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针灸是当前针灸研究热点,本书为结构针灸研究丛书之一。结构针灸学是近年来的针灸新兴学科,该学科是中医针灸理论与时俱进的代表之一,强调在全面继承传统经络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精细解剖和生理、病理、生物力学等现代医学知识,对腧穴定位、针刺手段、针刺理论、进针手法、疗效判断、康复预后等进行再研究,提出更加适合现代针灸临床需要的理论及治疗措施。本书基础部分围绕针灸科医师临床推荐的解剖基础,结合临床实际、现代生物力学知识和中医传统经络、腧穴理论,并配以高清图示,对周围神经的精细解剖予以解说,刺法部分结合实践经验,分析穴位选择、针灸用具、针刺方向、针刺角度、针刺有效深度、捻转提插手法等针刺取效关键环节,对提高疗效有重要指导价值。本书重点部分配有二维码视频演示。
本书应用系统医学的反射学观点,把经络归结为人体的生理、病理反射系统(反射区)。提出:穴位的本质是反映点(区),针灸疗法是一种反射疗法(反映点针灸);通过重构经络体系,使传统的针灸疗法与经络学说面目一新,为它们与现代医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本书集古今中外研究者包括作者50余年在国内外从事针灸临床、科研的丰硕成果与经验,阐释经络的实质与探讨针灸疗法的主要技术理论,尤其注重从临床实际出发,分析针灸治疗常见顽难病症时的难点与提高针灸疗效的捷径。自2004年首版以来,被誉为近100年来优选的针灸著作之一。它不仅是掌握反映点针灸及其临床应用的教材,也是中西医临床、科研、教学人员深造的高级参考书。
本书系统整理了医书中的贴敷方、古代贴敷应用医案及现代贴敷疗法的研究成果,分为上、中、下、附四篇。上篇从宏观上介绍贴敷疗法的发展历史、作用原理、应用范围、特点及现代研究;中篇介绍贴敷常用药物的作用及不同剂型的制造及功用;下篇介绍内、外、妇、儿、骨伤、皮肤、五官等科近200种常见病症的贴敷治疗方法;附篇介绍田从豁教授的学术成就、贴敷治疗操作规范等。本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是贴敷疗法的系统总结。适合从事中医内科、中医外治疗法和针灸临床工作者参考,对中医学教学和科研人员及贴敷疗法爱好者也很有参考价值。
弧刃针由王学昌医师发明,是手术刀、针刀、注射针、针灸针创造性的结合,同时具有手术刀、针刀、注射针、针灸针等多种器械的功能。弧刃针疗法被誉为“传统外科手术、针刀疗法、注射疗法、针灸医学、微创技术的又一次革命”。 本书重点阐述了软组织损伤疼痛的特色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详细介绍了弧刃针疗法、弧刃针疗法操作标准、弧刃针疗法的软组织损伤理论、灶点理论、灶点手法等创新成果,并对临床常见、疑难的三十余种疾病重点论述,通过40个临床实例视频完整再现了弧刃针疗法操作流程的各个细节和实际诊疗效果。 本书凝聚了作者二十多年来的临床实践经验,注重临床实用性和疗效,对骨科(骨伤科)、疼痛科、康复科、针灸科、内科、外科等医师提升临床疼痛诊疗能力有重要参考意义。
本书以仲景经方常见药物为纲,以《神农本草经》为药效基础,旁引历代诸家本草精华,详实归纳药物性味归经、主治病症、量效关系、煎煮方法等;然后由药入方,参考中医经典论著,探究经方与类经方中方剂配伍规律,并以八纲辨证、方证辨证进行分类;法由方出,由方剂推演治法;再由法入理,辨病与辨证结合,深入剖析经典医案。通过将中医经典与临床实践结合、辨病与辨证结合、方药与证候结合,以期帮助读者有效训练中医临证思维,快捷掌握治病技能,适合中医临床医师阅读参考。
《备急总效方》共四十卷,分别对内、外、妇、儿、五官、外伤诸科疾病在《证类本草》等中医药典籍中的相关的方剂,整理分类,各归条目,载方5200余首,收录病种300余种,包含中风、癥积、消渴、肿满等疑难疾病,是一本颇具临床实用的大型方书。本次校注整理以日本武田科学振兴财团杏雨书屋藏《备急总效方》影印本为底本,1249年张存惠晦明轩刻本《证类本草》影印本、清道光八年(1828)汪士钟复南宋刻本《鸡峰普济方》影印本等为参校本。运用中医药学、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等各方面知识,对此书加以点校、注释,力求优选限度地保留古籍原貌。
克里斯蒂?凯尔编著的《功能解剖(肌与骨骼的解剖功能及触诊)》通过大量图片和肌运动练习,帮助读者探索和理解人体的结构、局部解剖和运动特点。书中涵盖大量彩色照片和手绘插图,能为读者清晰勾画出身体的每一层结构,从骨到韧带、从浅层肌到深层肌都得到清晰表现。本书肌肉解剖图表明了肌的起点、止点和神经支配,同时采用循序渐进的指导帮助读者学习骨与肌的触诊。 通过《功能解剖(肌与骨骼的解剖功能及触诊)》,读者可深入理解人体的结构,从而掌握这些结构如何通过关节运动来完成各种动作,并了解被动和抵抗活动范围的技巧。每章结尾综述了一些日常活动和体育运动类型所涉及的人体结构和功能。
克里斯蒂?凯尔编著的《功能解剖(肌与骨骼的解剖功能及触诊)》通过大量图片和肌运动练习,帮助读者探索和理解人体的结构、局部解剖和运动特点。书中涵盖大量彩色照片和手绘插图,能为读者清晰勾画出身体的每一层结
本书最初名为《十万金方》,系1958年全民献方运动中,河北省卫生厅从全省征集到的10万多首秘方、单方、验方中精选汇编而成,分15册排印(前2册铅印,后13册油印),分送国内医学院校图书馆收藏,其内容可谓朴实无华,沙里藏金。1998年河北省卫生厅组织力量重新修订,在基本保持原貌的基础上,将15册合为一本,名为《重订十万金方》,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发行。书中所载方剂多为献方者自己的经验,或来自民间,其主治、剂量(有的未提供)、用法仅供参考,读者需根据临床实际情况,谨慎、合理选用;非专业人员需在有经验的中医医生指导下选用。
筋膜手法基于大量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力学、组织学等科学研究的实证基础,并通过数十年的实践验证,证明是一种有效处理肌肉骨骼性疼痛及相关问题的科学治疗手段。筋膜手法的理论基础强调人体的整体性、连续性、平衡性,与我国传统医学的理念非常一致。筋膜手法由解剖学及运动力学研究定位的筋膜系统协调中心点、肌筋膜序列与中国传统医学的穴位、经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可能是促进中西医结合的一个良好契合点。本书作者基于筋膜在神经肌肉协调中的作用提出了一个新模型,列举了筋膜网络中特殊的中心点(协调中心、感知中心和融合中心)。这个全新的模型通过非常令人信服的方式呈现出来。
《石学敏针灸学》是石院士率领130名临床专家及40余名基础人员,经过十余年潜心研究,总结而出的学术精华。其内容涵盖了针灸学科的各个部分包括经络腧穴学、针刺手法学,针灸治疗学等内容。更附有典型医案,每病例后作者给出了“按语”体现出了石院士的临证经验,是针灸科学的宝贵财富。石学敏院士作为针灸大家,一贯坚持中西医结合以取长补短,他在医疗实践中中西医并用,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这些都在《石学敏针灸学》一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本书是石院士及其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反映了他针灸临床五十余年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之精髓,是一部的针灸医学专著。
王宝林编著的《中医 处方集(精)》以突出中医中药临床治疗特色及推广、实用为 宗旨,统一按照西医学疾病分类,以病为纲,以中医学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予以编撰,主要包括神经系统、循环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和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外科、皮肤科、骨伤科、五官科、妇科、儿科等,共计360多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及细分类型,其中包括很多临床中经常见到的疑难杂症,共载有2000多款处方。在每一种病名下,分别列出:概要、处方、组成、用法、加减、功效、善后、医案、注意、按语(说明)、引自等,并且以突出处方药物的使用方法、功效时限为特点。
本书倡导中医重视脉诊,对《伤寒论》之纲目“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等等所列,以“辨…病脉”为纲。进行从脉诊为切入点的解读,回归《伤寒论》之原点。以临床实践为依据,总结“八纲六经脉法”解读《伤寒论》之“六经辨证”。创立“八纲六经脉法”之“宏观脉图”“微观脉图”对《伤寒论》之方脉进行解读。以“八纲六经”为纲,以“经方”为目进行分类。以宏观脉象对《伤寒论》之八纲六经进行辨证,以微观脉象对《伤寒论》之症因、病机、气血阴阳、病理产汤及病因、病理及进行辨方证及疾病诊断。以期达到“诊脉知病”、“一脉一方”的诊疗景界。 书中对每一常用“经方”进行六经归类下的详细脉诊解读,对“经方”内在脉象内涵进行分解,读者可据脉对“经方”病机及组方深入理解,并可据不同“脉象”异同进行灵活化裁。做到“指下澄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