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与西医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中医除了治疗人的肉体,还治疗人的精、气、神。其精气神部分,比如经络穴位、五运六气、五藏六腑,便是与西医完全不同的概念,这些,都是中医 内证 的领域。 这是一本从中医视角谈解剖的书,它甚至不仅仅是一本谈人体奥秘的书,它所揭示的是人的生命与宇宙的交流的独特方式和通道,生命的运行与大自然的神秘关联。《内证观察笔记(真图本中医解剖学纲目增订本)》以道教文化和知识为背景,将中医的脏腑、经络等放在人体生命与宇宙自然的关系中进行说解描画,既有外在观察,又有内在实证,必然会对专门的医家,道家和中医爱好者产生极大启发。
井穴通络法是以中医经典理论为依据,在古今医家实践基础上,以阴阳学说、经络学说为指导,以揿针等为工具刺激体表井穴,开窍醒神、疏通经络、调和阴阳,从而改善人体不适症状的一种中医外治方法。该方法以揿针为主要针具(揿针由承淡安先生受皮内针启发创制和发明),较好实现了对中医经典理论的传承,以及对澄江针灸学派学术的挖掘整理和守正创新。 该方法根据阴阳学说、经络学说等中医基础理论,按照承淡安先生“精简疏针”要求,利用“同气相求”原理,对穴位取用、 作步骤等进行 大程度的简化,很多常见症状利用手部指尖6个穴位即可完成 作,充分体现了简单、安全、易学、方便、实用特色。 井穴通络法体现了本人多年来对传统文化、中医理论的研习心得与临床实践经验,在 作形式上突出了至简至易的鲜明特点,在 作规范上
《走近中医》 地对中医进行了解构,开篇就痛快淋漓地回击了歪曲、误解中医的观点,同时又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反思中医内部存在的偏差。 上篇解释基础知识,中篇阐述理论,下篇则介绍方法。难能可贵的是,全篇保持了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特色,生动而有趣,活泼而自然。但以中医的博大精深、浩瀚微妙,区区二十多万字又岂能说尽道明?本书能做到的,只是在人们心中打开一扇门,一扇通往历史精华的门。
《金匮要略》系汉末张仲景所著,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医经典著作,为历代学习、研究中医学的书之一。全书共25篇,介绍了40余种疾病,计260多首方剂。第1篇是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为本书总论;第2~17篇论述内科杂病的辨证论治;第18篇论外科疾病的防治;第19篇是疝气、蛔虫等病的论治;第20~22篇论妇人妊娠、产后和杂病;还有杂疗和食物禁忌等3篇。为了便于读者学习,本书设有介绍《金匮要略》沿革、基本内容与编写体例以及学习方法的“导读”。
董氏奇穴针灸学是董氏先祖创立的独具特色的针灸体系,内容博大精深,包含针法甚广,诸如耳针、头皮针、手针、倒马针、放血疗法等,内容不但丰富异于传统,且治法简便而疗效显著,是台湾本土所独有的针法。 杨维杰编著的《董氏奇穴针灸学(第2版)》穴位数目及部位、主治仍以《董氏正经奇穴学》内容为主,不做增减。原书每一穴位之解剖原系指作用而言,依旧照列,特加括号区别,在此之前则按肌肉、血管、神经补人实际之解剖。手术、应用方面根据实际仅做部分变动。说明及发挥原为《董氏奇穴针灸发挥》一书中心所在,系董师口授心传及个人临床心得之精华,此次特将初编遗漏之部分资料,并根据近十年间之领悟补人更完整之内容。为便于更迅速、更准确地寻找穴位,穴位图片亦较《董氏奇穴针灸发挥》一书更为详明清晰。
《自疗还是治疗? 抑郁症就医、陪护指南》是一本科普指南书,旨在指导抑郁症患者和家属更好地得到专业的帮助。 《自疗还是治疗? 抑郁症就医、陪护指南》作者在前两章介绍了抑郁症的病理、生理、心理机制和症状表现,让患者和家属对抑郁症具备基本的了解;第三章介绍了我国的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包括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的从业现状,并指导患者寻求专业帮助,消除患者和家属的常见误解;第四章指导家属在居家环境下如何更好地照料抑郁症患者,学会与抑郁症患者相处;第五章自杀预防,自杀死亡是抑郁症患者死亡的专享原因,作者在该章中介绍自杀相关知识,并指导患者和家属如何预防自杀。
本书在北京中医药 薪火传承3 3工程 王道坤名医传承工作室三年的建设基础上,传承王道坤教授数十年的经验,在临床中应用发挥,在实践中守正创新。本书结合具体的病和症进行编写,既有名老中医的验方惠疾,又有遵循经典,悟而所得的灵感效用;既有疑难证候的巧思妙解,又有中西协同客观指标治疗前后的大相径庭。本书运用形象的语言予以阐述,重在突出中医的思维,同时在医案的书写中,特别点睛式强调了组方中关键药物的应用。全书述传承而不拘泥,重思维以启迪,可供即将步入临床工作的中医医学生,以及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的人员参考学习
《中医护理学(第2版)》主要讲述了,近年来,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本科(专科)护理学教育发展迅速,为市场输送了大量高层次护理人才。 《中医护理学(第2版)》针对该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需求,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护理相关的中医理念、中医辨证诊断知识和方药常识。针对专业特点,*后一章具体介绍了中医护理的理念和传统中医调护方法,对于护理实践中经常遇到的体质护理和四季养生等实用知识,也给予补充介绍。内容力求丰富、有效、实用。 《中医护理学(第2版)》作者均为长期从事医学院校中医护理教育的专家和中青年教师,本着重视基本理论、突出基本知识、强调基本技能的原则编写了《中医护理学(第2版)》。体例方面,更多地运用图表,并首次在中医教材中运用了思维导图的表达方式总结基本概念。这些都是针对护理专业
《伤寒论》为汉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被历代奉为中医的经典著作。该书所运用的辨证论治原则和方法,确立了中医诊治疾病的规范;所记述的理法方药相结合的辨治经验,对中医临证医学的发展影响极其深远;所记载的大量复方,组方严谨,疗效显著,被后世称作“众方之祖”。本书以明·赵开美刻本为底本,全书共十卷,卷一为平脉、辨脉法;卷二为伤寒例、辨痉湿暍病脉证并治、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卷三至卷六分述六经病脉证;卷七至卷十分述辨霍乱、阴阳易及汗吐下诸可诸不可脉证并治。本书为白文本,不载历代注文,读者可直接领悟张仲景原著的风貌,适合有一定中医学习基础者、临床医师深入学习。
《康治本伤寒论》是 小的伤寒论版本,因为精简,适合拿来构建伤寒论思维框架。但是康治本65条之间较为零散,缺乏有机的联系,这便为构建框架带来障碍。本书基于康治本框架,分类、补充出一个新的66条的新版本,这是一条快速接近“中医经典理论医学”的捷径,为此出版此“口袋书”,方便 多人随时翻阅、口诵心悟。《康治本伤寒论》是 小的伤寒论版本,因为精简,适合拿来构建伤寒论思维框架。但是康治本65条之间较为零散,缺乏有机的联系,这便为构建框架带来障碍。本书基于康治本框架,分类、补充出一个新的66条的新版本,这是一条快速接近“中医经典理论医学”的捷径,为此出版此“口袋书”,方便 多人随时翻阅、口诵心悟。
刘耕尧先生是辽宁中医学院建院早期的著名中医,临床经验丰富,在中医理论方面颇多建树,名重一方。本书为辽宁中医学院油印本,收录了先生宝贵的医案,方药详明,按语精当,学术特色鲜明,反映了其重要的学术思想和用药经验及疗效确切的经验方,对中医临床工作者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黄煌是长期从事中医学教育及临床工作的我国知名中医学者,在经方医学、中医学术流派等方面做了颇多研究。本书《经方的魅力――黄煌谈中医(第2版)》汇编了他关于中医与经方的部分讲稿、论文、论述及谈话实录,集中反映了作者在经方医学的特色与学习研究方法,经方家的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及学术经验,中医学的特色与发展等方面的见解,文笔流畅,视角新颖,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临床实用价值。 《经方的魅力――黄煌谈中医(第2版)》适合中医临床医生、教学人员及各级各类中医药专业学生学习参考,中医爱好者也会在阅读后进一步了解中医和经方。
《外经微言》前无序,后无跋,封皮残缺,印章亦已模糊难办。卷首有“岐伯天师传,山阴陈士铎号远公又号朱华子述”字样,其书末朱题“嘉庆二十年静乐堂书”,其笔体与正文稍异,疑或后人所加。经有关专家鉴定为清代精抄本。经查阅多种图书目录,均未见记载《外经微言》一书,后查《山阴县志》方知陈士铎确有此书行世。
本书为“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之一。书中按医家小传、专病论治、诊余漫话、年谱四部分进行编写,详细介绍了赵心波先生一生的理论成就与实践经验。其中医家小传介绍赵心波的出生背景、成长经历、学术思想形成过程等,记述了其立志学医、磨砺成才的心路历程和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所作的贡献,全面展示了赵老的生平和医学贡献;专病论治充分反映了赵心波先生临床独到之处,是其临证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诊余漫话为赵心波先生多年临证的体会及部分学术研究、读书心得。
东沐编著的《中华长寿秘典——369健身法》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以中医养生文化为本,以提高全民的健身水平为要旨,融养心、健身、立德于一体,采用简便的呼吸疏通、循环排毒和拍打按揉方法,使全身血液、骨骼、肌肉、关节、大脑等活动起来,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功能,使身心得以颐养。本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方法简便易行,是一本深受大众欢迎的综合养生保健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