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1-10元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1-10元10-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6折-6.9折
筛选:
    • 伤寒论速记
    •   ( 471 条评论 )
    • 周春祥 /2016-03-01/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伤寒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各科的基础,虽以 伤寒 为名,实承载了 辨证论治 之道,千余年来一直是习中医者范本,历代医学更奉之临床法典。《伤寒论》文字质朴却蕴义深厚,条文精义常令学者颇难领会,历代注家的众多著述更令学者莫衷一是。为此,编写一本既忠实反映《伤寒论》学术思想,又能引领初学者登堂入室、指导复习者把握疑难要点的精简读本显得十分必要,《应考掌中宝 伤寒论》正是应此写就。 本书编写时不奢求面面俱到,围绕当前教学大纲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要求,在仔细梳理《伤寒论》各篇章相关内容基础上,条列出各篇章及相关条文中蕴含的重点、疑点及难点,着眼于前后篇章相关知识点之间的有机联系,冀能辅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捕捉到布散于全书的重点信息,使学习者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作为 应考宝典 系列丛书的组成部分

    • ¥8 ¥12 折扣:6.7折
    • 医林改错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 66 条评论 )
    • [清]王清任 /2011-01-01/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医林改错》系清代名医王清任生前仅有的著作,成书于道光庚寅年(公元1830年)。王清任(1768~1831年),字勋臣,又名全任,直隶(今河北省)玉田县鸦鸿桥河东村人。其先祖王凝机,是当地的一大名医。王清任21岁(1789年)正式行医,行医42年间,他严谨求实,精研医道。因看到古籍所论之脏腑形态、功能以及所绘图谱尚有不实不尽之处,于是他亲自去刑场、义琢,观察、解剖尸体,并将所见绘成亲见脏腑图形,以更正古医书中脏腑之不尽翔实之处,并把自己42年的临证经验,尤其是对瘀血、气虚诸病的证治经验进行了总结,于1830年刊行是书。 全书分为上、下两卷,记载了王清任对古医籍中脏腑错误的纠正,王清任的气血脏腑学说的立论,以及他大量的临床经验,体现出王清任擅长于活血化瘀、补气活血的治疗特点,特别是王清任所创制的血府逐瘀汤、通窍活血汤、膈

    • ¥7.3 ¥12 折扣:6.1折
    • 傅青主女科(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 31 条评论 )
    • (清)傅山申玮红 校注 /2011-01-01/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傅山(1607~1684年),山西阳曲(今山西太原)人,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医学家,也是杰出的爱国思想家、反清活动家和文学艺术家。傅山,初名鼎臣,改名山;原字青竹,后改青主;自号朱衣道人,别号石道人,亦号松侨、侨黄、公它、公之它,等,无不体现了他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本书内容包括“女科”和“产后编”两部分,以“女科”病症为主。“女科”分上下两卷,上卷以妇科病症为主,列带下、血崩、鬼胎、调经扣种子五门,每门分若干病症,共三十八条,三十九症,四十一方,其中的“种子”门,反映了他对妇女繁衍后代的重视;下卷是产科部分,分妊娠、小产、难产、正产和产后五门,每门下亦分若干病症,共三十九条,四十一症,四十二方。“产后编”亦分上下两卷,包括产后总论、产前后方证宜忌及产后诸证治法三部分,共列四

    • ¥9.3 ¥15 折扣:6.2折
    • 外经微言 (清)陈士铎 著
    •   ( 34 条评论 )
    • (清)陈士铎 著 /2016-05-01/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外经微言》内容丰富多彩,是一部的中医理论性著作。其理论基础主要本于《内经》。其中有很多养生的论述,十三篇专门论述五脏六腑的生克关系和宜忌常变的原理,以及脏腑病变的治疗原则,并对《内经》的经络学说及六气学说等论述都有所阐发。

    • ¥6.2 ¥10 折扣:6.2折
    • 饮膳正要(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 14 条评论 )
    • (元)忽思慧 /2011-01-01/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饮膳正要》是我国第一部营养学专著,初刊于元天历三年(公元1330年)。作者忽思慧,生平无考,兼通蒙汉医学,曾于元仁宗延祐年间被选为宫廷的饮膳太医。他根据任职期间积累的丰富的营养卫生、饮食保健及烹饪技术等经验,选择历朝食疗精粹和民族食疗方法著成是书。 《饮膳正要》共分为三卷,卷一载有三皇圣纪,养生、饮酒避忌,妊娠、乳母食忌及山珍海馐所做的羹、粉、汤、面、粥、饼等聚珍异馔。卷二记载了诸般汤煎、食物治病、食物相反及食物中毒的救治等。卷三是可供食疗的天然食品,如米、谷、果、菜、鱼、禽、兽及料物等,详细叙述了每味食品的性味、良毒、功效、主治、宜忌等內容。《饮膳正要》集营养学、药物学、养生学及康复学之大成,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学术价值。

    • ¥7.4 ¥12 折扣:6.2折
    • 上海名医医案选粹/现代***名老中医名***重刊丛书
    •   ( 22 条评论 )
    • 冯伯贤 /2008-02-01/ 人民卫生
    • 本书收集了上海丁仲英、朱鹤皋、沈琢如、祝味菊、郭柏良、徐小圃、徐丽洲、陈存仁、薛文元、顾渭川等16位名医验案,精选编纂而成。书中充分反映了上海有代表的 医家的学术思想及临床诊疗经验,上海是名医汇集之地,在近代中医发展 占有重要地位,本书对于临床、科研、教学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 ¥8.6 ¥13 折扣:6.6折
    • 马培之外科医案/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
    •   ( 7 条评论 )
    • 马培之|校注:范凤源 /2008-01-01/ 人民卫生
    • 全书收载医案58例,对每一病案不仅有详细的记述,并有深透的论述和分析,有的还有专论附于后,反映了马氏颇深的学术造诣与丰富的临床经验。 马氏为孟河医学流派代表医家之一,尤以中医外科著称,“所治疾病,多获奇效。”晚年曾被邀至京为御医,在中医发展中有一定的影响和地位。 本书医案理法方药赅备,辨析详明,是指导临床工作者重要参考书。

    • ¥6.6 ¥10 折扣:6.6折
    • 小儿药证直诀 (宋)钱乙 著
    •   ( 12 条评论 )
    • (宋)钱乙 著 /2016-05-01/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本书系采人阎孝忠整理名医钱乙的有关儿科著述而成,约成书于宋宣和年间(1119~1125), 是现存很早的汉医儿科学著作,在儿科发展目前占有重要地位。《小儿药证直诀》,汉医儿科的奠基之作。又名《小儿药证真诀》、《钱氏小儿药证直诀》。3卷。宋代钱乙撰,由钱氏门人阎孝忠编集而成。书成于公元1119年。本书是中国早期内容比较完整,并载有病案的儿科重要专著。《小儿药证直诀》有仿宋刊本及清武英殿聚珍本二种。前者是原书的复刻本,后者是辑佚本,内容略有出入。卷上为脉证治法,共载小儿诊候及方论81篇;卷中详记钱氏小儿病医案23则;卷下诸方,论述儿科方剂的配伍和用法。书中简要地记述了小儿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 ¥6.2 ¥10 折扣:6.2折
    • 外经微言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 72 条评论 )
    • 清·陈士铎 /2011-01-01/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外经微言》是“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系列之一。 《外经微言》全书九卷,卷各九篇,共八十一篇,清·陈士铎著。第一卷论述养生、天癸、月经、子嗣、寿夭等;第二卷论述经络终始、标本顺逆;第三、四、五卷论述五行生克、脏腑气化;第六、七卷论述五运六气、四时八风;第八卷论述伤寒、温疫;第九卷论述阴阳寒热等。重点对养生和五行理论以及临证应用进行了阐发,从安心、守神、保精等方面论述了养生之道。肺金篇、肝木篇、肾水篇、心火篇、脾土篇、胃土篇等十三篇专门论述五脏六腑的生克关系和宜忌常变的原理以及脏腑病变的治疗原则,发展了《内经》的五行生克思想,将《内经》的理论与临床辨证密切结合起来,对《内经》的经络学说、六气学说均有独特阐发。

    • ¥7.3 ¥12 折扣:6.1折
    • 幼科推拿秘书 (清)骆如龙 著
    •   ( 15 条评论 )
    • (清)骆如龙 著 /2016-05-01/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本书五卷,又名《推拿秘书》,清·骆如龙著于1691年,1784年刊行。卷一列保婴赋等歌赋,杂论儿科诊法;卷二述推拿穴位;卷三论各种推拿手法;卷四为多种病症的推拿治法;幼科药方附于卷末。推拿手法历代皆有不同发展,明代被列为专科,学术上发生了重大变化,明清时期推拿治法向其他学科渗透发展,疗效更为突出,其专科已较成熟。该书首录“保婴赋”等歌括,杂论儿科病诊法,次列推拿穴位及各种推拿手法,诸病推拿法,为中医儿科外治法之经典,可供中医临床医师借鉴。

    • ¥6.2 ¥10 折扣:6.2折
    • 脾胃论(第2版)/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
    •   ( 9 条评论 )
    • (金)李东垣|总主编:柳长华//吴少祯|校注:靳国印... /2019-07-01/ 中国医药科技
    • 《脾胃论》,金·李杲著。李杲,字明之,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晚年自号东垣老人,他是中国医学 “金元四大家”之一,是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他的学术理论强调脾胃在人身的重要作用,因为在五行当中,脾胃属于中央土,因此他的学说也被称作“补土派”。《脾胃论》成书于1249年,为其晚年作品,是其代表作之一。 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阐述了脾胃生理特性、病理变化,及在发病学上的认识意义,宗《内经》《难经》之旨而发挥之,并附升阳益胃汤等诸方,论述各证治疗之法,是本书的基础部分;中卷就气运衰旺、饮食劳倦、热中证等专题作进一步阐释,说明“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之后,各种病证的证治原则,并阐述补中益气汤、调中益气汤等补脾胃诸方的主治应用、加减配伍;下卷着重论述脾胃虚损与其他脏腑、九窍的关系,

    • ¥7.9 ¥12 折扣:6.6折
    • 濒湖脉学 奇经八脉考 第2版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 4 条评论 )
    • (明)李时珍 /2019-07-01/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李时珍编著的本书内容介绍:中华医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早在两汉时期,中医就具备了系统的理论与实践,这种系统性主要体现在中医学自身的完整性及其赖以存续环境的不可分割性。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就明确记载了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作用。在中医学的发展过程中,累积起来的每一类知识如医经、方剂、本草、针灸、养生等都是自成系统的。其延续与发展也必须依赖特定的社会人文、生态环境等,特殊的人文文化与生态环境正是构成中医学地域性特征的内在因素,这点突出体现在运用“天人合一”、“阴阳五行”解释生命与疾病现象。

    • ¥7.4 ¥12 折扣:6.2折
    • 伤寒贯珠集(中医传世经典诵读本)
    •   ( 0 条评论 )
    • 编者:(清)尤在泾 /2016-05-01/ 中国医药科技
    • 张仲景的《伤寒论》一书,逻辑严谨,文词古奥,义理精深。若非深思熟读,潜心研究,难得要领。清代医家尤怡尤在泾究古穷经,精通医理,而且颇多临床心得,所撰《伤寒贯珠集(中医传世经典诵读本)》(刊于1810年)八卷,以伤寒治则为纲,取《伤寒论》中六经证治原文,按类分列原文。卷一、卷二论太阳证,其治法分正治、权变、斡旋、救逆、类病法;卷三、卷四论阳明证,分正治法、明辨法、杂治法;卷五论少阳证,分正治法、权变法、刺法:卷六论太阴诸法(包括脏病、经病、经脏俱病);卷七论少阴诸法(包括清、下、温法等);卷八论厥阴诸法(包括清、温诸法,及病禁、简误、瘥后等)。全书析理阐微,叙法诠证,解方述要,论药合证,提纲挈领。一目了然,恰如“百八轮珠,个个在手”;对伤寒证治尤多发挥,不仅辨析精当,而且阐释透

    • ¥9 ¥15 折扣:6折
    • 伤寒贯珠集(中医传世经典诵读本)
    •   ( 1 条评论 )
    • 编者:(清)尤在泾 /2016-05-01/ 中国医药科技
    • 张仲景的《伤寒论》一书,逻辑严谨,文词古奥,义理精深。若非深思熟读,潜心研究,难得要领。清代医家尤怡尤在泾究古穷经,精通医理,而且颇多临床心得,所撰《伤寒贯珠集(中医传世经典诵读本)》(刊于1810年)八卷,以伤寒治则为纲,取《伤寒论》中六经证治原文,按类分列原文。卷一、卷二论太阳证,其治法分正治、权变、斡旋、救逆、类病法;卷三、卷四论阳明证,分正治法、明辨法、杂治法;卷五论少阳证,分正治法、权变法、刺法:卷六论太阴诸法(包括脏病、经病、经脏俱病);卷七论少阴诸法(包括清、下、温法等);卷八论厥阴诸法(包括清、温诸法,及病禁、简误、瘥后等)。全书析理阐微,叙法诠证,解方述要,论药合证,提纲挈领。一目了然,恰如“百八轮珠,个个在手”;对伤寒证治尤多发挥,不仅辨析精当,而且阐释透

    • ¥9 ¥15 折扣:6折
    • 伤寒贯珠集(中医传世经典诵读本)
    •   ( 1 条评论 )
    • 编者:(清)尤在泾 /2016-05-01/ 中国医药科技
    • 张仲景的《伤寒论》一书,逻辑严谨,文词古奥,义理精深。若非深思熟读,潜心研究,难得要领。 清代医家尤怡尤在泾究古穷经,精通医理,而且颇多临床心得,所撰《伤寒贯珠集(中医传世经典诵读本)》(刊于1810年)八卷,以伤寒治则为纲,取《伤寒论》中六经证治原文,按类分列原文。卷一、卷二论太阳证,其治法分正治、权变、斡旋、救逆、类病法;卷三、卷四论阳明证,分正治法、明辨法、杂治法;卷五论少阳证,分正治法、权变法、刺法:卷六论太阴诸法(包括脏病、经病、经脏俱病);卷七论少阴诸法(包括清、下、温法等);卷八论厥阴诸法(包括清、温诸法,及病禁、简误、瘥后等)。全书析理阐微,叙法诠证,解方述要,论药合证,提纲挈领。一目了然,恰如“百八轮珠,个个在手”;对伤寒证治尤多发挥,不仅辨析精当,而且阐释透

    • ¥9 ¥15 折扣:6折
    • 串雅内外编 (清)赵学敏 著
    •   ( 18 条评论 )
    • (清)赵学敏 著 /2016-05-01/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串雅内外编》,汉族民间走方医(亦称串医、铃医)医疗经验汇编。赵学敏纂辑,吴庚生补注。作者记录中国走方医柏云口授医技,广摭民间治疗经验,并结合自己丰富的医药知识与临床经验,“删其眩异繁缛,参以秘笈所藏,归之雅正,勒为成书”。

    • ¥9.3 ¥15 折扣:6.2折
    • 饮膳正要/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
    •   ( 0 条评论 )
    • (元)忽思慧|校注:刘光华 /2011-01-01/ 中国医药科技
    • 《饮膳正要》是我国 部营养学专著,初刊于元天历三年(公元1330年)。作者忽思慧,生平无考,兼通蒙汉医学,曾于元仁宗延祐年间被选为宫廷的饮膳太医。他根据任职期间积累的丰富的营养卫生、饮食保健及烹饪技术等经验,选择历朝食疗精粹和民族食疗方法著成是书。 《饮膳正要》共分为三卷,卷一载有三皇圣纪,养生、饮酒避忌,妊娠、乳母食忌及山珍海馐所做的羹、粉、汤、面、粥、饼等聚珍异馔。卷二记载了诸般汤煎、食物治病、食物相反及食物中毒的救治等。卷三是可供食疗的天然食品,如米、谷、果、菜、鱼、禽、兽及料物等,详细叙述了每味食品的性味、良毒、功效、主治、宜忌等內容。《饮膳正要》集营养学、药物学、养生学及康复学之大成,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学术价值。

    • ¥7.2 ¥12 折扣:6折
    • 饮膳正要/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
    •   ( 7 条评论 )
    • (元)忽思慧|校注:刘光华 /2011-01-01/ 中国医药科技
    • 《饮膳正要》是我国 部营养学专著,初刊于元天历三年(公元1330年)。作者忽思慧,生平无考,兼通蒙汉医学,曾于元仁宗延祐年间被选为宫廷的饮膳太医。他根据任职期间积累的丰富的营养卫生、饮食保健及烹饪技术等经验,选择历朝食疗精粹和民族食疗方法著成是书。 《饮膳正要》共分为三卷,卷一载有三皇圣纪,养生、饮酒避忌,妊娠、乳母食忌及山珍海馐所做的羹、粉、汤、面、粥、饼等聚珍异馔。卷二记载了诸般汤煎、食物治病、食物相反及食物中毒的救治等。卷三是可供食疗的天然食品,如米、谷、果、菜、鱼、禽、兽及料物等,详细叙述了每味食品的性味、良毒、功效、主治、宜忌等內容。《饮膳正要》集营养学、药物学、养生学及康复学之大成,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学术价值。

    • ¥7.2 ¥12 折扣:6折
    • 脉经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 4 条评论 )
    • (晋)王叔和 著 /2016-05-01/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本书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先取《内经》、《难经》以及张仲景、华佗等有关论述分门别类,在阐明脉理的基础上联系临床实际。全书共十卷。卷一论三部九候,寸口脉及二十四脉;卷二、三则以脉合脏腑经络,举其阴阳之虚实,形证之异同,作为治疗依据;卷四诀四时、百病死生之分,并论脉法;卷五述仲景、扁鹊脉法;卷六列述诸经病证;卷七—九讨论脉证治疗,其中卷七以伤寒、热病为主,卷八为杂病,卷九为妇产科、小儿病证;卷十论奇经八脉及右侧上下肢诸脉。原有“手检图三十一部”,今已亡佚。本书的优选贡献有二。其一:首次将脉象归纳为浮、芤、洪、滑、数、促、弦、紧、沉、伏、革、实、微、涩、细、软、弱、虚、散、缓、迟、结、代、动二十四种,并对每种脉象均作了具体描述。其二:本书将晋以前的诊脉方法、脉象所反映的病理变化以及

    • ¥9.3 ¥15 折扣:6.2折
    • 饮膳正要/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
    •   ( 0 条评论 )
    • (元)忽思慧|校注:刘光华 /2011-01-01/ 中国医药科技
    • 《饮膳正要》是我国 部营养学专著,初刊于元天历三年(公元1330年)。作者忽思慧,生平无考,兼通蒙汉医学,曾于元仁宗延祐年间被选为宫廷的饮膳太医。他根据任职期间积累的丰富的营养卫生、饮食保健及烹饪技术等经验,选择历朝食疗精粹和民族食疗方法著成是书。 《饮膳正要》共分为三卷,卷一载有三皇圣纪,养生、饮酒避忌,妊娠、乳母食忌及山珍海馐所做的羹、粉、汤、面、粥、饼等聚珍异馔。卷二记载了诸般汤煎、食物治病、食物相反及食物中毒的救治等。卷三是可供食疗的天然食品,如米、谷、果、菜、鱼、禽、兽及料物等,详细叙述了每味食品的性味、良毒、功效、主治、宜忌等內容。《饮膳正要》集营养学、药物学、养生学及康复学之大成,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学术价值。

    • ¥7.2 ¥12 折扣:6折
    • 四诊抉微(中医传世经典诵读本)
    •   ( 0 条评论 )
    • (清)林之翰 /2016-05-01/ 中国医药科技
    • 《四诊抉微(中医传世经典诵读本)》一书是为中医诊断学专著,清·林之翰代表作。林氏博采《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脉经》等古典医籍理论及先哲精髓,并加详注,撰《四诊抉微》八卷,附《管窥附余》一卷,付梓于雍正元年(1723年)。 书中1~3卷,主论望、闻、问诊。详细论述了颜面、口、鼻、耳、目、齿、舌等部位的各种形色变化,以声音审查疾病的阴阳清浊新久、寒热虚实的方法,通过诊问人品起居、嗜欲苦乐来了解疾病变化,并详析张景岳“十问”,论三诊详确精要。4~7卷,主论二十九道脉,体、象、主病并参以先哲精髓,统而析之,不泥古论。第8卷主论六气之脉及节候之诊,附之以图,参之以诀,令后学者了了易明。后《管窥附余》1卷,列原脉体用、浮脉主里须知、沉脉主表须知等,每多新见。 《四诊抉微》系统地总结了古今

    • ¥9 ¥15 折扣:6折
    • 女科百问(中医传世经典诵读本)
    •   ( 0 条评论 )
    • (南宋)齐仲甫 /2016-05-01/ 中国医药科技
    • 《女科百问(中医传世经典诵读本)》是一部综合性的妇科临床文献,对后世颇有影响。南宋作者齐仲甫上取《内经》《难经》之理,下荟诸贤之萃,深求元理,广集旧闻,结合自己多年治疗妇科病之经验,将有关妇女经带胎产及妇科杂病等的生理、病理、病因病机、治法等内容,以问为目,以答为论,设为百问。 全书共分上、下两卷,上卷五十问,主要论述了妇人天癸、经候及血分、经、带诸病证治;下卷五十问,主要论述了妊娠生理及胎产诸病的证治。纵观全书,书中所列百问,借问答而推其致病之由,据辩论而立以疗治之法,论非无稽,法成有据。书中每答之论条理清晰,内容简明,皆有理法方药,正如书中闵齐伋序所言之“有不可问者,百问问之;有不便答者,百答答之。使人自晓其因,而人自谙其治”。每论之后,又列处方,少则一方,多则数方

    • ¥6 ¥10 折扣:6折
    • 医学特见记沈绍九医话/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
    •   ( 0 条评论 )
    • 邹慎 /2008-01-01/ 人民卫生
    • 医学特见记 本书分为:论文与脉法原理两部分。论文指出了当时只注重汤头歌诀而不精研医理之弊,并对《温病条辨》及陈修园某些观点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所附4个临床验案,见解独到,很有参考价值。邹氏在论脉法原理中介绍了其多年的诊疗体会,所论有据,令人耳目尤新,确有“特见”之感。 本次以祥记彬明印刷社1937年初版为底本,进行整理出版。 沈绍九医话 本书有论有案,所涉内妇儿诸科;论及方剂与用药,虽略略可数,无不是沈氏独到的体会。在医学泛论中,对《伤寒》《温病》等,以及先贤诸家,均反映了其与众不同的见解。沈氏从事中医临床40余年,有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惜幸存有限,书中所收载的临床诊疗案例,弥足珍贵,对于从事临床人员,很有参考价值。

    • ¥7.32 ¥11 折扣:6.7折
    • 外经微言(中医传世经典诵读本)
    •   ( 0 条评论 )
    • (清)陈士铎 /2016-05-01/ 中国医药科技
    • 由清朝陈士铎所著的《外经微言(中医传世经典诵读本)》一书全书九卷,卷各九篇,共八十一篇,清·陈士铎著。 卷论述养生、天癸、月经、子嗣、寿夭等;第二卷论述经络终始、标本顺逆;第三、四、五卷论述五行生克、脏腑气化;第六、七卷论述五运六气、四时八风;第八卷论述伤寒、温疫;第九卷论述阴阳寒热等。重点对养生和五行理论以及临证应用进行了阐发,从安心、守神、保精等方面论述了养生之道。肺金篇、肝木篇、肾水篇、心火篇、脾土篇、胃土篇等十三篇专门论述五脏六腑的生克关系和宜忌常变的原理以及脏腑病变的治疗原则,发展了《内经》的五行生克思想,将《内经》的理论与临床辨证密切结合起来。对《内经》的经络学说、六气学说均有独特阐发。

    • ¥6 ¥10 折扣:6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