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胡希恕、冯世纶两代经方家逐条解析《伤寒论》的原创著作。 胡希恕(1898-1984年)又名胡禧绪,汉族,生于辽宁省沈阳市,是我国近代著名中医经方临床家、教育家。被日本中医界赞誉为 中国有独特理论体系的、著名的《伤寒论》研究者、经方家 。胡希恕一生勤于临床,并一直在临床、教学一线,其明确指出经方医学采用的是六经八纲辨证体系,是神农-伊尹汤液学派,不同于《黄帝内经》的脏腑经络辨证体系,明确提出了仲景学说和《黄帝内经》理论学术渊源不同;揭示了辨证论治的实质,即基于患病机体一般规律反应的基础上,而适应整体的、讲求疾病的通治方法;其临床注重方证,更是揭示了半表半里实质,并提出了 方证是辨证论治的尖端 等学术思想,人民日报给予其高度评价,认为其解决了 历代医家缺乏论述的难题 。其核心学术思想为:伤寒六经论
康平本传抄稿系由日本空海大师于第十七次遗唐使(804)赴中国长安求法取经时,顺便抄写而带回日本(806)藏于佛寺,以供僧人习医。一直在寺庙中流传,康平三年(1060)再经由寺医丹波雅忠传抄,故俗称康平本。和气朝臣嗣重成于贞和二年(1346)重抄此书并在传抄手稿卷末书跋;大?V敬节(1936)发掘此书而公诸公世,日本现代汉方医学家大冢敬节先生,在利根川尚方家藏遗书中发现丹波雅忠的抄录本,参校和气氏家藏抄录本,又对照《宋本伤寒论》和《注解伤寒论》,对其进行了校勘,并加以眉注,由日本汉方医学会刊行。1946年,我国中医药学家叶橘泉先生与大冢敬节先生互相交换著作而获得《康平本伤寒论》排印本,叶先生如获至宝,并准备在国内重印而函告大冢敬节先生,嗣后大冢敬节先生将《康平本伤寒论》原抄本赠叶橘泉先生。叶橘泉先生亲自校勘
《金匮要略方论》是中医学面向临床的一部经典著作,内容丰富,文义含蓄深奥,初学者往往感觉不容易习读。为此,任应秋先生在 20 世纪 50 年代编著了《金匮要略语译》一书,于 1959 年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任应秋先生作者根据明赵开美所刻《仲景全书》中的《金匮要略方论》,用现代语明白浅显地逐条进行翻译,并选择了较切要的各家注释,作为帮助理解的依据。又于每篇之首,冠以概括的介绍,于每篇之末,附以小结和主要内容的表解。即使既使读者对各病症的辨治有所体会,又便于系统地掌握全篇之纲要。对于蕴藏着古代实践经验的杂疗、食忌诸篇,并酌予译注,以供探讨。此次整理,仅对引用的原文进行核对,未进行大改。适合中医院校师生及中医爱好者阅读。
本书的编纂遵循《金匮要略》的临床特点和经典属性,内容力求突出方剂原意、发挥临床应 用、凸显学术特色。本书采用宋代林亿校订、明代赵开美校刻的《金匮要略方论》为蓝本进行选编, 尽量做到概念应清晰、疑点求明确、阐释要直白、重点需突出、说理当条理、应用切临床、变化 有新意、内容可广博。 在内容上,明确 源 和 流 、 古 和 今 、 理 和 用 等关系,明确理论的深 刻含义和历代医家特色阐释,探析方剂临床指导意义和名医大家应用经验,尽量体现其临床特点 和经典属性。全书以方剂为切入点,分别从【仲景方论】【注家方论】【经典配方】【经典方证】 【推荐处方】【方机概述】【方证提要】【适用人群】【适用病症】【合方与加减】【注意事项】 【医案分析】12个方面阐理释用。本书特色有六个。 一、以方为纲,提纲挈领。融理
张素芳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经验传承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专家,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推拿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从医五十余年来,张素芳教授一直从事中医推拿的教学和临床工作,擅长运用推拿手法治疗小儿消化和呼吸系统疾病,尤其在诊治小儿腹泻、厌食、腹痛、便秘、感冒、发热、咳嗽、夜啼等方面颇有心得。对小儿脑瘫、先天性巨结肠、小儿抽动症、遗尿、肾病、血液病、腺样体肥大、生长发育迟缓等儿科疑难杂病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本书为张素芳教授临床经验的总结。全书分为小儿推拿基本知识、常用手法、常用穴位,重点介绍了50种病证的推拿操作。
《皇汉医学/皇汉医学精华书系》作者为日本著名汉医学家汤本求真。 《皇汉医学/皇汉医学精华书系》共三卷,根据作者之经验事实为基础,网罗中日诸家之论说治验,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阐述中医治疗的效用。前部以注解我国东汉张仲景的医学著作为主,后部分述中医方剂的主治症候,是日本皇汉医学的经典著作之一。
世传《四圣心源》版本较多,其中宛邻书屋本是业内公认的早流通的、为精善的版本,为清代阳湖张琦校刊,曾被误传已经失传。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版本多而杂乱,底本或据宛邻书屋本校刻,或距《四圣心源》成书年代久远,除此之外,多为传抄,底本不明。几年前,本书责任编辑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幸得宛邻书屋本,今分别影印和整理出版,以正本清源。 影印珍藏版,正文采用纯质纸印刷,精装,具有重要的收藏价值。 简体注释版,程度地保持了原书原貌,力求对字词的辨析与处理精细、得当,对疑难之处的注释全面、精准,纠正了原书《素问》《灵枢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引文的多处错误,尤其是《素问》《灵枢经》引文出处的错误,并指出了目前市场上广为流通的以其他版本为底本的《四圣心源》校注本的不当之处,适合广大中医院校学生、中医初学
胡希恕(1898-1984),当代著名中医学家,屈指可数的伤寒大家,其学说贯穿大论诸条,于临床每多实效。本书是根据先生生平最后一次讲授《伤寒杂病论》(以明代赵开美本核校)的录音资料整理而成。此时其学术思想已处于成熟期,理论与临床造诣已臻化境,尤能深入浅出地娓娓道来。其真知灼见在讲课录音中处处闪现,贯穿始终。读文章著作,大意虽能知晓,但其细节处仍嫌模糊,现在闻其亲自讲解,自比看文章更进一步,特别是讲解中的一些“闲话”,更多启发之处。
《医宗金鉴》又名《御纂医宗金鉴》,是吴谦等于乾隆四年至七年(1739~1742年),由乾隆皇帝下旨组织编修的大型医学全书,本书由张年顺等人校注。全书90卷,共收入15部医学专著。其中卷一至卷十七为《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卷十八至卷二十五为《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在校正《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原文的基础上,集诸家之注而作。卷二十六至卷三十三为《删补名医方论》,收集清代以前名方二百余首,逐一注释阐发。卷三十四为《四诊心法要诀》,卷三十五为《运气要诀》,卷三十六至卷三十八为《伤寒心法要诀》,卷三十九至卷四十三为《杂病心法要诀》,卷四十四至卷四十九为《妇科心法要诀》,卷五十至五十五为《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卷五十六至卷五十九为《痘疹心法要诀》,卷六十为《幼科种痘心法要旨》,卷六十一至七十六为
为了 好地继承和发扬刘渡舟教授学术思想,弘扬刘老博古通今的治学精神, 好地推动经方临床运用,广泛宣传刘老学生、弟子以及再传弟子等的学习收获,我们精选了 能反映刘老治伤寒、精临证的学术著作,经撰次整理,辑而成帙,突出反映刘老之方证相对论、辨证知机论、古今接轨论、气机论、攻邪论、水火论、湿证论、脾胃论、肝胆论以及抓主证等学术思想及其善用经方、妙用时方、创制新方、精于用药的临证经验,汇集了刘老行医60余年的学术经验和心血结晶,贯彻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针。本书从学术思想篇、伤寒传真篇、临证经验篇、经方运用篇、医事余墨篇五个方面反映了刘渡老一生从事临床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与体会。对了解刘渡老的学识、认识疾病的方法和规律、临床治疗疾病的思路、遣方用药的关键点,有较大借鉴作用。
《黄元御医书全集》收录黄元御十一部著作。此次出版,《伤寒悬解》、《金匮悬解》、《四圣悬枢》、《四圣心源》、《长沙药解》、《伤寒说义》、《素灵微蕴》、《玉揪药解》以清同治七年《黄氏医书八种》本为底本,《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以清同治光绪间《黄氏遗书三种》本为底本,简体横排,并加现代标点,方便当今读者阅读。
《黄帝内經》由《素問》和《靈樞經》組成,爲我國現存最早的中醫典籍,是我國古代醫學成就的集中體現,是中醫學理論體系之淵藪,是中華民族文化寳庫之瑰寳,在中醫學發展的歷史長河裏,始終指導著中醫學的發展,直到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値和不可動摇的科學地位。
继畅销十年的徐文兵、梁冬对话《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天年》《异法方宜》《金匮真言》之后,徐文兵、梁冬再创经典辉煌,联袂推出《徐文兵、梁冬对话 》,讲述人与天地、疾病、生命之间的重大关系。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黄帝内经?灵枢?通天》,是为了了解别人,但zui关键的是了解自己。因为,每个人都应该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然后才能去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生存的环境。 《黄帝内经?灵枢?通天》zui厉害的地方,就是告诉你什么叫“正常”。也就是说,我们做不了真正的圣贤,但我们可以变成一个“阴阳和平之人”,这是我们追求的 的状态。 书中根据人的禀赋不同、阴阳属性差异,将人划分为太阴、少阴、太阳、少阳、阴阳和平等五种不同类型,并分别描述了他们在意识、性格上的特征,提出了因人施治的法则。
胡希恕先生是当代著名的中医学家,又是当代屈指可数的伤寒大家。作为当代著名的伤寒学家,先生不但擅长治疗外感热性疾病,而且对中医伤寒论的理论有所发展。先生根据长期大量的临床体会和对伤寒论经典理论的深刻理解,针对临床诊治病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指导意义的独到见解。这部《胡希恕伤寒论讲座》是根据先生生平最后一次系统讲授伤寒杂病论的录音资料整理而成。
《景岳全书》作者为明·张景岳。本书共24集、63卷。卷一至卷三为《传忠录》,统论阴阳六气,先贤可否;卷四至卷六为《脉神章》,择诸家珍要精健,以测病情;卷七至卷八为《伤寒典》,统论四时外感证治:卷九至卷三十六为《杂证谟》,详析内科诸疾,计有诸风、汗证、怔忡、三消、郁证等七十余证,每证列经义、论证、论治、述古,并附简易方、备用方及针刺、灸法诸法;卷三十七至三十八为《妇人规》,论述经脉、胎孕、产育、产后、带浊、乳病、子嗣等病证;卷三十九至四十为《小儿则》,论述嬰儿初诞、养护、小儿惊风、吐泻、盗汗、变蒸等;卷四十一至四十四为《麻疹论》和《痘疹诠》,论述麻疹和痘疹的病源、治疗等;卷四十五至四十六为《外科钤》,论述外科病之辨识、治法及方药;卷四十七至卷四十八为《本草正》,栽常用药300种;卷四十
《医宗金鉴》又名《御纂医宗金鉴》,是吴谦等于乾隆四年至七年(1739~1742年),由乾隆皇帝下旨组织编修的大型医学全书,本书由张年顺等人校注。全书90卷,共收入15部医学专著。其中卷一至卷十七为《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卷十八至卷二十五为《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在校正《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原文的基础上,集诸家之注而作。卷二十六至卷三十三为《删补名医方论》,收集清代以前名方二百余首,逐一注释阐发。卷三十四为《四诊心法要诀》,卷三十五为《运气要诀》,卷三十六至卷三十八为《伤寒心法要诀》,卷三十九至卷四十三为《杂病心法要诀》,卷四十四至卷四十九为《妇科心法要诀》,卷五十至五十五为《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卷五十六至卷五十九为《痘疹心法要诀》,卷六十为《幼科种痘心法要旨》,卷六十一至七十六为《
《千金翼方》为唐代名医孙思邈所撰,乃《备急千金要方》之续编。其撰述内容有本草、妇人、伤寒、小儿、养性、避谷、退居、补益、中风、杂病、万病、飞炼、疮痈、色脉、针灸、禁经等共30卷。除其扩展《备急千金要方》有关内容外,于本草、妇科、美容、伤寒、养生、中风、针灸等方面尤为详悉。该书内容广博,收载了我国唐代以前大量的珍贵资料,涉及现代医学的药物学、传染病学、食疗养生学、老年医学、性医学、心身医学及社会医学等诸多领域,充分体现了我国隋唐以前医药学的发展水平和辉煌成就,对后世医药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次,由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李景荣等同志经过系统研究,对《千金翼方校释(精)/中医古籍整理丛书重刊》进行了全面校勘和注释,力求既可优选限度地反映《千金翼方》原貌,又能萃集古今有关《千金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