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之一,是针灸推拿学主干课程之一。伤科推拿是目前全国推拿学科的主流领域。其临床应用与规模在整体推拿学科占有重要地位。伤科推拿也是与传统中医外治法处方配伍应用最为密切、最能体现中医内外兼治特点的推拿领域。本部教材分成上中下三篇。上篇为基础篇,主要包括伤科推拿作用机制、常用经穴及适应证和禁忌证;中篇为治疗篇,主要包括项痹痛、腰痹痛、胯痹痛、肩痹痛、肘痹痛、腕痹痛、膝痹痛、踝痹痛;下篇为拓展篇,主要包括传统外治疗法、现代外治疗法及伤科疾病常用外用方药。本部教材整体编写框架是以中医病名为纲,以西医病名为分型的创新编排模式,并以《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为蓝本,保留传统伤科推拿的中医思维,在推拿为主的前提下,融入临床最为常用的中医外治疗法,杂合以治,
中医整骨,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千年来一直广泛的流传在中国民间,为广大劳动人民大众解除了不少骨伤之痛苦。中医整骨取材简捷,使用方便,疗效明显,所以流传了数千年,经久不衰。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党的中医政策,发掘整理继承祖国医学遗产,号召西医学习中医,医院领导选派我与李宗民、韩志鸿三人,调往中医科学习中医。我有幸接触到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大内科、中医眼科、中医骨伤科、针灸、推拿、按摩、正骨,各科,并参与了中医各科的诊断治疗的临床实践,勘称中医全科,由此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六十多年,对于 中医整骨 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应他人要求,曾经合作编写出版了《中医正骨手法》一书,至今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在这四十多年的变化过程中,又积累了不少新的理论经验和治疗体会
本书对经典经方学术体系进行系统总结和梳理,让读者学习到溯本归源的仲景经方理法,为中医的临床工作开拓了思路。书中追溯了经方源流,上篇阐释生理病理,中篇解惑六经病机,下篇辨明六病方机,构建了理法完备的“病机方机解伤寒”经典经方学术辨治体系。
本书作者深耕经方治疗疑难病多年,总结出一套有效且易于掌握的方证、药证辨证治疗体系。该体系忠于《伤寒论》本身的条文原意,不需要过多玄妙理论解释,具有精准靶向、快捷速效的特点,并经作者及其门徒或者同行受益者大量临床验证:在药证方证对应的前提下,每能收获桴鼓之效。本书分三大部分:条文药证临床运用思想架构、条文药证解析和药证方证医案,集理法方药于一体,既有理论架构,又有药证总结,更有真实有效的案例验证,使读者能够按图索骥,快速上手。适合中医各级临床工作者、经方爱好者使用者及经方科研工作者和中医药院校师生阅读学习。
本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推拿学专业系列教材之一,是针灸推拿学专业系列教材中的核心课程,其目的是指导学生熟悉掌握脏腑推拿治疗疾病的理论方法及应用体系。本教材分为上、下两篇,共六章。上篇为基础知识篇,内容包括脏腑推拿治疗概述、脏腑推拿治疗常用经脉腧穴、脏腑推拿治疗基本常识;下篇为临证治疗篇,内容包括内科、妇科、男科病症的防治。本教材围绕脏腑推拿医理阐明治法,突出强调“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结合处方用药思路,施用脏腑推拿进行辨证施术,着重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实践性,从而提高学生的临床诊疗水平。
本书为介绍五输穴理论和临床应用的专著。全书分为五输穴基础理论和五输穴应用两篇。基础理论篇整体介绍五输穴之意义、属性、命名、位置及原理;应用篇详述五输穴的古今各家用法及作者应用五输穴的经验。适合从事中医临床、针灸临床、针灸研究者和爱好者参考阅读。
本书分为总论及各论两部分:总论介绍了中医传统的经筋理论,以及如何在其指导下进行针刀临床。各论分为十四章,介绍了经筋的循行与分布、相关解剖结构、经筋解结术及典型案例。其中,主编团队结合多年临床实践总结的数十种针刀经筋解结术为本书重点内容,为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掌握该技术,书中还附有大量图片和相关案例,较为完整地展现了经筋理论指导下的针刀操作方法。本书以经筋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解剖学等相关学科内容,突出中医整体特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图文并茂,适合基层一线具有较高针刀操作技能的医务工作者阅读参考。
本书是杨维杰医师单穴针刺治疗临床常见病之经验总结。全书分两篇,理论篇介绍一针疗法的理论基础,临床篇以病为纲,介绍了内科、妇科、男科、五官科、皮肤、外科临床常见病症的取穴经验。本书理法皆备,选穴简单,临床效验,适合广大从事针灸临床的医师、医学院校学生及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本书作者杨维杰先生擅长针灸,临床每以用穴少而效著而著称。其中很多特效穴组被称为“杨二针”“特效对针”。杨氏“区位易象对针”具有系统的理论支持。该书就是杨维杰先生对针治疗临床常见病之经验总结。全书分两篇,基础理论篇介绍对针疗法的理论基础,临床应用篇以病为纲,介绍了内科、妇科、五官科、皮肤科、外科、痛证等临床常见病证的取穴经验。本书理法皆备,选穴简单,临床效验,适合广大从事针灸临床的医师、医学院校师生及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上篇诊脉基础篇,主要是对脉学有关理论的探讨,对脉诊原理和寸口分候脏腑法依据进行了阐述,提出了较有新意的看法。同时介绍了一些至今在民间上仍有所运用的古脉诊法如遍诊脉法、气口九道脉法等。并阐述了脉诊临床运用方法,包括指力脉诊方法的运用及症脉同辨临床运用方法等,对脉诊其他临床运用面临的问题也进行了阐述。下篇诊脉提高篇,主要是病脉的诊辨及论治,以八纲二十八脉分类展开。重点论述了脉象辨析及体会,并结合古今医家脉案案例详解症脉合参在临床运用的具体方法。
《伤寒论》是后汉张仲景所著,原书叫《伤寒杂病论》。《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为全书的纲领,地将理、法、方、药一线贯通,主论伤寒,兼论杂病,被后世医家奉为辨证论治的典范。本书将《伤寒论》113方分类编排,分为麻黄剂、桂枝剂等类别,按类进行解释,间附医案,配有歌诀,深受读者喜爱。本书引用的条文和方剂,以明朝赵开美复刻的《伤寒论》为蓝本,在徐氏类方的基础上,沿用了类方概证方法,又进行了加工和补充,书名曰《新编伤寒论类方》,以资与旧《类方》而有所区别。
本书作者司言词长期深耕于针灸临床,临证之于潜心研读中医经典,擅长情志疾病、颈肩腰腿痛及各种疑难杂症的针灸保健与治疗。本书内容乃作者临床实践所得及其他针灸师经验验证,主要内容包括针灸临证琐谈、十四经常用穴位应用经验、针灸医案五十例三个部分,书中所列医案从笔者近年来针灸临证验案中精选而来。本书内容真实原创,突出疗效,经验真实可靠,乃真正的针灸临床“针”功夫,可堪中初级针灸师、基层医务人员效仿学习,有助于临床针灸疗效的提高。
本书是杨维杰医师单穴针刺治疗痛证之临床经验总结。全书分两篇,基础理论篇介绍痛证病因病机及相关经络分布、辨证取穴规律等;临床应用篇以病为纲,介绍了临床常见29种疼痛疾病的取穴经验。本书理法皆备,选穴简单,临床效验,适合广大从事针灸临床的医师、医学院校学生及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本书系作者将40年来赴世界各地讲学的资料加以整理而成。全书将《伤寒论》方剂分为十二大类,包括桂枝汤类、麻黄汤类、葛根汤类、五苓散类、泻心汤类、柴胡汤类、栀子豉汤类、白虎汤类、承气汤类、理中汤类、四逆汤类、杂方类。每个方剂从原文、要旨、释义、病机、组方及用法、方义、解析、鉴别比较、辨证要点、临床应用等方面详加解析。全书内容丰富实用,是学习《伤寒论》很好的参考书,适合中医工作者及中医爱好者阅读。
本书著者为我国著名中医临床专家陈瑞春先生、朱进忠先生弟子,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精研典籍,推求师意,于经方体会尤深。本书总结了著者关于桂枝汤、当归四逆汤、麻黄汤、小青龙汤等30余首《伤寒》《金匮》方的应用经验,探讨了六经辨证实践方法,并对方证难点疑点予以分析,系点滴思考日积月累而成,对中医临床工作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该辞典共收编针灸穴位名、别名、异名、曾用名、分类名、针灸方等词目共计4120条。每一穴位词条介绍了该穴位的取穴方法、针灸方法、功效、主治等内容。每一针灸方词条介绍了该针灸方的组成、功效、主治等内容。书末附有十四经穴位图,耳针国际标准穴位图,面针穴位图,头针穴位图,鼻针基础穴位图,手针穴位图,足针穴位图,足针新划区定穴法及足针新划区定位图,常规针法,十四经穴名笔画索引。 辞典内容出之有据,言简意明,通俗易懂,且具科学性、可读性、实用性,可供针灸、中医临床人员、研究人员、中医院校师生使用。
《天星十二穴》为中医普及学堂曾培杰老师开讲的“轻松学歌赋系列”之一。天为棋盘星作子,北斗光华耀太空。此十二穴为人体最重要的穴位,是道家全真派七子马丹阳金针度世心传,也是中医歌赋名篇。经曾老师精彩的讲解,可以让读者更轻松深入的理解人体经穴奥秘。本书不单讲穴位知识,还涉及修学、用药、养生、锻炼等内壮身心的学问,可谓是妙趣横生,言简意赅。读后令人拍案叫绝,中医悟性大开。是难得的中医类普及佳作,值得大家品阅收藏!
1.本书由“中医临床丛书”精选而来。该丛书畅销十余年,累计数百万销量,久居图书畅销榜前列。2.所选医籍,多为医家推崇,尊为经典医籍,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3.所选医籍均为各位专家遴选精善底本,加以严谨校堪,为读者提供准确的原文。4.本次修订拟从开本、装帧形式、用纸方面进行调整,同时针对原书错讹之处进行订正,并改写导言,更新和增加使用说明等。本书共10卷,所述内容十分广泛,首论《内经》、《难经》中有关针灸的论述,其次有针灸歌赋选、经络腧穴、刺法针法、灸法、针灸证治、杨继洲医案和小儿按摩法。
《千金翼方》三十卷,较之《备急千金要方》,尤详于本草、妇科、儿科、伤寒、养生及针灸等,并有“禁经”两卷。《千金翼方》载录了大量唐代以前医学内容,具有较强的文献性和实用性,是我国唐代重要的医学文献。《千金翼方》流传广泛,国内传有明代王肯堂校刻本及其复刻本,日本藏有元大德梅溪书院刻本等。此次点校《千金翼方》以日本嘉永江户医学影刻元大德梅溪书院本为底本,按照文献学方法进行标点校勘。
小儿推拿是中医儿科的常见外治法之一,对小儿常见病具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湘西刘氏小儿推拿,历经数代传承,是小儿推拿主要流派之一。本书系统整理刘氏小儿推拿流派的理论与临床实践经验,重点阐述了流派的特色和技法,并配以视频的形式展示技法,更加形象直观,书中还附有刘氏小儿推拿优势病种和有效病种的临床病例,方便读者领会刘氏小儿推拿的要领。本书适用于中医临床医生、中医药院校师生以及中医爱好者。
本书是一本关于中医药治疗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奇效验方集。全书以病证分章节进行编撰,内容包括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妇科杂病等五部分。在简要介绍每种病证的基本概念及病因病机的同时,列举了优选的治疗验方,并按不同使用方法分为“内服方”和“外用方”。每首方剂既介绍了组成与剂量、用法与来源,又有功效和主治,力求突出中医药治疗妇科病的特色和优势。医者可辨证处方,患者亦能对症参考,既具有实用价值又极具收藏价值。
本书为《中医特色疗法操作安全指南》丛书之一,旨在介绍石氏醒脑开窍针刺法的理论及安全操作方法。上篇主要介绍醒脑开窍针刺法的理论基础、手法量学标准化概念、治疗方法,并对本针法的方穴研究概况及对中风病、中风病并发症的临床研究加以阐述。下篇详述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多种疾病的安全操作方法,并附有病案,以便读者理解。本书内容详实,说理深入,案例易懂,适合中医界人士及针灸专业的从业者、护理工作者、学生参阅。
本书面向广大基层医生,以相对通俗易懂的文字、视频和图片介绍按摩疗法的基础知识、技术方法以及临床应用,使得基层医生能快速掌握按摩疗法,防治常见疾病,造福广大基层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