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整理了著名针灸专家杨甲三教授的取穴方法??“三边、三间”取穴法,配以400余幅清晰的图片对穴位进行准确地定位与描述,使读者能直观、形象地学习杨教授的取穴经验并运用于临床,重点介绍了十四经穴、经外奇穴等近400个穴位的取穴方法。本书在第1版的基础上对针灸穴位的特异性、穴位操作提示进行了详细介绍,对针灸穴位图谱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使读者更直观、更准确地掌握取穴部位和要领。
针灸学是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在继承和发扬古代针灸学术思想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运用传统与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经络、腧穴、操作技能、治疗法则、作用机制及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经络腧穴、刺灸法和治疗等内容。全书分为绪言,包括针灸学发展简史、针灸学术的对外传播、针灸学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上篇经络腧穴,包括经络总论、腧穴总论、经络腧穴各论,具体介绍经络腧穴的相关知识;中篇,刺灸法,包括刺灸法总论和各论,具体介绍刺灸法的相关知识和方法;下篇总论,包括针灸治疗总论和各论,具体介绍针灸治疗作用、原则、针灸临床诊治特点、针灸配穴处方和内科、妇儿科、皮外科、五官科、急症和其他疾病的治疗;附篇参考资料,包括针灸现代研究概况、古代人体部位释义、子午流注、灵龟飞腾八法、针灸歌赋选
本书是《针灸秘验??50年针灸临证实录》的第2版。 作者是我国知名针灸专家。本书为作者50年行医经验的全面、系统的总结。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部分:一是对作者独到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特色进行了提炼;二是将110个病症中经反复验证有效并进行规范的针灸处方向读者公开;三是介绍了235例在国内外行医所记录的针灸案例。本书的特点为:第一,重在真实,全书所列效方验案无一不是来自作者实践,且因针灸临床具有一定风险性,作者也介绍了亲历的多例失误,成功与教训并存;第二,突出特色,用占本书2/5以上的篇幅展示了作者在眼病,特别是在难治性眼病针灸的独特经验,为同行所罕见。
本书大力提倡对针灸基本功的掌握。在针灸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一些最基本、最关键的问题,如针灸歌诀如何背诵,哪些歌诀必须背诵,经穴主治如何掌握,什么是行针施术的要领,怎样艾灸既方便又有效等等。作者把它们概括为“针灸基本功”。作者又结合自己的师承经历和教学、临床实践经验,分别对针灸基本功加以说明,所述内容对针灸学习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结构针灸”由部分针灸推拿专家共同倡导,以古今中外医学对人体结构的认知成果为基础,重新审视针灸和手法的作用部位、刺激方法和作用机制,以结构为基础,改善功能为目的,研究针灸规律,理解针灸作用,创新针灸手段,以期探索一条易于理解,方便掌握,容易重复的针灸教学、临床、科研新途径。 《结构针灸刺法经验/结构针灸研究丛书》由关玲主编。
广东省名中医黄建业先生,1965年广州中医学院六年制本科毕业,从事中医临床五十余年。其父是广东罗定名中医,他从小受到医学薰陶,在学医期间,逢星期天,常与黎泽泉、刘录邦、肖鑫和等同学,到我父,岭南针灸名医,原广州中医学院(现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教研组老师韩绍康家中学习针灸和中医内科。当时我也随父学医,常与他共同探讨中医学中的疑难问题。毕业后,先后在南丰医院与封开中医院业医,并为封开中医院副院长,直至退休。他承传了“韩氏一针候气法”,熟练运用针灸、中医药辨证论治诊病,治愈了许多常见病和不少疑难病证,其医德、医风和医术深受群众称赞。 1992年8月,联邦德国(现德国) 中医学会 Prof.Dr.C.H.Hempen(韩鹏教授)曾到封开与他学术交流。他先后到美国、马来西亚、德国、香港讲学和学术交流,并多次被邀请回到广州中医
本书为针灸单穴应用集成之作,收集以单穴为主治疗疾病的有效医案医话,涉及医案达1000余则,范围涵盖内、外、妇、儿、五官科等。所涉及的单穴包括十四经穴(181个)、经外奇穴(88个)以及阿是穴,还包括少
《炮炙大法》是继《先醒斋医学广笔记》一书所记诸种中药炮制品基础上扩充而成,载药439味,分水、火、土、金、石、草、木、果、米谷、菜、人、兽、禽、虫鱼十四部,后附用药凡例、叙制剂、煎服药及宜忌等。本次重
宋少军、辛铭金主编的《针灸推拿技术》是“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之一。全书分基础篇、治疗篇两部分。基础篇主要介绍了经络的概念、循行路线及规律,腧穴的定位、主治及操作,其中重点
《阴阳九针》主要介绍了任之堂主人余浩自创的针法——阴阳九针。该针法是将全息理论、中医理论、道家修行法门结合起来,借用人体的大拇指来疏通人体的冲脉、督脉、任脉,运用奇经八脉中的先天之气,来治疗人体诸多疾
本书稿原为高季培先生为天津市中医研究班所编撰的针灸学讲义(油墨自印),由高老的女儿高玉蝽教授保留至今,并无偿赠予河北中医学院佘延芬教授,希望能整理出版,从而对燕赵针灸学的传承和发展有所裨益。 本书与目前中医院校的针灸学教材相比,主要具有以下特色:一是将刺灸法内容(针疗术、灸疗术)提到腧穴内容之前讲授,这有利于激发学生们对针灸操作的兴趣,亦可在学习腧穴的过程中边学习边操作。二是在治疗部分中提供了大量的临床病案。其种类丰富,记录详细,是很好的学习资源。 三是收录了高老亲手绘制的大量插图,并尽量保持原貌,使读者领略高老严谨的治学风范,并体会针灸学发展的时代特点。
本书除绪论外共二十九章,分为基础篇和应用篇。基础篇主要介绍针灸技术的基础知识、操作步骤及要领、适应范围和注意事项,并配有操作技术的图解;应用篇主要介绍部分针灸技术的特色应用,以进一步体现针灸技术的实用性、灵活性、可操作性与安全性。 本书适用于各级针灸医务工作者、科研人员、医学院校学生及 外针灸爱好者。
......
本教材为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书中绪言全面介绍了相对穴的定义和特点,阐述相对穴理论体系的构建、对外传播和交流,归纳了相对穴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上篇相对穴概论,重点论述了相对穴理论基础、相对穴的应用特点和作用;中篇相对穴各论,分别较详细论述了上肢部、下肢部、头面部、躯干部,相对穴单穴与配穴的取穴、主治特点、操作和应用;下篇相对穴应用,重点论述了相对穴配穴处方原则以及各科常见病的相对穴治疗。本教材适应本科层次知识结构及实际需要,并适当兼顾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习需求,同时亦可作为医疗人员的重要参考用书。
本书稿原为高季培先生为天津市中医研究班所编撰的针灸学讲义(油墨自印),由高老的女儿高玉蝽教授保留至今,并无偿赠予河北中医学院佘延芬教授,希望能整理出版,从而对燕赵针灸学的传承和发展有所裨益。 本书与目前中医院校的针灸学教材相比,主要具有以下特色:一是将刺灸法内容(针疗术、灸疗术)提到腧穴内容之前讲授,这有利于激发学生们对针灸操作的兴趣,亦可在学习腧穴的过程中边学习边操作。二是在治疗部分中提供了大量的临床病案。其种类丰富,记录详细,是很好的学习资源。三是收录了高老亲手绘制的大量插图,并尽量保持原貌,使读者领略高老严谨的治学风范,并体会针灸学发展的时代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