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大成校释是1963年国家医学科学研究十年规划(1963-1972)第三十六项[三]题,整理语译七本中医古典著作中的项目。本题主要负责单位是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即今中国中医科学院),本题负责单位是南京中医学院(即今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大成》执行单位是黑龙江省祖国医药研究所(即今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这是本单位首次承担的*科研项目。为此组成了编写组,提出了《针灸大成》的科研设计书并定下了几项重要的前期科研题目。
编者整理了著名针灸专家杨甲三教授的取穴方法??“三边、三间”取穴法,配以400余幅清晰的图片对穴位进行准确地定位与描述,使读者能直观、形象地学习杨教授的取穴经验并运用于临床,重点介绍了十四经穴、经外奇穴等近400个穴位的取穴方法。本书在第1版的基础上对针灸穴位的特异性、穴位操作提示进行了详细介绍,对针灸穴位图谱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使读者更直观、更准确地掌握取穴部位和要领。
针灸学是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在继承和发扬古代针灸学术思想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运用传统与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经络、腧穴、操作技能、治疗法则、作用机制及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经络腧穴、刺灸法和治疗等内容。全书分为绪言,包括针灸学发展简史、针灸学术的对外传播、针灸学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上篇经络腧穴,包括经络总论、腧穴总论、经络腧穴各论,具体介绍经络腧穴的相关知识;中篇,刺灸法,包括刺灸法总论和各论,具体介绍刺灸法的相关知识和方法;下篇总论,包括针灸治疗总论和各论,具体介绍针灸治疗作用、原则、针灸临床诊治特点、针灸配穴处方和内科、妇儿科、皮外科、五官科、急症和其他疾病的治疗;附篇参考资料,包括针灸现代研究概况、古代人体部位释义、子午流注、灵龟飞腾八法、针灸歌赋选
本书是 十二五 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医大师临床研究》分册之一,获得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资助。本书是再版,全书内容除绪言外,共分四部分,共19 章:分别为针灸理论、《灵枢?经脉》篇病候与临床、常见病针灸治疗及临床医案,另附醒脑开窍针法图片。全书图文并茂,实用性强。
本书是《针灸秘验??50年针灸临证实录》的第2版。 作者是我国知名针灸专家。本书为作者50年行医经验的全面、系统的总结。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部分:一是对作者独到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特色进行了提炼;二是将110个病症中经反复验证有效并进行规范的针灸处方向读者公开;三是介绍了235例在国内外行医所记录的针灸案例。本书的特点为:第一,重在真实,全书所列效方验案无一不是来自作者实践,且因针灸临床具有一定风险性,作者也介绍了亲历的多例失误,成功与教训并存;第二,突出特色,用占本书2/5以上的篇幅展示了作者在眼病,特别是在难治性眼病针灸的独特经验,为同行所罕见。
本挂图绘制了董氏奇穴与经穴在人体的详细位置,采用奇穴与经穴左右对照的形式,且对分布于手、臂、足、腿、耳及头面等处的穴位单独绘图。董氏奇穴虽不像十二经络之循环不断,相接无端,但亦有一定脉络可寻,本挂图设计简洁明快,便于读者查找穴位。同时,董氏奇穴穴位的分布,在功效方面和十二经穴亦有一定的联系,本挂图配有说明书,对董氏奇穴的定位、主治及针法也进行了介绍,力图简单实用。 本挂图分为三个独立挂图,不易混淆,方便系统学习,且尺寸大,穴位清晰、准确,易于取穴。说明书中的解释说明文字基于临床,疗效肯定。
针灸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为基础,以经络腧理论为指导,运用针具与艾叶等主要工具和材料,通过刺入、薰灼等方法刺激身体特定部位,以调节人体平衡状态而达到保健和治疗的传统知识与实践。为了满足针灸教学,促进针灸学术交流,提高针灸临床疗效,扩大针灸传播,推动针灸规范化、现代化、化,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的针灸学者的建议下,中国中医科学院程莘农传承工作室组成专家团队对《中国针灸学》进行了修订。1.对位的定位和命名,按照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针灸经定位》标准,进行了修订和统一。2.关于腧的部位和主治,增加解剖学描述,腧的主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腧主治(GB/T30233-2013)》进行表述。3.对于针灸用具的选择,增加了针灸针消毒技术章节和不同针具的介绍,包括2
本教材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特色教材之一,内容分为五部分:绪论主要介绍针灸学的发展史、现代研究进展及学科特点和学习方法;上篇为经络腧穴,重点介绍经络的概念、循行、症候、主治概要和腧穴的定位、主治、刺灸法等;中篇为刺灸技术,介绍针灸技术的发展及量效关系,各种针灸技术的操作方法、技术要点、适应证和注意事项;下篇详细论述了针灸临床诊治思维,各种病症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辨证、检?要点、治疗策略、治疗方案、难点分析及解决思路和预后;另外,在附录中选录了古代针灸歌赋,解释了古代体表部位名称,并融人针灸护理常规。本教材以接近临床为导向,突出临床诊治思维,开拓学生的临床针灸思维和动手能力,注重操作规范、技术要点、适应证和注意事项,增加了有临床价值的特色针灸技术,引人针灸临床证据和研究成果,图文并
“结构针灸”由部分针灸推拿专家共同倡导,以古今中外医学对人体结构的认知成果为基础,重新审视针灸和手法的作用部位、刺激方法和作用机制,以结构为基础,改善功能为目的,研究针灸规律,理解针灸作用,创新针灸手段,以期探索一条易于理解,方便掌握,容易重复的针灸教学、临床、科研新途径。 《结构针灸刺法经验/结构针灸研究丛书》由关玲主编。
岭南地区有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环境,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岭南针灸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诊疗体系。靳瑞教授总结近50年临床实践,结合现代研究成果,创立了以三针取穴为处方特色的针灸治疗新体系——靳三针疗法。在靳老及其弟子、传承人的《靳三针疗法流派临床经验全图解》收录了编者主持“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靳三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优化方案的研究”时补充的挛三针、腕三针、踝三针、开三针等组穴,然而开三针未附图详解。带教指导过程中,编者感到图片还不能完全传达针刺操作中复杂的信息,相比之下,视频更有助于初学者掌握操作要领。为营造犹如靳老亲自指导、耳提面命的阅读体验,编者组织拍摄了部分组穴操作视频,以二维码的形式附于《靳三针疗法流派临床经验全图解》的组穴图解下,并补充了开三针的图解:按照优势病种对内容进
你知道吗?大名鼎鼎的神探——一代名相狄仁杰也是针灸高手哦,曾在闹市中手起针落为奄奄一息的少年除去了鼻生的赘瘤。名医张子和被眼疾折磨,眼科医生姜仲云为他针刺放血冶疗,仅一次就使百日之苦一朝而解……神奇的针灸真是本讲不完的故事书! 本书为“奇针妙灸皆故事”之针刺卷《针方奇谭》,以故事的形式介绍针灸历史、针灸名医和针灸传奇。全书共五十章,将史籍、古代病案、杂记、占代小说和民间传蜕中有关针灸名医,或名医运用针灸方法治病救人的事迹,以文学的手法稍加演绎,一方面讲述针灸的文化历史、名人轶事,另一方面根据故事涉及的内容,以深入浅出的文字讲解了一些针灸理论、治疗手法或保健方法。
《新古典针灸学大纲》是黄龙祥先生大纲系列的第三本,是黄龙祥先生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宗旨辛劳探索的心血结晶,不仅挖掘出了古典针灸中隐而不彰的诊疗规律,为现代针灸学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助力,而且揭示了 具普适意义的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底层逻辑,发现了中西医双方在各自视角内都不曾捕捉到的事实和规律,明晰了古典针灸和现代医学都没有看到的盲区和误区,彰显了中医针灸的伟大价值,呼唤中国人、中医人要在未来医学的创建过程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针灸穴位全真图解(第2版)》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郭长青及其团队编绘。采用近期新腧穴定位标准,把针灸歌诀与穴位定位结合起来,帮助记忆。全书采用真人拍摄照片与解剖图结合的方式标示穴位,定位更加直观,重点穴位配有断面解剖图,可进一步加深对穴位的认识。《针灸穴位全真图解(第2版)》第一版深受读者欢迎,畅销10万余册。本次修订更使穴位图片与文字介绍在视觉上完美结合,也改正了第一版的少量错误。希望《针灸穴位全真图解(第2版)》能使初学穴位者更快更准地掌握穴位定位,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学习针灸学及经络穴位相关知识。
杨长森教授系南京中医药大学名师,现代针灸高等教育的开创者之一。 长期致力于针灸教学、科研、临床工作,在针灸学界享有盛誉。 《杨长森针灸学讲稿》记录了杨长森老师讲授针灸学的课堂内容,真实地反映了杨老师对针灸学基础理论的深入思考、研究成果和对针灸临床应用的经验心得,体现了杨老师对针灸理论和实践的娴熟驾驭和一以贯通。 讲稿包括经络、腧穴、刺灸操作和临床治疗四大部分。其中,对于经络理论,主要突出经脉循行与病候的相关性,腧穴理论主要突出定位和取穴的一致性,刺灸操作理论主要突出临床实用性,临床治疗主要突出辨证思维和针灸临床辨证治疗模式。讲稿体现了杨长森教授对针灸之理、之法、之道的领悟,对针灸后学颇具启迪。 《杨长森针灸学讲稿》适用于针灸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者阅读和参考。
《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书,也是最早最多地收集和整理古代针灸资料的重要文献。本书的内容主要取材于《素问》、《灵枢》、《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这三部书是晋代以前在医学基础理论和针灸治疗等方面带有总结性的主要医学著作,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切脉针灸治癌》首先概说切脉针灸治癌的探索过程及相关理论知识,接着阐述针灸、脉学的基本知识,以及切脉、针灸二者的结合点,最后从癌症的临床诊断、切脉针灸治疗癌症的常见配穴应用、治癌的特殊针法、针灸治癌与中草药的配合应用等方面予以阐述,并结合具体病案,充分展示切脉针灸治癌的临床疗效。
郭长青、郭妍、张伟主编的《针灸组合穴速查(超值彩图版)》为《中医速查宝典系列》丛书之一,由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专家、教授联袂根据多年的针灸教学实践与临床实践,精心撰写而成。组合穴是由作用相同或相似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穴位组成的穴组,穴组中各穴相互配合,协同发挥治疗作用,可提高疗效。本书重点描述了56组合穴的穴组主治、标准定位、取穴技巧、穴位解剖、毫针剌法,并配以精美的体表图和解剖图,读者可按图准确取穴,便于组合穴的临床应用。本书可供中医院校师生,针灸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者,外国留学生及针灸爱好者参考使用。
梁立武、孙申田、徐继信、卢俊卿编著的《一针灵(常见疾病单穴一针疗法)》以普及、实用为目的,图文并茂,文字通俗,治法简明,便于学用,适用于广大针灸临床工作者。全书共收录近200种临床常见病症。 本书采用祖国医学和现代医学病名相辅相成,便于学习。强调治法简明、有效,选择的治法都经广大医务人员临床验证,并且多数治法经过编者长期临床应用,疗效确切。每法仅取一穴,一穴即效,多取十四经穴、奇穴,也有阿是穴。重点介绍治疗方法,使读者会其法、知其用,实用性强,便于推广应用。
本书系作者近年在欧洲、美洲、亚洲、澳洲“ 董氏奇穴讲座”的教材自用手稿整理而成。《董氏奇穴穴位诠解》是在2007年版的《董氏奇穴讲座》基础上,做了大幅度的修改补充而成。其原理 深入,应用 广泛,有些穴位的位置亦做了稍微的调整,使之 为有效。 本书先列出【董师原文】,是董师著作《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之原文,基本上有:部位、主治、取穴、手术、注意等几项。让大家能了解、认识董师原文,方便对照学习,再列出【诠解发挥】,是维杰对原文加以解说、应用、发挥。内容分为:穴名阐释、解说及发挥、现代解剖、维杰新用、定位及取穴,有些重要穴位还做了“比较”并加以“引申”。 “解说及发挥”是本书的精华,系本人数十年研读融汇《内经》《难经》《易经》等书之精髓心得,及临床四十多年的经验总结,用以解说及发挥奇穴,
《临证纪事--我的针灸之路》作者张仁是我国知名的针灸学者。作者以生动的笔触真实地再现了其半个多世纪来家传、自学和学校教育曲折的学医之路和在边疆农场、靠前大都市以及发达国家独特的行医之路,可引发广大读者深入思考并获得有益的启示;又用凝炼的文字将其四十余年的临床经验以针灸处方的形式进行总结,可供有关中医针灸工作者临床借鉴应用。本书的写作,正如作者所言,是医学著作中的一个“另类”,它的出版相信会得到专业和非专业读者的认可和欢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