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归纳了糖尿病的临床证治,是仝小林院士临证多年的诊疗心得。本版以第1版、第2版为基础,在上篇理论研究部分,针对糖尿病中医理论体系,紧密结合糖尿病领域最前沿研究进展,更新了相应中医糖尿病理论认识,从现代医学角度进一步阐释糖尿病中医理论,增加科学性;中篇临床验案部分,对一些章节病案进行合并,或增加了新的典型病案,以及对原有病案的跟踪随访,旨在为糖尿病及内科疑难杂病治疗提供临床指导。同时,本版还增加了近年来仝小林院士团队在临床及基础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
本书是系统论述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脾胃病临证经验的学术著作,全书分六篇。第一篇为医论篇,“纵论”从脏象、病因病机等方面纵论脾胃的生理病理;阐述了脾胃病的诊治要论,尤其对食管病、残胃炎等常见而又较为疑难的疾患,详细介绍了作者自己独特的经验,“三脘”腹诊颇有临床参考价值;对胃病用药选择、刚柔配伍,以及胃病夹湿、夹瘀等都作了较为详细的叙述;介绍了与脾胃有关的疾患如肝胆胰等一些常见病及难治病的诊疗特点及经验;对历代前贤诊治脾胃病的经验及学术思想,进行了系统总结,并有自己的认识和观点。第二篇为医话篇,介绍作者临床诊治、用药等经验和体会,有助于拓宽思路。第三篇为歌括篇,收录脾胃(消化系)病诊治歌括 12 首及舌诊简歌1首,是对脾胃病症的理论认识与实践经验的概括,言简意赅。第四篇为医案篇,选择了
本书是对刘绍武先生的“三部六病”学术思想、临证体悟、个人经验的收集整理。全书共分以下几部分:前三部分是刘老在不同时期讲解《三部六病》的学生笔记;第四部分是刘老口述的回顾性医案和学生跟随刘老门诊记录的验案汇编;第五部分是刘老的医话、医论及学生的临证见闻;第六部分是历史资料和学术传承,简要罗列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事件、人物和图片、手稿;附录部分包括刘绍武传记和刘绍武学术思想研究及文献资料等内容。
本书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医大师临床研究》丛书之一,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 本书是在首届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及广州中医药大学陈群教授主持下编写的关于中医诊断学的修订著作,全书以融古通今的方式,增加了书的实用性、科学性、易读性、厚重性,方便中外学者对中医诊断的理论与方法、历史与进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全书内容分为三篇:绪论与发展历史的回顾、诊法与辨证、现代研究概况;共 12 章,分别为概论、发展史略、诊法、辨证、辨证方法的综合应用、临床各科诊断概要、常见症状鉴别诊断、诊断步骤与思维方法、病案书写、诊法的现代研究、辨证的现代研究以及计算机在中医诊断学中的应用研究等。
本书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之一,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编者系统总结了首届国医大师李玉奇教授毕生临床经验,整理其临床医案和学术思想成册,主要内容包括大师传略、萎缩性胃炎、常见脾胃病精论、杂病心法、医论医话和验案撷英共六篇,医案部分附有李老按语。全书内容丰富,学术价值高,尽量展现李老中医学术思想之原貌。李老博览兼收中医经典著作及中医各家学说,熔古铸今,中西并蓄,行医70余载,功擅内科,尤精于脾胃疾病。
本书以病类方,分别对胃痞、胃痛、胁痛、呕吐、腹胀满、腹痛、泄泻、便血、黄疸、便秘等常见脾胃病病证,按照六经辨证的方法对经方进行分类整理解说。每一首经方均从重点原文、病因病机、辨证要点、功效、现代临床应用方面分别进行阐释并有相应医案和按语。内容贴近临床,通俗实用。
药物贴敷技术是通过药物直接刺激穴位和透皮吸收,起到内病外治的作用。该技术是中医独具特色的优势技术,具有适应证广、简单易学、便于推广、取材广泛、价廉药简、疗效确切、无创无痛、无毒副作用等特点,既可治疗疾病,又可强身保健。本书力求重点突出,简便实用,主要介绍了药物贴敷技术的基本知识、操作方法及在常见疾病中的具体运用。
王维昌教授从事临床、教学工作五十余年,专注医疗、不慕虚名,学贯中西、博闻强识,才思敏捷、师古不泥,在中医领域建树极多,尤擅妇科,诊治妇科及临床各科常见病、疑难病甚众,起沉疴于生死,挽倾颓于一线,有中医“铁嘴”之美誉,为近代龙江中医妇科之泰斗名家。本书全面收集了先生的生平轶事、诊疗病例、授课讲稿等,总结学术思想,遴选特色医案,对疾病治法方药进行探析。较为全面地展示了王维昌教授的临证诊疗理念和处方用药特色,冀以启迪后学,借鉴参考。
本书是一部总结“颜氏内科” 学术流派最主要的代表人物???国医大师颜德馨教授关于疑难病诊治的学术经验专著。第一篇,提纲挈领介绍了颜老诊治疑难病临证思维特点, 第二?三篇,着重介绍颜老创立的“衡法” 理论与实践及倡导的“瘀血” 学说理论与实践, 第四?五?六篇, 分别为颜老诊治疑难病的医论?医话及医案选,全书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内容丰富翔实,充分展示了颜老在诊治疑难病中的临证思维特点及处方用药经验,体现了“衡法” 及“瘀血学说” 在诊治疑难病方面的优势和独到之处,不仅有学术价值,同时也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本书是系统论述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临证经验的学术专著。全书分三个部分介绍了他教学、行医70余年的学术心得和临证经验。第一部分学术思想篇主要记载了李老对脾胃病及部分内伤杂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疗用药经验。第二部分医论篇收载了李老对阴阳五行学说、辨证思维方法及常见疾病治疗的论点和体会等。第三部分医案篇,有平素李老治疗的59种病证的收载;有完成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李振华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研究”中的30份典型病案和李老的亲笔点评;有由李老口述、徒弟记录,保持原汁原味形式记录的十余份罕见或危重疾病的病案。不论是专题论述或临床经验,均理论联系实际,体现了李老诊治疾病的独特见解。
本书是作者的临床医案集(2019年至2022年),共90例医案,详细地记录了辨证立法处方系统治疗经过,充分展现了郑卢扶阳医学临床学术思想精粹,即以人为本、病脉症舌并治的核心学术思想。郑卢扶阳医学有三大特色,即三法治万病、脉法药一体论、治病次第论。特别是扶阳治病次第论,作者总结出:祛邪、建中、填精六字真言,始终贯穿于整个疾病治疗过程之中。本书医案按照病症、处方、处方排序、法药意解、按语与治病次第格式书写,特别是法药意解,再现了卢铸之学术思想与思维方式,是作者学习感悟之精髓。本书适合于各级临床医生、在校大学生,以及扶阳医学爱好者学习与临床参考。
本书为我社已出版的《中医特效处方集》的续集,共20章,内容涉及内、外、妇、儿、皮肤等科。作者详细介绍了自己几十年来亲身实践的独特疗病方法,补充了第一本书中没有收录的治疗常见病及疑难杂症的临床经验,书中包含大量医案和处方,贴近临床实际,语言通俗易懂,使读者学得会,用得上。尤其是作者手照疗法的具体临床应用,更是独具特色,令人耳目一新。
五运六气是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础和渊源,但由于种种原因,长期蒙尘。改革开放以来,研究五运六气之人渐多,但鲜有成功运用于临床者。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作为这一研究领域的杰出代表,继承了该流派重视五运六气临床应用的特色,疗效凸显,屡起沉疴,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为临床一线医生开启了破冰思路。《中国中医药报》在2014年及时开设了《五运六气临床应用》专栏,报道临床运用五运六气理论取得的一些验案,推动了 外掀起学习五运六气的热潮。应广大读者要求,现将该报的有关五运六气文章汇编成书。希望本书的出版,能为广大中医从业者开启学习临床运用五运六气的大门,也能为热爱中医的各界人士提供一个认识中医、认识五运六气的窗口!
陈瑞春教授是享有盛名的伤寒学者,中医临床家。毕生致力于 《伤寒论》 的研究。将学习研究 《伤寒论》 的心得体会著成《陈瑞春论伤寒》,提出了不少独特新颖且颇具学术价值的观点。《伤寒实践论》 是《陈瑞春论伤寒》 的姊妹篇。汇集了陈老 50年来临床运用经方的实践经验。本书将陈老的两部力著及后学对其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的研究与应用体会合编成 《陈瑞春学术经验集》。通过阅读此书,可真切地领会到陈老“读伤寒、写伤寒、用伤寒而不拘于伤寒书本条文;学经方、写经方,用经方而不囿于经方之陈规旧制” 的风采。
长期反复骨骼肌劳损引发的疼痛常规治疗有其明显的局限,卢鼎厚先生从1973年起致力于此病的研究,在学习中医经典文献基础上,结合山西民间老中医经验和现代精细解剖,发明了阿是穴斜刺疗法,配合阿是穴指针、静力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医外治法的概要、常见的中医外治方法、心血管疾病的中医基础理论,重点介绍了常见心血管疾病及其兼夹症的中医外治法。书中附有穴位图以及穴位索引,使用方便明了,为内科医生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