在突出沈氏女科之特色,将沈氏女科代表性传承人沈绍功教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进行继承、宣传、推广。 本书在框架结构和内容上将延续《沈绍功中医方略论》主体框架的四部分,分别是医理篇、临证篇、方药篇和诊籍篇。为详解和细化沈老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解读将每一部分又独立为一本书,解读部分将由沈老的诸位嫡传弟子亲自执笔。 此次出版为《沈绍功中医方略论解读—方药篇》,该书将在《沈绍功中医方略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沈老学术思想。增加沈老在用药思路的独到之处,基于嫡传弟子个人临床经验,详解临床用药的方法,并补充部分沈老在临床上用而未述之药。以期充分继承和发扬沈氏女科代表性传承人沈绍功教授的学术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