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湿病证治学》是凝聚了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及其编委会近20年心血的我国第一部中医湿病专著。2013年本书第2版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第3版也在广大读者需求声中应运而生。全书分上、中、下篇和附篇。上篇全面阐述了湿病的概述、病因病机、诊断、常见证候、治疗及湿病的研究进展、湿病的预防与护理;中篇分内科、妇科、儿科、皮科、外科、五官科等,集中介绍常见湿病证治;下篇为名家论湿精粹,首先介绍了中医名家干祖望、邓铁涛、朱良春、颜德馨、何任、张琪、李今庸、萧熙、康良石、杨春波先生治疗湿病的宝贵经验,然后具体介绍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治疗湿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附篇介绍湿病常用中药、湿病常用中成药、方剂索引。第3版新增了湿地、雾霾的相关内容,强调了保护自然环境是人类健康之本的思想。
本书是在1991年出版的《当代中药外治临床大成》基础上,结合现代临床实践和**研究进展,系统编撰而成的学术专著。主要突出中医外治的诊疗特色,立足临床。全书分为基础篇和临床篇。基础篇从宏观上展示中医外治之产生、发展、特点及现代研究概况,将各种疗法分为六大类。临床篇则对常见急症、内、外、皮肤、骨伤、妇产、小儿、五官等科260余种常见病,分别介绍具体治法(古方剂量,换算为克,以便应用)。
本书系对我国现存之唯一宫廷医学载体??清代宫廷原始医药档案,上自顺、康,下迄光、宣,作出的全面系统整理研究。包罗历朝帝、后、妃、嫔、王公大臣之病情医事,涉及内、外、儿、妇各科诸疾,分门别类,有案、有方、有评、有论。本书第一次将先期出版之相关专著悉数汇集,以成全璧,勒为300余万字之巨著。本书全面展现了清一代宫廷医学的医疗特征以及高峰水平,从中不仅可窥见有关长寿、种子、美容、养生等大内秘方,尤可学习到当年御医辨证论治的精髓,可供今日临床工作者之借镜。此外,禁苑秘辛、皇家医事并有与政治风云相关者,也可供今日史学之研究,或可澄清某些历史疑云。
本书是 转化医学出版工程?肿瘤系列 之一,主要介绍了中医肿瘤学与转化医学研究结合的模式,中医肿瘤学与转化医学结合的临床实践方法,中医药转化研究的政策保障与人才培养,中医肿瘤转化医学平台构建的现状、挑战与未来;肺癌、肝癌、乳腺癌、胃癌、大肠癌、食管癌、血液肿瘤中医药转化研究的基础、诊治的现状与挑战、中医药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成功的经验及展望、常见肿瘤中医转化研究的方法、中医药在恶性肿瘤化疗骨髓抑制中的转化研究,中医药在恶性肿瘤常见伴随症状姑息治疗中的转化研究。本书以转化医学为切入点,强调顺应中医肿瘤学领域的自身需求,聚焦中医诊疗技术的特色和优势,同时吸纳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建立以转化为*终目的的疾病诊疗和预防新方法的系统回顾与展望,对研究生、从事中医药转化研究的科研人员以及临床医师,
《国医大师杨春波学术经验集萃》分为“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两篇,每篇各含八章。**篇“学术思想”部分包含杨春波对中医学术、中医脾胃及湿热证、肾虚阳越证、温病及“痰”的分类新识、中医药对炎症治疗的系列思考与研究探索;第二篇“临证经验”部分汇集杨春波长期以来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热性疾病、脾胃系统疾病和脾胃湿热证、杂病,以及对舌象研究的丰富经验案例及现代研究。《国医大师杨春波学术经验集萃》内容翔实、卷帙浩繁,集杨春波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精华之大成。可供中医、中西医结合、西学中、西医等相关专业人员学习参考及借鉴。
本书再版在基本保持第一版的特点和精辟内容外,将对总论中有关中医内科学基本原理、术语、辨治规律等内容进行改写;在各论中在原有病种基础上,增设脑系病证一章等。
本书重点论述以症状为基础的辨证论治方法,同时介绍微症状与无症状的诊察、症状主症与兼症的区分以及症状在临证中的意义、症状与病因病机的关系、症状与证候疾病的关系等。全书除绪论(即症状临证要义)外,共有19类,选择100症作为重点释例,使之举一反三,执简驭繁。每类后附有症状鉴别简表,书中夹有拙作验方40多则,书后附有历代名方近500则,以备查阅。
本书编集共选录9种书,分为医论、医案、医方三部分。选录时考虑到丁甘仁著作传世较多,不同书之同内容,有重复交叉,故本着去芜存菁、删繁减复的原则,编辑成集。医论:《脉学辑要》《药性辑要》《诊方辑要》《喉痧症治概要》;医案:《丁甘仁医案》《丁甘仁晚年出诊医案》《百病医方大全》;医方:《沐树德堂丸散集》《钱存济堂丸散膏丹全集》。
《柳选四家医案》系柳氏选取清代四位著名医家的医案,包括尤在泾《静香楼医案》二卷、曹仁伯《继志堂医案》二卷、王旭高《环溪草堂医案》三卷、张仲华《爱庐医案》二十四则等,分门别类,每案之后,加以评注,编撰而成。由于柳氏选案严谨,评注恰当,按病分类,便于查阅,故本书自光绪年间问梓刊行以来,颇受欢迎,亨誉医林。所选医案以内伤杂病为主,兼顾外感、外疡、妇人及小儿。书中理法方药齐备,辨治思路井然,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医案佳作。
《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是矢数道明先生独厚三派(后世方派、古方派、折衷派)学术之大成。本书采用古方(《伤寒杂病论》方)87张,后世方53张,经验方14张,给予综合解说。在体现了“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和六经辨证的同时也表明了“方证相对”应用处方要旨;阐述了每张处方的症候、腹证、舌象、脉象;分析了每张处方的君臣佐使配伍关系,以及药物的升降浮沉、四气五味、相乘相辅、引经报使等;引用经典书籍对主治条文的注释;解释某一处方与同类处方相似和异同点适应症等。本书体现了中医学的辨证论治、理法方药和西医学的辨病之精髓。
《中华历代名医画像》由现代人物水墨画大师蒋兆和先生绘制的历代名医扁鹊、淳于意、张仲景、孙思邈、陶弘景、王叔和、皇甫谧、雷斅、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等11 幅画像组成,文稿部分由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柳长华教授主持编撰。本套画像为完美展现中医药特征和内涵的文化精品,特别适用于中医医院文化建设、中医药相关单位文化装饰,亦为个人收藏、馈赠之佳品。
本书针对当前众多针刀医师的实际情况,结合个人多年对针刀的理解和感悟,讨论了作者从数以万计的临床病例中总结出来的带有规律与方法。基础部分密切结合临床实践,临床部分有着重探讨了经过优选的治疗方法和作者自创的操作方法,实用性较强。本书是从外科、骨科医生的角度来全面演绎与诠释新型微创手术刀——针刀微创(闭合型)松解、减压术,作者将十余年针刀治疗百余种疾病的临床研究成果毫无保留地汇成此书。本书以实用为宗旨,推崇循证医学原则,强调科学、务实作风,为准确定点、规范操作、规避风险提出了一整套科学且简便易行的方法。全书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科研指导临床,在各疾病的手术操作上毫无保留,突显无私奉献的独特个性。在针刀微创手术临床中所遇到的问题,在本书中均可找到答案,是学习的好教材、临床推荐的工具、研
为适应国家医改政策对药学职业人才的需求,完善药学服务人员职业的知识结构,提高广大药学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提升药学工作者就业能力、工作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组织有关专家、技术人员编写了药学服务实务的国家职业技能培训教程。本书紧密联系药学服务的工作岗位,坚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编写原则,注重在从业过程中的相关药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尤其在知识与技能相结合方面,更加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编写内容上强调简明、易懂、实用。对药品经营企业、医院药房、药品零售连锁药店规范服务工作标准、提高从业人员基本素质、掌握核心知识与技能尤为适用。
《王肯堂医学全书》是集明清30位医学名家医学著作而成。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饿宝库,其学术源远流长,发展到明清时期,已日臻成熟,在继承前代成就的基础上,并有许多发展,是中医的鼎盛时期。突出表现在:名医辈出,学派林立,在基础学科和临床各科方便取得了很大成就,特别是本草学和临床学尤为突出。
《周仲瑛实用中医内科学》分上、下篇。上篇为总论,章导言,阐释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和范围;介绍中医内科学术理论源流,重点是在中医内科学术发展目前有代表或重要影响力的人物及书籍,勾画出发展的轮廓和学术体
为了继承和弘扬名老中医学术成就和临床经验,发扬中医学在防治疾病和提高人体健康素质的良好作用,“施今墨名家研究室”决心将施先生学术成就和临床经验进行研究整理,以供学习中医者、从事中医药临床工作者以及热爱
本书分为绪论、上篇、中篇、下篇四个部分。绪论以中医诊断学之概念、发展简史、主要内容、理论基础、基本原理、基本原则、与临床的关系、学习方法等开宗明义。上篇为中医诊断学的基本理论,是本书的主干部分
《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妇科卷)(套装上下册)》据史籍记载,早在《内经》前已有胎产书。《内经》中涉及妇科的条文达30条,治疗月经病的张方是《内经》中四乌鲗骨一蔗茹丸。东汉末年,张仲景撰著《伤寒杂病论》的过程中,曾撰用《胎胪药录》。故可以这样认为,《金匮》之“妊娠病脉证并治”、“产后病脉证并治”、“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三篇是在《胎胪药录》的基础上,结合他本人的经验而写成的。汉初之医事制度即已设有女医。现存最早的妇科专著是唐代昝殷之《经效产宝》。宋代之医局九科之设,即有妇科。宋代的“妇科”著作亦较多。如杨子建之“十产论”,朱端章之《卫生家宝产科备要》,郭稽中之《产育宝庆集》等。明清以降,妇科学已臻成熟,妇产科著作出版已多,据《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所载,至1949年,已有妇产科著作600余部。《
顾氏外科疗法,2014年被列为 非遗代表性项目, 代顾云岩于1862年创始在上海,本书主要介绍顾氏外科第四代传承人顾乃芳在中医皮肤科的 成就。(1)记述顾乃芳总结的顾氏中医皮肤科基本要点。(2)学生总结的顾乃芳学术的特长。(3)学生总结的顾乃芳行医的成就。(4)记述顾乃芳总结的顾氏外科的特点。(5) 公布顾氏皮肤科 药药方。顾乃芳是顾氏外科精髓集大成者顾伯华教授之女,她幼承庭训,秉承家学,继承家业,以“外之症实根于内”的顾氏外科流派思想作为立论基础,专注于中医皮肤科五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在用中草药医治皮肤病顽症方面,通过传承和艰苦摸索,治病求本,取得重大进展。在用药上将 验方、秘方配制成 药,取得较好效果。顾乃芳是上海中医医院皮肤科的创建人。目前顾氏流派已经传至第七代,遍及各地。 学生总
随着人们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变,长期使用电子设备、伏案工作等原因所导致的不良姿势已经成为青少年和办公室工作人群颈痛的重要原因。此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由于颈椎及周围组织结构的退行性改变等原因,引发了 多的颈痛障碍。颈痛障碍不仅发病广泛,而且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临床诊治和管理的费用较大,明显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会影响工作生产效率,从而导致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 《颈痛障碍康复管理:基于循证的方法》(Management of Neck Pain Disorders:a Research-Informed Approach)分为四大部分,共19章,参编者均是 上研究颈痛康复的 专家,总结了既往数十年颈痛的临床研究与康复管理方案的宝贵经验。深入阐述了颈痛障碍的康复管理,从多个角度分析颈痛的成因,内容涉及解剖、生物力学、神经结构与组织、运动控制等方面。本书可让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