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归纳了糖尿病的临床证治,是仝小林院士临证多年的诊疗心得。本版以第1版、第2版为基础,在上篇理论研究部分,针对糖尿病中医理论体系,紧密结合糖尿病领域最前沿研究进展,更新了相应中医糖尿病理论认识,从现代医学角度进一步阐释糖尿病中医理论,增加科学性;中篇临床验案部分,对一些章节病案进行合并,或增加了新的典型病案,以及对原有病案的跟踪随访,旨在为糖尿病及内科疑难杂病治疗提供临床指导。同时,本版还增加了近年来仝小林院士团队在临床及基础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
本书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医大师临床研究》丛书之一,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 本书是在首届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及广州中医药大学陈群教授主持下编写的关于中医诊断学的修订著作,全书以融古通今的方式,增加了书的实用性、科学性、易读性、厚重性,方便中外学者对中医诊断的理论与方法、历史与进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全书内容分为三篇:绪论与发展历史的回顾、诊法与辨证、现代研究概况;共 12 章,分别为概论、发展史略、诊法、辨证、辨证方法的综合应用、临床各科诊断概要、常见症状鉴别诊断、诊断步骤与思维方法、病案书写、诊法的现代研究、辨证的现代研究以及计算机在中医诊断学中的应用研究等。
本书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医大师临床研究?张琪临床医学丛书》分册之一,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本书系国医大师张琪教授数十年来诊治肾脏疾病的经验集锦,从其对肾病的认识、论治肾病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三篇进行整理和总结。在简要介绍中医肾病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探究张琪教授对肾病理论的认识,并系统总结其治疗肾病的学术思想以及运用中医药诊治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尿路感染、尿路结石和肾衰竭等肾脏疾病的经验及部分临床医案。本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理、法、方、药不同的角度阐明老中医的经验,实用性较强。
恶性肿瘤的治疗是当今医学研究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根据我国2018年全国最新癌症报告,全国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数380.4万例,且发病率在30岁以后快速升高。郁仁存教授作为首都国医名师,是早期“西学中”的人员之一,长期致力于肿瘤临床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丰富,疗效突出。临床中提出了辨病治疗与辨证治疗相结合、祛邪治疗与扶正治疗相结合、局部治疗与整体治疗相结合、阶段治疗与长期维持巩固治疗相结合的肿瘤治疗原则。本书从专病论治、中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经验方及古方应用三方面对郁仁存教授的临证经验进行简要介绍,并由郁仁存教授亲自点评,以更好地体现郁仁存治病思路,促进医学同道的交流学习,推动祖国医学的发展。
本书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医大师临床研究》分册之一,获得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资助。本书是从段富津教授近年来临床医案中精选典型验案,整理而成,包括发热案、胸痹心痛案、消渴案、痹证案、月经不调案等。段富津教授是第二届国医大师,首届***教学名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从医六十余载,善治疑难杂病。《BR》依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每例医案下列初诊、病史、辨证、治法、方药、按语等项。按语部分重点阐述辨证要点、组方原理、用药特点及医案之间的关联与辨疑,经段富津教授字斟句酌修撰而成,凝结了其大量心血,甚为珍贵,集中反映了段富津教授遣药组方特色及其学术思想。
《糖尿病中医药临床循证实践指南》是由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中医药防治糖尿病临床研究联盟(简称糖尿病联盟)组织编写的指南。自2007年发布《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以及《糖尿病中医防治标准(草案)》并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和应用后,近年来,新认识、新观点及新的临床证据不断涌现。有鉴于此,糖尿病联盟组织编写本指南,以期基于已有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循证医学研究成果进行更新完善,旨在对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以及并发症提出更为**的建议。本指南内容包括糖尿病前期、糖尿病、糖尿病肾脏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糖尿病胃肠病、糖尿病泌汗异常、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糖尿病合并心脏病、糖尿病足、代谢综合征共12个部分。全书以中医药辨证治疗为主,不包括针灸治疗、拔罐治疗等。鉴于某些西药在临床治疗
本书在继承原来第一、二版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对部分内容进行了修订,旨在与时俱进,使中医临症主要知识更加系统和实用。第一篇为证治药方篇,以临床常见基本证为重点,分别介绍了各基本证的证候、治法、药物和方剂。第二篇为临症备要篇,结合中医药学新近进展,收录了辨证、选方、用药的相关资料,以供临症查阅和参考应用。本书立足临床、突出重点、简便使用,可供临床医师随身携带、随时查阅之用。
内 容 简 介邹燕勤是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江苏省中医院全国中医肾病医疗中心学术带头人,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为我国著名中医肾病学家邹云翔先生的学术传人。邹燕勤教授为第二~五批全国名老中医师带徒学术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三批中医优秀临床人才指导老师,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师承博士生导师。本书将其运用中医药临床治疗肾脏疾病的经验精华、科研成果进行了荟萃,将现代医学发展与邹燕勤教授临证体会相结合,呈现给读者的是邹燕勤教授治疗多种肾脏疾病的思路及方法。
本书以病类方,分别对胃痞、胃痛、胁痛、呕吐、腹胀满、腹痛、泄泻、便血、黄疸、便秘等常见脾胃病病证,按照六经辨证的方法对经方进行分类整理解说。每一首经方均从重点原文、病因病机、辨证要点、功效、现代临床应用方面分别进行阐释并有相应医案和按语。内容贴近临床,通俗实用。
本书是在1991年出版的《当代中药外治临床大成》基础上,结合现代临床实践和**研究进展,系统编撰而成的学术专著。主要突出中医外治的诊疗特色,立足临床。全书分为基础篇和临床篇。基础篇从宏观上展示中医外治之产生、发展、特点及现代研究概况,将各种疗法分为六大类。临床篇则对常见急症、内、外、皮肤、骨伤、妇产、小儿、五官等科260余种常见病,分别介绍具体治法(古方剂量,换算为克,以便应用)。
本书系对我国现存之唯一宫廷医学载体??清代宫廷原始医药档案,上自顺、康,下迄光、宣,作出的全面系统整理研究。包罗历朝帝、后、妃、嫔、王公大臣之病情医事,涉及内、外、儿、妇各科诸疾,分门别类,有案、有方、有评、有论。本书第一次将先期出版之相关专著悉数汇集,以成全璧,勒为300余万字之巨著。本书全面展现了清一代宫廷医学的医疗特征以及高峰水平,从中不仅可窥见有关长寿、种子、美容、养生等大内秘方,尤可学习到当年御医辨证论治的精髓,可供今日临床工作者之借镜。此外,禁苑秘辛、皇家医事并有与政治风云相关者,也可供今日史学之研究,或可澄清某些历史疑云。
本书是 转化医学出版工程?肿瘤系列 之一,主要介绍了中医肿瘤学与转化医学研究结合的模式,中医肿瘤学与转化医学结合的临床实践方法,中医药转化研究的政策保障与人才培养,中医肿瘤转化医学平台构建的现状、挑战与未来;肺癌、肝癌、乳腺癌、胃癌、大肠癌、食管癌、血液肿瘤中医药转化研究的基础、诊治的现状与挑战、中医药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成功的经验及展望、常见肿瘤中医转化研究的方法、中医药在恶性肿瘤化疗骨髓抑制中的转化研究,中医药在恶性肿瘤常见伴随症状姑息治疗中的转化研究。本书以转化医学为切入点,强调顺应中医肿瘤学领域的自身需求,聚焦中医诊疗技术的特色和优势,同时吸纳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建立以转化为*终目的的疾病诊疗和预防新方法的系统回顾与展望,对研究生、从事中医药转化研究的科研人员以及临床医师,
药物贴敷技术是通过药物直接刺激穴位和透皮吸收,起到内病外治的作用。该技术是中医独具特色的优势技术,具有适应证广、简单易学、便于推广、取材广泛、价廉药简、疗效确切、无创无痛、无毒副作用等特点,既可治疗疾病,又可强身保健。本书力求重点突出,简便实用,主要介绍了药物贴敷技术的基本知识、操作方法及在常见疾病中的具体运用。
王维昌教授从事临床、教学工作五十余年,专注医疗、不慕虚名,学贯中西、博闻强识,才思敏捷、师古不泥,在中医领域建树极多,尤擅妇科,诊治妇科及临床各科常见病、疑难病甚众,起沉疴于生死,挽倾颓于一线,有中医“铁嘴”之美誉,为近代龙江中医妇科之泰斗名家。本书全面收集了先生的生平轶事、诊疗病例、授课讲稿等,总结学术思想,遴选特色医案,对疾病治法方药进行探析。较为全面地展示了王维昌教授的临证诊疗理念和处方用药特色,冀以启迪后学,借鉴参考。
岳美中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中医药学家,在中医界享有极高的声誉。 本书分列80余项专题,涉及多种疑难病症如慢性肾炎、尿毒症及急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较全面地介绍了岳美中先生宏富的临床经验。本书医案详明,按语精当,读者通过学习,可细心揣摩先生临证思维的智慧,可掌握先生对一些经方与时方的运用体会和宝贵的用药经验,对提高辨证论治水平有极大的帮助。
传统中医学将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概括为望、闻、问、切,简称为四诊。四诊是诊断疾病的*步,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医生感官进行望、闻、问、切,从而收集患者的病史、病情、症状和体征,为辨证论治打下基础。而辨证则是综合分析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资料,以辨别疾病的证候。中医学认为,人体健康与疾病是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 证 的产生标志着健康状态的反常,疾病的形成也就是机体内外环境失去正常的关系。
本书是一部总结“颜氏内科” 学术流派最主要的代表人物???国医大师颜德馨教授关于疑难病诊治的学术经验专著。第一篇,提纲挈领介绍了颜老诊治疑难病临证思维特点, 第二?三篇,着重介绍颜老创立的“衡法” 理论与实践及倡导的“瘀血” 学说理论与实践, 第四?五?六篇, 分别为颜老诊治疑难病的医论?医话及医案选,全书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内容丰富翔实,充分展示了颜老在诊治疑难病中的临证思维特点及处方用药经验,体现了“衡法” 及“瘀血学说” 在诊治疑难病方面的优势和独到之处,不仅有学术价值,同时也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本书是系统论述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临证经验的学术专著。全书分三个部分介绍了他教学、行医70余年的学术心得和临证经验。第一部分学术思想篇主要记载了李老对脾胃病及部分内伤杂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疗用药经验。第二部分医论篇收载了李老对阴阳五行学说、辨证思维方法及常见疾病治疗的论点和体会等。第三部分医案篇,有平素李老治疗的59种病证的收载;有完成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李振华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研究”中的30份典型病案和李老的亲笔点评;有由李老口述、徒弟记录,保持原汁原味形式记录的十余份罕见或危重疾病的病案。不论是专题论述或临床经验,均理论联系实际,体现了李老诊治疾病的独特见解。
《老老恒言》又称《养生随笔》,清代 养生学家、文学家曹庭栋著,是汇集清以前各家养生思想,并结合作者自己的切身体会,总结编纂而成的养生学专著。分别从饮食起居、精神调摄、运动导引、服药卫生、预防疾病等方面,阐述老年养生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方法。作者养生理论始终贯穿“道贵自然”的思想,主张养生应顺应自然,生活习惯应合四时阴阳,并且紧密结合老年人自身的特点,把养生寓于日常生活琐事之中。全书共5卷,前4卷涉及饮食起居及日常用品的保健措施。第5卷为粥谱,粥分上、中、下三品。作者 重视养静和顾护脾胃的重要性,并力推粥食在养生中的重要地位。所述内容具体生动、切实可行。本次是以清乾隆三十八年癸巳自刻本为底本进行整理出版。为便于读者学习和理解全书的内容,撰写了导读,并于书后附有方剂索引,以便查阅。
本书从医路、医论、医案三个方面介绍了王翘楚教授的临床经验、学术思想、理论研究和科研成果。62个医案记录了王翘楚教授治疗失眠症时辨证论治的思路历程及用药特色,都是实践的记录,辨证论治的范例,可为同道提供借鉴。本书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医、教、研的参考价值。对中医工作者做好医、教、研工作具有较大的启发。同时对于总结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和继承技术专长具有指导意义,为国家培养医务骨干具有实用性。