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之一,是针灸推拿学主干课程之一。伤科推拿是目前全国推拿学科的主流领域。其临床应用与规模在整体推拿学科占有重要地位。伤科推拿也是与传统中医外治法处方配伍应用最为密切、最能体现中医内外兼治特点的推拿领域。本部教材分成上中下三篇。上篇为基础篇,主要包括伤科推拿作用机制、常用经穴及适应证和禁忌证;中篇为治疗篇,主要包括项痹痛、腰痹痛、胯痹痛、肩痹痛、肘痹痛、腕痹痛、膝痹痛、踝痹痛;下篇为拓展篇,主要包括传统外治疗法、现代外治疗法及伤科疾病常用外用方药。本部教材整体编写框架是以中医病名为纲,以西医病名为分型的创新编排模式,并以《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为蓝本,保留传统伤科推拿的中医思维,在推拿为主的前提下,融入临床最为常用的中医外治疗法,杂合以治,
本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推拿学专业系列教材之一,是针灸推拿学专业系列教材中的核心课程,其目的是指导学生熟悉掌握脏腑推拿治疗疾病的理论方法及应用体系。本教材分为上、下两篇,共六章。上篇为基础知识篇,内容包括脏腑推拿治疗概述、脏腑推拿治疗常用经脉腧穴、脏腑推拿治疗基本常识;下篇为临证治疗篇,内容包括内科、妇科、男科病症的防治。本教材围绕脏腑推拿医理阐明治法,突出强调“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结合处方用药思路,施用脏腑推拿进行辨证施术,着重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实践性,从而提高学生的临床诊疗水平。
《伤寒论》是后汉张仲景所著,原书叫《伤寒杂病论》。《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为全书的纲领,地将理、法、方、药一线贯通,主论伤寒,兼论杂病,被后世医家奉为辨证论治的典范。本书将《伤寒论》113方分类编排,分为麻黄剂、桂枝剂等类别,按类进行解释,间附医案,配有歌诀,深受读者喜爱。本书引用的条文和方剂,以明朝赵开美复刻的《伤寒论》为蓝本,在徐氏类方的基础上,沿用了类方概证方法,又进行了加工和补充,书名曰《新编伤寒论类方》,以资与旧《类方》而有所区别。
克里斯蒂?凯尔编著的《功能解剖(肌与骨骼的解剖功能及触诊)》通过大量图片和肌运动练习,帮助读者探索和理解人体的结构、局部解剖和运动特点。书中涵盖大量彩色照片和手绘插图,能为读者清晰勾画出身体的每一层结构,从骨到韧带、从浅层肌到深层肌都得到清晰表现。本书肌肉解剖图表明了肌的起点、止点和神经支配,同时采用循序渐进的指导帮助读者学习骨与肌的触诊。 通过《功能解剖(肌与骨骼的解剖功能及触诊)》,读者可深入理解人体的结构,从而掌握这些结构如何通过关节运动来完成各种动作,并了解被动和抵抗活动范围的技巧。每章结尾综述了一些日常活动和体育运动类型所涉及的人体结构和功能。
上篇诊脉基础篇,主要是对脉学有关理论的探讨,对脉诊原理和寸口分候脏腑法依据进行了阐述,提出了较有新意的看法。同时介绍了一些至今在民间上仍有所运用的古脉诊法如遍诊脉法、气口九道脉法等。并阐述了脉诊临床运用方法,包括指力脉诊方法的运用及症脉同辨临床运用方法等,对脉诊其他临床运用面临的问题也进行了阐述。下篇诊脉提高篇,主要是病脉的诊辨及论治,以八纲二十八脉分类展开。重点论述了脉象辨析及体会,并结合古今医家脉案案例详解症脉合参在临床运用的具体方法。
本书是王老对《中医特效处方集》和《中医特效处方集 2》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包含 320 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及细分类型,载有处方1800 多首。在本书付梓前,作者曾研读百余部中医著作,搜罗各地名医医案及民间偏方,故书中总结了诸多或名家或地方中医的养生治病经验,并载有作者及其学徒时期的大量临床医案,可以使读者深入了解作者治病精髓,感受中医治病的魅力。 本书虽为一本处方集,但贵在文字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使每个人都能读得懂、用得上,书中不仅了包含作者几十年来总结出的独到养身经验,比如“练功辟谷益气延年”“抗癌十三法”等简单易学的养生防病方法,还有王老针对各种癌症研制的特效方以及关于高血压、糖尿病等320种常见病的日常调养方法和临证医案。 可谓是癌症患者及家庭推荐中医工具书。
本辞典共收录辞目2000余条,包括经络、腧穴、针法、灸法、针灸器具、治则治法、配穴、常见病针灸治疗、历代针灸人物、针灸著作、针灸歌诀,以及与针灸有关的基本理论术语、解剖名称等,以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所有经穴词条均配有相应的穴位定位图,标明该穴位及邻近的参照穴位。全书收录针灸名称术语涉及范围较广、较全面,英文翻译力求准确、易懂、流畅,体现中医用语的特色,可作为针灸专业学生、尤其是外国留学生学习针灸的专业工具书。
新九针是在继承发展《内经》九针基础上,保留其优点,摒弃其不足,根据临床实践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而来.本书分三篇,理论篇介绍古代九针、新九针之构造以及功效等;临床秘验篇以疾病为纲,介绍新九针在临床各科疾病中的应用方案;临床病案篇则为乔正中教授应用新九针治疗临床各科疾病之实践病案.本书理论与实践兼备,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可供中医针灸临床工作者、中医院校师生、针灸爱好者学习参考.
结构针灸是当前针灸研究热点,本书为结构针灸研究丛书之一。结构针灸学是近年来的针灸新兴学科,该学科是中医针灸理论与时俱进的代表之一,强调在全面继承传统经络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精细、精准解剖和表面解剖学等现代医学知识,对腧穴定位、针刺手段、针刺理论、进针手法、疗效判断、康复预后等进行再研究,提出更加适合现代针灸临床需要的理论及治疗措施。本书基础部分围绕针灸科医师临床推荐的解剖基础,结合临床实际、现代生物力学知识和中医传统经络、腧穴理论,并配以高清图示,对肌肉的精细解剖予以解说,刺法部分结合实践经验,分析穴位选择、针灸用具、针刺方向、针刺角度、针刺有效深度等针刺取效关键环节,对提高疗效有重要指导价值。本书重点部分提供二维码视频。
本书对《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100首分上篇和下篇两部分进行了详细阐述。上篇主要介绍经典名方的科学内涵、追本溯源、组方原理、现代研究和临床应用。下篇是各论,主要按目录顺序对100首经典名方进行介绍,包括概述、历史沿革、名方考证、药物组成、功能主治、方义分析、用法用量、药学研究、药理研究、临床应用、使用注意、按语等内容。 本书可为从事经典名方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及临床应用的读者提供参考。
本书分为上、下二篇, 篇直奔本书主题,概括地介绍了腧穴热敏化的11个问题。第二篇重点介绍了笔者有一定临床实践体会的26个疾病,既包括常见病,也有疑难病症,病名基本上采用现代医学名称,每种病症分概述、诊断要点、穴位热敏化分布、灸疗操作、感传活动、典型病例进行叙述。 这是一本立足临床实践,有继承,又有创新的艾灸疗法专著,它使传统艾灸疗法及经络腧穴概念面目一新,对于针灸临床、科研工作者都将是一本 实用的参考书。
本书先从全新视角重读传世本《灵枢》《素问》,梳理古典针道真源、后世传道的迷失,以及今人求道的门径,以为全书的导读。正文则以著者勤求针经,旁推素难,体悟针道微旨,实验古典针法的亲身经历,展开探索古典针灸学宝藏的一次远足,将途中所见所得所思以60篇实录的形式呈现。著者借助于长期的大量临床实践和修身体验,诠释不同诊脉法之义,推求经典所言脉法实际应用的场景,并在临床实践中反复检验以求其真,必经论、指下、场景一一契合乃止,将自身体悟、实验的古典针刺法(特别是毫针脉刺法、长针募刺法)如实呈现——去疾除痛,拔刺雪污,明乎若见苍天。
本书将陈红蕾30余年的临床经验归纳总结、整理提高,并结合她多年来学习中医饮食疗法的心得体会,一并介绍给读者,以供参考。本书实用性强,内容丰富,是增强小儿机体抗病能力和修复能力的一个好助手,可为保障小儿健康成长提供更多的帮助。无论是专业的从业者,还是年轻的父母,所有关心呵护祖国花朵的人,都将从中受益匪浅。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为“罗氏经验方选录”,收录了38首罗仁教授临床常用的验方,并对每首方的组方思路及应用进行了讲解;中篇为“罗氏病案选辑”,收录了包含29种常见疾病共59个典型临床病案,每一案均有详细的遣方辨证及临证体会;下篇为“学术传承实录”,选录了40余篇学生们在名老中医传承师带徒带教模式下总结的学术经验成果及跟师心得,并由罗仁教授逐一审核,写出按语。本书是罗仁教授从悟到教毕生临床经验的总结和凝练,也是对名老中医学术与临证成果的传承和发扬,是坚持中医、培养人才、传承创新的一次实践和尝试,适合中医临床医师、医学生及中医爱好者参考阅读。
本书主要介绍代表方剂中炮制品的合理选用,分为【组成】【用法】【功用】【主治】【炮制品的合理选用】和【注解】6个方面来阐述;后面附常见方剂的列表,主要以第一批古代经典名方目录为重点,分别介绍方名、出处、处方、制法及用法的古籍原文,以及剂型和炮制品规格。目的为临床药师的合理用药点评和临床医师遣方用药参考。本书简化了【方解】内容,以表格的形式列出方剂的君、臣、佐、使;【炮制品的合理选用】与处方书写格式一致;重点为【注解】,【注解】从三个方面介绍方剂中有两种及以上常见炮制规格的中药饮片的合理选用,一是中药饮片在方剂中的作用,二是哪种炮制规格作用与其在方剂中的作用相近,三是确定选用炮制品规格。中药饮片炮制规格的合理选用依据方剂的功效主治和该饮片在方剂中的君、臣、佐、使以及其作用而确定,
本书作者司言词长期深耕于针灸临床,临证之于潜心研读中医经典,擅长情志疾病、颈肩腰腿痛及各种疑难杂症的针灸保健与治疗。本书内容乃作者临床实践所得及其他针灸师经验验证,主要内容包括针灸临证琐谈、十四经常用穴位应用经验、针灸医案五十例三个部分,书中所列医案从笔者近年来针灸临证验案中精选而来。本书内容真实原创,突出疗效,经验真实可靠,乃真正的针灸临床“针”功夫,可堪中初级针灸师、基层医务人员效仿学习,有助于临床针灸疗效的提高。
手部反射区疗法是通过刺激手部的区域来进行治疗疾病的方法。本说明书主要介绍了手部反射区疗法的应用范围、常用按摩手法、反射区的定位和主治病症等相关内容,为读者提供科学、准确的手部反射区疗法知识。在内容的讲述上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以利于读者学习。适合中医师及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本书分上下两册,将仲景名著《伤寒论》《金匮要略》所创方剂进行重订整理,分类编排,归纳总结为十八大类,通过对其方药组成、制用方法、方证释义、名医方论及临床运用等详细阐述,突出体现了《伤寒杂病论》经方的组方原理、立法思路及配伍规律。
推拿功法学是研究推拿功法的训练方式方法、机制效应及其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院校针灸推拿学、康复医学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全书分为推拿功法发展简史、推拿功法的基本理论、少林内功、易筋经、调息筑基功、推手、延年九转法等部分,在编写中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强调推拿功法的训练,重视教材的可阅读性。教材主要内容符合推拿功法学教学大纲的知识点,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既使学生易学易读易练,又能方便教师的授课,并编制了以扫描二维码作为本课程学习的辅助模式,包含教学视频、学习课件、课后习题和沟通交流平台等板块,展示了推拿功法主要功种的练习要领、要求和练习方法。这是出版融合发展方面的积极创新,对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和练习,推动传统推拿功法课程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中医临床丛书是我社精心打造的一套临床中医古籍,全套丛书共105种。该丛书自2005年出版以来,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与认可,已经成为我社品牌书、畅销书。但因出版日久,该书在内容、装帧、定价等方面不能与其影响力匹配,亟待重新改版升级。在征求读者、市场部同仁等意见基础上,本次将从105古籍中选出10种率先进行改版升级。本次修订原则是:1.所选10本古籍为经典中经典,临床上常用、读者需求量大的品种,上版累计印数在10万册以上者;2.修正前版书中原文、句读等错误。每种医籍由专家严谨校勘,为读者提供准确的原文;3原则上只做原文,不做校注。但对原文易有歧义部分,可适当出注;4.纸数融合,增加经典原文朗读音频二维码,以满足读者诵读之需。《针灸甲乙经》系晋代名医皇甫谧编集而成的我国第一部针灸学专著。该书类集《素问》、《灵
本书由头针创始人焦顺发编著。以中医经典著作《内经》为理论根据,介绍了“刺神治病”的源头、“刺神治病”的始变、“刺神技术”的发展、“刺神部位”的增加、“刺神治病”治疗病症的扩展等“神针”的内含。内容蕴含作者数十年学经典、做临床的经验感悟,简洁实用,要点突出。本书主要供从事中医工作,尤其是从事针灸工作的人员参考。
编者整理了著名针灸专家杨甲三教授的取穴方法——“三边、三间”取穴法,配以400余幅清晰的图片对穴位进行准确地定位与描述,使读者能直观、形象地学习杨教授的取穴经验并运用于临床,重点介绍了十四经穴、经外奇穴等近400个穴位的取穴方法。本书在第1版的基础上对针灸穴位的特异性、穴位操作提示进行了详细介绍,对针灸穴位图谱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使读者更直观、更准确地掌握取穴部位和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