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与西医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中医除了治疗人的肉体,还治疗人的精、气、神。其精气神部分,比如经络穴位、五运六气、五藏六腑,便是与西医完全不同的概念,这些,都是中医 内证 的领域。 这是一本从中医视角谈解剖的书,它甚至不仅仅是一本谈人体奥秘的书,它所揭示的是人的生命与宇宙的交流的独特方式和通道,生命的运行与大自然的神秘关联。《内证观察笔记(真图本中医解剖学纲目增订本)》以道教文化和知识为背景,将中医的脏腑、经络等放在人体生命与宇宙自然的关系中进行说解描画,既有外在观察,又有内在实证,必然会对专门的医家,道家和中医爱好者产生极大启发。
井穴通络法是以中医经典理论为依据,在古今医家实践基础上,以阴阳学说、经络学说为指导,以揿针等为工具刺激体表井穴,开窍醒神、疏通经络、调和阴阳,从而改善人体不适症状的一种中医外治方法。该方法以揿针为主要针具(揿针由承淡安先生受皮内针启发创制和发明),较好实现了对中医经典理论的传承,以及对澄江针灸学派学术的挖掘整理和守正创新。 该方法根据阴阳学说、经络学说等中医基础理论,按照承淡安先生“精简疏针”要求,利用“同气相求”原理,对穴位取用、 作步骤等进行 大程度的简化,很多常见症状利用手部指尖6个穴位即可完成 作,充分体现了简单、安全、易学、方便、实用特色。 井穴通络法体现了本人多年来对传统文化、中医理论的研习心得与临床实践经验,在 作形式上突出了至简至易的鲜明特点,在 作规范上
董氏奇穴针灸学是董氏先祖创立的独具特色的针灸体系,内容博大精深,包含针法甚广,诸如耳针、头皮针、手针、倒马针、放血疗法等,内容不但丰富异于传统,且治法简便而疗效显著,是台湾本土所独有的针法。 杨维杰编著的《董氏奇穴针灸学(第2版)》穴位数目及部位、主治仍以《董氏正经奇穴学》内容为主,不做增减。原书每一穴位之解剖原系指作用而言,依旧照列,特加括号区别,在此之前则按肌肉、血管、神经补人实际之解剖。手术、应用方面根据实际仅做部分变动。说明及发挥原为《董氏奇穴针灸发挥》一书中心所在,系董师口授心传及个人临床心得之精华,此次特将初编遗漏之部分资料,并根据近十年间之领悟补人更完整之内容。为便于更迅速、更准确地寻找穴位,穴位图片亦较《董氏奇穴针灸发挥》一书更为详明清晰。
作者黄煌是长期从事中医学教育及临床工作的我国知名中医学者,在经方医学、中医学术流派等方面做了颇多研究。本书《经方的魅力――黄煌谈中医(第2版)》汇编了他关于中医与经方的部分讲稿、论文、论述及谈话实录,集中反映了作者在经方医学的特色与学习研究方法,经方家的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及学术经验,中医学的特色与发展等方面的见解,文笔流畅,视角新颖,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临床实用价值。 《经方的魅力――黄煌谈中医(第2版)》适合中医临床医生、教学人员及各级各类中医药专业学生学习参考,中医爱好者也会在阅读后进一步了解中医和经方。
本书详解了手掌3大主线、20余条辅线,以及手掌九宫、五行、星丘等变化,并附有600余幅插图作参考,为你揭开手掌奥秘,可谓手诊真奇妙,健康早知道!
作者于2009年在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零起点学中医》,8年来重印15次,销量超过7万册,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本书为该书的修订版,在初版通俗讲解中医学知识的基础上,修订了个别错误,增减了部分案例,并对“思考”环节内容做了大幅调整,旨在为中医爱好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书文字采用讲稿形式,力求简约风趣,又不失深刻。全书包括初识中医、思想、生理、病理、诊法、辨证、中药、方剂、医案、经脉、针灸和回顾等十二章,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将深奥的中医理论娓娓道来。
清代医家黄元御,是一位对传统中医学理论具有深刻理解,又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著名中医学者。他一生撰著了大量中医药专著,而以《四圣心源》具有代表性。此书综合反映了他对中医原理的理解和领悟,其中有些独到的阐述,显示了他的见解是综合了《易经》《黄庭经》《周易参同契》等儒家、道家的理论而得来的,这也说明他在中国古代经典文化方面具有深厚的底蕴。因为众多读者的喜爱,包括《四圣心源》在内的黄氏众多医书目前已经多有出版,但是由于书中有些字词句的认识和理解对一般读者来说难免存在一些障碍,因此在参考借鉴此前学者整理出版黄氏医书成果的基础上,对《四圣心源》—书,包括所能收集到的有关黄氏医书的序文、跋文在内,全部做了注释和语译,注释力求简练,译文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本着信、达、雅综合运用的基本原则,
本书为清代医家林珮琴编著,首刊于咸丰元年,是一部具有较高临床价值的参考书。。 全书8卷,设卷首一卷。除卷首为论述医理外,其他各卷主要载内科、杂病、外科、五官科及妇科的各种疾病。每一病下概要而明晰地论述了病因、病机、证候特点、脉象及选用的治法和方药。同时每病大多附有医案,提供了自己的临床心得,其中有的是与他人同治一人,同用一方,而只是药量稍力日变化,收效却相当显著,充分揭示了作者丰富的临床经验。 本书的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突出了中医“活”的灵魂。同时证候翔备,用药精当,全书理法方药通融一体。近代医家曾誉之为“实用内科学”、“教科书”,这不难看出它的独到之处。 兹以初刻本为底本,又广搜校本,整理刊行,以飨读者。
赵炳南老先生是近代 中医专家,以擅长中医皮科、外科而闻名。本书是赵老先生长期从事中医皮科、外科临床经验总结。全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医案,选录51个病种、137例验案,着重介绍常见病多发病的治法,对于某些疑难病症、顽固性病症也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疗法;第二部分介绍药、膏、黑布膏三种独特疗法;第三部分介绍经验方、常用成方各100首;第四部分是一般皮科、外科通用方。本书于1975年出版 版,曾多次印刷,本次重刊,以飨读者。
怎样在寒暑交替、减衣添食中,养出一个健康的孩子,是所有父母都关心的话题。孩子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很容易生病。这就要求父母要懂得一定的医学知识。 一书在手,好父母胜过好医生。本书全面介绍了孩子成长发育、疾病防治、安全保护、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可使家长有足够的信心应对孩子身体、情绪发展过程的每一阶段,健康知识贴合中国家庭实际,让家长在照顾孩子时少一点手忙脚乱,少一点焦虑。读完这本书父母完全可以做好孩子的护理师、急诊师、营养师和按摩师,轻松成为孩子的私人医生。
章真如编著的这本《风火痰瘀论》分为风证、火证、痰证、瘀证四章,分别阐述了风、火、痰、瘀的致病机理,强调了风、火、痰、瘀,既可单独成为致病因素,亦可联合致病,提出了“风火同为一气,痰瘀并出一源”的病机理论,并简要说明临证掌握这个规律对辨证遣方的指导意义。各章内列有前贤论述、病因病机、证候特征、治疗原则及常见病辨证论治,并附有作者临床验案。 《风火痰瘀论》适合广大中医临床工作者及中医理论研究者参阅。
《医学三字经》系清代著名医家陈修园所菩。该书总结了陈氏的医学经验。高学敏等编著的《医学三字经白话解(第4版)》用三字韵语文体写成,朗朗上口.便于诵读记忆,是初学中医者的启蒙读物。 由于所著用韵文编写,文辞简约,读之难以深悟。为此,人民卫生出版社于20世纪60年代就出版了《医学三字经白话解》,深受读者欢迎,屡印不衰,已成为最经典中医歌诀白话解之一。为使原著更好地适合现代读者阅读需要,我社对《医学三字经白话解》一书进行了多次修订,现已至第4版。本次修订在3版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白话解内容,力求译文更加准确反映原文主旨。在临床病证部分的“按语”中,新增“病案举例”内容,并详细列有参考文献,所选内容均为现代名医临床实践经验的结晶,内容完整,记述详尽,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以期使读者能够从中得到启
作者黄煌是长期从事中医学教育及临床工作的我国知名中医学者,在经方医学、中医学术流派等方面做了颇多研究。本书《经方的魅力——黄煌谈中医(第2版)》汇编了他关于中医与经方的部分讲稿、论文、论述及谈话实录,集中反映了作者在经方医学的特色与学习研究方法,经方家的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及学术经验,中医学的特色与发展等方面的见解,文笔流畅,视角新颖,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临床实用价值。 《经方的魅力——黄煌谈中医(第2版)》适合中医临床医生、教学人员及各级各类中医药专业学生学习参考,中医爱好者也会在阅读后进一步了解中医和经方。
本书为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八轮卫生部规划教材《中医学》第8版的配套教材。根据*有关精神,为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中医学知识,实现教材系列配套而编写本书。编写中坚持教材“三基”、“五性”、“三特定”的原则,重点突出对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要点的掌握及临床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为临床诊疗打下初步基础。 本书以卫生部规划教材《中医学》第8版的内容为依据,明确各章节内容的重点、难点和要求掌握、熟悉、了解的内容。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并适应课程考试和执业医师考试的需要,练习题设有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名词解释、问答题五类,各题均附有参考答案。 判断题答题时,正确的以“、/”表示,错误的以“X”表示。 选择题中,A型题为单项选择题,选择正确
《中医内科学(供中医、针灸专业用)/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主要介绍中医内学科的专业基础理论、常见内科病证的基本知识及辩证论治规律。《中医内科学(供中医、针灸专业用)/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分别阐述气血、风寒燥火、湿痰饮、六经、卫气营血和各脏腑的病因病机基本概念,以及内科的治疗原则和常见治法。各论分别介绍常见的内科病证49篇及其所属附篇,每篇按概述、病因病机、辩证论治、结语、文献摘录等分项叙述,部分病证并增设类别鉴别一项。书未附有方剂索引,以备检索。
金匮要略讲义(供中医专业用)》是由卫生部组织各有关中医学院集体编写的教材,供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中医专业使用。《金匮要略讲义(供中医专业用)》采用宋林亿等诠次,明赵开美校刻的《金匮要略论》为蓝本进行编写,为了保证该书原貌,仍然保留 金匮要略方论序 ,并用 附录 列杂疗等三篇于书后,以供研究参考。
《针灸操作技术实训指导》是全国医学院校卫生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针灸学》的配套教材,由四川省针灸学校编写。实训教材的建设工作,是贯彻201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精神,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力求体现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本实训指导共十六项针灸操作技术,包括毫针刺法、灸法、罐法、三棱针法、皮肤针法、皮内针法、电针法、穴位注射法、火针法、穴位敷贴法、微创穴位埋线法、刮痧法、耳针法、头针法、腕踝针法、杵针法。技术内容覆盖了《针灸学》全部针灸操作内容。另外,还增加了腕踝针法和颇具特色的杵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